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伙族、超商族、超市族、飲料族、零食客首選必看!
.外食免不了,添加物偏偏一大堆,哪些「吃了無妨」,哪些又是「最好別吃」?
.特選多種「食品東西軍」比一比,教你選出較健康、無害的成分,取代讓人致病的化學物質!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顏宗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 黃淑德、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綠色採買達人 朱慧芳、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 許惠玉、食療養生專家&暢銷書作家 王明勇 良心推薦
你吃的是食物還是食品添加物?
你知道甜味劑和防腐劑,哪種比較不好嗎?
別被標示騙了!許多合法添加物,連食安專家也不吃!
特選多種「食品東西軍」比一比,教你選出較健康、無害的成分,取代讓人致病的化學物質!
.「保證不含防腐劑、味精」就可以安心食用?
.甜味劑其實是披著「無熱量」糖衣的狼,比防腐劑更毒?
.低鈉鹽、天然海鹽、岩鹽及玫瑰鹽比一比,後三者可能含有更多不明重金屬?
.白糖、砂糖、黑糖、果糖、糖漿比一比,吃黑糖比吃白糖危險?
.醬油瓶上的「100%純釀造」標示,並非政府認證的合格標章?
.你喝的牛奶其實是加料的麥芽糊精?
.真正誘發過敏的不是麵包中的「麩質」,而是「高筋麵粉」中的添加物?
.不是只有烤肉會產生「酶鈉反應」的致癌物,所有「焦香」食品都有?
.豆類不宜生食或加入精力湯攪打?生機飲食讓體溫下降,降低免疫功能?
.哪些食物有互補性,一起食用對身體有益?
.無農藥殘留不等於有機?養生鍋真的養生嗎?
.生猛海鮮活跳跳,如何判斷水產是否添加磷酸鹽取代硼砂?
守護健康與其靠政府立法、廠商良心,不如自己來!
台灣第一權威食品安檢專家,給你最正確的觀念!
目前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多達八百種,你知道自己每天吃下肚的化學添加物有上百種嗎?
別以為沒有上吐下瀉等急性症狀,就不是食物中毒!
身體沉重、味覺遲鈍、疲勞倦怠、過敏、腸胃不適、代謝變差、肥胖、生理不順……這些都有可能是食品添加物作怪,正在讓你慢性中毒,埋下百病根源!
從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黑心油到日本輻射食品……每隔一陣子就會爆出食安問題,別以為只要避開這些違法黑心食品就萬無一失,即使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吃多了也會生病!
跟著台灣第一權威食品安檢專家,從學習辨別食物、遠離化學毒素、提防黑心食品,並識破食品添加物的美麗糖衣與法規漏洞。
作者簡介:
台灣食品安檢第一把交椅 文長安
現任輔仁大學餐旅系兼任講師(27年)及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兼任講師。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餐飲組碩士、營養師專技高考及特考及格。曾任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衛生處、食品藥物管理署技正,任職25年間,走訪台灣大半工廠及上萬家餐廳,進行相關查驗,並曾編訂《餐飲從業人員衛生操作指引手冊》,成為餐飲科系學生及相關從業人員必讀聖經。
自食品藥物管理署退休後,仍繼續擔任志工,曾獲台北市政府頒發優良消費者保護志工獎,也經常受邀於各廣播電台、社團演講,推廣正確的食品及飲食觀念。
陳俊成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食品技師學分班講師。中國文化學院家政系食品營養組、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員、永豐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便當廠廠長、大同工學院應用生物系籌備處副研究員兼講師、模里西斯商新西蘭乳品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及食品公司高級顧問。
張凱甯
現任教於桃園創新技術學院餐旅管理系。畢業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畢業後服役於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現改制為食品藥物管理署)。退伍後進入食品業從實驗室做起,後經歷品保經理及生產主管,並擔任副廠長等要職,期間為深入了解食品銷售鏈也曾於連鎖冷飲店擔任基層工作及區域經理。專長於食品HACCP系統、食品微生物、食品添加物、連鎖店鋪經營,目前合作對象包含國內著名飯店及餐飲行業,並致力於教導民眾如何正確使用食品添加物暨提升全體國民的正確飲食觀念。
