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所有人珍惜閱讀,讓你驚喜連連的台灣生活史!
那些曾經發生在台灣生活中的第一次,
是你我難忘的溫馨記憶,更是值得驕傲百世的幸福見證!
.一九二七年,中治稔郎有感於在台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就在天母教教會開辦結婚介紹所。
.一九三○年,台灣也出現行人專用道了;跟倫敦一樣,是二條平行線紋的行人穿越道。
.行動咖啡車最早出現於台中市!一九三一年,報紙登出一張相片,標題嘆道:「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台中驕傲的移動咖啡廳」。
.一九三六年元旦的第二天,台灣開始有民航班機,要到海外的世界,除了選擇搭輪船,飛機也可以送台灣人去探索廣闊的世界了。
.一九五七年,台糖公司向美國IBM台灣分公司買進IBM1400電腦。當時,IBM要送貨給台糖時,主機是以黃牛拖著牛車載進去的。
關於台灣人、台灣事,有時用文字解說起來太沉重,但用畫片和稀有舊照看起來卻格外溫暖且有趣動人。這本書收錄自一八七四至二○○七年間,一百件台灣人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第一次,不僅讓我們看見台灣早期社會的新穎活力,更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重溫曾有的驕傲,再續幸福不墜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陳柔縉
生於台灣雲林縣,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知名專欄作家。
1993年,第一本著作《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問世。
1994年,以《總統是我家親戚》一書,奠定其獨特韻味的時代人文書寫地位。
2005年,再以《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2006年,以張超英為主角,歷時多年訪談、執筆完成的《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再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類十大好書。
2010年9月,《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榮獲新聞局2009年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
關於《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她說:「我想做一本小書,翻書像看連續劇,一頁一頁,看見發生在台灣的第一次,如躺在時間之河,感覺到時光在這塊土地的流動。」
章節試閱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
現在台灣家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出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台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
一八九八年九月,台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了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台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台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台北縣包括今天的台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台北縣。當時台北城牆尚未拆除,台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路之間。第一批有電話號碼的機構也多在城內,部分在城外的,其實也都挨著城牆。
