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就要這樣玩日本──趙薇
「要去日本啊?好幸福歐!」儘管自己已經去過無數次日本旅遊,聽到別人要去日本時總是會發出這樣的讚嘆。
「妳又去日本啊?玩不膩嗎?」這則是別人對於我又要去日本的反應。他們不知道一年四季各有不同風情,南北東西有不同美食是去日本旅遊的樂趣。
「我今年底想去日本,你有沒有什麼建議?」可是,最近連號稱哈日族的我都出現了這樣的困擾。本來想去拜訪外甥女位在山梨縣的婆家,進行一趟離開東京的小旅行,因為臨時的意外而去不成山梨,突然之間我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方案,我的日本熱情突然被澆熄,儘管東北奧之細道還沒去,黑部立山沒機會親臨,村上春樹筆下的四國也想見識,為什麼會覺得日本沒有什麼好玩的呢?套句日本人常用的話:「真是教人迷惑?」
還好我看到了徐銘志的新書《日本踩上癮》,重新燃起我對去日本旅行的熱情。我也曾經一個人在輕井澤騎著單車玩了三天兩夜,雖然每天膝蓋抖得厲害,可我一點也不想離開,想念雙腳離開地面三十公分輕鬆自在的感覺,初夏的涼風吹拂臉龐,好像又談了一次戀愛那般地幸福……去輕井澤而且一定要嘗試騎單車是我後來跟每一個朋友推薦的行程。
沒想到小志不僅在輕井澤騎單車,還騎著菜籃車在京都趕集,去橫濱看海,去鐮倉拜佛,連在東京也能騎著單車橫行街頭,我佩服他的毅力與精神;可是當知道他在北海道踢到鐵板時,我的心裡竟然小小地高興了一下。曾經在二○○二年去富良野看薰衣草,被旅遊書上天花濫墜的廣告詞慫恿得心癢癢,朋友卻以過來人身分警告我千萬別試,會累死。果然有人不信邪,騎得氣喘吁吁還差點回不到民宿,原本應該嘲笑他的我卻也有點忌妒,沒有嘗試怎麼會留下深刻的記憶呢?
小志是我主持《台灣人在大陸》節目時的執行製作,是最年輕的,也是工作成績最突出的。節目結束之後仍保持聯絡,不論工作或旅遊,我們總是輕鬆地交換意見。我常常跟他說,你還年輕,想做什麼就去做。也因為年輕,他能夠說了就走,騎了就上路,寫出了一本與別人不同的日本旅遊經驗,我很羨慕他的年輕,你呢?要抓住屬於青春的腳步,去找輛單車旅行吧。就像本書的副標:只要上路就能自得其(騎)樂歐。
推薦序2
「叮鈴叮鈴,讓讓!」?我的單車時刻表
錢亞東
設計師Michael Young 新近設計了一款腳踏車「City Storm」,由他親身示範,跨上腳踏車在東京街頭外送壽司,當然只是擺擺樣子而已,但也說明了這是一款適合在城市街道上暢行的代步工具。只是腳踏車和外送壽司的售價一樣昂貴。
最近的週末,在台北信義區的威秀影城附近,總會看見許多高級進口跑車聚首,彷彿一場非正式的展示會;或者一排重裝哈雷機車停在夜店前,只見車主們集體抽菸納涼,以上這些硬生生置入的街景,還不如腳踏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來得更像融合自在的城市風景。
城市旅遊,從來沒有以腳踏車為出發點。有摩托車日記、有地下鐵八達通、有東方快車的臥舖之旅、也有踏破鐵鞋的苦行路線,就是沒有踩著輕騎的飛輪遊記。身為觀光客,熟搭地鐵是都市行動中之首要求生法則,但如果能夠騎著腳踏車,就更能抵達許多大眾交通無法到達的目的地;從井之頭公園到吉祥寺,看完宮崎駿美術館就可去吃燒鳥店、在中目黑區的堤防邊進出,從APC的旗艦店逛到七○年代的傢俱店,這樣的行程是穿梭在街燈和路樹中,避開了擁擠的人潮和車陣,融進了家庭主婦的買菜和學生的下課時間,帶著些許在地人的鄉愁和熟門熟路的通達。
拿到《日本踩上癮》時,確實有深得我心的快感。腳踏車壓過的落葉和驚動的烏鴉,比起造作的表參道名店介紹或安藤忠雄的建築導覽更真實,其實日本應該是要這樣遊走的;以步行和腳踏車,以及一張火車時刻表,不管是去旅行時還是殺人時。
自序
單車上路,自得騎樂!
