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虎媽吧!「斯堪地爸、斯堪地媽」正在流行!
0~18歲孩子都適用的「斯堪地教養法」!
親子教養作家&明曜親子館執行長 梁旅珠
親子教養暢銷書作家 陳之華
暢銷書作家 番紅花
挪威外國媒體協會記者 李濠仲 愛家推薦
北歐的孩子有自信,幸福指數也較高的秘密!
斯堪地父母相信,物質,一旦給了孩子,就沒有了;一起相處的每分每秒,
才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全家也會因此心靈滿足而快樂。
比起「我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我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斯堪地父母總是把家庭和孩子放在第一位,
把焦點放在「我的孩子想要什麼樣的父母」上。
斯堪地父母重視家人在一起勝過一切
斯堪地父母深信,孩子18歲以前,能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就是與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並花時間用充分的陪伴證明,孩子對父母而言是最珍貴的存在,也讓孩子在各個年紀裡記住當下最幸福的時光,從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責任感與自信心。
斯堪地爸爸不只回家吃晚飯也煮晚飯
當亞洲大男人遇上北歐大女人,夫妻倆以交流代替教導,以溝通代替訓誡,努力實踐「愛、平等、關心、傾聽」的斯堪地教養。
從父母的相處學習男女平等
書中介紹作者長年在瑞典生活所見所聞、自身的教養經驗談,及周遭朋友教養孩子的範例,帶給許多父母不同的衝擊與省思。
永遠要以「對孩子來說,什麼最好?」為優先考量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父母往往滿足了孩子物質上的需要,卻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陪伴。北歐斯堪地的教養理念,不僅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更能使父母也獲得真正的心靈滿足!
作者簡介:
瑞典教育專家
黃善俊
近30歲時獲得政府公費獎學金到瑞典留學,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當地大學擔任政治理論的客座教授、瑞典考察員、政府財務行政人員及瑞典教育部幹部等職務,在教育行政上成績傑出,同時也是瑞典教育專家。留學期間與妻子蕾娜相遇,並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在瑞典居住並融入當地生活了26年。
固執的亞洲大男人遇見講求平等的瑞典大女人,並且與三個孩子每天面臨不同的挑戰,一家五口在不斷的激盪與磨合中成長學習。2011年回到韓國擔任首爾市教育研究情報院院長,現在為京畿道教育廳的教育研究員,並希望能在韓國教育中活用瑞典的教育經驗。
黃蕾娜
在斯德哥爾摩近郊的中學擔任15年的輔導諮詢老師,對於校園暴力、排擠孤立、性教育、兒童人權等問題擁有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同時經營傾聽孩子們的苦惱並與其對話的情感課程。對於能提供社會上較弱勢的學生們幫助及安慰,感到十分有意義。夫妻倆是儉樸、快樂的斯堪地爸媽,抱持一顆以交流代替教導,以溝通代替訓誡的心,努力地生活並致力於教育工作。
譯者簡介: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韓國中央研究院附屬研究所韓國歷史學碩士,從事韓文書籍翻譯多年,譯作有《英雄時代》《黃真伊》《祕密花園》《來自咖啡原鄉的邀請》《禪師的證婚辭》《當地球大人遇見小王子》等書。
