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我所見到的台灣文化創意產業
就像是一個萬花筒,映照著不同的光線,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景,許多意想不到的可能,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發生了�。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在政府開始為「文化創意產業」範疇定義的第一階段就開始加入了討論;但是光有文字的定義與學理的論述,對於這個活生生的產業是不足夠的,因此,我們更進一步地尋找這些在台灣已經逐漸發展萌芽的實例,與生澀的理論相互佐證,期望為台灣產業的新希望—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一個比較清晰的面貌。
國藝會研發組進行「全國藝文創意產業案例蒐錄計畫」的專案工作,至今已一年多,這期間我們的同仁上山下海,走遍了台灣許多的角落,走訪的過程中,一邊進行調查,也一邊把調查的初步結果放在國藝會的網站上與大家分享,並且獲得許多朋友們熱烈的迴響;而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彷彿是一個萬花筒,光線從不同的角度映照上去,就會有不同的風景,也對於台灣有這麼多面向的文化創意產業,感到驚喜,也相信應該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些多元豐富的內容;有了這樣的念頭,工作團隊,便開始了「(書名)」的出版企劃。現在各位讀者所見到的,就是我們的成果。
書中所介紹的各個案例,不但是同仁曾經親自前往訪問調查,並且透過多次的討論後,才被選定列入出版的。呈現這些案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透過對案例的觀察甚至參與,更進一步的了解到文創產業的精隨與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其實,所曾經調查的案例,總數遠比這本書中所呈現的要多的多,而且案案都相當地精采,但受限於篇幅的限制,難免會有遺珠之憾;因此我也希望,未來仍有系列的出版計劃,可以讓我們持續地關注它的發展。
許多案例在受訪時,常常會反問國藝會是不是會制定相關的補助計劃給予經濟上的輔助,但是國藝會完全是站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發展的角度上來進行案例的調查,我們更相信,借由資訊的分享與案例的推廣,可以給國內產業或是藝文界更多的刺激與想法,所以,我們在資源相當有限的情況下,出版了這本專書,我相信是目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書籍中,資料最為完整豐富的一本。這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謝謝商周出版社的投入與合作,也要謝謝在藝企合作上投入不餘遺力的日盛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保誠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出版資金;另外,我想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國藝會有一群高度專業與全心投入的團隊,沒有他們的這種熱情,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這本書的出版是不可能的。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我國可說是正處在新興階段,實在需要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它,參與它
希望這本書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靈感,一些創意,讓我們這個萬花筒更為璀璨,更為亮麗。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