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9 項符合

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4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終結平庸 A 心驚...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5/19
終結平庸 A 心驚膽顫的讀完這本書,彷彿像是楚門的世界中的楚門,生活被安排好在一切預知的規範當中,人生美好的路徑跟樣貌都依照著編劇甚至是觀眾心中正規的期待上演著。回首看著自己的成長、求學、工作過程好像也都是預排好的階段及模式。 直到這1~2年,開始思考著自己想要...
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 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

作者:陶德‧羅斯 / 譯者:聞若婷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7-01-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

內容簡介

當未來多數工作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我們還能拿什麼去競爭?
打破平均值的迷思,不再害怕做有特色的自己。

  ◎摩根大通推薦給企業主的年度選書
  ◎「打破平均值」的觀念,讓被診斷為過動兒的中輟生成為哈佛博士;讓Google學會辨識頂尖人才,打造最強團隊;讓微軟揮別失落十年,風雲再起。震撼美國企業界、教育界的最新論述,讓你告別差不多的人生。

  寶寶照著成長曲線發育才是正常。誰說的?
  先吃棉花糖的小孩沒有自制力。誰說的?
  數學好的人比較有邏輯推理能力。誰說的?
  由得分王所組成的籃球隊會奪冠。誰說的?
  以上都是「平均值」說的。

  本書作者哈佛教育學院陶德‧羅斯博士,提出一個衝擊性的觀點:「平均值根本不存在現實生活裡。」然而,我們幾乎從出生開始,就不斷被標準給綁架。我們都不想平庸,卻拚了命想達到平均值,因為想比別人好,必須先跟別人一樣。

  二○○三年的紐約尼克隊,耗費巨資組了NBA平均得分總數最高的夢幻球隊,卻連輸四個球季,他們是錯估了哪件事?Google找人才不靠google,而是靠_____?徵才顧問介紹一位藥劑師擔任新創產業的人資,他的理由是什麼呢?測試意志力的棉花糖實驗遇上收容所的孩子完全失準,為什麼?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如果你叫魚去爬樹,他終其一生只會覺得自己是笨蛋。」本書提出三大個體性原則,剖析如何善用個體性來爭取優勢,揮別平均值的潛暴力。

◆各界推薦

  蘇文鈺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偏鄉兒少程式教學計畫「Program the World」創辦人
  陳怡光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任
  張瑋軒  「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莊智超  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創辦人
  江湖人稱S姐  職場力部落客╱商周專欄作家
  理查‧布蘭森 維京集團創辦人
  亞當‧格蘭特  華頓商學院教授╱《給予》作者
  丹‧希斯  《創意黏力學》作者
  霍華‧嘉納  「多元智能之父」
  艾美‧卡迪  哈佛教授、TED講者
  丹尼爾‧品克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身為一個創業者,每一天纏繞於心的問題成千上萬,但最終都會指向一個終極問題──我們該如何更好?我們該如何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之前,本書的關鍵概念極為重要──必須超越對平均與常態的習慣,重新認識個人特殊性的意義。我們已在不同的時代,需要重視每個「個人」的特殊性,這也是我所希望打造的女人迷企業文化,女人迷會因為每一個人的特質去做變化,而不是個人須符合企業固定的職位敘述。在大量、工業化時代之後,我相信這個時代,就像第二次文藝復興一樣,我們必須重新恢復人的價值,重新體現每個人的獨一無二!──張瑋軒 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為何我們努力地想和別人一樣,但同時又明白這個社會需要不一樣才能成功?同樣也是一個中輟生,我大聲附和作者所說的:平均值才是通往成功路上的絆腳石!──理查‧布蘭森 維京集團創辦人

  ◎作者提出一個很前衛的觀點,告訴大家不用對達不到平均值感到擔憂,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摩根大通年度選書推薦語

  ◎作者是少見的奇才,他的論述不僅鼓舞人心,而且他是對的。他翻轉了我們對天分的假想,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方式重新想像我們的世界。精采的故事、最新的資料、大膽的觀念,這本書一點都不平庸。──亞當‧格蘭特  華頓商學院教授,著有暢銷書《給予》

  ◎徹底的震撼!──丹‧希斯  《創意黏力學》

  ◎本書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均值」思維,幫助我們睜開心眼,看見人類的多元化與潛能。──「多元智能之父」霍華‧嘉納

  ◎在天分的戰場上,我們竟錯失了挖掘的大好機會。本書指出:所有測量成就的方式竟成了反指標,嚴重低估每個人的複雜面向,導致我們忽略天分、脈絡、性情三者的結合才能顯現的個體特質。這是一本會讓你放在心上的書。──約翰.史立.布朗  德勤尖端中心獨立共同主席