推薦序
推薦序一 食品界的福爾摩斯
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 朱慧芳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食品相關驗證,有台灣本土版的也有國際外來的,前者如GMP、吉園圃、有機驗證等,後者如HACCP以及ISO。理論上要獲得這些驗證標章必須至少符合規定的標準,並且通過檢驗,之後還要接受不定時的無預警抽驗。
是否合乎標準不能只是人說了算,還需要利用進貨和銷貨的單據核對,以及儀器分析與專業判讀。於是,提供各項檢驗的公私立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每當市場上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是這些檢驗公司生意大好的時候。驗證標章變多了,各種檢驗也越來越頻繁,號稱販售安全的購物平台和實體商店更是百家爭鳴。
可是,食物和食品發生問題的事件非但沒有因為層層把關,處處掛保證就消失匿跡,相反的,出問題的頻率似乎越來越密集,越來越趨近核心。原來,造成食品不安全的藏鏡人是食物資本主義化的過程中,一昧追求產能、降低成本、謀求最大利潤的商業公式;原來,食物或食品是用來滋養生命的基本意義在商業的大旗之下完全被埋葬。甚至驗證制度本身,和擔任檢驗的組織,本身也是商業機制的一部分。
機器檢驗必須靠人去設定檢驗標準值。讓我們假設,被驗證的組織,花錢買下了從事檢驗公司的股份,再把自家的產品交給自家的檢驗公司檢驗,公布的數據還有公信力嗎?又譬如,財閥級的食品生產公司成為檢驗公司最大的客戶,是檢驗公司年度主要收入來源,檢驗公司是否還能從事獨立公正的檢驗,並且對外公布結果。當然,檢驗公司並沒有義務或責任,需要把不利於顧客的資料公開,要不要將檢驗結果昭告天下,是送驗者的權利。
人民以為法律會幫大家做最後的把關和防範,殊不知在發展經濟的高調之下,立法必須考量短期的商業蓬勃,兼顧商業利益,不能過於嚴格。我們在本書作者群詳細清楚、不厭其煩的解說中看出,追求人民身體健康並不是食品相關法規的優先考慮,消極的不造成死亡和可能病變才是立法的原則。不當的食物食品吃了雖不至於即刻暴斃,但分期付款式的病痛凌遲,隨時隨地在不同醫院上演著。說不完的案例,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長期食用不當添加物或者加工食品累積出來的呢。
翻閱本書,我覺得作者像福爾摩斯、像柯南,他們把日常生活會遇到的食品添加物細細分解,再用最貼近大眾的語彙,抽絲剝繭的引導讀者了解哪裡是可能的問題點。讀通這本《食安守門人教你聰明擇食,安心飲食》,讀者就算不能升堂問案,至少能知道發生了甚麼事。在這個不能相信廣告,不能依賴政府的時代,至少我們得學會自保。
推薦序二 回到一百年前的天然飲食,找回健康的本質與食物的原味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人類一百年來科技突飛猛進,生活越來越便利,但慢性病卻因此越來越氾濫,罹患率屢創新高。化肥與農藥的發明、抗生素與類固醇的問世、空氣水源與土壤的大規模污染、人工食品添加物和食品工業的蓬勃發展,會不會與此有關呢?上述都是一百年內發生的事。我認為,人類真的把自己和地球給搞砸了,如今不得不開始收拾善後。
但是,大部分人是短視的。只顧著眼前的便利、美味、利潤,不管當下的食物或事物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怎樣的傷害,所以,黑心食物在許多道德低落的地區,似乎沒有終止的一天。
大部分人是盲目的。只跟著大眾隨波逐流,天真地相信能上架、有認證的食品就是安全的。事實上,許多不健康的添加物或製程之所以存在,是產官學妥協的結果,並非以全民健康考量為第一優先。從嚴謹的角度來看,當今市面上九十九%的食品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大部分人是慣性的。要讓一個人改變錯誤的習慣並不容易,因為「動者恆動、靜者恆靜」是宇宙間的慣性定律,若非有強大的外力介入,並不容易改變一個人。黑心食物和問題食物常以色香味俱全的外貌出現,而且吃了之後通常不會有立即性的症狀出現,所以,統計發現,明知食物普遍有問題,但多數人卻絲毫不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
本書的問世正是時候,在食安問題頻傳的今天,這是一本保命手冊。如果你活在古代,這本書對你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書中所揭露的食品問題,在一百年前根本不存在,以前的食品只用鹽、糖、醋、酵母、天然辛香料、日曬、風乾等天然方法製成,但如今,餐桌上許多食品充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身體該如何有效代謝呢?