民間電話則晚兩年開通,一九○○年六月,報紙上陸續有大會社大商店刊登「電話開通」廣告,煞似一件很驕傲的進步。有一家旅館晚了幾步,一個月後,還會在廣告特別表明「電話架設中」,唯恐落伍,遭人取笑似的。
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
一百多年前,台灣就有公賣合法的彩券,還是東亞最早發行官營彩券的地方。
現在叫樂透彩,當年叫彩票,也具備公益性質,彩票收入必須用於慈善、衛生與廟宇維護等事務。不過,彩票是先由批發權人轉銷給零售商,再賣到一般民眾手裡,而總督府把彩票批發權給了十七個台灣儒紳要人和八個日本商人,限定銷售的區域,保障利益,中信集團辜濂松的祖父辜顯榮就是其中一位,和現在銷售權直接給殘障弱勢者,完全不同。
彩票的模樣,期期顏色不同,一到五期依序是淡紅色、藍紫色、白色、綠色和澄色。彩票的號碼,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並載,彩票兩側還有L.B.(Lottery Bureau)的英文字樣。
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張彩券開始賣出,兩個多月後,十二月十五日,「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番,頭彩」喊出後,史上第一位頭彩五萬圓得主同時誕生。跟現在一樣,大家拚命猜來猜去,找來找去,只能猜測應該是住在日本的日本人。
其實,在日本的日本人依法不能購買台灣彩券,仍然熱賣過海去。等第三次開獎,頭彩得主又是住日本的大阪商人,不過,他的夥計幫忙保管,中途卻擅自轉賣給廣島的親戚,大阪商人於是向檢察官舉發,到最後,彩票的高額獎金變成不法所得。
問題就這樣不斷冒出來,全台依然如醉如癡。就在眾人伸長脖子,盼望第四、五期開獎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人在東京,突然於一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宣布中止彩票發行。
彩票熱剎那間冷縮,五月的第五期開獎顯得有點安靜,但是,這一次的頭彩終於很明確獎落台灣人,頭彩號碼「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七」,嘉義開出。
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
日本人來台灣,乳牛業後腳也跟來,頗為繁榮,清晨六點左右,小巷道可見送牛奶人在穿梭。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二十幾歲時,看一位日本教授清晨只喝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一輩子也如此早餐。
到了一九一○年代初期,一股豆漿風起來挑戰牛奶。報紙提到的五家豆漿店中,只有「滋元豆乳場」是台灣人開的。各家之間,豆漿風味各異其趣;延壽軒加了花生粉,有特殊香味,而滋元則加了糖。從報紙讀起來,前者類似米漿,後者正是現在的甜豆漿。
滋元的老闆叫歐陽光輝,家住艋舺土治後街(西昌街、長沙街一帶),其父歐陽長庚是當地富裕商人。當時的豆漿店顯然與今天從店面賣出不同,而跟乳牛業較相似;歐陽光輝的豆漿製造廠設在下坎庄(康定路、大理街這邊),像牛奶商那樣,每天配送豆漿到訂戶家裡,還一大早六點和午後三點各送一次。
歐陽光輝鄭重其事,曾經把豆漿送去總督府研究所檢驗,並刊登廣告,公開結果,強調豆漿的營養分不比牛奶遜色,風味則有過之,價格更是便宜。
確實,當時豆漿一合(一百八十毫升)賣三到四錢,牛奶則要八錢,便宜許多。但是隔年春天,豆漿廠商仍倒了一大半,據說是豆漿營養終不敵牛奶。豆漿再次捲土重來,佔據台灣人清晨的餐桌,已經是戰後的事了。
1914啟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
現在台灣的城市鄉鎮,道路多被柏油覆蓋,可能很難想像,一百多年前、九十年前沒有柏油路,黃塵飛揚,曝露街頭是多麼辛苦。新竹苗栗那邊多風,更有「砂石擊面傷眼」之憂。
最初,都雇人來拉簡單拖車,載水撒水。一九○六年,有個叫川邊嘉三郎的日本人倡議改用馬車替代人力。共商之後,五月開始,台北城內每月每戶徵收二十五錢,以兩匹馬拉著水槽在街上撒水。
