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 推薦★
廿一世紀的遊戲規則改變了:
「遊戲」變得比「規則」更重要。精於勤的人,未來要更精於「嬉」!
日本、泰國、瑞典,宮崎駿、瑪丹娜、Hello Kitty……
設計大國的美學經濟給我們什麼啟示?
會玩、會生活的人民,是設計國力的源頭活水!
卸下苦力經濟的思維,才能體會為什麼加值比加班更重要;
為什麼今日的生活感受力,會是你明日的工作競爭力!
近年來台灣興起了一股發展「創意經濟」的呼聲,大家開始認同,台灣必須跳脫以資金、原料與製造取勝的苦力經濟,去掌握以想像力、靈感巧思與創造力取勝的創意經濟。但是,創意經濟要如何推動?傳統製造經濟的思維,可以直接套用在創意經濟上嗎?其實,習慣於製造經濟思維的人,在工作方法與生活文化上,與創意經濟思維的人,有著很大的差別。
創意經濟必須與「生活美學」產生有機的連結。放眼全球設計大國,無不具備高質感的民間生活美學:在美學經濟的背後,必先有一個饒富文化涵養的風格社會,必先有重視生活、善感善覺的創意心靈!
本書尋訪國內外卓越的「創意心靈」,描摹創意工作者的生活空間與成長經驗,從中拼湊出創意心靈的必備條件。
〔台灣創意產業新未來〕
過去
過去二、三十年,台灣一直在走勤奮、紀律、「吃苦當吃補」的製造代工產業路線,人們對生活的質感並不很要求,甚且在工作繁重之餘,常以後者的犧牲為代價。製造代工時代並非不重視創新,而是將創意放在工作流程的改善。換言之,是強調做一個「創意的工作者」。至於如何做「優質的生活家」,卻不是製造代工時代的議題。
現在
現在我們看到的圖像是,一整個習於精疲力竭工作的社會,一個以製造代工服務淨賺二%利潤的產業部隊,開始要學習以科技、知識的創新,與美學、設計的創新,朝向「細工高值」的創意經濟前進。
未來
未來,能跳脫資金優勢、原料優勢與製造優勢的舊思維,奮力掌握想像力、靈感巧思與創造力的新思維者,終將在新世界占領產業權勢的舞台新中央。台灣產業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利用材料、工法與服務的創新,提升產品的「氣品與質感」,並以這種講求質感的生活與文化土壤,來開展提供「質感」產品及服務的產業。
作者簡介:
李仁芳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對科技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同具敏感度,擅長以跨界思考,探索國內外創意產業的發展脈絡,為台灣經濟升級所提出的建言深受各界重視。
1951年生於台灣台北。成功大學工學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創所所長、企管系系主任、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現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與智慧財產管理研究所教授,並擔任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審議委員、交銀第一創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經濟部審核科技事業申請產品開發成功且具市場性評估意見書審議會常務委員、行政院新聞局國片電影輔導金審查委員、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監事。
著有《美學心靈》《管理心靈》《7-ELEVEN統一超商縱橫台灣》《YOUTUBE》等專書。
章節試閱
創意心靈的差異空間
造訪過東小金井「吉卜力工作室」兩次,可以說大略知曉宮崎駿、鈴木敏夫及宮崎吾朗醞釀創意的實體空間,與其從事創意工作的物理環境。但是,創意者不在工作場所時的OFF空間經驗又是如何呢?