推薦序
【推薦序】
從人性出發的教養觀與教育概念
親子教養作家 陳之華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住在歐洲,當時沒有機緣一訪北歐。但卻早已耳聞她的「先進」!無論社會人文或教育,都發展得很好。隨後幾年間,我有幸再度來到了歐洲,也正好在「先進之國」住了六年,我的許多觀念和想法,也逐漸不自覺地「北歐化」了。
「北歐化」,不是說自己變成了北歐人,或是對她的盲目推崇,也不是因為某些觀念想法來自於北歐,就全盤接受,而是歷經了時間、生活、體驗、論證了解之後,逐漸思索出其之所以進步的根源,才不由自主地讚賞北歐式的眾多思維與理念。
當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北歐設計引領全球潮流的主因,必定是政府在大力推廣與主導,但其實她的設計力,卻是來自於普羅大眾及設計者對生活品質的需求、用心及渴望。當我們以為她的高水準音樂素質,可能來自少數精英式的音樂班訓練,是將所有天才從小就集中訓練而得之,然而她的音樂人才養成,卻極少有被逼迫或為了彰顯父母之榮耀,而是因為心裡真愛音樂、喜歡音樂、崇尚音樂,大多數是自小過著極其正常的童年,並在正常學校與家庭教育下培養而成的。當我們以為北歐的優質整體教育,必定少不了各類評鑑、考試、壓力,然而他們的學習環境卻是相對的自然、自在與自由,既不超前、不補習,也沒有寒暑假作業。因為北歐人相信,不要讓孩子為了學習而失去童年的美好時光。
談到北歐,一定會有人說,北歐的國情不同,因為她是高度社會福利制度。沒錯,北歐確實擁有高比例的稅賦以及充分照顧人民的福利體系,可以說整體社會福祉的規劃與實施,都很完善先進。
但這一切,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北歐諸國經歷過許許多多國家都曾經驗過,或許仍然在憂愁擔心的問題,不論是學校體罰、教育停滯、環保生態壓力、脫離貧困、親職教養、男女平權等等。但是,北歐的進步與發展,正是因為他們樂於真誠的面對自己,不斷地修正並尋求蛻變,也因為北歐本來就沒有「富爸、富媽」,所以必須很切合實際地去思索自己的發展與未來,隨時隨刻接受新世紀、新思潮的挑戰,才得已永續生存與發展。
這本書,講述了瑞典與韓國之間的教育體系及教養觀,雖然我當時住在北歐芬蘭,但對於時常造訪的瑞典並不陌生;更重要的是,這些北歐國家的許多思維哲理,其實都很相近,書中所述的韓國內容與實例,我讀來也親切,總好像看到自己生長的臺灣,出現似曾相似的社會與教育縮影。
亞洲國家之間的文化、教育、社會體制、政經制度等等,千百年來都是彼此相互影響,正如同北歐國家一般的交互融合。但是,二十一世紀的最大優點,莫過於不同洲際之間的我們,可以透過更多、更廣泛的旅行、工作、閱讀、資訊、報導,讓國與國、洲與洲以及人與人間的距離與分野,都迅速的拉近。我們何其有幸,能更有機會吸收到不同國度、不同社會已然實施良好的優質教育概念與「人性化」的教養觀。
我一直以為,好的教育與教養,從來就不是因為它來自何方,在何處發光發熱,而是因為它很「人性」,很「根本」,回歸到教育的初衷,以及對人的基本尊重,我覺得這才是北歐得以「先進」之祕方與價值所在。
這本書,提供了不少瑞典社會的教養觀念與教育理念,很多想法與做法,都值得您我思索及細品其本源與初心,相信一定能從中認識到「平等與尊重」其實就來自於符合人性。
【推薦序】
從人性出發的教養觀與教育概念
親子教養作家 陳之華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住在歐洲,當時沒有機緣一訪北歐。但卻早已耳聞她的「先進」!無論社會人文或教育,都發展得很好。隨後幾年間,我有幸再度來到了歐洲,也正好在「先進之國」住了六年,我的許多觀念和想法,也逐漸不自覺地「北歐化」了。
「北歐化」,不是說自己變成了北歐人,或是對她的盲目推崇,也不是因為某些觀念想法來自於北歐,就全盤接受,而是歷經了時間、生活、體驗、論證了解之後,逐漸思索出其之所以進步的根源,才不由自主地讚賞北歐式的眾多思維與理...