  ◎有趣、有用、有深度。作者破除用數字來衡量成功的迷思,本書將幫助每一個人終結平庸,遇見自己的真實力。──哈佛教授、TED講者  艾美‧卡迪

  ◎作者打破我們對平均值的觀念,認為這不該是我們追求成就的單一標準。追求平均,讓我們成了平庸一族。本書好讀、有啟發,水準之上。──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陶德‧羅斯(Todd Rose)


  從小被診斷為過動兒,在師長眼中,他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問題學童。留校察看是家常便飯,十八歲被高中退學之後,為了養家,身兼數職。

  十六年後,他卻成為哈佛博士。「打破平均值」這個衝擊性的觀點,獲選哈佛教育學院最重要的八個概念,陸續受邀到TED、Google與各大企業演講,備受推崇。

  現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智、大腦與教育」計畫主任,帶領團隊研究個體性差異。同時他也是非營利組織「個體機會中心」的共同創辦人,致力推廣個體性在社會、職場、學校的應用。

  個人網站:www.toddrose.com

譯者簡介

聞若婷


  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嗜讀小說。譯作包括《換一雙眼睛散步去》(圓神出版)《沒有名字的人》《虎丘情濃》《跑過裂谷》等。
 

目錄

推薦序 一到十分,你給這個人打幾分? 江湖人稱S姐      
推薦序 儘管會製造麻煩,我們都需要「奇點」 蘇文鈺

前言 平均值是個假議題?
為何我們明知分數並不會反映真實的自己,卻仍接受它代表一種客觀事實?

第一篇    平均觀時代
第一章    平均觀問世
十九世紀初,第一波「大數據」浪潮席捲而來,而且以偏概全:如果你數學不好,你的容貌和品行大概也不好。
第二章    我們的世界如何走向標準化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早就是「人類單位」,只是個統計數字,一個平均勞工,一個平均學生?這一切要從講求效率的泰勒主義說起……
第三章    推翻平均觀
為何儘管有諸多研究證明平均觀不適用評估個體,卻依舊無法推翻?只因為平均主義是最好用的工具?難道沒有其他的取代方案了嗎?

第二篇 個體性原則
第四章    各自精采的才能
二○○三年的紐約尼克隊,耗費巨資組了NBA平均得分總數最高的夢幻球隊,卻連輸四個球季,他們是錯估了哪件事? Google、IGN又是如何找到人才的呢?
第五章    特質是一種迷思
有位徵才顧問大膽地介紹一位藥劑師擔任新創產業的人資,他的理由是什麼呢?
第六章    我們都是開路先鋒
學習只能如階梯般,一直向上發展嗎?如果像是一張網,開枝散葉地向外延伸呢?

第三篇  個人的時代
第七章  當企業寄望於個體性
企業往往把員工視為可替換的勞力,導致員工失去任何使命感。但有三間公司不這麼認為,他們做了哪些讓他們超越業界的事情?
第八章  取代高等教育中的平均觀
教育最殘酷的事實是:如果想比別人好,就必須先和大家一樣。但文憑究竟能證明什麼?
第九章  重新定義「機會」
齊頭式的平等真的就公平嗎?為何羅斯博士說教科書應該設計成給「邊緣人」會比較好?
 

推薦序

一到十分,你給這個人打幾分?
江湖人稱S姐


  在過去社會裡,多數人在詢問他人判斷事物或績效的標準就是及格╱不及格,判斷條件從單一執行╱效率層面到多維度層面至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績效評估法則的演進,如果在平均值以上似乎較能被接受,平均值以下就必須進入觀察,這在企業、學校教育、個人感情,甚至家庭教育都有可能發生,似乎永遠有辦法標準化評估並分類。從獵人頭顧問的角度來看,若要替企業解決適才適所的議題,部門中就不能都是A咖,必須有不同等級或專業的人組合起來才可能和諧。而這本書定義了不同的評估標準,讓我對於企業用人與求職者之間的矛盾關係有了新的想法。

  在企業端,公司高層總把人頭數字化,玩組織遊戲與分析遊戲。這個部門需要多少人,這個單位創造出多少價值或是替公司節省多少成本為考量,越標準化的流程越能保證品質。如果此產品不賺錢就裁員或將此單位流放邊疆等著被收購拿一筆,如果組織因為員工滿意度不高有流動率,就只是補人數或乾脆遇缺不補,說到底就是數字遊戲。在過去工業化社會裡也許可行,績效決定薪資或獎金漲幅,所以工作者也樂得藉由工作表現爭取更高的薪水,導致長久下來組織為了利益而不惜產生衝突或鬥爭。

