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發掘年輕人像寶石一樣的潛力
104人力銀行 行銷總監 邱文仁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社會新鮮人就業時的五大憂慮,分別是:
(1)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哪個工作?
(2)不知道就業時,要如何爭取較優渥的待遇?
(3)想要做有興趣的工作,卻缺乏需要的專業技能
(4)很想進大公司去磨練,但是苦無機會!
(5)我非名校出身,如何鹹魚翻身呢?
其實,「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哪個工作?」的問題,不但長期出現在社會新鮮人的身上,也出現在未滿三十歲、已經在工作的年輕人身上。即使已經有幾年的工作經驗,但仍然對目前的工作不滿,隨時在想「我該這樣下去嗎?」的年輕上班族,比比皆是!
我給這些年輕人的建議,第一步,都是希望他們能透過方法,早日找到一個「符合職業性向」的工作。
例如,如果是還在就學的二十歲左右年輕人,我建議提早在「大專時代」透過實習、打工等方法,為就業預先做準備,那麼,大專生就可以提早為未來的職場生涯暖身,早日找到自己就業的方向!如此一來,在面臨畢業時,就能以篤定、自信的心情,即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省去盲目摸索的時間,當然也就「贏在就業起跑點」了!
如果已經畢業、但常常在想「我該這樣下去嗎?」的年輕上班族,我認為至少要上網研究不同職務需要的「學科」、「技能」、「個性」、「態度」,及比對本身「學科」、「技能」、「個性」、「態度」的條件,當兩方愈符合的時候,愈可以鎖定該職務是求職的標的。
找到一個「符合職業性向」的工作,只是邁向正途的第一步,但這並不是所有問題的解藥。
工作中,不斷地面臨挑戰是一種常態!在這個過程的自我鍛鍊,才是培養實力、邁向成功的開始!在這本《成功俱樂部》中,作者提到「極限的力量」、「努力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及「接受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是把「年輕人像寶石一樣的潛力」焠煉出來的方法!
所謂發揮年輕人「極限的力量」,書中提到先以「點燃努力的引擎」為起點,而何謂「努力的引擎」?可能是自身的自卑感、挫折感、焦慮等負面情緒,因為年輕人想要克服這些負面情緒,而激起努力的意願!
接下來是「激發的作用」,例如競爭意識,讓年輕人基於同儕競爭,更加奮起;而「拉動的要素」,則是一個熱血沸點的夢想,讓年輕人保持努力的目標,不斷地挑戰。
所謂「努力的能力」,包括不排斥那些不起眼的基層工作,保持工作中盡心盡力的積極態度,及願意投資自己的心態等等。因此,一旦年輕人有了正確的「目標」,並發揮「極限的力量」,「努力的能力」,就能以「正面思考」的想法,來面對職場上的種種變數!為了克服變數,及「時間」及「資源不足」的問題,年輕人漸漸學習以「創意」及使用「策略方法」來克服困難。當「資源不足」時,你要看你擁有什麼優點,你得「放大優點」來彌補所謂的「限制及不足」,這時,「學習的能力」及「接受的能力」也就慢慢地鍛鍊出來。
前言
「為了幫助像寶石原礦一般具有潛力的年輕人,我們能做什麼?」基於這樣的心情,我決定動手寫這本書。起因就是去年(二○○四年)十二月出版《三十歲起的成長戰略》(PHP Editors Group發行,PHP研究所銷售)這本書的緣故。因為這本書的關係,讓我有機會和許多年輕人接觸。透過在書店舉辦的演講、簽名會、小型讀書會、研討會、聚餐等,我不僅認識了三十幾歲的朋友們,也就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另外還結識了許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同時也觸碰到那些令他們深感困擾、苦惱不已的問題。
筆者是一位四十六歲的企管顧問,曾任職於外商企管顧問公司,前後共約十五年左右。這本書則是筆者在結束那段生活之後,剛開始獨立創業時所寫下的書。那段期間,經常參加以年輕人為主的演講、座談會等,前前後後接觸了約三百多位年輕朋友。而曾和我一同小酌兩杯、熱烈交換意見的二十幾歲年輕朋友也超過三十位。不過,我總是無法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多少也要負些責任,因為我常常一不小心就會擺出一副前輩的架子對他們說教。
一開始認識這些二十幾歲年輕人的時候,他們嘴裡常掛著:換工作、商業技巧、成功、存錢等字眼,讓我有種「這麼年輕竟然這麼會打算」的感覺。不過,一旦敞開心胸慢慢地和他們接觸之後,我發現他們每個人都非常純真,而且竭盡所能讓自己發光發熱。可能是因為我覺得這些年輕朋友受到流行用語的操弄,而顯得有些怪怪的吧,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竟然不自覺地老想著一定要想辦法幫他們改過來。
不管怎麼做,總之我就是沒辦法拉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而正當我為此事煩惱的時候,突然想到不妨來做個實驗試試看吧。於是在某個演講的場合裡,我捨棄了那些充滿睿智、頭頭是道的講稿,毫無掩飾、原原本本地談論自己二十到三十幾歲的那段成長軌跡,甚至包括平常絕對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說明的事情也都說了出來。
這麼一來,反應竟然超乎預期的好,讓我深感意外。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原來年輕朋友希望聽到這樣的真心話。事實上,我覺得他們就是這樣不矯揉造作的一群。
其實打從我出社會以來的這二十多年,一直面臨著重重困難。我想把當時的心境忠實地傳達給年輕朋友們,包括當時的痛苦、不安、煩惱,還有在前途晦澀不明的情況下所看到的渺茫希望和夢想等。
本書透過和年輕朋友接觸的機會,以年輕朋友所感受到的問題為主,並以此為主軸,針對年輕朋友在工作和人生方向上所面臨的問題,歸納出筆者的意見。而故事內容則是筆者本身在二十幾歲時候的一些經驗。
另外,有一件事想和翻閱這本書的年輕讀者們分享。為什麼我可以拿自己二十幾歲時的經驗作為故事內容而不覺羞愧,並且以此提供大家解決問題的處方籤呢?那是因為我對於自己二十幾歲時的所作所為毫不後悔的緣故。
我可以很肯定地這麼說:「即使再一次重新回到二十幾歲的時候,我也想過著和當初一樣的生活。」在回顧自己二十幾歲生活的過程中,這樣的想法更是不曾動搖,反而越發堅定。
這本書藉著杜撰人物──企管顧問山根一郎和三位年輕人之間互動的情形作為舞台,以故事的方式展開。想當然爾,山根一郎的角色代表了筆者本身。有關我的感受、我的想法,以及採取的行動、作為等,都將以實際上的體驗作為基礎寫入本書中。在此也先向大家澄清一下,有關故事的設定、出現的人物、架構,以及發生的情節等等,和存在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完全沒有關係。另外,本書中所作的一切主張都僅止於我個人的見解,與本人所屬的組織沒有任何關係。
繼《四十歲起的工作方法》(新潮新書)、《三十歲起的成長策略》之後,這已經是第三本和本業無關的著書了。我一直覺得提筆寫書其實是跟編輯們一起進行的共同作業。再此我一定要感謝Diamond社的岩佐文夫先生,他總是當我最佳的討論夥伴,提供我對許多事情的洞見,經常指引我方向。
這本書謹獻給所有和我溝通交流過的年輕朋友們。
這是描述三位二十多歲的年輕朋友,和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先生互相交流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二○○五年七月
山本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