推薦序1
謊言不能成為侵略別國的手段∕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說真話,但活得越久,我們越知道講真話的世界並不存在。當代語言學家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也指出,人類在形成語言機制的同時就已學會講謊話。我們也知道,講真話的人,天堂可能會為他們預留位置;但講謊話的人,必可在現世坐到更高的位置。腓特烈.尼采(Friedrich W. Nietzsche)也承認,「說謊乃生命之必須」。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理解到說謊欺騙的普遍,從為了搞好人際關係而說出無傷大雅的善意謊言,到為了不當私欲而說謊騙人,以及為了貪圖私利或掩飾真相而說謊。稍早前,德州大學兩位心理學教授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和德博拉.凱希(Deborah A. Kashy)做過一項調查,發現人類的人際互動裡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互動涉及說謊欺騙。正因說謊欺騙如此常見,因而馬克吐溫(Mark Twain)當年就說過:「說謊普遍到我們都在做,也必須做,因此最好的方法乃是訓練自己講聰明的謊話。」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說謊,在政治上說謊欺騙也不少見。尤其是美國水門案後,人們已察覺到政治謊言可謂多不勝數,只是政治謊言一旦被戳破,就要付出極慘痛的代價,像水門案就造成總統下台。因此政治謊言多半不是容易被揭穿的直接謊言,而是透過選擇性地編造故事、隱藏事實等玩弄語言遊戲的方式而為之。台灣政客經常胡言亂語,在出事之後諉罪「媒體謊報」,或是東拉西扯模糊焦點,這些在嚴格意義上都是在說謊,只是這種謊乃是一種更高級的騙術而已。
說謊裡最複雜的一種乃是國際性的謊。國際社會有如馬基維利的世界,充滿爾虞我詐;國際社會也像霍布斯式的野蠻叢林,而且欺騙的主要對象多半是敵國。這種關係的特殊性,很容易讓政府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名而自以為說謊有理,以「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人殘忍」這種態度來合理化說謊;而國際社會這種弱肉強食的本質,易產生成敗論英雄的荒謬價值,如果欺騙說謊能夠帶來成功,民眾就很容易寬恕政府說謊的過程。就以布希政府編造謊言入侵伊拉克而言,美國專欄作家理查.科恩(Richard Cohen)即說過:「要是戰爭能夠製造出一個更好、更民主的中東地區的話,大家幾乎就會原諒布希總統以不實或錯誤的藉口發動戰爭了。」
這本《為什麼你的政府會說謊?》就是在探討國際上的說謊欺騙,本書作者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是個現實主義者,因而多少有點成王敗寇的思想,但近代國際政治上,說謊欺騙已不能那麼隨心所欲,因此諸如醜化敵人、散布恐懼、掩飾真相,還是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反彈回自己的國家。因此,政府若要以說謊欺騙來做為國際政治的處事手段,的確應該收斂。
馬克吐溫是個現實主義者,儘管他承認說謊在一般狀況下有用,但他還是說:「有八百六十九種不同的謊,但有一種絕對禁止,那就是不能作偽證害你的鄰居。」他的說謊底線是說謊不容傷害人的基本信任。同理,儘管國際社會爾虞我詐,但說謊也應有底線,那就是不可以用說謊為手段去侵略別國,這乃是我讀此書後的感觸!
推薦序2
高道德要求下的執政者處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陳世民
本書乃第一本對國際政治中的說謊現象,做有系統的學術研究之作。本書之源起顯然和二○○三年的美伊戰爭有關,當時美國不顧國際上龐大的反戰聲浪執意出兵,並以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出兵藉口,後來已被證實是謊言,這對美國的國際形象造成重大傷害。
本書作者是知名國際關係學者,曾著有「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的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二○○一年出版)一書,主張國際關係即權力鬥爭,在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的自助體系下,獲取權力是國家的目標也是手段,國家會設法提升其在國際權力分配中所佔的比例,以追求國家安全及確保國家生存。
誠如作者所言,本書完全是從實用主義的觀點來看國際謊言,從眾多的歷史案例中可以發現,藉由說謊來爭取人民或他國對其外交政策的支持,經常出現於民主國家的國家安全論述中,並以國家利益為正當化謊言的理由。因此,以道德觀點全面譴責政府謊言實無必要,只要決策者並非為了私利,大家其實可以用平常心面對,並試圖理性探究政府說謊背後的理由。
這本小書乃第一本將說謊做為部分治國工具的系統性分析,我國受儒家傳統聖君觀念的影響,對領導者常賦予高標準的道德要求,然而這反而可能限縮了執政者的政策選擇空間。近年來國內新聞媒體在收視率競爭下,對國際新聞的報導嚴重不足,令人對國人國際觀的培養感到擔憂,個人十分高興看到此一有趣書籍在國內的翻譯及出版,對於國內有意擴展國際視野的人,尤其從政者,這實在是值得花點時間一讀的好書,告訴我們每個國家的民眾都面對著會說謊的政府,而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立場與認知。
推薦序3
道者,可以同生共死,而不畏危∕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兼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鄧中堅