消費者現在選購市售食品或食物,已不再只需思考營養與否而已,而是要考慮吃了之後會「致病」還是「治病」。希望本書可以拋磚引玉,讓大家重新思考食物的定義,回到一百年前,從只吃天然食物出發,找回健康的本質與食物的原味。
推薦序一 食品界的福爾摩斯
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 朱慧芳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食品相關驗證,有台灣本土版的也有國際外來的,前者如GMP、吉園圃、有機驗證等,後者如HACCP以及ISO。理論上要獲得這些驗證標章必須至少符合規定的標準,並且通過檢驗,之後還要接受不定時的無預警抽驗。
是否合乎標準不能只是人說了算,還需要利用進貨和銷貨的單據核對,以及儀器分析與專業判讀。於是,提供各項檢驗的公私立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每當市場上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是這些檢驗公司生意大好的時候。驗證標章變多了,各種檢驗也越來越...
作者序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4年曾把食物安全與食物衛生定義為:「食物在生產、加工、儲存、分配和製造過程中,確保食物安全可靠、有益健康,並且適合人類食用的種種必要條件和措施。」,這定義說的很清楚,好的食品有三大要件: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及適合食用。
要台灣所有食物都符合WHO「有益健康」的要求似乎遙不可及,但是最基本的「安全可靠」又是否可以做到?
先說果糖吧!每當我們到醫院去掛急診時,醫生一定先為我們點滴葡萄糖,絕對不會是果糖,因為如果點滴果糖,我們極有可能遭受生命之危脅。這小小舉例,說明了葡萄糖才是身體所需要的糖,它會進入人體循環系統,提供人體所需之營養及熱量;果糖不是身體所需要的糖,它不會進入人體循環系統,而是直接進入代謝系統-肝臟,也因此帶給肝臟極大的負擔,更提高了疾病發生之機會。因此,果糖絕不是好糖,食品從業人員應降低使用,可是果糖卻是現在食品工業中最重要的甜味原料,這也說明了國人健康難以轉好之部分原因。再者,具還原性的果糖容易產生褐變,大量的晚期糖化最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對人體所產生的加速老化,亦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威脅。
再說醋吧!一般食用醋的醋酸成份約為4~5%,對人體無害且有益健康,可是加工成醋酸鈉就不同了,醋酸鈉雖然安全性很高,但卻是一個非常普遍使用的pH調整劑的基質,它很少單獨使用,經常搭配各種磷酸鹽、琥珀酸鹽、酒石酸鹽、碳酸鹽等鹽類使用,以增加酸鹼度的穩定及達到超棒味覺口感的效果,這時問題就來了,這類複方食品添加物具有很好的乳化性,可以穿透細胞,進入細胞後產生陰離子及陽離子,而留在細胞內並提高細胞的濃度,達到殺菌的效果。市面上稱這類的添加物為pH值調整劑。雖然此類複方食品添加物毒性很低,但殺菌力非常的好,過度使用的結果,會促使細胞濃度升高,代謝能力變差,產生葡萄糖、尿酸、膽固醇無法代謝之異常現象,三高症狀自然產生,進而更會加速癌症之發生。