  反觀,數字化管理和個體員工的成長是上下矛盾的,員工需要被認同、需要被知道他是誰、能貢獻什麼。隨著資訊取得普遍,個人意識成長,更多人開始認知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有很多值得追尋的事物與興趣,渴望改變,甚至積極參與教育改革,認為知識及資本不再是由上位者控制,而是個體力量的結合,並對於既有體制提出反動。

  所以近十年各種新創公司崛起並快速擴張是有脈絡可循的,因為他們將員工視為資產,以人為核心而非產品為核心,從個體中發現璞玉,並予以彈性空間任其發揮,甚至免費訓練員工,這讓不少大型企業在近五年受到極大衝擊而必須回過頭來重新檢視員工價值。這些力量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大量個體意識集合。

  然而,拋棄舊有思維比接受新思維難多了,科技的進步及個人意識崛起,依照個人職能來執行最合適的事務並有各種新興職位是下一步人才發展關鍵。未來的教育路徑會和現在的上下課、午休、課後進修等的模式有所差別,學習沒有年齡差距,十五歲的小孩和四十歲的學生進修同一門專業;工作也許會和現在的週一到週五打卡上下班、在一個辦公室共事方式有所差距—同事將來自世界各地而且虛擬實境,甚至可能彈性選擇工時。相信在企業與個體專注於各自強項並協同合作後,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個體都應該跳脫系統及體制思維,因為一旦適應了,就會接受一切的不合理。個體在未來被定義擁有多種角色及特質,而不是過去的一張名片或單一行為定義價值。可能白天是行銷主管,其他時間是個好媽媽,是個鋼琴老師,是個到處旅行的背包客。

  《終結平庸》透過大量案例及分析研究重新定義過去所謂的「平均值」,帶你了解過去以平均值為基準的武斷篩選方法早已不存在,透過了解個體各種層面的參差性找出個人潛能,拒絕盲目追求大眾要求的平均值之上,學校應該教育倫理而非知識,社會應該教育生存及挖掘潛能。個體創造機會的時代已經來臨,本書值得仔細閱讀,了解歷史脈絡及演進,進而找出個人方向與目標。

(本文作者為職場力部落客╲商周專欄作家)

推薦序

儘管會製造麻煩,我們都需要「奇點」
蘇文鈺


  在大學裡,我教過機率、統計與隨機過程,也常常是各類考試題目的出題者,這幾門課都很不容易,我曾經自承這是數學領域裡我比較弱的科目,不好懂,也不好教,學生要能聽懂後再來應用,必須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時下機器學習正夯,若要把機器學習學得全面,學好機率統計是首要之務。

  因為難懂難教,所以機率之中會有幾個數值是常用的,例如平均值(mean),變異數(Variance),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歪曲(Skewness)……等,這些是經過統計之後所產生的一個機率事件的代表數值。而且在大數法則下,許多的機率事件最後統計時可以用高斯分布(Gaussian),Chi Square與學生分布(Student's T)來逼近。

  也就是說,因為很難一下子把概念解釋得清清楚楚,所以最後乾脆教幾個標準作法,然後查表得出幾個標準參考數值,讓大家在多數的情況下可以一用。

  但是在工程領域,我們也很注重所謂的奇點(Singularity),因為奇點通常不是麻煩製造者,就是突破研究的關鍵。想在研究上有突出貢獻,非得有不同於一般的想法,這就是奇點。現下那種炒冷飯大雜燴式的論文是不太有可能會產出讓人類真正進步的技術的。偏偏前者很少見,後者滿天飛。

  * * *

  在所有的機率統計學所產生出來的代表值之中,又以Mean為最普遍,講簡單一點就是取平均值(Averaging)。
 
  所以,「平均」每年論文多的教授相對會做研究、考試成績高的代表腦袋好、研究計畫多的代表會實作……諸如此類的看法充斥整個台灣。

  平均值有沒有用?我相信是有的。例如,我也覺得填鴨式教育對「很多」學生有用,而用考試的方式來評量學生的學習也「可能」適用「多數」人。但是因為只是「可能」,所以這些「多數」也可能是統計下的結果,事實上沒有你想像的這麼多。這樣子的數字,其實容易造假,所以大家拚命寫論文。

  即使不造假,統計也是會騙人的。往往兩個研究對象一看就知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因為量測數值平均的結果(average)很接近,人類的簡化思考就相信兩者之間沒有差異,這就是蒙著眼睛說話了。之所以會這樣,若不是統計模型沒做好,就是忽略了奇點。

