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克萊斯特文學獎
名人推薦:
★ 吳念真/小野/詹宏志/戴立忍/唐福睿/呂秋遠/蘇絢慧/
許澤天/吳宜臻/宋怡慧/盧郁佳/李柏青/王浩威/李偉文
各界名人著迷推薦!
一本關於尋常犯罪的非凡著作,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辯護律師寫成,筆調充滿懸疑與洞見,並且優美而嚴謹。一部實實在在的驚悚作品。
──徐林克/《我願意為你朗讀》作者
法律從來就不是最後解答,律師不過是代名詞的存在。這本書帶給讀者最珍貴的東西,並非那些曲折情節。而是馮.席拉赫律師在看盡世事後,仍不放棄理解人性的寬容情懷。
──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導演
馮.席拉赫文筆簡潔洗練,企圖爬梳出行為冰山以下的真相,讓我們明白:悲劇的造成常常都是一個接一個人性選擇的造因。如果,在某個生命的環節做出了暫停或逆向的轉彎,弱勢者的命運是否有逆襲的機會?看似沉重的情節卻處處包裹著溫暖的人性基調,你會認真地去抽絲剝繭:每個結局代表著公平抑或是冤屈?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因著人性,這本書所述說的故事,就不只是某地區的人才會發生的生命情節。因著人性,誰都有可能走向以罪行了結一切的地步……透過本書,我們都可以好好的檢視與察覺自己內心那些可能醞釀成罪行的傷痛與壓力,早一刻為自己做出一個放過自己、善待自己,也終止悲劇發生的決定。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很好看!尤其以律師角度看來,心有戚戚焉。如果知道我們有所選擇,就不會發生法律所不能原諒的「罪行」,這十一個故事讓我們看到最原始的人性……
──吳宜臻/律師
費迪南.馮.席拉赫用平實簡潔、不帶煽情的文字,細膩寫下犯罪、律政與人性三者交織而成的故事。每一則都有其神祕、緊張、驚愕或感人之處,甚至比小說更曲折離奇──只是這些情節並非虛構,而是來自你我可能會經歷同樣遭遇的真實世界。極為耐人尋味的閱讀體驗,誠心推薦一讀。
──冬陽/推理評論人
媒體推薦:
★《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明鏡週刊》《紐約時報》……
重量級媒體驚豔報導!
《罪行》是一部異常迷人的短篇故事集。
──《泰晤士報》
馮.席拉赫的文字簡明曉暢,對主題的掌握精準到位,彷彿他向來就是作家。他說故事的技巧極佳,完全仰賴他筆下的人物與他們的命運。
──《明鏡週刊》
迷人不已……十一則令人欲罷不能的故事……以冷靜而和緩的筆調寫成,吸引著讀者步步深入。馮.席拉赫引導我們探究難以預測的事件後果,這種後果能夠將不完美的普通人逼到無可忍受的處境,促使他們做出令人髮指的行為……
──《紐約時報書評》
這些故事之所以引人注目,不是因為主角人物的極端特質,而是敘事者的筆調:不濫情,諷刺而幽默……卻從不失卻人性。如果說《罪行》揭露了司法反覆無常的本質,那麼文中也支持了弱勢的一方。
──《金融時報》
費迪南.馮.席拉赫律師令人屏息的處女作只探究真相——除了真相,別無其他。
──《法蘭克福匯報》
像《罪行》這樣的一本書,很容易淪為如同嘉年華會的怪物秀那樣譁眾取寵的作品。不過,馮.席拉赫曉暢俐落的文字卻為其賦予了一股簡潔的權威性。除了極少數的暗示之外,他幾乎從不訴諸鑑識心理學。每一則故事都進展得非常明快,每個轉折都會帶來出人意料的發展,就像一頭眼睛火紅的野獸在夜裡的森林小徑上喘息奔行。
──《獨立報》
馮.席拉赫以魔鬼般的精確性,解釋了什麼樣的力量足以逼使人犯下無可彌補的罪行。同時,讀者也在他的邀請下,不由自主地反思起正義的議題。
──《費加洛日報》
這些短篇故事具有無可否認的小說結構。作者對自己的文字具有充分掌握,每一則故事的敘述也都棄絕煽情的手法,但不是因為他採用法庭辯論的語調,而是因為他對事實的單純敘述。
──《圖書週刊》
這本書中呈現出來的,而且最後繚繞不去的,乃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作家表達出來的聲音,以及他賴以看待真實與虛構世界的明白又確切的眼光。
──《D》
風格緊湊,而且具有深刻洞見。馮.席拉赫擁有與生俱來的文學敏感度,這本書已成為近代歐洲文學的重要作品。
──《未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