專家學者都很喜歡談風險評估(risk assesment),風險評估是以科學的數據評估特定狀況的風險,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攝取量的概念。健康的風險必須同時考慮毒性與攝取量,只有毒性的描述與健康風險並不能直接劃上等號。依據劑量 ─ 效應曲線,可以發現攝入少量或極少量時,對人體是沒有毒害效應的。但隨著攝入量的增加,毒害效應會逐漸出現,終至造成健康危害。這論述我非常的贊同,可是我要強調的是,現在食品風險評估大多止於單一品項,並無對複方食品添加物做出任何風險評估,也就是說,食品添加物絕大多數是以複方存在,pH值調整劑裡的單方食品添加物在合法劑量下,每一個都對人體無害,可是大量使用結果,所產生的加乘效應,對我們的健康已受到相當大的挑戰。
有位在我國食品界輩分甚高且樹立甚多功績之前輩,曾於公開場合演講時說到【其實,添加物的危害是被過分誇大了,在全球各項食品安全的事件中,有9 成以上是由微生物所引起的,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經費預算,應90%用在預防微生物所造成之食安事件】,該前輩話說出後,很是令我訝異,須知,大部分的微生物危害為急性危害,而添加物使用不當卻是慢性危害,並且大部分的添加物都有抑制細菌生長之效果。我的想法很單純,好的食安管理,就是急性危害與慢性危害必須並重。
民國72年我在美國就讀食品學位時,指導教授就不斷地告訴我們,食品第一要件就是-品質(Food Quality),如果食品沒有好的品質就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這食品不會有永續發展。當時的我想法很天真,認為食品品質就是與好吃畫上等號,任何可以使食品色、香、味增進之輔料都可以使用,所以我不斷地在食品化學上精進。
進入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服務後,長官不斷教導我們源頭管理及病媒防治的重要性。在77年某一天,我去稽查中部某一頗具規模且門庭若市之餐廳時,該餐廳大門口寫著大大的幾個字「絕對不用味精」,經稽查結果,該餐廳使用的調味料卻是有強致癌性的亞硝酸鈉,檢驗結果,每一盤菜之-NO2含量都在1000~2000ppm之間,導致菜餚都不會腐敗,廚房裡都沒有蟑螂,接連幾次的經驗,我知道添加物濫用的結果,病原微生物都會受到抑制,廚房蟑螂亦會大量減少,這不是我要的食品安全,於是,我的觀念大幅改變,真正的食品安全是全方位的管理,也就是合法製造與道德品質必須取得均衡的管理。
大統橄欖油油脂事件發生後,很多食品前輩都強調本事件只是標示不實,食品安全與食品品質兩者有時也會產生認知的混淆,消費者籠統地把假冒偽劣食品與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劃上等號,該油脂安全無虞,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可是真是這樣嗎?
