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在(李根在形象設計公司設計總監)、吳東龍(東喜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許舜英(奧美時尚首席創意長)、黃威融(《Shopping Design》總編輯)、湯姆(《蘑菇手帖》主編)、蕭青陽(蕭青陽工作室創辦人)──設計人、工作室創辦人鄭重推薦!
◆深度訪談全球28位工作室創辦人,經營規模1到100人
不說「法則」,談實際打造夢想的經驗提點!
設計人當老闆的第一本書!
28家頂尖設計工作室 x
28種經營夢想的軌跡 x
28種經營致勝的Know-How !
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是每位設計人的夢想,但要面對的各種各樣的現實卻少有借鏡參考。究竟創立工作室有何條件?命名和地點可能隱藏了什麼訊息?怎樣的空間規劃最理想?業務越多員工越多代表越成功?教學和演講對設計實務有影響嗎?要不要收實習生?創意人如何面對管理責任?職務如何分工?怎麼應付財務和法務問題?作品要掛名工作室還是設計師?工作室的理念是什麼?……
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人比成功的工作室創辦人更瞭解!
◆由工作室創辦人訪談工作室創辦人
本書作者東尼.布魯克(Tony Brook)與艾德里安.蕭納希(Adrian Shaughnessy)皆為國際知名的平面設計師兼工作室創辦人,兩人帶領讀者一窺當代頂尖平面設計工作室的內部運作秘辛。透過與各個工作室創辦人的深度訪談,從人事、客戶、財務、空間,到心理、創意、理念、過程等層面,言無不盡,展現出特色各異的工作室文化。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卻猶豫不決,工作室有問題卻不知如何因應,或者對創意人如何憑工作室打造事業版圖充滿好奇,都可以從書中設計師的經驗之談,找到靈感與指引。
◆工作室照片直擊
本書蒐集豐富的圖片資料,除了受訪工作室的空間及作品照片,在「工作室群像」單元,更精選全球多家平面設計工作室的圖像,包括當代的工作室,以及設計史上的知名工作室,全書猶如一趟工作室參訪之旅,滿足讀者的好奇與想像。
◆不可不知的工作室營運要項
無償比稿或景氣衰退的因應之道為何?除了家具、照明、設備等硬體配置,是否曾想過過整潔、廚房、音樂播放,甚至接待訪客等日常事務的影響?這些都是建構工作室文化不可忽略的事項。本書最末的「工作室情報蒐集」單元,簡要提點三十七項關鍵營運條目,是超實用的工作室求生指南。
作者簡介:
艾德里安.蕭納希
Intro設計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2003年離開成為獨立藝術指導與作家。曾撰寫、編輯、設計過許多書籍,包括《如何成為頂尖設計師》(How to be a Graphic Designer Without Losing Your Soul),《設計師求生實用指南》(Graphic Design: A User’s Manual),文見各大重要設計雜誌,同時也為全球最多人點閱的設計部落格「設計觀察家」(Design Observer)撰稿。2006至2009年,蕭納希擔任《Varoom》插畫雜誌的創刊主編,另外主持電台節目「廣播談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 on the Radio)。他經常演講,接受電視與廣播節目訪問。
東尼.布魯克
備受尊崇的平面設計師,1992年於倫敦創立Spin設計公司,擔任創意總監。Spin是一家跨領域的創新設計工作室,客戶包括第四頻道(Channel 4)、耐吉運動用品與現代藝術中心(ICA),得獎無數。Spin廣受好評的出版品,皆由布魯克設計、編輯與出版。他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英國分會的會長,也是知名的平面設計作品收藏家,並在全球各地演講。
譯者簡介:
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業,曾任職於出版公司與金融業,譯作囊括建築、設計、小說、生活風格、繪本、語言學習、商業管理、科普等領域,現專事翻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根在(李根在形象設計公司設計總監)、吳東龍(東喜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許舜英(奧美時尚首席創意長)、黃威融(《Shopping Design》總編輯)、湯姆(《蘑菇手帖》主編)、蕭青陽(蕭青陽工作室創辦人)──設計人、工作室創辦人鄭重推薦!
