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世界137個國家地區指定有812個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暨自然遺產三大類,本書從中選出具有謎樣色彩的52個點。這些都是特別具神祕性與充滿謎團的例子,如「為什麼達文西差點毀了世界文化遺產《最後的晚餐》」、「為什麼英國也有萬里長城」、「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二十五年才開啟一次的聖門之謎」、「羅馬尼亞中世紀城市西吉梭拉的歷史之謎訴說吸血鬼德古拉的身世」等,是一本充滿了在旅遊書中所無法領略的懸疑故事的史地趣味讀本。
從前人所遺留下的訊息裡,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閱讀本書,就算找不到真正的謎底答案,也可以得到遊歷古今世界各國的趣味、廣博的史地知識,以及意想不到的啟示。
達文西的嚴重失誤!
在中世紀歐洲的修道院,有一邊緬懷耶穌的最後晚餐一邊進食的習慣,因而以耶穌最後晚餐為題材的畫,安置在食堂的牆上並不希奇。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也一樣,便是畫在米蘭的多明尼加修道院聖母感恩禮拜堂的食堂牆上。達文西的這幅畫抓住了耶穌說出有人即將背叛他的戲劇性瞬間,這一點無人能及,甚至博得「世界第一畫」的美譽。
但是,在這幅名留青史的傑作完成後不久,便出現了異常的狀態。畫上出現了細小的龜裂,必須重新修補。而且在完成後不過二十年,便出現發黴,有如覆上一層薄膜般顯得朦朦朧朧,甚至還有畫面剝落的情形。
既然是天才的傑作,豈能放任它繼續毀壞下去,於是在1727年開始修復壁畫的工程。然而,負責修復的畫家,不僅除去表面的黴而已,甚至還動手重新描繪了這幅天才的傑作。糟糕的是,有人沒注意到其中一位門徒的左手手指原本就是隱藏起來的,而犯下了為他多畫一根手指的致命失誤……
(欲知這幅畫的最後命運,請見本書第51頁)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 Rom International
成立於1983年的書籍企畫製作集團。靈活運用廣大的情報網與縱橫各界的機動性,一路創造出無數的話題書。其中以旅行、商業、海外情報、博學知識等領域最為擅長。著作有《圖解世界地圖與不可思議的發現》《圖解日本地圖與不可思議的發現》《隱藏在京都的名所行走地圖》《隱藏在東京的名所行走地圖》《東京的歷史名所行走地圖》《以江戶的古老地圖行走東京》等。
章節試閱
《最後的晚餐》/義大利
天才達文西在這幅畫犯下了嚴重失誤
繪製在禮拜堂牆上的《最後的晚餐》
說到達文西,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天才畫家而知名,沒有人不知道他所畫的《蒙娜麗莎》,而與這幅畫並稱的達文西代表作便是《最後的晚餐》。
耶穌基督領悟自身即將死亡,與十二使徒共進晚餐,這就是《最後的晚餐》的題材。以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為題材的壁畫,除了達文西之外也有許多畫家曾經畫過。在中世紀歐洲的修道院,有一邊緬懷耶穌的最後晚餐一邊進食的習慣,因而以耶穌最後晚餐為題材的畫,或者修道院的壁畫、甚至是畫在食堂的牆上,這些都並不希奇。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也一樣,便是畫在米蘭的多明尼加修道院聖母感恩禮拜堂的食堂牆上。《最後的晚餐》抓住了耶穌說出有人即將背叛他的戲劇性的瞬間,這一點無人能及,甚至博得「世界第一畫」的美譽。
但是,在這幅名留青史的傑作完成後不久,便出現了異常的狀態。畫上出現了細小的龜裂,必須重新修補。而且在完成後不過二十年,便出現發黴的情況,有如覆上一層薄膜般顯得朦朦朧朧,甚至出現畫面剝落的情形。
既然是天才的傑作,豈能放任它繼續毀壞下去,於是在一七二七年開始修復壁畫的工程。然而,負責修復的畫家,不僅除去表面的黴而已,甚至還動手重新描繪了這幅天才的傑作。更糟糕的是,還未注意到其中一位門徒的左手手指原本就是隱藏起來的,而犯下了為他多畫一根手指的致命失誤。到了十九世紀,粗糙的修復作業依然進行,造成了與達文西一開始所畫的《最後的晚餐》已相去甚遠的結果。
達文西的嚴重失誤
《最後的晚餐》之所以引發後世粗劣無謀的修復,是導因於壁畫完成後不久便出現的瑕疵。關於這一點也有諸多討論,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達文西自身所犯下的嚴重失誤。這項失誤,和達文西沒有採用一般在繪製壁畫時所採用的稱為溼壁畫(fresco)的傳統技法有關。
溼壁畫技法是在塗上的灰泥尚未乾燥以前,用水性的顏料在上面作畫的技法。當灰泥乾燥之後,之前畫在上面的畫便會具有耐水性,且不容易遭受損害。相對之下,達文西所採用的手法是,先在灰泥的壁面上塗上一層由鉛的碳酸鹽所做成的白鉛。請想像就如同是用白鉛在牆上做出一塊畫布一般。然後等白鉛畫布乾燥之後,才開始用蛋白不透明顏料在上面繪製《最後的晚餐》。
這種手法使得顏料不容易固定在牆壁上,而且還不耐溼氣,在經常充滿蒸氣的食堂裡,顏料更是容易剝落了。
問題就在於,達文西為何不沿襲傳統的溼壁畫技法來繪製《最後的晚餐》?以下的看法雖不脫推測的領域,但卻是眾人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或許是因為溼壁畫技法需在灰泥乾燥之前作畫完畢的時間限制,以及畫過之後很難做修正的技術上的限制,讓天才達文西不願意採用吧?
