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兩位超越極限的天才都深知,
對方,是自己在宇宙洪荒間,唯一的勁敵……
★最閃亮的藝術說書人謝哲青,首次傾全力導讀兩大天才之爭!
★搭配2013開春大展「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米開朗基羅特展」,強勢登場!
★張小燕專文為序!劉寶傑私心推薦!
謝哲青是個善於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觀察家。
我不懂畫,但我知道他對藝術史所下的工夫,
如果你喜歡哲青談旅遊、談古文明,那更應該看看哲青如何談繪畫!
……東森《關鍵時刻》‧劉寶傑
哲青是我看過所有年輕人當中,最會吃苦的人。這個奇妙的年輕人,有著孤老的靈魂......
張小燕
天才的光芒令人仰慕,卻總可望不可及!
謝哲青精采絕倫的導讀,將使你首度感受到,
天才的生命,竟離你如此之近。
‧你知道達文西跟米開朗基羅對決過,但你知道他們曾因《大衛》結下樑子嗎?
‧文藝復興為什麼起源自佛羅倫斯?這個跟台大校園一樣小的地方,為何能孕育最輝煌的藝術時代?
‧你知道天才米開朗基羅創作為何獨鍾卡拉拉大理石?他甚至還能熟成石頭!
西元1504年,佛羅倫斯政府要為新落成的市政廳的牆面做濕壁畫。應邀作畫的是佛羅倫斯的兩大天才:早以藝術成就炫於世人、剛完成《最後晚餐》的達文西,以及年輕氣盛、剛完成《大衛》的米開朗基羅。不過,只有一人可獨享如此成就。
這下可好了,兩位藝術家之前就很不融洽,達文西則嘲諷過熱愛雕塑的米開朗基羅,暴躁的米開朗基羅曾公開嘲笑過優雅的達文西:「鑄造功力一塌糊塗,對創作常是異想天開。」
兩人為奪此標案,決定以佛羅倫斯建國的戰史作為題材,選定在1505年1月一起公布草圖。沒想到心機深沉的達文西硬是比米開朗基羅早一天公開草圖,使得整個佛羅倫斯為之瘋狂!沒上過戰場的米開朗基羅慌了,他該怎麼對抗前輩精采的戰爭大作?
文藝復興時期的「王者之爭」,透過謝哲青的剖析,講得有骨有肉有脈絡,赤裸裸的展現了藝術家的憤怒、激昂與人性的掙扎,也讓名品和藝術家真正的連結起來。
◆ 主角介紹
達文西
文藝復興史上最全能的大師,他是畫家、數學家、建築師、發明家,他也做樂器、蓋城堡、解剖馬、研究戰車,他是一位活在比自己的時代先進100年的超人,他留下的筆記手稿,在當時看來都是些不可思議的設計,但在百年之後,卻全然合理化。他因兒時沒有母親的陪伴,而一生痛恨女人,卻畫下這世上最美麗的女人《蒙娜麗莎》。當他和米開朗基羅相遇時,早已是快60歲的長者,卻對米開朗基羅有一種無法釋懷的情節......天才和天才的相遇,會有什麼樣的火花呢?
米開朗基羅
從名雕像《聖殤》到舉世聞名的《大衛》,在短短10年間,米開朗基羅已經奠定了他的名聲。他從不稱自己為畫家,卻留下兩幅曠世巨作《創世紀》和《最後審判》。遇見達文西時,這位僅僅20幾歲卻已經聲名大噪的雕刻家,卻膽敢挑戰當時的老前輩達文西,搶標了佛羅倫斯議會堂天花板上的濕壁畫?到底鹿死誰手?米開朗基羅又會種下什麼讓自己一生悔恨的導火線呢?
作者簡介:
再難的內容,也能說得簡單有趣
謝哲青
倫敦亞非學院的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旅行過八十六個國家的他,認為旅行是療癒自己的一段路,其在旅行中培養的豐富學養,讓他在節目中總是能順手拈來、侃侃而談。對於自己的廣博,他總是謙虛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沃土、一畝荒蕪,唯有不斷的探索與追逐,我才能填補內心的虛空。」
謝哲青曾任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佳士得拍賣會策展人。近五年來人生轉彎,迅速竄紅於電台及電視圈,目前擔任飛碟電台《飛碟晚餐》主持人,現在兼主持人、旅行作家、登山家、文史學者、各大藝術策展顧問等各種身分。
更多貼近哲青的訊息,請上謝哲青粉絲團:http://zh-tw.facebook.com/ryanhsieh1118
作者序
作者序
為什麼我要寫米開朗基羅?
