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肝臟與膽囊的祕密
人工肝臟尚不可行
一問起充滿元氣的代表料理,很多人大概都會想到「豬肝炒韭黃」。從很久以前,豬肝就以富含鐵質或維他命等養分而出名。根據調查,肝臟裡面可以進行包括代謝或解毒在內之五百種以上的化學反應。不過,目前肝臟仍是隱藏著許多祕密的臟器。即便在人工心臟逐漸實用化的今天,肝臟依然無法被人工肝臟取代,或許這正是它被稱為「沉默之臟器」的緣故吧!
肝臟是又重又熱的臟器
人類的肝臟是一重量約與腦相符(約1 .2 至1 .5 公斤)的紅褐色臟器,成人肝臟重量約占體重的1 /50,但嬰兒肝臟卻占了體重的1 /20(圖4 .14)。所以,嬰幼兒的肚子看起來都鼓鼓的,就是肝臟占據了大部分腹腔的關係。此外,肝臟因含有人體最多的血液,不單是重量重,還被稱作「人體中最高溫的臟器」。由於肝臟是負責交換血液中之物質的代謝器官,故會有很多血液流進流出,最後肝臟就成為「又重又熱的臟器」。
進出肝臟的血管
就進出肝臟的血管而言,有肝門靜脈、肝動脈和肝靜脈(圖4 .15 左)。其中肝門靜脈和肝動脈是將血液注入肝臟的血管,從位在肝臟下方的肝門流入。肝門離消化管很近,便於輸送養分給肝臟。相對之下,肝靜脈是將肝臟血液排出去的血管,位於肝臟的後方,肝靜脈流出的血液可以馬上流入下腔靜脈。由於這個部位是在腹部最內側,手術不容易處理到,萬一因交通事故等意外受傷時,無法輕易止血,屬於非常危險的位置。
再者,肝門靜脈和肝動脈於肝門左右分岔後進入肝臟,再繼續分岔進入區分肝臟實質的結締組織肝纖維囊(Glisson’scapsule; F. Glisson, 1597 -1677 )。就像豬肝燒烤後可看到顆粒狀的構造,環繞在這些顆粒周遭的組織就是肝纖維囊。這些血管隨後穿過肝細胞注入於分布的毛細血管(類洞),但這時肝門靜脈和肝動脈的血液會混在一起(圖4 .15 右)。肝細胞從類洞的血液接收物質進行代謝,再把必要的物質釋出於類洞的血液裡。像這樣在肝臟達成作用的血液,就會注入位在類洞末端的中心靜脈,在此反覆合流再送回肝靜脈中。
肝臟的另一種功能
肝臟還有分泌膽汁的機能。膽汁乃肝細胞所製造的分泌液,而且,膽汁不是分泌到類洞,而是分泌到肝細胞與肝細胞間的縫隙(稱為細膽管)(圖4 .15 右)。可將膽汁送出去的管子逐漸會合變粗,最後從肝門離開肝臟送進膽囊裡。這些進入膽囊的膽汁,於膽囊中濃縮等待「出任務」,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後,膽囊就會收縮以釋出膽汁。像這樣被分泌出的膽汁含有血色素(紅血球的分解產物)所製造的膽紅素(膽汁色素),一般都會隨著糞便排出,所以,糞便才會呈黃褐色。可是,如果肝功能變差,運送膽汁的膽管阻塞,膽紅素就無法被排放到腸管裡面,而會逆流至血液中。這種狀況稱為「黃疸」,全身組織會被血液裡的膽紅素「染」成黃色。此外,血液裡的膽紅素也會隨尿液排出,故尿液會變成茶褐色。
5.3 骷髏頭會說話
每個人的頭蓋骨大小不一
頭蓋(頭蓋骨或頭顱)指的就是頭部的骨骼,以前也被稱為骷髏或骷髏頭。乍看之下每個人的頭蓋好像都一樣,事實上,頭蓋可說是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骨骼。就算是身分不明的無名屍,只要從頭蓋即可得知死者的年齡、性別、個人特徵等非常重要的資訊,所以有人說:「頭蓋會說話」。
從頭蓋可以推算年齡
那麼,要如何從頭蓋推算年齡呢?人類的頭蓋共由十五種23 塊頭蓋骨所構成,其中相當於保護頭部之頭盔的部分稱為腦頭蓋。腦頭蓋由六種骨骼(額骨、枕骨、蝶骨、篩骨各一塊、顳股、頂股左右各兩塊)構成,主要是透過縫合線這種獨特的結合樣式連接而成(圖5 .5)。這裡的縫合線是由許多微細的纖維連接而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骨化融合的現象,即可從融合的程度推算年齡。再者,構成眼窩的7 塊骨骼之縫合線也能估算年齡,其中位於下方或內側的骨骼較早出現融合現象(30 至40 歲)。除此之外,下顎骨也會隨著咀嚼能力出現變化,尤其是下顎角更是推算年齡的重要指標。但是,單靠這些資訊所下的判斷還不夠確實,為了更正確
地估算年齡,必須檢查包括咬損(牙齒的損耗情形)程度在內的牙齒狀況。例如:「年過30 歲後,在前齒切口開始出現線狀的深部象牙質」這種現象,也是判斷年齡的重要依據。
從頭蓋也可以判斷性別
不過,驗屍時判斷死者性別也是不輸給推算年齡的重要檢驗。只要了解死者的性別,就有大半的機會找到死者的身分。
一般來說,男性頭蓋可從以下幾項特徵加以辨別:(1 ) 整體較大、凹凸明顯;(2 ) 從正面看顏面所占的比例較大,接近四角形;(3 ) 眼窩較大;(4 ) 顴骨弓、乳突和外後頭隆起等部分比較發達(圖5 .6)。不過,這些特徵都屬於需要熟練度的主觀方法,實際上可以利用各種測量值加以判斷,其中最著名的方法為「埴原的頭蓋骨判斷式」(圖5 .7)。
動物的頭蓋和人類的頭蓋
頭蓋可大致區分為頭部與顏面。頭部的骨骼被稱作腦頭蓋(神經頭蓋),為環繞容納腦部之頭蓋腔的部分。相較之下,構成顏面的骨骼稱為顏面頭蓋,因位居口鼻等臟器的入口,故也被稱為內臟頭蓋。大抵而言,腦頭蓋和顏面頭蓋約以頭蓋底為界分成兩部分,若從正面看剛好分為眼窩的上方和下方。
利用這種區分法,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做比較,會發現腦頭蓋和顏面頭蓋的比例依不同動物而有極大的差異性(圖5 .8)。例如:以腦頭蓋:顏面頭蓋的比例來看,馬為1:5,狗為1:3,大猩猩為1:1,人類為4:1。由數據可知,人類的
腦頭蓋比例遠比其他動物大多了。不過,一樣都是人,剛出生之嬰兒的顏面頭蓋所占的比例很小,但隨著一天天成長,顏面部分也日漸發達。不管是人類或動物,嬰兒時期看起來格外可愛,可能就是這種「顏面比例」不協調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