  * * *

  過去的環境因素,我們希望趕快產出不要問太多、會做事就好的「人才」,因此,均等式的教學、反覆的練習、生產線式的學校、公平的入學方式……等,以「平均值」為依歸的教育與經營思維主導了整個從小學一直到教授升等的運作。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隨意濫用「平均值」是一件可怕的事,同時忘記該努力去找出「奇點」,以致社會的進步也大幅延滯了。

  找出這些看似來惹麻煩的奇點,幫助這些奇點,讓他們可以對社會產生巨大的貢獻,將是台灣往上提升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我也想提醒大家,事實上,適合填鴨與考試的學生也「可能」「不少」,別只是把光芒放在一些奇點厲害人物身上,而忽視了更廣大的人們的需要,後者也許對於推動大幅進步時貢獻不大,卻是整個社會安定緩步前進的力量。

  這也是Program the World(愛自造者學習)協會會持續努力的方向。也是很多像是均一教育平台等前輩組織努力在前面引導我們的。

(本文作者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偏鄉兒少程式教學計畫「Program the World」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理事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42924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終結平庸 A 心驚...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5/19
終結平庸

A

心驚膽顫的讀完這本書,彷彿像是楚門的世界中的楚門,生活被安排好在一切預知的規範當中,人生美好的路徑跟樣貌都依照著編劇甚至是觀眾心中正規的期待上演著。回首看著自己的成長、求學、工作過程好像也都是預排好的階段及模式。

直到這1~2年,開始思考著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屬於自己的人生,做一些什麼事情是真正為自己所做,這才突然驚覺自己逝去的歲月。

小時侯,總是帶回一張一張的獎狀,沒想太多,就是盡力讓自己在每一個環節表現優異,不止看到了父母的笑容,也滿足了自己的優越感!到自己踏入社會、到自己慢慢長大,發現世界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要具備的面向好多,很多時候似乎也無法樣樣都滿足標準期待。

過程中照著人生應有的劇本、歷經重考奮力的走入了大學,但是回首四年的光景並沒有幫助自己累積什麼樣的特殊技能以及能力。不知為何而為,甚至連科系的選擇也是草草了事,因為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

人生的每一個環節,好像都有它的標準步驟,標準的合規版本。跟著走著走著,卻不知道為何而走。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到了當時最火紅的電信業,大量的服務需求,直接對應而來的便是一項又一項的KPI標準,每通電話的平均通話時間、話後處理時間、Hold Time時間甚至是上廁所時間,一項又一項的平均標準,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跟時間賽跑著,而這樣高速的要求,來自於大量的需求,但是其實漠視了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接起這通電話時,我是單純很想快速的解決客戶的問題,但是客戶深層的想法我是否有去理解?

生了中中之後,中中2歲都還不會說話,旁人唸著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有自閉症?我其實知道他沒有問題,但是還是帶著他去參加了許多次語言的治療課程,如今的中中國小三年級,每週帶回的是太愛說話被紀錄的一次又一次的創新高,哈哈!

當我們的孩子在某個生長曲線落後了,莫名的擔憂他們終其一生是不是要承受比別人慢的弱勢。其實,在生活中無形中被平均化的標籤影響著,


Idea:
1.平均觀時代兩項定義性的假設:凱特勒的信念,平均值是理想值、個人是錯誤。高爾頓的信念,某人在某方面表現傑出,就表示他在多數方面也很傑出。
2.平均主義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先集合、再分析。個體科學則先分析、再集合。
3.個體性原則一:參差原則,多向度分析,向度之間的相關性必需很微弱。
4.個體性原則二:脈絡原則,若……則特徵,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們會有不同的對應反應。不把焦點放在員工『本質』上,聚焦在我們希望他們在什麼脈絡下做出什麼樣的表現。
5.個體性原則三:路徑原則,在人生中的所有層面,對任何目標而言,都有許多同樣有效的方法能達到同樣的結果。對任何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最適路徑,端看個體性。
6.殘酷的學習法:統一的學習進度。當學生有一點學習步調的彈性時,大部分學生能表現優異,現今的教育體系無法適應這麼高的個體性,因此無法培育所有學生的潛力和天賦。
7.可汗學院、WGU課程,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步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功順序。
8.聚集技巧和才能各異的一群人,如果每個人都是模子刻出來,就沒有人能發光發熱,路會越走越窄越單調。
9.擁抱個體性最大的好處就是創新。
10.把現存的平均主義結構為基礎的系統,轉變為重視個別性的系統必需採取三項概念:授予資格證明非文憑、用職能取代成績、讓學生自己決定教育路徑。
11.雇主改變要求,教育體制才會思考需要培育出什麼樣的學生。