謝哲青
那是十多年前,某個夏季即將要結束前的炎熱午后。那一天,羅馬市區的氣溫高得嚇人,街道也滿滿的都是不知從何而來的人群,所有的觀光景點都是黑壓壓的一片,連著名的六十四路、外號「扒手專車」的市區巴士,也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萬神殿前打扮入時的仕女們,以大得誇張的遮陽帽,與緊身洋裝下婀娜曼妙的身材,吸引了街道上無數男子貪婪欲望的目光。為了躲避炙人的陽光,人們顧不得街上養眼的清涼,紛紛擠進每個可以遮蔭的石窖、咖啡廳與大教堂。
我跟著大排長龍的觀光客,緩慢地進入雄偉的聖彼得大教堂。從廣場旁的安檢站開始,與一大群嘈雜的遊客一同接受警衛不耐而且馬虎的安全檢查(或是羞辱)後,終於進到大教堂的前庭。從這裡開始,萬頭攢動的人群似乎像約好了一樣,分別散去,朝聖的信徒與觀光客們懷抱著不同的心情,各自忙各自的事去了。我則像大多數的遊客一樣,加入川流的人潮,開始這場藝術的大拜拜。
聖彼得大教堂的正殿入口,是五面一字排開、雕飾精緻華美的青銅大門。不過,真正讓我目眩神馳的,隱藏在這扇門的右後方。這件作品,是一座由卡拉拉大理石所雕刻完成的宗教聖像,當一四九九年,這座雕像出現在世人面前時,雕像的創作者還只是默默無聞、二十四歲的藝術家而已。聽說這塊卡拉拉原石從海上運來時,連一向自詡見多識廣、品味挑剔刁鑽的羅馬民眾,對它的雪白純淨也驚為天人。十八個月後,一件稀世的藝術珍品就此誕生。
這件藝術品有個哀傷、卻美得令人心碎的名字《聖殤》。
《聖殤》描述的是在十字架上受難死亡之後,聖母懷抱著剛剛斷氣的耶穌,哀毀逾恆的傷心模樣。在西洋藝術史上,主要有三種表現悲傷聖母的藝術形象,分別是「苦難聖母」、「哀悼聖母」與「聖殤」。
「苦難聖母」表現的是瑪利亞在預見兒子苦難的一生後,愁腸寸斷的憂愁的面容。「哀悼聖母」則是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時,聖母站在十字架下無能為力,只能目睹一切發生的深切痛苦。「苦難聖母」經常以繪畫的形式出現,尤其在一四九二年以後的西班牙,「苦難聖母」化為伊比利半島子民的心靈依託,西班牙、葡萄牙,乃至於整個拉丁美洲,菲律賓,都可看見瑪利亞慈愛而憂鬱的面容。「哀悼聖母」除了繪畫外,最常成宗教音樂的題材,〈聖母悼歌〉就是最具體的抒詠。蒙台威爾第、韋瓦第、 巴哈、海頓、莫札特、德弗札克……前前後後七個世紀,大大小小也有六百多種不同創作和淡出版本。
每當我感到迷惘與失落時,只有哀婉悽愴的〈安魂曲〉與悲苦憐憫的〈聖母悼歌〉,才能撫慰我狂暴不安的靈魂。至於「聖殤」則多半以雕塑作品呈現。文藝復興以後,以義大利的藝術家作得最多。
今天,米開朗基羅的《聖殤》被穩穩地保護在三層厚厚的防彈玻璃後面。但她給我的感受,仍然是如此的直接、震撼與感動。從遠方望去,《聖殤》金字塔式的三角構圖,賦予聖母安定莊嚴的古典風格,她的每寸肌膚、每個細節都經過雕刻家精湛的作工,並以無比沉著的耐性加以拋光琢磨。
在傳統的「聖殤」中,藝術家會用哭泣、充滿皺紋的蒼老臉孔,來強調失去至親至愛的痛苦表情。但是,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中,聖母的面容卻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平靜,甚至帶有脫俗的稚氣嬌嫩⋯⋯實際上,瑪利亞幾乎就像是個未經世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多年後,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向老師請教,為什麼《聖殤》會出現這種年齡的錯置呢?米開朗基羅斬釘截鐵地回答:「難道你不知道貞潔的女子,永遠比挑動過情欲的女人,看起來更加的年輕嗎?因為她的身心靈從未改變,就像新生一樣純潔完美!」米開朗基羅終其一生,對「性」與「誘惑」都保持著清教徒式的嚴格拘謹,其實從這段談論,就可以窺見大師隱晦幽微的心事。
而被母親擁在懷中的耶穌,安詳的面容不像是受難而死亡,反而像是初生的嬰孩一樣,陷在深深的睡眠中那般平靜,但是這種平靜,卻讓我感受到某種無以名之的窒息與苦楚。窒息,是白髮送黑髮的慟哭後,哀莫大於心死的沉默;苦楚,是看不見希望,未來難以為繼的無助。耶穌頭戴棘冠的傷痕、手腳上的釘孔與右下脅長槍穿透的傷口,都被雕刻家刻意模糊或隱藏,這樣的手法也讓死亡變得更崇高,也更有尊嚴。米開朗基羅並不張揚死別生離的悲歡,而是生命的虛空,是人與永恆面對面時的自我觀照。
米開朗基羅刻意忽略解剖學的研究,調整了《聖殤》人物肢體部分的外觀比例:聖母以她巨大的雙手承托聖子斷了氣的軀體,刻意拉長耶穌軀幹的長度,使他的頭部與雙腳無力地向下沉墜,讓失去生命的身體顯得更加沉重,更有份量。完美無瑕的卡拉拉大理石,經過米開朗基羅不可思議的打磨拋光,散發出新月在海面上閃動的粼粼波光。不規則的褶皺在收攏與釋放之間,聖母的長袍在我的眼前,漾成一片傷心的海洋。
