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 環境品質管理
第0章 我們的環保宣言
第一章 環境品質概論
1.1 環境定義及分類 4
1.2 環境問題產生原因 5
1.2.1 森林的減少 5
1.2.2 野生動物種類的減少 7
1.2.3 土壤沙漠化 9
1.2.4 海洋污染 9
1.2.5 跨越國境轉移有害廢棄物 10
1.2.6 開發中國家的公害問題 10
1.3 環境資源利用概念 12
1.4 環境品質決策之準則 12
1.5 參考文獻 13
1.6 習題 14
第二章 環境與經濟
2.1 環境問題即經濟問題 15
2.2 環境的經濟管理 17
2.3 小結 19
2.4 參考文獻 19
2.5 習題 20
第三章 環境品質管理
3.1 環境品質經濟觀 21
3.2 物質平衡模式(The Material Balance Model) 22
3.3 污染控制的選擇 25
3.4 最適環境品質之決定 26
3.5 污染防制模式之概念 28
3.5.1 污染防制模式之應用 30
3.5.2 污染防制模式限制 30
3.6 削減殘餘物的成本及效益分析方法 31
3.7 參考文獻 34
3.8 習題 34
第四章 環境保護政策
4.1 環保政策制訂之要點 35
4.2 環保政策制訂範圍 36
4.3 環境政策制訂之目標 37
4.3.1 維護環境品質 37
4.3.2 平衡經濟及社會福利 38
4.4 環保政策制訂原則 38
4.5 美國聯邦環保政策 39
4.5.1 美國有害事業廢棄物管理政策 40
4.5.2 廢棄物減量政策 42
4.6 日本環保政策 43
4.7 中華民國環保政策 44
4.8 環境保護政策或策略規劃架構 44
4.9 環保政策規劃之特質 47
4.10 達成環保政策之效能及效率 50
4.10.1 整合環境及經濟政策 50
4.10.2 發展預防策略之強力基礎 53
4.10.3 提升環保政策之效率 53
4.11 參考文獻 56
4.12 習題 56
第五章 環境管理
5.1 環境管理發展演進 57
5.2 環境管理之定義 58
5.3 環境管理範疇 58
5.3.1 環境品質標準訂定 59
5.3.2 環境立法及取締管制 59
5.3.3 積極落實環保政策四大原則 60
5.3.4 環境指標 60
5.3.5 資料互換及調查 60
5.3.6 環境基礎勘查及影響研究 61
5.3.7 環境教育 61
5.4 環境管理策略 61
5.5 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 62
5.6 習題 69
第六章 風險評估及管理
6.1 風險評估及管理之理念及內容 71
6.2 風險管理的基本要素 74
6.2.1 界定(組織)風險問題 75
6.2.2 評估風險 77
6.2.3 不確定性之陳述 82
6.2.4 評價及權衡(Make Valuations and Tradeoffs) 83
6.2.5 風險訊息傳達(Communicate the Risks) 84
6.3 多媒體曝露評估模式 85
6.3.1 污染物之傳輸 86
6.3.2 化學物質的分布 87
6.3.3 農業食物網 89
6.3.4 水生食物網 90
6.4 人體曝露評估 92
6.5 小結 94
6.6 參考文獻 94
6.7 習題 94
第七章 室內空氣品質
7.1 室內空氣品質發生源由 96
7.2 室內污染物質及其來源 97
7.3 室內污染控制策略之探討 102
7.4 公共政策有關問題 105
7.5 小結 108
7.6 參考文獻 111
7.7 習題 111
第貳部 空氣品質管理
第八章 台灣地區空氣品質管理及防制策略初探
8.1 空氣污染問題系統 114
8.2 空氣品質管理策略的系統架構 115
8.3 空氣污染防制理念及策略制訂原則 118
8.4 空氣污染指標的定義 119
8.5 空氣污染氣象 120
8.6 紫外線 122
8.6.1臭氧層與紫外線 122
8.6.2紫外線指數 123
8.7 台灣都會區之空氣品質改善策略 124
8.7.1懸浮微粒(PM10)之改善策略 124
8.7.2 非甲烷碳氫化合物之防制 125
8.7.3 空氣中有害污染物之防制 126
8.8 空氣污染總量管制推動方式 127