Action:
發掘、開發孩子的個體性

#書單
#推薦書單
#好書推薦
#閱讀
#閱讀心得
#終結平庸
#平均值
#管理書單推薦
#教養書單推薦
#reading
#book
#bookstagram
#books
#booklover
 這本書非常一針見血的指出現代教...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06/16
這本書非常一針見血的指出現代教育體系的弊病,「標準化」的教育機制是其問題所在,這套從「泰勒主義」搬進去教育體系的思維,在早期成功造就了一批批「標準化」畢業生,符合工業時代所需,然而現在是「個體主義」抬頭的時代,我們教育體系仍舊一成不變,大家修一樣的課、上一樣的時數、在同樣的時間畢業,全都做一樣的事,然後努力比別人更好,高於平均就是優秀,低於平均就是差勁。作者指出,這種標準化教育無法針對個人提供最適化的培育,白白浪費大多數人的潛能。

作者在早年時期曾被這個標準化教育體系判定為「問題兒童」,連高中都無法完成。然而,多年後作者發現這樣判定並不公允,於是採用了「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大學學業,不僅順利畢業,多年後更成了哈佛博士。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與心理學學術訓練,對個人潛能開發有著深刻的獨到見解,力斥標準化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忽略了能讓個體發光發熱的可能性。本書提出了三個重要概念:「參差原則」、「脈絡化性格」、「路徑原則」,做為開發個體性教育的指導方針,現在也有不少教育機構朝這方向邁進,如線上課程能讓學習者按照自己的步調規劃學習。

不過,作者提出的方案也有點過於激進,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例如,宅在家裡自修網路課程的青少年缺乏團體生活,對其社交能力的發展恐怕不太妙;去除必修課讓大學生自行選擇各種課程,絕對會有許多人規劃得一團亂;職能資格的二分法判斷,反而是掩蓋了個體差異。儘管如此,作者指出大方向值得肯定,對個人潛能開發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參閱作者的新作「黑馬思維」。
 如果你也曾經在求學時期對教學體...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8/26
如果你也曾經在求學時期對教學體制感到困惑、對於社會和職場的壓力感到無所適從,從這本書可以發現原來許多文化壓力都是一脈相承的;唯有當自己與每個人都明白「平均值」並非唯一的普是標準,只要能給予一個人足夠的時間,每個人都能表現得更好;也就是說放下「平均值」對整理人類的福祉是提高的;非常嶄新而有趣的觀念,絕對醍醐灌頂,推薦!!
 這算是一本談教育的書,在談反對...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3/06
這算是一本談教育的書,在談反對常模(書中講平均值)。
第二章用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和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提倡講「我們的世界如何走向標準化」
第三章用「遍歷理論」和「遍歷調包」(ergodic switch)來談常模思維的邏輯錯誤

第二篇之後的三章提出如何不用平均值處事。
第四章講「參差原則」,就是要尊重每個人都有差異,平均值不能論斷個人。
第五章講「脈絡原則」,強調沒有「特質」這件事,特質要放在脈絡底下看。
第六章講「路徑原則」,說明學習是一種發展,而發展是一種網,而不是扶梯,
每個人有自己成功路徑。

第三篇以後就是結論與建議。

這是不錯的書,有較不同的觀點,與坊書多數的書不同。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讓自己安心】手寫經書組合套書(三冊):《寫心經》、《寫.藥師經》、《寫.金剛經》
作者:張明明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22-07-27
66折: $ 53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靈界的訊息有聲書第5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4-01-10
66折: $ 58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完全指南 地球編年史全系列(八冊)
作者:撒迦利亞.西琴
出版社:新星球出版
出版日期:2021-08-02
66折: $ 253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饕餮記【第二部】【上下】套書不分售
作者:殷羽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9-14
66折: $ 42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α的新娘 共鳴戀情(04)特典版END
作者:岩本薫/幸村佳苗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14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臺灣漫遊錄
作者:楊双子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4-01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明明已經有男朋友了(08)
作者:柚木N’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05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廚房
作者:吉本芭娜娜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12-20
$ 20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詭事連篇
作者:朱琨
出版社:今古傳奇(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5-01-17
$ 21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蒼天有淚
作者:畢業人
出版社:今古傳奇(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5-01-17
$ 18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破唐案.裴氏手札卷六:續枕中記(完結)
作者:雀頤
出版社:春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3
$ 30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請解開故事謎底 04
作者:花於景(雷雷夥伴)
出版社:魔豆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05
$ 15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