那一年,我二十四歲,卻是第一次感受到藝術直指人心的偉大力量,那種讓我心蕩神怡且夢縈魂牽的深沉感動。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聖殤》所烙下的印象,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那一天,我在梵蒂岡博物館的書局,買了一張《聖殤》的明信片,接下來十幾年的時間,我越過了撒哈拉浩瀚的沙海,登上七千五百公尺的珠穆朗瑪南坳,漫遊密克羅尼西亞與波里尼西亞的小島,待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城市,以及在異鄉苦讀的寒窗夜,都有《聖殤》的陪伴。《聖殤》以某種神秘的方式滲入我的靈魂,她憂傷的氣質,填補了我內心一塊巨大的失落,我在許許多多異域孤獨的夜,凝視著明信片,《聖殤》讓我想了解更多,我想知道,是怎樣的藝術家能創作出如此完美的作品?怎樣的時代與城市,能孕育出如此偉大的藝術心靈?
為了更深入這段輝煌的過往,我來到義大利佛羅倫斯,並且將專業領域拓展到藝術史研究,讓它成為我熱情投注的志業。在這趟追尋的旅程之中,我邂逅了許多精采有趣的人事物,同時,也更接近歷史的核心。從那些數百年前的帳本簿記、市政廳會議紀錄、私人的書信往來、日記……諸多看似沒有交集的文字,需要我在千頭萬緒中爬梳歷史的線索,並還原事件真相。
在研讀《佛羅倫斯》國家圖書館研究的過程中,偶然的一段文字讓我深感興趣。這是發生在一五二七年五月,佛羅倫斯市政府支付一項外包工程的酬勞,除了金額外還附有一段簡短的文字:
「四個弗羅林(佛羅倫斯當時的貨幣),十四名年輕工人,清理李奧納多.達文西於主後一千五百○四年所繪的《安吉里之役》。」
後來我才知道,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的世紀之爭,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一次巔峰對決。兩人迥然不同的創作理念在這次的比賽中表露無遺,也引領了接下來五百年的藝術理念。但是當我深入探索,想了解更多時,突然發現,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安吉里之役》與《卡西那之役》,竟然全部都是臨摹與副本!這也激起了我心中無限迴圈的疑問,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互相討厭是事實嗎?如果不是真的,為什麼後世的藝術史家對兩人之間複雜的心結言之鑿鑿?
「在神話與傳說的背後,一定隱藏著簡單的事實」,一定有某種原因,讓兩人不和的傳言成為世紀新聞。如果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不和是真的,那兩位文藝復興天才在同一個房間裡競技一定相當有趣。但又是為了什麼,後來又將大師所留下的作品全部抹去呢?今天我在維奇奧宮的五百人大廳,只看見瓦薩里在一五五五到七二年所完成的壁畫,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探索這段史實的旅程,是我所經歷過最難忘的冒險之一。它不僅僅只是一場藝術史的探索,更是個人心靈成長的天路歷程。為了能更接近歷史現場,我又回到佛羅倫斯——這文藝復興的百花之都——追尋這段被時光遺忘的往事。
推薦序
如果你喜歡哲青談旅遊、談古文明,
那更應該看看哲青如何談繪畫!
文/東森‧《關鍵時刻》劉寶傑
五年前的夏天,《關鍵時刻》製作小組,注意到南極冰棚持續發生大面積崩塌,開始關注全球暖化的議題,也對南極此一神秘大陸感到好奇,因此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位親身到過南極的旅行者到節目中,為觀眾揭開南極神秘面紗。
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找尋,有一天製作小組回報,有一位謝哲青很合適,「謝哲青?他是誰?上過節目嗎?寫過書嗎?」答案竟然都是沒有!「不過我們問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推薦他是最合適的人」好吧!就是他了。
剛上節目的哲青,不敢看鏡頭,甚至不敢看主持人。但從他的談話中,卻可以深刻感受到在那害羞的外表下,深厚紮實的學術底蘊;他看到的,感受到的,陳述出來的與一般旅行者浮光掠影的記述有很大的不同,歷史學的研究背景與哲學家的思考訓練,讓他口中的每一個地點與事件,都能再佐以更深入的背景故事,更引人入勝的歷史連結。我們找到寶了!