天才想要創作無與倫比的傑作而堅持的手法,卻反而縮短了傑作的壽命。這是多麼諷刺的結果啊。如果知道這種蛋彩手法會如此快速侵蝕作品,達文西或許便會放棄自己的堅持,而採用溼壁畫的方式吧?在他生前,《最後的晚餐》的損毀便已開始,不過關於此事達文西並沒有留下任何的意見。
《最後的晚餐》接連遭逢慘況,為了不讓名畫就此腐朽凋零,於一九七○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進行拯救名畫的作業。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除去表層的黴,將其他畫家後來增畫的部分除去,回復最初的模樣,以毫米為單位的慢工細活持續進行修復的作業。到了一九九九年五月,天才所描繪的耶穌最後的晚餐才得以重見天日,鮮活且美麗地甦醒了。
卡帕多其亞/土耳其
建立了穿梭在奇岩區的迷宮城市的修道士們,
到底在害怕什麼?
奇岩區宛若異世界
佇立在卡帕多其亞遺址前,大概有許多人都會這麼想:再也沒有其他地方像此地這麼符合「奇景」這個詞的了。
大自然造化的奇特岩山連綿成群,以及利用這樣的地形居住其中的人類。位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南方的卡帕多其亞,正是自然與人類的共同合作創造而成的奇異空間。
卡帕多其亞的誕生源於自然的地殼變動。數百萬年前,俄傑斯(Erciyes)以及哈桑(Hasan)兩座火山爆發,所噴出的岩漿與灰燼將附近一帶淹沒,之後河川侵蝕部分地區,形成了如教堂尖塔形狀或者圓錐體、一個個形狀各異其趣的岩山綿延的奇特景致。令人感覺彷彿降臨在另一個行星般的奇特光景,是經年累月才造就而成的。
修道士們修行的一環
後來,人類來到此地,並在這個奇特的岩山群中鑿洞居住。最初發現岩山中的洞窟,並打通石窟作為居住空間,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的並不清楚。清楚的是,卡帕多其亞開始被人類所利用,約在三世紀中期到四世紀初之間。亦即基督教的修道士們來到卡帕多其亞,並在此居住。
結果使得岩山的奇觀更加個性化。一個個岩山的內部被鑿穿,由遠處眺望,彷彿蜂巢一般的景致。
當時歐洲正處於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的時代。逃離這場災難的修道士們,在卡帕多其亞的岩山中落腳修行。在基督教開始傳播的初期,修道士們被要求嚴格的修行。在遠離人群的嚴苛環境下的卡帕多其亞,對修道士們而言可說是一個絕佳的修行場所吧。
他們開鑿岩壁,整理出修道院、教堂、禮拜堂,這也是修行的一環。
由於他們長期的奉獻,讓卡帕多其亞一帶誕生許多基督教的設施。
建設地下都市是怎麼一回事?
後來修道士們開始建構地下都市。他們往地下挖掘,造出許多小房間,由迷宮般的地下通道連接起來。其中甚至有往地下挖掘至五十五公尺的通道,形成了有八層構造的地下空間。
卡帕多其亞的調查工作尚未完全結束,據說還有再往地下挖掘二至三層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有可能發掘出地下十層以上的巨大樓層。
此外,這個地下都市不只教堂而已,據說還有墓地、葡萄酒釀酒場等。甚至還有從地表導引空氣進出的導管,不輸給現代的防空洞設備,修道士們花了長久的時間辛辛苦苦一點一滴地建設完成。
建設如此壯觀的地下都市的目的,據考證是因為修道士們原以為是安全之地的卡帕多其亞,後來也開始遭受到迫害之故。七世紀之後,在阿拉伯半島誕生的伊斯蘭帝國勢力擴大,與東羅馬帝國處於敵對狀態。當時的卡帕多其亞位於東羅馬帝國的東端,萬一被伊斯蘭帝國統治,伊斯蘭教理所當然將會成為正教。惟恐遭受迫害的基督教修道士們,預測可能會捲入戰端,便決定開始建造地下都市。
通往地下的入口僅有數個,甚至製造出可以阻塞地下通道的巨石迴轉門。如此一來便可以在遭受敵襲時,不動聲色往地下潛逃。因為是相當巧妙的機關,直到一九六○年被發掘為止,這個地下都市的存在都不為世人所知。
或許仍有其他入口被埋沒在砂礫當中,這個地下都市的全貌至今仍未完全被發現。
生活用品到底消失到何方了?