直擊世界上最創新的二十八間平面設計工作室,蒐羅創立前的歷史到每日面對的事務……這些訪談使我們得以窺見每間工作室存在的獨特環境和條件,從行政實務到乾淨的廚房有何象徵上的優點,坦白得好像你在偷聽同事間的秘密耳語。
──EYE雜誌
本書囊括的設計者領域相當廣泛……訪談引人入勝,圖片也很精彩──有些工作室看起來就是你一直渴望的工作空間。
──馬克‧波特(Mark Porter),前《衛報》創意總監
名人推薦:◆李根在(李根在形象設計公司設計總監)、吳東龍(東喜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許舜英(奧美時尚首席創意長)、黃威融(《Shopping Design》總編輯)、湯姆(《蘑菇手帖》主編)、蕭青陽(蕭青陽工作室創辦人)──設計人、工作室創辦人鄭重推薦!
直擊世界上最創新的二十八間平面設計工作室,蒐羅創立前的歷史到每日面對的事務……這些訪談使我們得以窺見每間工作室存在的獨特環境和條件,從行政實務到乾淨的廚房有何象徵上的優點,坦白得好像你在偷聽同事間的秘密耳語。
──EYE雜誌
本書囊括的設計者領域相當廣泛……訪談引人...
章節試閱
蕭納希工作室
Shaughnessy Works
成立時間:2004
成員人數:一人加助理
地點:英國倫敦
www.shaughnessyworks.com
艾德里安. 蕭納希(Adrian Shaughnessy)是Intro 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 二○ ○ 三年離開, 繼續擔任獨立藝術指導、顧問與作家。他曾在This is Real Art(真藝術工作室)當了三年的顧問創意總監,這間工作室由設計人才輪流經營,而非僱用固定的設計師。二○○七年,他成立ShaughnessyWorks,提供顧問、美術指導與編輯等服務,客戶涵蓋多項領域。
蕭納希撰寫、編輯與設計過多本書,其中《如何成為頂尖設計師》(How to be a Designer Without Losing Your Soul)銷售超過七萬本。二○○六至二○○九年間,他編輯《Varoom》雜誌。他也為全球最多人閱讀的設計部落格「設計觀察家」撰文。蕭納希在「設計週」(Design Week)網站有一個每月專欄,並主持廣播節目「廣播談平面設計師」(Graphic Design on the Radio)。他經常演講,多次接受廣播與電視訪問。二○○八年,他成為Unit Editions 出版社共同創辦人。
以下訪談以電子郵件進行。
–– 你曾參與數家工作室的成立,但為了切合本書主旨,讓我們把焦點放在Intro。促使你成立Intro 的原因何在?
艾德里安.蕭納希 / 一九八○年代晚期,我與日後的生意夥伴凱蒂.理查森(Katy Richardson)成為同事,她是設計公司的職員,但不是設計師。那間公司為商業導向,很重視獲利率,為了確保利潤可以犧牲一切。公司要求我們快速進行每項案件,而我們的多數客戶根本不在乎設計品質。這段經歷讓我學到,在經營設計公司時,主要目標不能是賺錢。事實正好相反,為了賺錢,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作品。
但是這段歷練在我們兩人成立Intro 時很有用。我們總會自問:之前的雇主會怎麼做?然後我們就反其道而行。在不好的工作室學到的,其實和好的工作室一樣多。一旦你開始行動,就沒有所謂的壞工作。
–– 所以最初你們便決定要合夥?
沒錯,我的事業夥伴凱蒂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擁有我缺乏的一切天份與才能。她的背景是電影製作,在財務方面很精明,做事有條有理,喜歡做我討厭的事情:營運規劃、會計、行政。她讓我能全心全意投入喜歡的事情,亦即擁有一組創意團隊,並與客戶往來。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兩人都尊重對方做的事情。凱蒂喜歡看到好的創意作品完成,而我在晚上也能睡得安穩,因為知道工作室一切都在穩固的基礎上就緒。我們在工作上相處甚歡,雖然在工作之外各有各的生活。
–– 你們一開始就聘僱設計師嗎?