作者序
【前言】
對孩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家庭生根的地方
對我來說,瑞典可說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在那裡認識了瑞典妻子,生下並養育了三個孩子,大半人生都在此度過。起初,瑞典人給我的感覺,一如這裡的氣候,冷冰冰的。瑞典人一般都非常明理,不會一時興起去做什麼事情,也不輕易表露出對他人的好感。然而,深入瞭解之後才發現,其實瑞典人非常體貼親切,溫柔而穩重。如今,瑞典對我而言,已經超越了之前僅止於明理、現實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祖國感覺。
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馬上融入了瑞典的社會。到瑞典留學,生活了很長的時間,深刻地體驗當地文化之後,才慢慢有了改變。這個過程,可說是一連串的挑戰與學習。瑞典的風俗人情,與我國有諸多不同,讓我飽受文化衝擊,也讓我有所醒悟,如果不改變自己,就無法克服這些差異,尤其是家庭生活。兩個在不同文化圈長大的男女,相識結婚之後,生養了三名子女,這中間必須經過多少的曲折啊?從夫妻關係,到子女的教養,彼此都抱持不同的觀點。每當兩人意見衝突時,都會忍不住對我們的婚姻生活產生懷疑。
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有一天,我靜心地審視自己,才發現自己改變不少。然而,我是否真的已成為一位北歐地區的父親表率「斯堪地爸爸」了呢?對於一個在充滿競爭壓力的父系社會裡出生、成長的我來說,要成為一個完美的斯堪地爸爸,說來或許有些勉強。
儘管如此,在一旁砥礪我,深刻影響我的人,正是我的妻子蕾娜,她忍耐著我沙文主義的急躁個性,像天使般一直守在我身邊,或許有時受到我的氣勢壓制而有所讓步,但在某些事情上,卻又固執地絕不妥協。首先是男女平等這點,尤其在家庭裡,妻子與丈夫之間的對等關係,她就從來不妥協。其次是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期望。妻子希望,比起用教訓孩子這種單向的教導方式,不如作為一個用對話和孩子雙向溝通的父親。蕾娜通常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們對話,最後也總是能將孩子引導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去。而我總是在一旁觀看並想著「為什麼我做不到?」論起來妻子才真的是典型的「斯堪地媽咪」。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長子泰仁(約翰尼斯)出生。又各隔了兩年,次子海仁(約拿丹)和長女貞仁(蘇菲亞)出生,我們成了五口之家。一九九四年冬天,時隔五年,孩子們一個滿五歲,一個三歲,一個一歲多。
這段時間裡,我一面艱苦地養育孩子,一面進修,終於取得博士學位。於是我開始盤算返鄉就業,打算全家遷移回國。妻子並未反對這項決定,因為我很早以前就跟妻子提過,等我學業有成,就回國去住,妻子也同意這件事情。
我們帶著三個孩子返抵國門,和許多親戚朋友見面,彼此互相問候之餘,也小心翼翼地打聽工作機會。很幸運地在故鄉的一所學校,找到講師的工作,並做好了返鄉的準備。住在鄉下的老父母也很高興,以前每次想看看兒子、媳婦、孫子,總因為分隔兩地,只能在心裡思念,如今終於得以骨肉團圓,他們的喜悅之情可見一斑。
為了開啟新生活,我們必須先返回瑞典,結束那裡的一切,再次搭機暫別的那天,父親一再地問:「這次會回來了吧?確定會回來沒錯吧?」妻子也如屢次的回答,又說了一遍:「是的,沒錯!」然而,當我們一回到瑞典,妻子馬上宣布,我們不能回國住。
「妳不是已經跟父親說好了嗎?等這裡的事情處理好就回去住,不是嗎?我連工作都找好了。現在妳又說不回去,那叫我怎麼辦?」 面對大聲抗議的我,妻子沉著地解釋為何會做出如此的決定。 「老公,你還記得我們去弟弟家時,把車停在哪裡嗎?」 「妳怎麼突然問這個?車就停在社區裡公寓大樓前面的左邊,不是嗎?」 我不快地回答妻子突如其來的質問。 「那你還記得,那個社區裡的兒童遊戲區在哪裡?」 「在大樓後方啊!」 「那麼,午後的陽光照在哪裡?」
這時,我已隱約猜到妻子想說什麼。妻子接著說,停車場位於公寓大樓前方的向陽地,而兒童遊樂區卻在大樓後方的陰暗處。所以當妻子吃完中飯,帶著孩子們到遊樂區時,由於適逢寒冷的一月,連陽光都照不到那裡,氣溫有多冷,可想而知,所以不到十分鐘就回來了。
妻子說,光憑這點就可以知道,在這個社會中,孩子和女人得到的待遇。父親們停車的地方,連冬天都是陽光普照的向陽地;相反地,兒童遊戲區卻位在陰冷的地方。妻子說:「那個社區的設計者一定是男人,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對這樣的設計提出質疑。在這種社會裡,要如何教養我們的孩子,如何生活下去?」