回想起自己與單車和日本的淵源可真是早呢!記得當我還只是個懵懵懂懂的小孩時,家中就有輛專門給小孩騎、後輪外側還多加兩個小輪子的迷你單車。不知什麼時候,後面的兩個小輪子拿掉一個,我在跌跌撞撞下,開始找尋屬於自己的平衡。後來,另一個小輪子也拿掉了,我成功地在灑滿金黃陽光的午後巷口,學會騎單車、學會蹓躂人生。
單車終於太小了,換來一台成熟點的大單車,就這樣騎著單車,我穿梭在記憶中城市的大小角落。高中時,曾經一度為了更自主地不被等待公車的時間所操控,開始騎著同學家閒置已久的新單車,輕鬆自在地往返景美和新店之間,直到單車被偷、消失的那天。
從那之後,我和單車就如同絕緣體般不再有任何交集。畢竟誰會騎著單車跟著大學同學去兜風?而搭乘捷運對於庸庸碌碌的上班族來說,再適合也不過,沒人會想冒著吸進汽、機車排放黑煙的風險,揮汗如雨地騎單車上班。
至於日本呢?小時候雖沒真正到過日本,家裡可是日本味十足──榻榻米式的房間、外婆從日本買回來的電子鍋、舅媽從日本觀光帶回來的可愛鉛筆……日本,這個我根本不知在何方的國度,卻與我有了不少關聯。
接受日本教育的外公外婆,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運用的日本單字,後來一度也讓我覺得很親切。還記得外婆曾要我去雜貨店幫忙買個「���?�」(美乃滋的日文片假名,英文為mayonnaise),當時不知道「���?�」就是沙拉的年幼無知的我,打從心裡認為這應該不是國語或是台語的正確講法,深怕店家會不知道我要買什麼,於是,就這樣我反覆地問著外婆:「到底『���?�』的國語或是台語要怎麼講?有沒有別的講法?」最後,到底有沒有買到美乃滋,我已經忘記了,但這個日本和台灣之間的親切感,似乎一直存在我心底。
踏上日本的旅行,是在上班後的多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單身自助旅行,為了逃離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假日不是加班就是補眠的生活。坐在東京成田機場前往市區的巴士裡,我看著人行道上的單車騎士,操控著握把,以飛快的速度乘風而去,那是正塞在車陣中的巴士無法比擬的快感。
我想眼尖的人大概都會發現日本人真是個愛騎單車的民族,火車站前成排的單車足以媲美台灣的摩托車亂象,要是撇開中國大陸和美國,日本應該是單車最多的國家之一吧。不管是在大都市或是鄉間小路,都可以看到單車的足跡,這大概算是日本人推崇環保的極致!據說,日本的每個家庭都擁有不只一輛單車,他們從小就是坐在單車前頭或後頭的小孩座椅長大的。根據統計,日本全國共有超過六萬多輛的單車,平均每人擁有將近兩輛的單車。
第一次在日本騎單車是在兵庫縣的姬路,而且還是輛免費的單車。騎著有點年紀的單車,我徜徉在秋風微微的姬路街頭,相當有效率地完成了姬路之旅。還記得我在回台後的筆記中寫著:「……還好有這台單車,不然走完了姬路城,還要走回車站,雙腳可能就要抗議了……乘著風,順著節奏,騎著單車,我想我的心裡有說不完的幸福!……愛上單車之旅的ERIC」
於是,就這樣開啟我與單車和日本的不解之緣。
不過各位可別誤會,我不是那種專業的單車客,當然也不像他們把所有家當都掛在單車上,展開旅途,到了某個地方,帳篷一架就在湖邊宿營起來。我想我應該沒有那樣的體力和十足刻苦的精神,曾經我內心也一度出現這樣的聲音:「是否該直接買台折疊式單車,然後就此旅途相伴,帶著它坐飛機、搭火車……這樣會不會比較省錢?」然而畢竟還是太辛苦了,而且好像不會比較省錢,想想旅行不就該放鬆?騎單車更輕鬆不也是我的初衷?
其實,我所推薦的日本單車之旅,是種每個人都能完成的單車之旅。當然遠距離之間的往返,還是得靠著速度較快的火車或飛機。而當你在一個城市停留之時,單車即可派上用場,或許這種不似地鐵在地下鑽來得神秘、不如公車來得快速的輕便交通工具,會帶給你不同的嶄新視野。
陸陸續續的,我在日本各地發現到單車也是許多台灣人的嚮往:縱使沒有很好的體力,還是夢想悠閒地騎著「淑女車」徜徉在美瑛廣大起伏的丘陵,殊不知那是件多麼耗費體力的艱鉅任務;希望能夠與三五好友騎著單車、迎著風,縱使雙腳不斷用力地踩著,卻總是開懷地笑著。
開始在我的旅程中加入單車之後,就停不下來了。也許就是騎乘單車的那份輕鬆自在,加上迎面微風的助長聲勢,騎乘單車似乎是件浪漫、自在的事。而這種不快不慢、操控自如的速度,也讓我可以慢慢地仔細欣賞城市中的每個角落、每個容顏。說得明白點,單車帶著我到了更廣、更遠、或許大眾交通工具到也到不了的地方:也許是一條歷史長巷,也許是間道地的食堂……
騎著單車,我體驗著日本人的生活。他們究竟為何那麼熱愛單車?或許下次你在旅程中抽個一兩天的時間,跨上鐵馬露個兩手,不──應該是露個兩腳,你也會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