橄欖油含有非常高的ω-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根據科學實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地中海飲食的特色,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風險。相對之下,飽和油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會增高氧化壓力、促進發炎、血小板凝聚、可能增加癌症風險;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可降低中風、血栓有抗發炎效應。亦即高橄欖油食用比率的我國國民,慢性病及發炎比例應不高,國民身體應很健康才是。
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我國健保藥品金額支出比例年年升高,國民吃的藥越來越多,但發炎現象卻不見因投藥有顯著性的療效,於是,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為控制日益增多之藥價支出,保障我國健保不致崩盤,亦只有將藥費支出控制在整體醫療費用25%上下。
我國最近一次全國性的國民營養調查是在2005年~2008年做的,調查發現國民脂血漿脂肪酸數據有顯著性的年度差異,收集之血漿檢體脂肪酸分析,19歲以上男女兩性成人1839個案結果顯示,從2005到2008年,ω-6脂肪酸有趨高,且ω-3脂肪酸卻趨低的現象,這與部分鄰近國家ω-3高於ω-6恰恰相反。顯示出我國國民食用橄欖油組成的成分有假,不是真正的橄欖油,而是偽橄欖油。
橄欖油組成獨特,其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75%,無法用其他油脂調合而得;與橄欖油脂肪酸組成相近的油是苦茶油,但其成本更高,不可能用於仿橄欖油。其他不飽和油脂以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居高,例如大豆沙拉油、芥花油或葵花油等;其健康效益與橄欖油相反,表示民眾求福而遭險。
我們三個可說是三個臭皮匠,俊成兄是年紀最長者,國立台灣大學農化研究所畢業,曾參與營養、餐飲實務工作及我國最大之乳品原料商之技術部經理,業界實務經驗豐富,現任教於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我年紀雖較俊成兄小二歲,但亦已60之齡,於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現已改制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服務25年退休,現於輔仁大學任教;凱甯年紀較輕,但亦已近40,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畢,算是食品中生代菁英,前曾派駐大陸及泰國台商食品廠,現於國內某大食品物流公司服務,亦在桃園創新技術學院任教。多年經驗的累積,點點滴滴積沙成書。
我們三個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大家健康,大家能夠吃出健康、吃出快樂,健保卡永遠是新新的,就是我們最大的高興。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4年曾把食物安全與食物衛生定義為:「食物在生產、加工、儲存、分配和製造過程中,確保食物安全可靠、有益健康,並且適合人類食用的種種必要條件和措施。」,這定義說的很清楚,好的食品有三大要件: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及適合食用。
要台灣所有食物都符合WHO「有益健康」的要求似乎遙不可及,但是最基本的「安全可靠」又是否可以做到?
先說果糖吧!每當我們到醫院去掛急診時,醫生一定先為我們點滴葡萄糖,絕對不會是果糖,因為如果點滴果糖,我們極有可能遭受生命之危脅。這小小舉例,說明了葡萄糖才是身體所...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真正的食品安全,是合法製造與道德品質均衡
第一章 合法標示≠良心商品
1.過度添加化學物質對人體是慢性中毒,
晚年會很淒涼!
.合法添加並不保證健康無害
2.不要追求食物永恆的色、香、味
正常食物一定會變硬、變色、腐敗
.揭開美味的真相,了解你吃的每一口食物
.一眼看懂食品添加物標示
3.最毒的其實不是防腐劑
防腐劑毒性比一比
.塑化劑只能用於塑膠製品及建材上
*防腐劑東西軍:該購買在醬油中添加烴苯甲酸乙酯的醬油?還是添加己二烯酸的醬油?
4.甜味劑的無熱量陷阱
無限使用的甜蜜危機
*甜味劑東西軍:該購買一般可樂(或汽水)?還是零卡或低卡可樂(或汽水)?
.讓人趨之若騖的海藻糖
.食品添加物及食品安全資訊哪裡查?
5.愈好吃的食物愈不健康
小心癌症病從口入!
6.好食物不用吃很多
均衡攝取最重要
.多元攝取食材,增加營養的「互補性」
.你吃的是食物還是食品添加物?
*色素東西軍:天然色素&化學色素比一比
7.中秋烤肉萬家香,小心梅納反應
每一口都是致癌毒物!
.溫度愈高、烤的顏色愈深,愈毒!
.焦香食物美味卻傷身
.咖啡也容易有梅納反應,少喝為妙!
8.六十五度C、三十分鐘,
不破壞食物風味的「巴氏德殺菌法」
.豆類不生食,煮過更營養
9.腸道排毒的清潔工:「膳食纖維」
以汆燙取代生食,保留最佳的食物營養素
.深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保健食品讓腸道產生依賴
*高纖食品東西軍:該購買哪一種膳食纖維保健食品?
第二章 這樣買那樣吃,最安全
天然海鹽不一定健康?