到了一九一四年,台北向英國買來先進的撒水車,這種車包含車頭和水箱兩大部分,模樣有點像火車頭,確實也如蒸汽火車,要燒煤來驅動。由於有汲水功能,一天可以汲四、五次水,一天可撒水面積近兩萬坪,幾乎是一整個二二八公園的範圍,遠遠超過人力的效能。
台北人對買進英國撒水車顯得很自豪,因為東京和大阪都還沒有這樣的文明事物,一些台北的風景明信片,會刻意讓撒水車入畫。
1927第一家結婚介紹所
台灣的第一家結婚介紹所,跟天母有關係,非常奇妙。
故事要從中治稔郎此人說起。這個日本人在一九○○年代已來台灣,擔任郵便局的小公務員,到二○年代,最高職位到台南郵便局和台北郵便局的庶務課長而已,但他擅寫和歌,報上常見作品,算得上文人雅士,跟台電社長高木友枝這類高層人士有往來關係。
一九二五年春天,中治稔郎就在永樂町二丁目五十二番地(迪化街一段附近)租房子,自創「天母教」,既不屬西方基督或天主教會,也非台灣或日本的傳統教派。中治教主的做法很特別,既去福建湄洲迎回媽祖,去福州請來城隍爺,也迎請台北寺廟奉祀的關帝爺,再加上日本的天照大神,統統都拜,說是要促進台日融合。信徒真的也慢慢多起來,天天有人來奉茶敬拜。有教,就有奇蹟,很快天母教也傳出媽祖顯靈附身的奇事。
天母教之後遷教會到元園町二五三番地,舊址即今天的成都路110號,已經快到淡水河邊。中治稔郎有感於在台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三日,就在這裡組織「御柱會」,開辦結婚介紹所,希望透過結婚來促進台日融合。開辦五、六天下來,發現求婚者,女多於男,男四成,女六成;男多再婚,女多未婚;有台灣人,也有日本人;來自台北,也有從新竹和高雄來的。那時媒人很多,但官方許可立案的婚姻介紹所,天母教御柱會可是台灣史上第一家。
過了幾年,中治想蓋「天母教大本殿」,台北盆地看一看,據稱感應到神的指引,來到士林街三角埔。據戰前天母教出版的《天母溫泉由來記》,一九三二年十月底的一個清晨四點,中治率眾入山,依神的夢示,找到五處,石頭挖開,縷褸白氣吐出,湧出溫泉,他們用圍籬圈起來,稱之天母溫泉的五個神社,並跟官方申請許可開發。中治又在天母溫泉區興築湯寮,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對外開放營業,「天母溫泉」正式成為台北的溫泉新名所。隔年,天母溫泉又自營「天母巴士」,專跑士林火車站到溫泉旅館。
天母的地名由來,許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會想起「聽無」的趣譚,說是美國人問路,農夫用台語答「聽無」,音近而命名「天母」。實際上,是先有台北市內的天母教,教主又到此地建天母教大本殿和天母溫泉旅館,又跑天母巴士,才有天母這個地名。可以這麼說,天母地名和台灣第一家結婚介紹所一樣,都是天母教的產物。
關於天母地名由來,歷來眾說有點出入。像士林區公所官網指出,天母地名源於「重田榮治」來開設天母教,雖非正確,訛傳卻有跡可循。重田榮治是老牌布商,曾開設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也擔任過台灣豐田汽車會社的社長,經濟實力雄厚,天母溫泉旅館的土地歸他所有,附近有他的別墅,也有養雞場,可能因此造成誤傳,但天母溫泉終非他發現與開設,天母教更與他無關。
1931台中出現行動咖啡車
在海岸,在山邊,一部行動咖啡車,幾個咖啡座傘篷,坐下來喝一杯咖啡,同飲自然風光,好不安閒。這是當代台灣的風景與步調。
三○年代,一樣有行動咖啡車,不同的是,那時咖啡車的車廂就是咖啡廳,車椅變成雅座,在市街迎客。
行動咖啡車最早出現於台中市。一九三一年六月中旬,報紙登出一張相片,標題嘆道:「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台中驕傲的移動咖啡廳」。還有說明指出,車上有廚師和女服務生,連台北也沒有類似的時髦物。車身隱約可見「Café Tomoe Idoubu」的英文字,意即「『巴』咖啡廳移動部」。會稱移動部,因為「巴」咖啡廳有個本店開在台中市大正町(面臨今自由路二段、靠公園路口),老闆叫森浦清太郎,原籍日本三重縣。
這部咖啡車的四格窗戶上方,做出四個壓扁的半圓框,框內各有一個片假名,排起來就是「カフヱー」,也就是戰前特殊的咖啡廳。當時的人看到這個字,直覺想到是酒。在這種咖啡廳裡,也有咖啡,也有餐食,但「女給」(女服務生)像酒吧女,其魅惑的氣氛不是現在尋常的咖啡店可以譬擬。