因為地下都市的全貌尚未明朗,而留下了另一個謎題。雖完成了可以容納一萬人的地下都市設備,然而卻未發現在當地生活所留下的痕跡。雖有發現到可能作為儲藏用的燒製的大型陶器,然而陶、布、皮革等生活用具,甚至壁畫、碑文、文獻或牆上的塗鴉記事等,都完全沒有發現,生活的遺跡彷彿金蟬脫殼般不見蹤影。
經過十四世紀鄂圖曼土耳其的統治,卡帕多其亞的基督教社會逐漸衰退,從修道士最初到來,至一九二二年於卡帕多其亞完全消失為止,實際上已經過了十六個世紀的歲月。
在這段期間,很難想像地下都市全然沒有被使用,不過,在撤退的時候毫不留痕跡更是非常困難。這麼一來,可以讓人感受到生活痕跡的東西都消失到哪裡去了?只能等待更進一步研究調查的結果。真相大白的一天果真會到來嗎?
西吉梭拉/羅馬尼亞
吸血鬼德古拉為何是取材自羅馬尼亞人?
中世紀城市的歷史訴說了這個謎!
保留中世紀模樣的古城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西北方約三百公里處,有一個叫做西吉梭拉的小城。這是羅馬尼亞人感到驕傲的、必定會推薦給外國觀光客一遊的美麗城市。
城市的標誌鐘塔,是會在特定時刻出現娃娃的機關時鐘,現在仍時時刻刻記錄著時間。這是在十四世紀成為工商聯盟的自治城市時所建造的紀念鐘塔,不過目前看到的鐘塔則是十七世紀遭遇火災之後重建的。它是進入舊街的一個城門,下方有一條可以穿越的通道。
山上矗立著貝爾克教堂,連接著有屋頂遮蔽的木造長階梯。建立的時間是在一三四五年,教堂中的壁畫之美也是遠近馳名。
德古拉並非取材自反基督教人士?
西吉梭拉之所以全球知名,是因為一幢被稱為「德古拉之家」的房子。現在雖然已經成為一家餐廳,追溯其源頭,便是布蘭•斯托克的小說《吸血鬼德古拉》的主角的原型弗拉德•柴培修的老家。
奇怪的是,德古拉是反基督教的吸血鬼,但弗拉德•柴培修卻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且是擊退異教徒鄂圖曼土耳其軍隊的英雄人物。在小說當中,德古拉曾訴說關於祖先的事情,他所說的德古拉大將軍便是弗拉德•柴培修。
被形容為反基督教的惡人角色的弗拉德•柴培修,於一四三一年出生於西吉梭拉。弗拉德是受洗的名字,德古拉則是「惡魔之子」的意思,據說是弗拉德的綽號之一。因為他的父親別號德古爾,是「惡魔」的意思。
而柴培修也是綽號,意思是「串刺公爵」。因為他會對敵兵以及不中意的屬下用木棍從胯下刺串並高掛起來,因而有這樣的稱呼。據說他曾經將超過兩萬名的土耳其士兵刺串並展示,令土耳其國王大喪戰志。他是一名橫行霸道、殘虐無度、令人畏懼的人物。
他之所以這麼殘虐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他在少年時期曾經被土耳其抓去當做人質並被幽禁。弗拉德的父親當時是外西凡尼亞的鄰國瓦拉吉亞(現在的羅馬尼亞南部)的君主,雖服從於神聖羅馬帝國,但卻和勢力日盛的土耳其結盟,另一方面又協助外西凡尼亞的本國人,所以兒子才被抓走。
在弗拉德的父親被匈牙利國王暗殺的那一年,弗拉德逃離了土耳其。不久之後返回外西凡尼亞,卻向殺父仇人匈牙利國王尋求庇護,而成為瓦拉吉亞公爵,與土耳其軍交戰無數次。在複雜交錯的利害關係中,可能是善於鑽營之故吧,還曾經攻入匈牙利王所居住的城市展開掠奪與殺戮,引來匈牙利王的怨恨,之後中了奸計,被匈牙利王所逮捕並被幽禁。
十二年後被釋放,兩年之後再度成為瓦拉吉亞的統治者,再一個月之後死於與土耳其之間的戰爭。時值一四七六年。
再度獲得矚目的弗拉德•柴培修
弗拉德的遺骸似乎是身首異處。據說頭部被土耳其軍泡在鹽裡運回伊斯坦堡,身體則埋葬在斯納葛的修道院。他既非存活了數百年之久,也沒有死後復甦的傳聞。
不是吸人血,而是將人刺串的弗拉德。他保護基督教徒,擊退土耳其軍,為何還會被描寫成畏懼十字架的吸血鬼,一直是個謎。
出生於愛爾蘭的作家布蘭•斯托克,聽說並未親身造訪過外西凡尼亞。在他撰寫小說的十九世紀東歐,位處歐洲邊緣的外西凡尼亞,給人的感覺應該會是比今日更加的獨具風情。是因為這樣的地方與惡名昭彰的串刺公爵重疊,而誕生了反基督教的吸血鬼形象嗎?