我們最初找了一名設計師,但我犯了可怕的錯誤。前公司對待設計師的方式嚇壞我了,所以我客氣對待唯一的設計師。我對他太好了,以致於他就像是個剛出獄的人,太過放縱於自我耽溺,做出許多只顧自己的自私設計。這讓我學到不該怎樣對待設計師。設計師其實並不需要無限度的自由。如果能明確指出對他們的期望,反而能有最好的回應,而之後也要給予他們尊重、支援與鼓勵,讓他們能夠製作優秀設計。所以我最先做的事情,就是開除唯一的設計師,此舉對我的傷害比對他還大。我感到相當挫折。
–– 這是否讓你重新思考僱用與管理設計師的方式?
當然。但同時有人給了我一個建議,讓我眼界大開:只僱用比你優秀的人。這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啟示。我原以為自己得當最厲害的人,其實應該相反才對。工作室得僱用與培養人才,才能成長。我也發現應該要僱用能自動自發的人。如果你得不斷告訴設計師該怎麼做,不僅他們會覺得煩,你也會煩。所以我學著去找能夠自動自發的人,他們會想待在有支援的豐富環境製作好作品。
–– 你對工作室有何理念?
我曾懷抱常見的浪漫想法:做出偉大作品、賺進大筆金錢,但現實當然不是如此。實際狀況是工作時間漫長,為了微薄的預算工作,而且一直得提供超值的服務。過了四、五年之後,才總算有理念可談。我希望我們做出的作品,能不落俗套,出人意料。我希望製作不同媒體的作品,這一點在一九九○年代並不普遍。我希望工作室的每個人都能快快樂樂來上班,客戶也喜歡造訪,並贏得其他設計師的敬重。最後,我希望賺到的酬勞,能反映出我們給予客戶的價值,也希望財務穩定。我不喜歡在財務方面冒險,而一旦我開始擔心金錢,就無法好好工作。這些或許稱不上是深奧有智慧的「理念」,卻是我們共同的想法,也是能共同達成的目標。
–– 哪些工作室與設計師影響過你?
說來或許奇怪,但影響過我的都是不好的例子。我四處參訪,看過許多經營不善的工作室,裡面每個人過著悲慘的生活,因此發誓我的工作室絕對不能如此。我喜歡、也羨慕一群在一九八○年代新興的英國設計工作室:8vo、Cartlidge Levine、Designers Republic、Why Not Associates。有些很棒的公司也啟發了我,例如Total Design、Pentagram、Studio Dumbar。但我很快明白,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特色。
–– 你從哪裡取得協助與建議?
我們有個獨立會計師。他完全不懂設計,曾讓我幾乎發狂,後來卻發現其中有好處。他認為我有些想法根本不值得考慮,例如接一些報酬低,但設計師做起來會覺得有趣的案子。他也認為我太沉迷於做自己熱愛的設計工作,會讓我失去準確的判斷力。他說,最好還是做一些不必把個人也投入其中的事。他給了我們很穩健的商業建議,雖然有時我不敢苟同,但我知道他的建議通常是正確的。
我倒是沒有請教其他設計師。由於我沒有讀過設計學校,加上凱蒂也不是設計師,所以我們幾乎不認識能請益的設計師,最後全靠自己摸索。
–– 你們曾經借過錢嗎?
凱蒂曾向銀行申請透支帳戶,而穿灰西裝的人很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們認為凱蒂提出的營運計畫相當實際。此外,我們一開始就接到了有償案件,因此銀行樂意給予支援。只是,我們後來幾乎沒動用透支帳戶。
–– 最初如何找客戶?
找客戶是我的職責,一份我又愛又恨的工作。如果有人打電話來說要開會,那我就是無敵先生。但如果我得打電話給人,試著爭取工作,我又變成沒骨氣先生。不過我強迫自己要打電話自我推薦,竟也成功了幾次。然而我很快發現,贏得新客戶的最佳方式,是讓他們打電話找你。所以我有積極的企圖心,要永遠做出能引人注意的作品。
–– 你有作品集嗎?
新工作室最大的困境,就是缺乏作品,因此很難集結出作品集。在早期,由於我的作品集太薄,令我羞於示人,因此我想出一些辦法,在討論時不需出示作品集。幸好久而久之,我們也累積出了作品集,可以很有自信展示給人看。
––Intro 的唱片封面設計相當知名。什麼原因促使你們跨足動態圖像設計、企業案與新媒體?
