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這是《春秋》一書中最為人所熟知的體例。身為公羊學的愛好者,《春秋》對我而言,不只是政治哲學鉅著,也是充滿理想的架空奇幻文學,變化自由自在不亞於易經。《春秋》之公羊傳之所以迷人,正因其對諸多謎題提供詮釋之道。
而我對《119種植物精油的身心能量》的期待也是如此,它並不是本嚴肅的學術專著,而是一本「在渾沌中尋找意義」之作。只不過我希望詮釋的並非一人之教、一家之言,而是想以香氣替自然下註解,由香氣來體會人類的各種生命情境。
透過自然與人類,我們感受到了渾沌生氣蓬勃,也感受到了意義的美好深長。
對看慣台灣精油書籍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書應該算得上「另類」,若拿來和國際間芳療出版品比較,大概也沒有類似著作。本書主旨並非精油效果或用法闡述,而是希望讀者在閱讀之後,能更加強與精油植物間的認識,跳脫一般僅僅強調「美容、放鬆」之工具需求,進而能有更深刻的發現。
當中內容大多出自我近年來的學習心得,部分資料得自臨床經驗,某些理論來自哲學觀點,另外,也是在對《精油圖鑑》篇幅未及的部分,加以補遺,雖然文字與個人智慧難免有其極限,總希望不至於「述而不作」,而能如公羊今文家發揮春秋之義一樣,將承自恩師的理念落實在書裡。
以植物科屬來為精油做區分,能讓讀者不再單純地將精油只當作產品或藥品看待,且更系統性地掌握芳香療法的應用方向。與植物親近,是進入芳療世界最重要的關鍵,我最大的期待,正是希望本書能引發觀者對草木的天賦情感,唯有在此前提之下,精油才真正能為人類生存處境,提供實際上與美感上的解決之道。
可惜的是受限於以科屬為主的基本架構,部分「落單」的遺珠(該屬常用精油在兩種以下)難以被編入,像是花香類精油,或是敗醬草科等等,便只好先行捨棄。待下一本談「精油性格類屬」的專書中,再做詳述,這一點請讀者見諒。另外礙於篇幅,在單一精油的闡釋上有限,且畢竟若真要深入剖析,恐怕單純文字敘述並非理想方式,書籍只能提供一種概念,而無法涵蓋全部面向。
能撰寫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徹底地對我的芳療觀做體檢,認識自己和植物間的互動關係,並且釐清哪些知識來自課堂研習,哪些則是自己親身實踐所帶來的「真知」。但也正因為整個撰寫過程,就是我個人的自省過程,在行筆間,我不僅自身獲得莫大成長,也不斷發現新的視界。於是寫了又改、改了又寫,除了增刪以外,也改變過全書的整體架構,但仍然只要一回顧舊文,就覺得還有空間再加以修正。這種惟恐不夠適切、不夠完滿的焦慮感,反而使得完稿一再延宕。
迷惑了好一陣子之後,再度將《春秋公羊傳》讀了一次,突然,產生了一股安定的感受。所謂「經典」,常代表它能在不同的詮釋下能呈現新的意義,並且與時俱進。缺乏自信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當我試圖讓這本書盡可能無誤,並且將來無須再修正,豈不是種過度期待與自我膨脹?但既然個人向來不贊成將任何書籍,視為顛撲不破的真理,那麼我的知與行,其實是相互矛盾了。
書籍並不只是一堆死的文字之集結,在文章中真誠地與讀者分享生命,意謂也要接受這生命還會有改變的空間、成熟的歷程。一個認真做學問的人除了實事求是、小心查證以外,當他發現所知有所偏差,應該提起足夠的勇氣去推翻過去的自己。所以我如自覺已完整呈現當下的自己,又何必擔心將來覺得這本書不夠完善?當改則改之!
誠摯地希望,這本書不會是單向發聲,而能得到讀者的回響。請不吝將您的個案經驗或用油體會與作者分享,我期待能與諸君一起成長。
感謝恩師溫佑君老師,她帶來諸多啟發、鼓勵、與包容,不僅引導許多人看到這片美好風景,也讓我有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可能性。在此也要再次感謝編輯群們的耐心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