本來以為以他的年紀,走過八十多個國家就已經是了不得的經歷,作為一個導遊極為頂尖稱職,但再進一步挖掘他,哲青大學畢業後,不只遊遍全世界,還到了英國倫敦亞非學院,取得藝術史與考古的學位:一塊不知所以的骨骸碎片、一個不起眼的遺物,從他的口中都能變幻出動人的章節,彷彿刑事鑑定人員重建當年的現場,帶領觀眾跨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歷史場景之中。
如果只是從電視上了解哲青:他是個導遊、行者、考古愛好者,他是個善於理解不同文化差異的觀察家,但如果你有機會打開哲青的平板電腦,裡面最重要的儲藏卻是西洋畫作,一談到這些畫作,哲青不再害羞,不再拘謹,眼中會出現急切想與人分享的熱情,繪畫與藝術史,才是哲青最執著、最全心投入的領域。很抱歉的是,藝術一直是電視節目的毒藥,我們不會讓他在電視前表現這股熱情!
所以,我很高興哲青對於藝術的熱情,終於要呈現在讀者面前,朋友之間早已千呼萬喚他應該出書表現他這部分的專業。我不懂畫,但我知道他對藝術史所下的工夫,知道他付出的努力,如果你喜歡哲青談旅遊,喜歡哲青談登山、談歷史、談古文明,那更應該看看哲青如何談繪畫!
這個奇妙的年輕人,有著孤老的靈魂......
文/張小燕
一年如果有三百六十五天,
哲青會三倍的利用它!
哲青是我看過所有年輕人當中,
最會吃苦、最會念書、最會爬山、最會利用時間的人。
他的腦子應該比我們大很多;他的時間也比我們多很多。
他有著孤老的靈魂,
但存在於英俊瀟灑的外殼當中,
他是個很奇妙的人!
作者序
為什麼我要寫米開朗基羅?
謝哲青
那是十多年前,某個夏季即將要結束前的炎熱午后。那一天,羅馬市區的氣溫高得嚇人,街道也滿滿的都是不知從何而來的人群,所有的觀光景點都是黑壓壓的一片,連著名的六十四路、外號「扒手專車」的市區巴士,也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萬神殿前打扮入時的仕女們,以大得誇張的遮陽帽,與緊身洋裝下婀娜曼妙的身材,吸引了街道上無數男子貪婪欲望的目光。為了躲避炙人的陽光,人們顧不得街上養眼的清涼,紛紛擠進每個可以遮蔭的石窖、咖啡廳與大教堂。
我跟著大排長龍的觀光客,緩慢地進入雄偉的...
目錄
推薦序‧如果你喜歡哲青談旅遊、談古文明,那更應該看看哲青如何談繪畫! 文‧劉寶傑
推薦序‧這個奇妙的年輕人,有著孤老的靈魂...... 文‧張小燕
自序‧為什麼我要寫米開朗基羅?
Ch1‧為什麼是佛羅倫斯?小城卻是大文藝復興時期的縮影
Ch2‧少年米開朗基羅的成長與褪變
Ch3‧文藝復興的前情提要:佛羅倫斯、麥迪奇家族與天堂之門
Ch4‧王者之爭前的寧靜:達文西治水記
Ch5‧大衛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的第一個心結
Ch6‧濕壁畫:連達文西也難以駕馭的奇技
Ch7‧巔峰對決:透視兩大天才的神性與人性
後記‧未完成:王者之爭後的經典
推薦序‧如果你喜歡哲青談旅遊、談古文明,那更應該看看哲青如何談繪畫! 文‧劉寶傑
推薦序‧這個奇妙的年輕人,有著孤老的靈魂...... 文‧張小燕
自序‧為什麼我要寫米開朗基羅?
Ch1‧為什麼是佛羅倫斯?小城卻是大文藝復興時期的縮影
Ch2‧少年米開朗基羅的成長與褪變
Ch3‧文藝復興的前情提要:佛羅倫斯、麥迪奇家族與天堂之門
Ch4‧王者之爭前的寧靜:達文西治水記
Ch5‧大衛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的第一個心結
Ch6‧濕壁畫:連達文西也難以駕馭的奇技
Ch7‧巔峰對決:透視兩大天才的神性與人性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