「巴」咖啡廳的行動車內有桌椅,可容納十二位客人。據說要吃甚麼,都有辦法供應。在公園或運動場有活動時,或有夜市時,這部咖啡車就會出動,給散步的市民遊客一個簡單的歇腳處。報紙最後說,森浦老闆會想出這種點子實在有趣,移動式咖啡車可說是「一九三一年款的攤販」。
行動咖啡車持續多長時間,不得而知,但日本投降後,巴咖啡廳在歷史上卻有個戲劇性的轉折。台灣共產黨知名女領導人謝雪紅的弟弟謝真南頂下巴咖啡廳的家具和設備,開起「大華酒家」,後來謝雪紅入住,變成台共的活動基地,台共組織「台灣人民協會」在這裡成立,比起十幾年前,此地多了好幾分的沉重。
1947第一張身分證
日本時代沒有國民身分證,一九三五年第一次投票選舉時,選民只帶了投票通知單和印章。
戰後,全中國統一推行國民身分證領發,台灣跟著於一九四七年四月,發出第一批身分證。這一批拿到國民身分證者卻是官不是民,包括住在台北市的省級與中央級公務員。一般民眾到該年年底才全部領畢。
當時身分證是折疊的白紙,樣式就像三、四十年前的學生證一樣。十八歲以上才領發,也跟現在的十四歲就申領不同。
一九四九年,大批外省官民移入台灣,被要求換發台式身分證,此時的身分證記載內容非常特別,有一欄「指紋符號」,共有十格,分別畫「○」和打「X」,前者代表螺紋,後者代表畚箕紋。
直到一九六五年,男女身分證才分色區隔,前者淡綠,後者淡紅。同樣也是那一年,才有九碼的統一編號。男性編號以「1」,女性以「2」開頭。那一年第一批拿到新身分證的是「陽明山管理局」這個很特殊的行政區民眾,因為蔣介石總統夫婦就住在這裡,他們當然也成為第一號領證人。
目前大家熟悉的十碼身分證字號,則是一九六九年因應電腦化,九碼之前再加上一個英文字母而來。
1957牛車拉來第一部電腦
電腦把當代社會全翻了一次土,閱聽、消費、溝通的方式,無一不受牽引與變化。
大約一九八○年代後期,各報社才開始要求記者丟掉稿紙,學習倉頡輸入,改用「電腦」寫稿,那時電腦還很新奇,剛傳進台灣似的,事實上,五○年代,第一部電腦早來台灣報到。
一九五七年,台糖公司向美國IBM台灣分公司買進IBM1400電腦,以處理龐大的人事資料。這部電腦可非擺在桌上的小東西,當時,IBM要送貨給台糖時,主機是以黃牛拖著牛車載進去的。或許可以這樣俏皮說,台灣的電腦時代,是由一部牛車啟幕的。
1962第一個電視料理節目上菜囉
台灣電視料理節目不是從阿基師、美鳳有約或冰冰好料理開始的,這一行的元祖叫傅培梅。一九六○年代開始,台灣媽媽已經開始看著電視,抄筆記本,寫下傅培梅示範的料理;台灣孩子的嘴角餘香,也開始跟傅培梅脫不了關係。
傅培梅生長於大連的富商家庭,唸日本人小學。戰後來台,在重慶南路當過打字小姐和打字老師,廚藝無奇。婚後,先生與同事來家打麻將,因無法做特別的菜待客,被先生問了一句:「你能不能換換花樣,做點好吃的?」激出鬥志,為了「爭一口氣」,傅培梅展開她的烹飪人生。
傅培梅先登廣告,請台北名餐廳的廚師來家裡教她,一九六一年,就換她在家開班授課了,一些上流太太成為她的學生。隔年十月十日,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台灣電視」開播,傅培梅因一位學生推薦,十二月第三週的星期三穿圍裙在台視黑白畫面上,用木炭爐子做了一道「松鼠黃魚」;雖然百密一疏,忘記帶刀,仍然完成台灣電視史上的第一個料理節目。
此後,傅培梅在電視上教了三十八年的菜。也一度在日本富士電視教過五年中國菜。傅培梅這個名字揉合了媽媽與做菜的意象,電視機前有無數傅培梅的不知名的學生,她們可能就是你我的媽媽,我們很多人可說是吃著傅培梅的食譜長大的。
1964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
簡稱「一高」的中山高速公路並非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而是台北人口中的「麥帥公路」,正式名為「麥克阿瑟公路」。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通車典禮設在南京東路這邊的一個羽球館裡,省主席黃杰說,為了感謝美援幫助,讓台灣的交通建設邁入國際標準,也紀念名將麥克阿瑟元帥對中華民國的深厚友誼,所以取名麥克阿瑟公路。其實,三年前開始動工,本來叫北基二路,後來改名北基新路,通車前不到一個月,四月五日麥克阿瑟去世,行政院才在通車前四天,再改為麥克阿瑟公路。