妻子接續指出,我們回國的時候,侄兒們都忙著上補習班,根本沒時間和我們的孩子玩……妻子連番解釋,說得我啞口無言。坦白說,我也沒有把握,回到自己國家,能像在瑞典一樣,和妻子平等相待,不會催促孩子們去補習,並能不疾不徐地教育他們。因此,我當下就對妻子說,我們不回去了,就住在瑞典吧!我寫信給父親,以及為我引介工作機會的學長,告訴他們我們不回去了。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失望,我雖然也覺得心痛,但為了孩子們,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近來,亞洲國家對於北歐,也就是斯堪地那維亞教育法,非常感興趣。北歐國家除了到大學為止都是免學費之外,孩子更不必和同學們競爭,就能通過考試,成就世界最高的學歷。在那裡沒有失學者,社會福利政策會負起一切教育責任。這就是世界知名的斯堪地教育法,也是教育家們嚮往的聖地。家長們都希望能實踐斯堪地教育法和北歐的家庭文化。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脫離那種極端競爭的教育環境,透過與子女的交流,開發孩子們的自律與感性。
近來甚至還出現「斯堪地媽咪(追求北歐式子女教養法的母親)」「斯堪地爸爸(北歐式以家庭為重的父親)」這類流行新詞,來稱呼這類父母。北歐的父親們,積極參與育兒工作,以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當作人生活的重要價值。晚上一定與家人共進晚餐,週末帶孩子們到郊外,或去看表演、一起讀書。而且,平起平坐地對待妻子,是個懂得分攤家務的平權丈夫。 我住在瑞典已經超過二十六年,與抱持自由、合理信念的瑞典妻子生養了三個孩子,並且一直努力成為一位好父親。這本書是我們夫妻兩人共同編撰的,可說是典型斯堪地媽咪的妻子蕾娜,和一個從亞洲大男人進化為斯堪地爸爸的我,合作完成的作品。在我一面翻譯蕾娜的瑞典文原稿,一面寫書的過程裡,我們也不斷地交換意見。
本書以我們夫妻倆人的經驗出發,盡可能透過眾多斯堪地家庭的事例,協助讀者理解斯堪地的教育。書中很多事例都是妻子蕾娜所編輯的。蕾娜在中學裡擔任專業輔導師已有十五年的經驗,輔導過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因為直接在教育現場工作,所以也擁有許多與學校教育、霸凌、性教育、兒童人權相關的專業知識與經驗。
書中與亞洲國家相比較的部分,是為了對比我們的現實狀態,以突顯斯堪地教育法,希望家長們不要為此感到愧疚,也希望在維持固有教育體制優點的同時,一併參考斯堪地教育法,使我們的教育更加完善。最後,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很多家庭都受用的教養指南,造就更多幸福的家庭、學校和社會。
【前言】
對孩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家庭生根的地方
對我來說,瑞典可說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在那裡認識了瑞典妻子,生下並養育了三個孩子,大半人生都在此度過。起初,瑞典人給我的感覺,一如這裡的氣候,冷冰冰的。瑞典人一般都非常明理,不會一時興起去做什麼事情,也不輕易表露出對他人的好感。然而,深入瞭解之後才發現,其實瑞典人非常體貼親切,溫柔而穩重。如今,瑞典對我而言,已經超越了之前僅止於明理、現實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祖國感覺。
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馬上融入了瑞典的社會。到瑞典留學,生活了很長...
目錄
推薦序 從人性出發的教養觀與教育概念 陳之華
前言 對孩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家庭生根的地方
第一部 當亞洲爸爸遇上斯堪地媽咪
Chapter 1 北歐人以家為重
每天早上自問:「我是好父親嗎?」/候鳥爸爸?門兒都沒有!/父母離婚,孩子仍有權擁有雙親
Chapter 2 有失業者,但絕無家庭主婦
請問您在哪兒高就?/全力支援國民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幸福社會/全職主婦的奮起,改變最窮國家之名
Chapter 3 夫與妻的角色,從不定位
瑞典家庭的週末,從爸爸準備早餐開始/夫妻分工,不是只有你覺得累!/育兒沒有媽咪和爹地的界限
Chapter 4 男孩玩家家酒,女孩在泥巴裡打滾
瑞典孩子從父母的相處學習男女平等/孩子對什麼有興趣,比男孩女孩該做什麼重要/兄弟姊妹之間,沒有差別待遇或長幼順序
Chapter 5 大自然是最棒的遊樂場
全家一起親近大自然,提高幸福指數/父母應該讓孩子盡情玩,放心長大/隨時找機會親近自然和鄰居/就算當個清道夫,也要用心生活
Chapter 6 在飯桌上培養獨立
慢點沒關係,自己來吧!/從小開始做事,是理所當然的事/十八歲起,完全為自己負責/父母有耐心,才能培養獨立的孩子
Chapter 7 在說出「不可以」之前,先做出妥協
寶貝,週六才是吃糖日/努力成為「即使女兒外宿,也會誠實以告」的開明父母/以妥協代替命令,以自律代替威權
Chapter 8 斯堪地爸爸天天和孩子們吃晚餐
從家裡開始,培養重視參與和負責任的態度/孩子的意見不切實際,父母該怎麼辦?/越是不好的事情,越要讓孩子知道/晚餐時間與家庭會議,營造自由說話的氣氛
Chapter 9 以自由發言的方式,培養理直氣壯的孩子
生氣的時候,可以喊叫/尊重孩子的想法,凡事與孩子討論/斯堪地孩子的自信心,從何而來?