早在一九九○年代中期,即可看出音樂產業將陷入困境。他們的經費越來越少,而且來自聯合利華與可口可樂的人所組成的行銷部門興起,使得要做出好作品越發困難。此外,若我們想在創意與酬勞方面都能更上層樓,就得接其他類型的工作。多虧凱蒂有電影與動畫製作的背景,因此動態影像作品成了Intra 的設計範圍。企業案其實是從音樂案件衍生出來的。我曾經拜訪過幾家沉悶的公司,讓他們看看我們幫PrimalScream 2 與 Stereolab 3 等樂團設計的作品,許多公司竟然相當喜歡這種設計手法。
我們很早便切入新媒體,因為我認為進步的現代工作室就該這麼做。此外,我們做設計的同事在一九九○年代中期的某天跟我說:「你看,我已經設計好Intro 的網站,也已經設定好程式了。」
–– 當時如何組織?
我們成長得很快。在網路全盛期曾擴編到四十人左右,也明白必須審慎擴張。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規劃該如何擴編,最後決定以團隊的方式來安排。我們成立了三組團隊:動態影像、企業設計、音樂/文化設計。每組團隊由一名設計師領軍,並有一名專案經理/製作人協助。凱蒂和我不屬於任何團隊,而是哪裡有需要就去支援;她負責財務與製作,我則負責創意與新業務。這些團隊在財務與創意方面都要各自負責,要能獲利,並維持作品的高水準。除此之外相當有自主權。
–– 這對Intro 的創意面有何影響?
如果有任何影響的話,那就是創意能力提升了。我不敢說最初就一切順利,但我們有許多優秀人才,他們知道享受自主權時,也要懂得負起責任,進而成為更好的設計師與更好的人。
–– 你們有利潤分享的規定嗎?
有。我們有一套系統,在公司經營順利時能讓大家共享好處。我們相信公司的成功大家都有份,而且也小心避免在一九八○、九○年代,老闆賺的錢是員工好幾倍的弊病。在Intro,絕對沒有主管開保時捷。
–– 你如何界定自己創意總監的角色?
我就像是巡外科病房的醫師,每天早上會花時間跟每個人討論問題,檢討設計,尤其是跟較年輕的設計師。我也盡量多與客戶會面,每天會花時間在新的業務活動。
–– 你們會一起聯誼嗎?
我們定期舉辦公司郊遊。不過我們都花很長的時間在工作室,因此反而想在下班後能各自行動。我認為這裡就和所有好的工作室一樣,有家的感覺,我們很努力建立起這個家,比如,一定會為壽星準備生日蛋糕。
–– 你們是否有上下班時間之類的正式規定?
有,我們有正式的僱用合約,上面會列出基本規定。但我總認為,如果要強迫他們,就算是失敗了。我只想僱用那些在忙的時候會自動提早來,並把工作做完才下班的人。如果還要人提醒,恐怕就不適合我們。但這絕不表示正式的東西不重要。僱用法就像是礦場,一旦問題出現,你才會知道一切用白紙黑字寫下來,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 你如何維持創意與獲利之間的平衡?
永遠把工作擺第一,這麼一來就能獲利。我們也有專案經理,他們能夠確保財務獲得控制,並負責報告。但我們這麼做是為了改善提供給客戶的服務,不是為了增加獲利。我的座右銘向來是:服務做得好,獲利跟著來。
–– 你對實習生的態度為何?
我們很認真看待實習生,會支付薪水,我也會在他們身上花時間。我們遇過一些優秀的實習生,許多人會留下來,成為重要的團隊成員。其他人日後也發展成優秀的設計師。我偶爾會遇到以前的實習生,還沒有任何人給我一拳過。當然,我們也遇過不合適的人選,有些年輕設計師誤以為自由表示可以隨便、沒有紀律。
–– 如果可以從頭開始,你會採取什麼不同做法嗎?
我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在成立Intro 之前,沒在其他設計工作室任職過。我希望自己是在Wolff Olins 之類的地方受訓練,但我卻接二連三待在可怕的地方。只是正如先前所言,這也有好的一面。
–– 你在Intro 的時候開始寫書;這是如何發生的?
