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以「星期一」為核心而運作!
對上班族來說,星期一是從停戰協議轉換到戰鬥狀態的一天。
要從星期六、日的悠閒模式切換到「工作模式」。
這就是星期一的「星期個性」。從星期一少有應酬這一點,可以證明星期一具有「工作模式」的個性(之後會提到,應酬多半安排在星期四或星期五)。
事實上,在跑業務的那些日子裡,每到星期一早上,我總會在通勤電車上有所覺悟,「接下來一直到星期六(雖然是週休二日,星期六我還是會進公司,工作到傍晚),都別想有時間思考了」。
綁上頭巾,就有上戰場的打算,完全切換到工作模式。
人們常說「憂鬱星期一」,那應該是不大懂得切換模式的人才有的想法。
「又是星期一……真不想上班,真希望明天就是星期日。」
那麼就睡覺吧,但是行不通,頭腦很清楚,身體卻不聽使喚,這種身心糾葛的現象(學術上稱為「生理機能分裂」),正是「憂鬱星期一」的真相。
如果天天都是星期日,你打算做些什麼事?
完全搞不清楚「有工作」、「被需要」是多麼值得感激的事。
如果遲早都得做,不如早點動手,這也適用在工作拖拖拉拉的人身上。
凡事起頭難,但是只要動起來,等於完成了一半的工作。
「還沒辦法進到工作模式。」
「已經有些幹勁了。」
不要想太多,先做了再說。
不要煩惱是不是要過橋,只要踏出第一步,事情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星期一早上首先檢查郵件!
上班進了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
問好,打招呼?
這是常識。
在座位坐定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
檢查郵件。
因為從星期五晚上到星期一早上,你不知道信箱裡寄來了哪些郵件,相信有來自國外的郵件,也有星期六、日發出的郵件。
所以,最先要做的應該是檢查郵件。
當然,不只是星期一,大部分的人每天都會檢查郵件,我也是,沒事就會看看信箱,養成習慣就好。
檢查之後,你都如何處理郵件呢?
我是這麼做的。
有效率的郵件檢查法
1以工作為優先的原則
有不少人利用公司的電腦收發私人郵件,但是最好不要這樣做。日本人在非工作的場合與人交換名片時,交換的多半是公司的名片,上頭印有電子信箱,這麼一來,大家自然會把信寄到對方公司,於是信箱裡混合了公私的郵件。
我有自己個人的名片,會依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名片,所以聯絡私事時會使用我的行動電話或者家裡電腦的電子信箱。
我們應該盡量讓私人郵件寄到家裡的電腦。當然,要以工作為優先考量,所以應該優先處理的是和公事有關的郵件。
2決定看與不看的基準
如果所有的郵件都要一一看過,時間一定不夠用。某大企業高層曾經誇口,每封郵件他都親自過目,如果一切屬實,這家公司遲早要關門大吉。我認為不是所有的郵件都值得看,還是要有優先順序,要有自己的基準。
3不看DM
當然不看DM類的郵件,我們不需要不請自來的資訊,這類郵件不需要一封一封刪除,先放著,再找個時間一起刪除會更有效率。
4不急著回覆的郵件可以稍後處理
電子郵件的好處是開啟後顏色會改變,寄件者名稱的顏色會變淡。有些郵件不急著處理,甚至可以先刪除,從「收件匣」移到「刪除的郵件」,信箱才不會一團亂。
5當天的郵件,當天檢查完畢
「稍後處理」並不是指放上好幾天不去管它,一定要在下班前回覆,否則會來不及。類似「改天一起吃午飯」的郵件,也要在當天回覆。就跟「遲早都要做,不如早點做」的道理一樣,立刻回覆也會讓對方感覺你很有效率。
同樣都要檢查郵件,怎麼做卻存乎一心。
處理郵件也可以很有效率,能幹的人擅長做複雜又困難的工作,對於這類簡單工作也是相當俐落。我覺得,就跟電視劇裡,老闆將文件分類放到「已裁定」、「保留」、「未裁定(退回)」等公文箱中的概念一樣。
這封信要看、這封信不看、這封信立刻回覆、這封信不管它──做這類快速判斷正是星期一的工作。
●「回顧式思考」有效利用時間!
做事能幹的人一起跑便緊盯著終點。
起跑前一定會思考終點還有多久的距離(截止日)、如何跑完全程(流程管理)、要選擇怎樣的路線(採取、選擇方法),甚至是跟誰一組。
設定截止日,再回頭思考應該做些什麼的英文是「backcast」。
「back」是往後、「cast」是投擲的意思,「backcast」的相反詞是「forecast」,是在現在對未來投擲,代表「前瞻」。
會做事的人、不會做事的人,成功的人、不成功的人,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
為了能抵達終點,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做些什麼事情,掌握需要的時間、精力、路線,所以要養成從截止日倒推思考布局的習慣。
抓住成功的人不會疏於準備、草率行事。有句話說:「成功有八成取決於布局。」就是這個道理,要能倒推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