現在的麥帥公路很短,但一九六四年通車時,從台北市南京東路一路到基隆的三十一號碼頭,全長快二十七公里。最初的最高速度,平原區八十公里,丘陵區為六十公里。剪綵通車後,在軍樂聲和鞭炮聲中,十五部載滿賓客的汽車就是以每小時八十公里的速度,體驗馳騁在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上的「快」感。
像現在一樣,當時麥帥公路兩端也開始有收費站。不一樣的是,晚上十一點就關閉了。
這條高速公路完全顛覆歷來的道路觀念,人不能走上去。當時公路局動用了五位交通警察,來回巡邏,取締誤闖上來的行人。
十三年後,麥帥公路的大部分路段併入一高,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光環於是慢慢淡去。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現在台灣家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出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台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一八九八年九月,台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了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台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台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台北縣包括今天的台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台北縣。當時台北城牆尚未拆除,台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
作者序
無雜質幸福組曲
四、五年前,朋友從日本新潟旅遊歸來,送給我一塊白色棉布巾。在日本,此物叫「手拭巾」,是傳統而通俗的日常用品,可擦汗、擦手、洗身體,非常萬用。
這麼貼近生活的小物,日本人是不會草草放過的,他們為這塊約一公尺長、三十五公分寬的輕薄白布,設計了成千上萬的圖案,琳瑯滿目。遇見心儀的漂亮「手拭巾」,彷彿看見藝術品一般。
朋友送的日本手巾更與眾不同,圖案是「米價曆」,羅列明治到平成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各年米價,除了年代和當年的米價金額,還有一欄,用三、四個字或七、八個字,寫出同一年的大事。譬如,明治九年,「日本最初的幼稚園」;昭和二年,「東京地下鐵開通」;大正元年,寫首度參加奧運,昭和五十二年寫的是王貞治全壘打刷新世界紀錄。一長排的大事記,一年一句,順著讀下去,日本近代社會發展,一目瞭然,也盡收眼底。本來有點單調的白米價格表,卻佐了一頁風味歷史,讀來可口極了。
我家的原木餐桌上,壓著一塊堅厚玻璃,大玻璃墊下,我就把這條米價曆手巾壓在中央,吃飯喝水,時常相望,不曾相膩。
於是,我有了一個夢想。我希望也能做出如是一張台灣近代百年的大事記,一樣是一目瞭然,歷史風華盡收眼底。
熟悉史學的人大概要笑,這是哪門子的夢想。台灣史大事記伸手可得,隨便抄抄就有。不過,我夢想做得出來的大事記,不是那些已經被知道的政經大事,而是像歷史秘密一樣,還未被發現的那些東西。譬如,我們天天在走的斑馬線,何時開始出來保護行人的?街上亮著五顏六彩的霓虹燈,幫我們以小錢買到高價商品的分期付款,何時為我們的生活添加繽紛色彩的?許許多多類似的現代生活事物的來台起源,尚未被揭曉。到底它們都是在甚麼時候、以甚麼方式,鑲嵌進台灣的世界,構築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現代畫?
為了這些生活小物大哉問,我埋首圖書館七、八年,成果陸續寫在近年幾本著作。二○一○年再接再厲,除了發掘更多日本時代的新事物,也拓向戰後的生活經驗。這本《台灣幸福百事》可說是我自己關於「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這個研究主題的總報告,也是暫告段落的一個句點。