這段時間,我發現一件關於如何推銷工作室的有趣現象。如果你老是扯一些自己的事情,就不會有人注意你。但如果你談談別的事,有時候別人會聽。
我們曾把三本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專門用來談激進的音樂平面設計(參見圖18/19/20)。我們納入了一些自己的作品,但主要是報導其他設計師的創作。這本書廣獲好評,如果我們只是要引起大家注意,吹噓自己多棒,那麼全國性的報紙與出版品根本不會搭理。我也因此培養出撰寫設計類文章的興趣,《Eye》、《創意評論》與其他設計雜誌紛紛向我邀稿。這似乎成了我的熱情所在。
–– 你為什麼想離開Intro ?
後來事出突然。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待在這裡一輩子,但做了整整十五年之後,發現自己已經走完生涯中的一個階段,一切必須改頭換面才行。此外,我認為自己不再能帶領Intro 前進了。加上我對寫作有興趣,但是身為超過二十五人的設計公司創意總監,卻無法讓我有更多時間投入寫作。我們先前簽過創辦人協議書,因此我們其中一人是可以離開的。最初你不會認為協議書有什麼了不起,但它的確很重要,因為沒有人確知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離開了,這次離開處理得很好,加上工作室是以團隊運作,因此我離開之後也不會對工作室造成傷害。Intro 仍然運作良好,我們也還是朋友。
–– 你如何界定你現在工作室的文化?
ShaughnessyWorks 的成員只有我一人,這令人大為放心。我會想念在Intro 的時光,但最後經營工作室對我不再有意義。此外,我相信身為設計公司的創意主管,必須把自己放在最後。這表示你會做出一些犧牲,但你不會要求員工這麼做;你得把自我放下,注重其他人與團體。如果你是個創意人,這麼一來勢必令人疲憊,我想要更自私一點。我現在賺的錢,比以前擔任一家成功的設計公司主管要少。我花時間寫書、設計書、提供諮詢、演講,偶爾主持廣播節目。當然,我也共同經營UnitEditions 出版社。
R2 平面設計工作室
成立時間:1995
成員人數:六人
地點:葡萄牙波爾圖
www.r2design.pt
莉莎. 蘭馬賀(Lizá Ramalho) 與亞圖. 李貝羅(Artur Rebelo)就讀波爾圖大學美術系時,就創辦了R2 平面設計工作室。工作室的作品種類甚廣,客戶包括文化組織、策展人、藝術家與建築師,案件則有識別、海報設計、書籍設計與展覽設計等。他們曾贏得許多國際獎項,並定期擔任設計競賽的評審。
R2 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歐洲色彩,常以插畫元素做出搶眼的視覺傳達作品。他們的風格無疑是當代的,卻能同時連結歐洲人文主義的偉大傳統。例如為隱身於里
斯本巷弄、建造於一七○七年的小教堂「聖母無玷始胎修道院」(Hermitage of Nossa Senhora daConceição),設計了極美的字型壁飾,精彩展現出他們能為傳統背景賦予現代感。蘭馬賀與李貝羅在數家葡萄牙學院任教,二○○七年起成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成員。
以下訪談以電子郵件進行。
–– 說說你們成立R2 的歷程吧!
莉莎.蘭馬賀 / 我們在波爾圖大學美術系認識,曾在學校的專案中合作,於是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優勢:能一起討論想法與經驗,並能分享資源,發揮整合效益。
–– 畢業後隨即成立工作室是勇敢之舉。你們認為,若在成立R2 之前先在幾家工作室任職,會不會有幫助?
當然。我們現在的組織與管理模式,是憑著自己的經驗而來,一路上曾犯下許多錯誤。比較重要的差異在於,我們從未見過其他設計師如何發展案子,如何在客戶面前提案。無論是尋找正確的製作者,或是控管製作過程,我們都得自行摸索。
–– 你們是否有欣賞的工作室?
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艾倫.弗萊徹。葡萄牙青年基金會設有一項補助方案,讓年輕人參訪其他歐洲城市,與所學領域有關的專業人士會面。我們申請並獲得經費補助,去倫敦見弗萊徹,獲益良多。
–– 談談開設工作室的實際面吧!你們有借錢嗎?怎麼找房子?有得到什麼專業建議嗎?