低鈉鹽、玫瑰鹽、岩鹽花樣多,多吃更傷身
.食鹽中的氯化鈉含量越高越純
*食鹽東西軍:低價精鹽、低鈉鹽、天然海鹽、岩鹽、玫瑰鹽,該用哪種鹽?
黑心油品風暴後,如何安全用油?
利用「發煙點」檢測油品
.當丙烯醯胺遇上油炸
精製油的食安隱憂
小心3-單氯丙二醇酯類,傷心又傷腎!
.國際上四十九度C以下,才能叫「冷壓」油
.小心劣質雞油餐有二氧化氯
.雞皮及炸雞多含洛克沙生
市售醬油玄機多
「一○○%純釀造」醬油,也有化學添加物
.醬油的分級及製作方式
.「一○○%純釀造」不可作為選購依據
.以化學方式製成的醬油,最有可能發生兩大安全問題
.醬油檢測DIY,優劣立即見分曉
.購買醬油的良心建議
*醬料東西軍:醬油好還是醬油膏好?
小心用高價格吃到重組肉!
重組肉使用過多人工添加物,危害健康
.動物骨髓、內臟及關節累積重金屬及代謝廢物
.蔬菜魚肉先川燙,肉湯、菜湯少喝為妙
真正讓人過敏的其實不是麥麩,
而是人工添加劑!
.高筋麵粉口感Q軟但添加劑多
.台灣米營養好添加物少
.小心用高價買到假的全麥麵粉!
.中低筋麵粉的添加物
黑糖不是絕對優質好物
「焦糖化」及「糖蜜」讓你越吃越不健康!
.揭開糖蜜的甜美外衣
.果糖導致肥胖、造成肝臟負擔、引發癌症
.果糖不是身體組成的必要成分,小心攝取量
.麥芽糊精隱藏的糖更傷身
.「一○○%果汁」的陷阱
*糖類東西軍:細粒砂糖與紅糖,該吃哪種糖?
第三章 這樣烹調,生鮮蔬菜吃得健康又安全
無農藥殘留不等於有機
正確處理、清洗蔬果最安全
.正確蔬果清洗:去除根部+浸泡三十分鐘
高溫烹調問題多,
以川燙、清蒸取代快炒、油炸
.各種烹調方式的溫度各有不同
.養生鍋一點都不養生
非養殖水產也要留意產區&添加物
最佳冷凍溫度為零下八度C
.養殖水產,留意飼料問題
.魚浮靈暫時延長魚蝦生命,卻可能讓你短命!
.飽滿的蝦仁、蚵仔可能添加「磷酸鹽」
.磷酸鹽類是多數超商食品的好朋友
.新鮮水產好?還是冷凍水產好?
.簡單判斷水產新鮮度的原則
.多吃當地當季盛產的水產品,可減少添加物的攝取
.吃水產要多元攝取,不宜食用過量
.弓魚保鮮法
素食「假食物」入菜
加工食品問題多
附錄 食物東西軍 給外食族一日三餐良心建議
早餐東西軍
米飯東西軍
茶水東西軍
蛋類東西軍
麵食東西軍
排餐東西軍
鹽水雞or烤雞東西軍
杏仁粉東西軍
推薦序
作者序 真正的食品安全,是合法製造與道德品質均衡
第一章 合法標示≠良心商品
1.過度添加化學物質對人體是慢性中毒,
晚年會很淒涼!
.合法添加並不保證健康無害
2.不要追求食物永恆的色、香、味
正常食物一定會變硬、變色、腐敗
.揭開美味的真相,了解你吃的每一口食物
.一眼看懂食品添加物標示
3.最毒的其實不是防腐劑
防腐劑毒性比一比
.塑化劑只能用於塑膠製品及建材上
*防腐劑東西軍:該購買在醬油中添加烴苯甲酸乙酯的醬油?還是添加己二烯酸的醬油?
4.甜味劑的無熱量陷阱
無限使用的甜蜜危機
*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