這本書記錄了一百項台灣人生活的第一次,超過六十個是我近幾年挖掘的題目,其中,像是第一台電冰箱、第一部摩托車、第一次的母親節和開始轉用白色名片等等約有二十個,已散見之前的幾本著作。其他近四十則,則是一年多來的全新發現。
近四十則新題中,每一個都是新鮮有趣的題目,我自己每次看了都忍不住快樂。像是健康寶寶大賽,一九三○年就開始了,但不是比爬行,而是接受醫生的檢查,優勝寶寶獲有寫真照。看著泛黃雜誌上,光著白胖小身子的健壯寶寶,老雜誌不再覆蓋歷史塵灰,而蕩漾著時間長河的浮洸。
還有卡通明星米老鼠,已經陪伴好幾代人成長。一九二九年,米老鼠還不到兩歲,台灣人就認識牠了。曾經有一張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會場的鳥瞰繪圖,也有米老鼠的蹤影,似乎博覽會場裡,曾有米老鼠的大型造物。
另外從舊報紙的新聞照片,我也發現了台灣最早的行動咖啡車,一九三一年出現在台中,車身寫著大大的英文藝術字,看起來摩登極了。我也從一九二一年的報紙,看見目前所知最早的溜滑梯,當時是建設公司在高級住宅區建造兒童遊樂園,裡頭有砂場、盪鞦韆,長長的溜滑梯也在其中。
除了首度出土的新題目,希望讀者也能enjoy書中特別找到的珍貴影像,譬如從報紙挖到的第一張機票和第一家舞廳;我自己收藏的三○年代台北市的公車轉乘券;從二○年代雜誌發現的第一座游泳池初開放時的照片,以及賽馬優勝者的總督賞獎牌,圖案是一匹有翅膀的飛馬,非常別緻。
更要鄭重一提,此次特別去林于昉醫師的台灣文物博物館「秋惠文庫」借寶,很驚喜發現了一九三五年台灣第一次選舉的選票和投票流程的照片。在此之前,關於台灣第一次選舉,我只見過投票場外的競選旗幟和選民在入口排隊的影像。
秋惠文庫還珍藏一大疊三○年代的新聞畫報,我從中看到了圓山兒童樂園漂亮的大象溜滑梯。有次和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聊天,他提到小時在天母玩耍的公園,溜滑梯特別做成大象造型,國外也多見,他問我,日本時代,台灣已經有大象溜滑梯嗎?當時,我沒有答案,現在可以回覆李教授了。他若看見大象溜滑梯塗彩得那麼可愛,大概也會驚喜。
挖掘新做的題目之外,本書對幾個已成通論的「台灣第一次」,也做出新考據。例如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榮星保齡球館」,何時開張營運,有寫一九六○年,更多做一九六三年,但我把榮星球館的開幕廣告找出來,重新考證為一九六四年。台灣的第一包泡麵,幾乎都說是一九六七年,但根據新聞報導與工廠開工廣告,一九六七年是技術引進的時間,那一年市面上見不到泡麵的;要到一九六八年九月,泡麵才開始發賣。
因為餐桌上米價曆的啟發,一百則台灣的第一次,是以編年的方式綴成。希望讀者翻書如看連續劇,一集一事物,平均一集四、五百字;以時間為軸,連續讀下去,就能看見現代化新事物在台灣的第一次演出,也可以感覺到悠悠時光在這塊土地的連續流動,而不是被切斷的,台灣有自己的百年生活記憶曲線。事實上,如果台灣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程度可以畫成曲線,二○到三○年代,就有一段高坡,不失為一個豐富的年代,之後隨戰爭而滑落,戰後初期則低迷待甦,慢慢才再向上攀升。
老實說,我比以往更有迫不及待的衝動情緒,要告訴大家書裡的新考證與新發現;台大醫院的病房在九十幾年前就可以打電話分機囉!台灣第一家婚姻介紹所跟天母有關喔!一九一四年,台灣就有英國式撒水車,比東京還早呀!如此種種一百則,是台灣一百多年來,追求安全、便利、快速、新奇、潔淨、美味、漂亮、歡樂與感情的史記,無疑也是一首純粹無雜質的幸福組曲,如果錯過,實在可惜。
謹此,懷著無比感謝與快樂的心情,敬邀各位讀者,一起來聆聽,並希望這首台灣幸福組曲能夠永遠傳唱。
無雜質幸福組曲
四、五年前,朋友從日本新潟旅遊歸來,送給我一塊白色棉布巾。在日本,此物叫「手拭巾」,是傳統而通俗的日常用品,可擦汗、擦手、洗身體,非常萬用。
這麼貼近生活的小物,日本人是不會草草放過的,他們為這塊約一公尺長、三十五公分寬的輕薄白布,設計了成千上萬的圖案,琳瑯滿目。遇見心儀的漂亮「手拭巾」,彷彿看見藝術品一般。
朋友送的日本手巾更與眾不同,圖案是「米價曆」,羅列明治到平成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各年米價,除了年代和當年的米價金額,還有一欄,用三、四個字或七、八個字,寫出同一年的...