Chapter 10 不要培養自以為是的孩子
團隊合作,才是真正的學習/斯堪地父母深信,每個孩子都有亮點/永遠要以「對孩子來說,什麼最好?」為優先考量
Chapter 11 沒有框架的教育,開啟未來無限可能
畫了一個黑色的蘋果有錯嗎?/瑞典孩子為什麼英語流利?/以「床邊讀書」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斯堪地父母比孩子更主動閱讀
Chapter 12 父母的情緒化,會傷害孩子的心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體罰/瑞典是最早禁止家暴的國家/不是只有身體上的體罰,才算暴力/不體罰,照樣教出好孩子
Chapter 13 父母把時間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父母幸福,孩子才會幸福/平等的男女關係及夫妻關係,是斯堪地教育的基礎/斯堪地父母犧牲的,不是物質,而是時間
Chapter 14 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自然會成為好父母
父母的自我懷疑,常為自己帶來愧疚/內疚與不安會動搖父母的判斷力/我想成為的父母v.s.孩子想要的父母
Chapter 15 斯堪地父母多聽少說
敏銳地捕捉孩子傳達的訊息/成為斯堪地父母的資格——愛、關心、傾聽/以開放的心胸傾聽孩子/孩子的行動皆事出有因
第二部 瑞典愛的故事與教育現場
Chapter 1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卻能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全民教育,政府埋單
Chapter 2 學習看重的不是背誦,而是批判力與創造力
教授不講課,由學生自行討論/以問題為主的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力/考試沒有選擇題,只有申論題
Chapter 3 瑞典也有聯考
考試的目的不在區分學生和學校優劣/學問沒有標準答案
Chapter 4 瑞典學生沒有補習班的課後生活
不補習,有意義地使用自由時間/尊重孩子的意願選擇課後活動
Chapter 5 打造民主主義與互相尊重的基石
在學校生活中實踐民主
Chapter 6 「學生健康小組」從各方面協助學生
專家小組共同預防並解決學生身心問題
Chapter 7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案例A:協助學生與父母溝通/案例B:協助學生與導師解決學習障礙
Chapter 8 不談升學,只談出路
初中二年級開始實習課程/升學不是唯一的目標
Chapter 9 只要是霸凌和暴力,都嚴正看待
在交談中解決學生問題
Chapter10 瑞典學校不容許教師帶有侮辱性的言行與暴力
校長必須擔負起指導教師的工作
結語 給孩子時間,解決大多數的教養難題
推薦序 從人性出發的教養觀與教育概念 陳之華
前言 對孩子最好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家庭生根的地方
第一部 當亞洲爸爸遇上斯堪地媽咪
Chapter 1 北歐人以家為重
每天早上自問:「我是好父親嗎?」/候鳥爸爸?門兒都沒有!/父母離婚,孩子仍有權擁有雙親
Chapter 2 有失業者,但絕無家庭主婦
請問您在哪兒高就?/全力支援國民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幸福社會/全職主婦的奮起,改變最窮國家之名
Chapter 3 夫與妻的角色,從不定位
瑞典家庭的週末,從爸爸準備早餐開始/夫妻分工,不是只有你覺得累!/育兒沒有媽咪和爹地的界限
C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