著名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約翰.米爾斯海默出版了此本通俗的政治著作《為什麼你的政府會說謊?》,深入淺出地探討政府的謊言。作者帶你眺望政府說謊的曾經與未來,走在這樣的時光隧道裡,可以了解政府為什麼要說謊?說謊的結果在國際社會會產生何種衝擊?對國內民眾又有何影響?書中分成三個主要方向:首先探討現實主義與國際謊言,其次談論五種重要的國際謊言,最後回歸道德議題的核心價值。
現實主義與國際謊言:國家利益與安全至上
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基礎,引經據典,並輔以國際政治的案例,說明政府所說的謊言。最重要的是,他以現實主義為其論述的主要依據,強調國家和國家利益的重要性,且國家領袖會運用所有的手段,來維護國家的利益。其次,作者提出國際上的無政府狀態,強調國際社會並沒有最高權威存在,所以國家必須仰賴自己的努力來追求並維繫國家的利益。第三,作者強調國家所謂最高道德就是維持該國的國家利益,國家間的道德自然不同於一般認知的個人道德。作者將這些重要觀念融入全書論述之中。
基於現實主義的考量,作者特別提出國家領導人應有更高的責任維護國家的安全,尤其在國際無中央政府的狀況下,國家當自立自強,因此「必須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確保自身的安全。如果那意味著必須說謊與欺騙,也就無法避免了。」然而,這樣的觀點難道就能為一切政府領導人說謊的問題找到正當性與合理化嗎?這也是本書想要提供的思維,並為此尋求確切的答案。
為便於分析政府說謊的問題,本書首先釐清了四個主要的概念,包括欺騙、說謊、隱匿和編造,後三者都屬於欺騙的形式。作者認為,隱匿和編造並未涉及製造不實的陳述,也未訴說不實的結論,所以在國內或國際政治上通常被視為合法的行為。作者進一步指陳對於「說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論點,一為絕對論,另一為實用主義;前者主張「說謊永遠是錯的」,後者則以為說謊有時候是有道理的,因為它滿足某種有用的社會目的。
五種國際謊言:政府合理化的論述
在外交領域上,米爾斯海默羅列出五種國際性的謊言:國家之間的謊言、散布恐懼、策略性掩飾、民族主義神話和自由主義的謊言。他對「國家之間的謊言」之主張悖離一般的認知,認為政治領導人與其外交代表更常彼此說實話,而非說謊話,因為領導人很難將自己的謊言隱藏得很好,而且謊言的代價通常遠超過所得。
米爾斯海默特別強調國家領導人看到威脅出現時,經常訴諸於欺騙行為之一的「散布恐懼」。在過去七十年間,這種欺騙行為在美國外交政策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一九四一年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關於格里爾號(USS Greer)事件的謊言就是一種「散布恐懼」,意圖讓美國更深入參與二次世界大戰,但對美國民眾幾乎沒有產生預期的影響。一九六四年詹森總統(Lyndon B. Johnson)表示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USS Maddox)在東京灣遭受北越巡邏艇攻擊;以及二○○三年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且與蓋達組織有關連,發動對伊之戰爭,都是典型「散布恐懼」的例子,然而這兩個決策帶來的卻是延宕冗長的戰爭(越戰及伊拉克戰爭),和無數家庭的傷痛。
國家領導人為了保護國家利益,以「策略性掩飾」來遮蔽出了大差錯和具爭議性的政策,這一方面是針對國內,另一方面也是針對其他國家。然而,作者認為這樣的掩飾帶有重大的風險,很可能危害國內的日常生活,例如法國在一次大戰期間掩飾法軍最高統帥霞飛元帥(Marshal Joseph Joffre)對一九一六年凡爾登戰役(Battle of Verdun)的處置失當和最後的失利,以免影響民心士氣。
為了加強群體的身分認同和團結,政治菁英主宰國家的論述,創造了「民族主義神話」。書中以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德國為例,說明是外交政策行為驅使民族主義神話的創造,這使得德國一直糾纏於和歐洲其他強權的戰爭漩渦中,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才得以脫困,始邁向工業大國的道路。
「自由主義的謊言」是領導者將自己描述成負責任且守法的國際社會成員,俾在外國取得合法地位,以極大化自己國家的安全,例如,美國在冷戰期間決定對蘇聯採取圍堵政策和一九九一年對伊拉克發動波斯灣戰爭,就是以道德及策略性理由加以辯解。
國際謊言與道德:謊言終究會付出代價
究竟政府的謊話在國際政治方面有何助益?或許我們會想到現實主義的核心觀點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或目的,政府領導人可以不擇手段,且引用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在《君王論》(The Prince)中的主張。然而,米爾斯海默認為,不論是哪一種謊言,不但有可能適得其反,還會產生「逆向效果」,對自己的國內生活或國際聲譽造成損害。
最後,他借箸代籌為美國的外交政策建言,認為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應當具有「道德以及策略性的責任」,以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更確立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中國偉大的戰略家孫子曾云:「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其精義乃在於身為上位者,應該了解「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的歷史殷鑑,判斷是否能在錯綜複雜的競爭中求勝,自己有沒有能力處理國內與國際事務及談判,而不是一味以謊言來掩飾。更重要的是:君主和民眾的目標應相同,方能統一意志,倘如是,則可以與民眾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此亦為米爾斯海默本書論點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