此外,近年來西吉梭拉城是越來越喧囂熱鬧了。因為當地擬興建德古拉的主題公園,再配合舊市街來增加觀光客的計畫,正在進行當中。一直以來相當重視傳統的地方,為何會興起這樣的計畫,這也是非常的奇特。
這座靜謐的城市漸漸遭到破壞,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哈德良長城/英國
英國也有萬里長城!
成就古代帝國的皇帝,霸業背後的疑惑是什麼?
橫跨不列顛島的堡壘
英國現今仍存在著曾被古羅馬帝國統治過的歷史痕跡。哈德良長城便是最顯著的例子。
英國版的萬里長城從不列顛島的中央稍偏北開始,橫切過有如腰部彎曲的部分(從地圖上看)。從東邊的紐卡索經由卡萊爾到西邊的柏尼斯,全長一一七公里。
茶褐色的石塊所堆砌成的城牆,在完成時有二•五到三公尺的厚度,現在雖因為風化損壞嚴重,但也可以說是歷經長久歲月的證明。
羅馬對不列顛島的侵略,從西元前五五年、五四年左右的凱撒時代開始。一世紀中葉,克勞狄斯皇帝在數度激戰之後鎮壓了不列顛島中部與南部。之後雖嘗試北上,但面對從史前時代便在蘇格蘭落地生根的皮克特族等北方民族的激烈抵抗,始終無法征服整個島嶼。
於是後來的哈德良皇帝在成為羅馬屬地的不列顛地方建築長城。為視察領土而經常旅行的哈德良皇帝,於西元一二二年來到此地,下令建造可以防禦北方民族襲擊的城牆。每隔七、八公里便建造的堡壘總數達十六處,約每隔一•五公里處也興建了小要塞。這是屬於強化國界計畫中的一環,僅十年便幾乎完成。
防禦能力增強後的不列顛屬地有許多的羅馬風格城市,也引進了羅馬習俗。到了今天,各地留下了許多的圓形競技場與浴場的遺跡。
臨死之際的傳位疑雲
因興建了長城而在英國史上留名的哈德良皇帝,他也留下了一個未解的謎。他是否是正當的皇位繼承人,自古便是一個疑問。
哈德良的父親,是先帝圖拉真的堂兄弟。哈德良在圖拉真的統治下順利地晉升,並娶圖拉真的姊姊的孫女為妻。但是,圖拉真並不打算將皇位給這位甥孫女婿繼承。至圖拉真在西元一一七年於土耳其東南部的屬地去世為止,情況從未改變。
但是哈德良能夠堂而皇之登上帝位,據說是因為在圖拉真臨死之際承認其為養子的傳聞,但對於他的即位仍引來了諸多疑問。雖然哈德良的皇位正當性遭到質疑,但在他當政的時期政治是安定的。哈德良死於西元一三八年。羅馬對不列顛島的統治在五世紀初期告終。其終曲的初章始於四世紀之後,來自北方的皮克特人及蘇格蘭人的入侵。於是,光是在歐洲大陸的防備已經精疲力竭的羅馬,最後終於撤兵,並宣布放棄不列顛這塊屬地。
《最後的晚餐》/義大利 天才達文西在這幅畫犯下了嚴重失誤繪製在禮拜堂牆上的《最後的晚餐》說到達文西,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天才畫家而知名,沒有人不知道他所畫的《蒙娜麗莎》,而與這幅畫並稱的達文西代表作便是《最後的晚餐》。耶穌基督領悟自身即將死亡,與十二使徒共進晚餐,這就是《最後的晚餐》的題材。以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為題材的壁畫,除了達文西之外也有許多畫家曾經畫過。在中世紀歐洲的修道院,有一邊緬懷耶穌的最後晚餐一邊進食的習慣,因而以耶穌最後晚餐為題材的畫,或者修道院的壁畫、甚至是畫在食堂的牆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