目錄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
1.1874第一次西式婚禮
2.1891進入鐵道時代
3.1895不進「衙門」,改上「法院」
4.1896已經有撞球比賽
5.1897台南人創辦台灣第一個幼稚園
6.1897第一家咖啡店開張
7.1897第一個尋找愛犬廣告
8.1898 開始打網球
9.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
10.1899喝到第一口自來水
11.1899兩萬坪城市公園誕生
12.1900台灣人首度參加世界博覽會
13.1900開始轉用白色名片
14.1900台北市內已有四部腳踏車
15.1901現代式圖書館開辦
16.1902第一次使用X光機
17.1903第一尊銅像現身台北圓山
18.1905紅豆麵包發賣
19.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
20.1906開始吹電風扇
21.1908建設公司首推購屋分期付款
22.1908開始建立犯罪指紋檔案
23.1908第一家西式旅館風華開幕
24.1909開始吃味素
25.1910開始學變魔術,還是女生哦
26.1910長崎蛋糕發賣
27.1911第一位留美學生學成歸來
28.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
29.1912開始吃優格
30.1912第一部汽車輸入台灣
31.1913第一起車禍
32.1913初見摩托車
33.1913開始有電話分機
34.1914動物園出現
35.1914台灣人的聲音首度錄進黑膠唱片
36.1914台灣上空初見飛機
37.1914啟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
38.1915第一次有新郎坐車迎娶新娘
39.1915看見自動販賣機
40.1916箭牌口香糖登台發售
41.1916開始踢足球
42.1918第一顆高爾夫球從菲律賓飛來了
43.1921溜滑梯出現
44.1921開始有游泳池
45.1922開始打籃球
46.1922汽車式救護車啟用
47.1923八堵火車站構築最早的地下道
48.1924要開汽車教練場了
49.1925台灣人買了錄影機
50.1926第一台電冰箱開賣
51.1927第一家結婚介紹所
52.1928第一場賽馬熱鬧登場
53.1929有公車轉乘
54.1929台灣商人代理進口哈雷機車
55.1929看見米老鼠
56.1929買得到美國巧克力雪糕
57.1929已有美式加油槍
58.1930健康寶寶大賽來囉
59.1930第一條人行專用道
60.1930第一盞霓虹燈亮了
61.1930第一回賽鴿
62.1931國際扶輪社在台生根
63.1931台中出現行動咖啡車
64.1931社交舞場婆娑開跳
65.1931第一次有五月母親節
66.1931「先端的職業No.1」電梯小姐出場
67.1932開始有風景名勝郵戳
68.1932第一家百貨公司
69.1933第一棟有冷氣系統的建築落成
70.1933基隆展出衛生紙捲筒架
71.1934揮出第一個高爾夫球一桿進洞
72.1935第一次選舉投票
73.1935街上跑出紅綠燈了
74.1935看見電視
75.1935第一個專收航空信的郵筒出現
76.1936第一張機票
77.1936枝仔冰大熱賣
78.1938第一位空中小姐出現
79.1938第一起空難,台灣人奇蹟生還
80.1940出現瓦斯加氣站
81.1946車輛開始靠右走
82.1947第一張身分證
83.1957牛車拉來第一部電腦
84.1958馬路首次畫上斑馬線
85.1959第一座電扶梯在高雄
86.1962第一個電視料理節目上菜囉
87.1964第一家保齡球館誕生
88.1964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
89.1967第一座溜冰場
90.1967第一部空中纜車出發了
91.1967紅磚人行道現身
92.1968第一碗泡麵上桌囉
93.1968第一批垃圾車上路
94.1969第一家超級市場開幕
95.1973第一張信用卡發行
96.1977連鎖便利商店出現
97.1977台灣銀行引進兩部自動提款機
98.1984麥當勞襲台
99.1996第一條捷運通車
100.2007高鐵通車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
1.1874第一次西式婚禮
2.1891進入鐵道時代
3.1895不進「衙門」,改上「法院」
4.1896已經有撞球比賽
5.1897台南人創辦台灣第一個幼稚園
6.1897第一家咖啡店開張
7.1897第一個尋找愛犬廣告
8.1898 開始打網球
9.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
10.1899喝到第一口自來水
11.1899兩萬坪城市公園誕生
12.1900台灣人首度參加世界博覽會
13.1900開始轉用白色名片
14.1900台北市內已有四部腳踏車
15.1901現代式圖書館開辦
16.1902第一次使用X光機
17.1903第一尊銅像現身台北圓山
18.1905紅豆麵包發賣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