最近讀到宮崎駿在製作《魔法公主》,工作壓力最大時的一篇日記:
「我常在禮拜天的時候散步。走一走大概不要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有遠離工作的感覺;哪怕只走個三十分鐘,也能把心思放空,然後隔天又神清氣爽地繼續回到桌子上工作。一個禮拜要是都不走路,便覺得又漫長又沉重;如果能稍微去散個步,就能持續工作下去。」
大師有一次散步到多摩全生園(國立痲瘋療養院)。一開始吸引他目光的,是並排的兩行巨大櫻樹。眼前被夕陽染黃的枝幹閃耀著光芒,樹梢上的枝條往高高的天際線伸展,像高舉的臂膀向天祈求……宮崎被這個場所的一股生命力氣場震懾了。
「有種幾近於畏懼的情感困住了我。」結果那天他沒再深入就這樣回去了。
經過後來的幾次造訪,全生園變成宮崎駿重要的「差異空間」,工作室與住家之外有重大意義的「第三場所」:「每當深夜的時候,在從工作地點回家的路上,我都可以從柊樹形成的樹籬中間,看到全生園的燈火。為此我常感覺到一種深深的懷舊之情;就像電影散場時,自己覺得當下身在一處聖地一般。」
創作者的差異空間經營
我一直很注意觀察,當創意工作者不在工作場所時,是如何經營其「差異空間」?在差異空間中,他們如何開啟眼耳鼻舌身意六感的覺知能力?並藉由OFF生活中官能敏銳度的提升,進而修補、強化他們在ON工作時的創意與創造能力?
無垢的林麗珍創作《醮》,或是雲門林懷民創作《八家將》等案例,均彰顯了「(工作)創意」與「(生活)經驗」之間的關係:創作者在「差異空間」中不斷修練對官能經驗的覺察力與感受力,並以豐饒的感官經驗儲藏庫作為創意工作的土壤養分,長出紛歧多樣的想像力奇花異草。
畢卡索一生創作出超過十四萬件作品,歷經藍色、粉紅、立體和超寫實主義四個階段,創造力之泉多元飛濺,才氣四溢,讓世人瞠目結舌,目不暇給。
畢卡索的每一階段創作,都展現了他狂野多變的藝術成就,而且都是從畫情人開始,每一個情人都擔任了他短暫、明亮而華麗的繆斯角色。畢卡索一生至少和七位女子建立過親密而深刻的關係,情愛的官能與性靈經驗庫藏,顯然為畢卡索的藝術創造力提供了極大的養分與動能。
台灣近年也出現一群「藝匠本質製造業」——由具備強烈實質創新(不只衝量)成長慾望的創業家所領導,屬不畏風險的烈火青春型企業。他們擁有「造物」的熱情,以原創技藝的開發、事業模式的獨創性為全球所注目。宏達國際做智慧型手機的周永明就屬此類人物。
場所的精神
位於日本京都的京瓷(Kyocera)創辦人稻盛和夫有一次被問及,經營者需具備哪些特質時,他提出的「經營者公式」是:
發想力 × 熱情 × 生活方式 = 經營者評價
原創性作品的「發想力」與製作時的「造物熱情」且不說,稻盛為什麼特別將創意者與經營者的「生活方式」提出來講呢?
是不是從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檢視他對「眼耳鼻舌身」與「色聲香味觸」五覺五感的覺察力與感受力?並進而推論他在創造與創作時的發想力與想像力?是不是創造力與發想力的強度,與向上延伸發展的高度,正是正比於根源自官能覺察力與經驗感受力的頻譜寬廣度與深度?
如同日本禪宗用素樸近乎「無味」的「湯豆腐」為媒介,強化修禪人敏銳的感官領域延伸力,深入動人心弦的感受思維,並進而探索感官的極限,動員「五覺共感」來激發創造力的潛能。
身為宏達國際創意團隊的領導者,周永明的創新哲學是鼓勵自己,也鼓勵團隊成員走進大自然,多看、多感動、多「覺察」。他認為,多方面體驗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可以啟發創新的靈感與感動。他總是鼓勵團隊成員不要一直只待在工作場所,要走出去——從心底去追求創作者自己前進的動力,他說:
「兩小時不到就可以走到很深很深的山裡,或是很快地下到海邊看海景,台灣有太多讓人感動的景物。」
創作者似乎在他生活的這一個「差異空間」,繼續磨利他的覺察力。當他回到工作場域,這不斷磨利的覺察力就成為一流創造者與經營者必備的戰鬥本能,使他在工作現場面對問題與挑戰時,能當下覺察,當下深入思考,並當下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創作者在「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兩個差異空間的跨界,似乎暗示我們:
對美學創造者與工藝創造者均然,他們的「創意生活時空」與「創意工作時空」,顯然是一體的兩面。
殘酷美學蔡依林
現在台灣財經媒體流行的新論述,是「設計」、是「創新」、是「風格」、是「品牌」、是「新奢華主義」,當然還有不能漏掉的,是「美學」。
但是很少人提及「美學」背後也有的「殘酷」,甜美表現背後支撐的苦澀努力。
就好像媒體一窩蜂地流行「慢活」「樂活」主張,卻很少人注意到世界上主張慢活、樂活的地區與人民,毫無例外地也是有著「細工」和「高質感」產業的地區與人民。不夠講究細工、高質感的工作的地區,有什麼條件講慢活、樂活呢?