我們的工作室一步步地緩慢發展,一開始是在莉莎的房間工作。那時我們還是學生, 配備一台Quadra 450 電腦及一台A4 噴墨印表機。後來,我們搬到波爾圖工業區的一處小工作室。我們最初的案件收入都用來付工作室租金,也買了一台掃描器。然而,這棟建築物晚上很可怕,有些客戶不敢造訪。後來我們在辦公大樓找到一個不錯的空間,但接著卻受不了影印機的銷售員。最近我們搬到附近一間安靜的小房子。我們最初並未尋求任何專業建議。由於先前未曾在其他工作室工作過,因此如何組織與經營工作室,確實是一大挑戰。我們總是請教朋友、附近的辦公室(主要是一名攝影師與珠寶設計師),以及一些供應商。現在我們有專業的管理與會計顧問了。
–– 對於工作室發展有何理念?
我們想要參與有趣、有挑戰性的案子,大力投入研究與實驗。勇於冒險,能批判自己的作品,不要自滿,永遠更往前一步。此外,也要樂在工作中。
–– 平面設計師常認為,必須要搬到首都才能大展鴻圖。你們待在葡萄牙第二大城波爾圖,是否曾考慮過搬到里斯本?
我們過去曾想搬到里斯本或國外,但現在在波爾圖就能把事情做好。許多客戶都在里斯本,因此我們經常到那裡。一趟約花三個小時,我們會利用這段時間工作,生產力很高。如果兩人一起去,就會利用時間討論案子。
–– 待在波爾圖有什麼好處?
這是個適宜人居的好地方,有海有河。城市風情萬千,不斷成長。波爾圖需要人們的付出,而大家也知道該做些什麼,並著手努力。在這裡很容易就能專心工作。波爾圖也比較省錢,生活開銷比里斯本低。若在里斯本,我們恐怕無法負擔得起這種房子。我們的工作室離當代美術館不遠,那裡的展覽很棒,再遠一點就是音樂廳。從工作室往最大的城市公園走可以通到海邊。最後,我們家就在工作室隔壁,因此不會浪費時間塞車。我們屬於這座城市,這裡有我們的根與情感。所以我們目前打算就留在這裡,若有機會,就為它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 是否有任何缺點?
就是住在小城市的常見缺點,例如文化活動較少、工作機會較少、沒有飛機航班。
–– 工作室名稱R2 結合了你們兩人的名字。當初為工作室命名時,會不會很難?
是不容易;我們試了不少名字,列了很長的名單,最後決定選擇最顯而易見的做法——既然我們的姓氏有相同字母,結合起來很合適。
–– 你們早期如何找案子?
其實在打算成立工作室之前,就有案子找上門了。我們是五年制的科系,在三年級時,就幫一名要開業的朋友畫插圖。有個小劇團看到了那件案子,於是也找我們做設計。那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給了我們實驗的空間,而且透過街頭海報,提高我們作品的能見度。等到畢業時,我們已培養出不少客戶,我們認為應該自己成立工作室,所以就決定投入了。
–– 你們在工作室會不會明確地劃分職責?
不會。我們兩人都做設計、美術指導及其他一切事情。
–– 你們如何處理工作室的日常事務,例如請款、記帳、軟體更新、掃廁所?
我們今年開始訓練一名員工來負責這些事情,但是仍自己請款。最近我們聘請一家公司,負責控管客戶的付款與成本。
–– 是所謂的「應收帳款承購服務」(factoringservice)嗎?也就是某公司會準時給付你們的請款,之後再從客戶端收取款項,並索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這對你們有好處嗎?
不是,那家公司只負責替我們控管財務。我們每個月支付固定費用,其他一切就交給他們。
–– 談談更多R2 工作室的詳情吧,工作室只有你們兩人,或者還僱用了其他設計師?