許多七年級生在台北小巨蛋觀賞蔡依林的「唯舞獨尊」演唱會時,直喊「她好美好酷哦!」但是他們多數可能不會想到,蔡依林是很認真敬業地在打江山——開場一分鐘,她懸在近十米高的半空中,兩腿展開一字劈伸在體操拉環裡,接著倒吊金鉤,頭下腳上倒栽蔥降下來,她頭先著地,下面沒有防護網。
這樣為表演追求的高標準,以鐵血紀律自我要求。天使的臉孔,魔鬼的精神。當臉龐快著地前,她是一幅怎樣的表情?又美艷又殺氣的臉?果真令人不寒而慄的「殘酷美學」!
當台灣產業在追求「設計」與「風格」時,過去製造經濟所培練的鐵的紀律與「鬥志」「狠勁」等質素,仍然要善加保存,而不是揚棄。
當我們整個社會都在大分貝強調要走「創新」的路時,我們真的了解我們將付出什麼追尋的代價嗎?
當年SONY在岩間和夫領導之下,追求CCD的創新,一九七三至一九八二共投入二億美元,忍受十年的研發投資「黑洞」未見成果。Sanyo的桑野幸德帶領非結晶矽電池的開發,從一九六一年做到一九七五年才修成正果,其間他要忍受同期同事早就高升,職位飛越他而過的難堪。Stanley的手島透領導開發LED,在公司十六位董事中獨排眾議,從一九六九年撐到一九七八年才終於做出比東芝、松下、HP更明亮兩倍的LED。其間為了克服萬難,經歷開發製程燒爐設備的困頓,手島甚至交給老闆北野隆興一封未註明日期的辭職信,準備一旦失敗隨時辭職以示負責。
最近一個為追求創新而付出十年以上代價的案例,是日本四國德島地區的日亞化學與熱門的藍光雷射開發案。中村修二歷經十年的困頓與準備,在加入日亞化學十年後,才有機會主導藍光雷射的開發。為了讓中村能自建一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設備,以研發雷射元件,日亞化學老板小川信雄史無前例地撥款三億日圓(相當日亞年銷售額的一.五%)給中村。
小川信雄有這樣的「鬥志」與「狠勁」,在一年之內,就單一的計畫,為單一研發人員投入三百三十萬美元的經費——如此對「創新」的追求,是不是有點像蔡依林以青春極限的體能,在殘酷舞台上追求美麗神話的「狠勁」呢?
創意心靈的差異空間 造訪過東小金井「吉卜力工作室」兩次,可以說大略知曉宮崎駿、鈴木敏夫及宮崎吾朗醞釀創意的實體空間,與其從事創意工作的物理環境。但是,創意者不在工作場所時的OFF空間經驗又是如何呢?最近讀到宮崎駿在製作《魔法公主》,工作壓力最大時的一篇日記:「我常在禮拜天的時候散步。走一走大概不要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有遠離工作的感覺;哪怕只走個三十分鐘,也能把心思放空,然後隔天又神清氣爽地繼續回到桌子上工作。一個禮拜要是都不走路,便覺得又漫長又沉重;如果能稍微去散個步,就能持續工作下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