目前有三名設計師和我們一起工作。
–– 你們對僱用的設計師持何種態度?希望他們遵守你們的設計方針,或希望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我們兩人一起工作,R2 就是以彼此的對話與觀點為基礎而建立的。我們在做設計時,經常得耗費許多時間修正、下其他的功夫。
若要能妥善回應客戶,就需要更多人手。我們尋找不介意擔任助理的設計師,事實上也找到很好的人,喜歡處理設計流程的部分,這個部分相當重要。我們很樂在工作,也熱愛我們的團隊。
–– 對實習生的態度呢?
我們每年通常會收一、兩名實習生,由於我們喜歡文化交流,因此實習生多半來自國外。這些學生來自德國、法國、加拿大、黎巴嫩、捷克等許多不同國家,經驗多半很不錯。
–– 你們要實習生做什麼事情?去咖啡店買咖啡,或給他們實際的案子做?
他們會跟著做工作室正在進行的案件。我們會讓他們參與開發、簡報、執行與製作。
–– 你們的教學與演講,對於專業實務有何影響?
我們學到很多。教學能帶來刺激,讓我們有機會研究不同的案子。演講讓你以更全面的方式看自己的作品。你要懂得挑選、組織與解釋,是很好的練習。更重要的是,你有機會從其他設計師或學生身上獲得回應,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 你們工作室的實體環境如何?是完美無暇的設計師空間嗎?
不,工作室亂極了。我們通常不會在電腦前面工作,會拿許多東西來實驗,會攝影,也會使用不同材料。我們保留了太多東西、太多蒐集來的物品、太多模型⋯⋯。
–– 好的工作室的基本要件為何?是有效率的室內空間規劃?儲存空間?自然採光?
我們的工作室位於一九五○年代的房子,屋裡有兩層樓,裡面有許多小房間,每間房間由一、兩個人使用,全部都有自然光與大桌子。房子有小花園,夏天很棒,有時大家會在花園吃午餐。這些空間很好用,感覺像一個家。
–– 你們參加許多設計競賽與設計活動。是刻意經營,或只是因為喜歡?
每件作品能獲得多少能見度,和它的環境背景有關。我們希望能在葡萄牙以外的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不是出於商業考量,而是讓其他國家的設計師能看見。參加設計活動可以帶來旅行的機會,遇見其他國家的設計師,交流想法。這讓我們擁有不可思議的美妙體驗,有機會遇見很棒的人。我們因而結交許多朋友。
–– 獲選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成員,是否對事業有影響?有助於吸引新客戶嗎?
我們是二○○七年才成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的成員,從不認為這能帶來客戶,而是獲得了我們欽佩的人肯定。但願能帶來更多有趣的案件。
–– 你們認為作品集、網站之類的東西重要嗎?或者新客戶就這樣上門了?
我們一向體認到這兩者的重要性。不過,或許因為客戶會自己出現,所以我們只有網站。許多客戶來找我們,並不是因為網站,而是因為看過實際作品。正因如此,我們過去從未投入於作品集,但現在會努力製作。
–– 至於未來,你們是否預期R2 會繼續成長?會不會在里斯本與波爾圖都設據點?或者打算維持兩人加上幾個助理的規模?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是對目前的規模很滿意。無論如何,如果情況改變,讓我們覺得目前規模達不到最佳效果,那麼就會調整。我們向來不斷反省與重新設定工作室的目標與過程。
––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可以從頭開始,你們會不會有什麼不同做法?
若當時曉得現在所知道的事情,許多做法都會不同。我們有些地方繞了最大的一圈,幸好最後仍然抵達想到的地方,也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成就。我們也從錯誤與選擇當中,學到許多經驗。
蕭納希工作室Shaughnessy Works成立時間:2004成員人數:一人加助理地點:英國倫敦www.shaughnessyworks.com艾德里安. 蕭納希(Adrian Shaughnessy)是Intro 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 二○ ○ 三年離開, 繼續擔任獨立藝術指導、顧問與作家。他曾在This is Real Art(真藝術工作室)當了三年的顧問創意總監,這間工作室由設計人才輪流經營,而非僱用固定的設計師。二○○七年,他成立ShaughnessyWorks,提供顧問、美術指導與編輯等服務,客戶涵蓋多項領域。蕭納希撰寫、編輯與設計過多本書,其中《如何成為頂尖設計師》(How to be a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