8.9 參考文獻 129
8.10 習題 130
第九章 美國排放交易政策在台灣實施之可行性探討
9.1 國內空污問題之特色 131
9.2 新舊工廠的何去何從 131
9.3 美國清空法簡介 132
9.4 美國排放權交易(抵換)政策 137
9.5 美國排放交易政策實施之理由 138
9.6 排放交易系統的技術要件 140
9.6.1 空氣品質模式 140
9.6.2 許可條件 141
9.6.3 排放監測 141
9.6.4 執行(Enforcement) 142
9.7 排放交易政策擴大應用之實例─酸雨減量信用交易 142
9.8 美國清空法規在台灣延用之可行性探討 143
9.9 小結 146
9.10 參考文獻 148
9.11 習題 151
第十章 空氣污染工程控制技術
10.1 固定污染源氣態污染物之控制 153
10.1.1 二氧化硫排放之控制 153
10.1.2 氮氧化物排放之控制 154
10.1.2.1 改變燃燒操作條件 154
10.1.2.2 改變或改良燃燒器之設計 155
10.2 粒狀物排放控制原理 155
10.3 粒狀物控制之設備 156
10.4 粒狀物控制設備之比較 162
10.5 參考文獻 163
第參部 全球性環保問題特論
第十一章 全球環保問題之省思
11.1 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協定 167
11.2 蒙特婁議定書發展沿革 168
11.3 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移轉及其處置之巴塞爾公約 170
11.4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171
11.5 生物多樣化公約 173
11.6 里約宣言 174
11.7 森林原則宣言 175
11.8 廿一世紀議程 176
11.8.1 社會經濟方面 176
11.8.2 保存和管理資源以促進發展 177
11.8.3 加強各主要組織的作用 179
11.8.4 實施方法 180
11.9 小結 181
11.10 參考文獻 181
11.11 習題 182
第十二章 全球性臭氧層保護問題特論
12.1 臭氧層保護的重要性 183
12.2 臭氧層破壞機制 184
12.3 參考文獻 187
12.4 習題 187
第十三章 溫室效應問題特論
13.1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發展歷程 188
13.2 溫室效應氣體 189
13.3 溫室效應對環境之影響 194
13.4 推動制訂溫室效應對策應考慮事項 194
13.5 減緩溫室效應可行之策略 195
13.6 小結 198
13.7 參考文獻 199
13.8 習題 200
第十四章 酸性沈降(酸雨)特論
14.1 酸性沈降防制之必要性 201
14.2 酸性沈降之定義 202
14.3 酸性沈降形成之原因及過程 203
14.4 硫酸鹽形成之氣、液相化學反應 204
14.4.1 硫酸鹽形成之氣相化學反應 204
14.4.2 硫酸鹽形成之液相化學反應 207
14.5 硝酸鹽形成之氣、液相化學過程 208
14.5.1 硝酸鹽形成之氣相化學反應 208
14.5.2 硝酸鹽形成之液相化學反應 208
14.6 硫酸鹽、硝酸鹽形成之環境條件 209
14.7 酸性沈降與先驅物濃度之關係 210
14.8 酸雨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211
14.8.1 酸雨對水域環境的影響 211
14.8.2 酸雨對水中生物的影響 213
14.8.3 酸雨對土壤的影響 213
14.8.4 酸雨對森林的影響 214
14.8.5 酸雨對物質、建物的影響 216
14.8.6 酸性沈降對地下水之影響 216
14.9 台灣地區的酸雨現況 217
14.10 台灣地區雨水酸化原因分析 218
14.11 台灣地區酸雨防制策略 222
14.12 台灣地區酸雨研究架構及重點 225
14.13 小結 228
14.14 參考文獻 228
14.15 習題 229
第十五章 河川水質管理
15.1 水污染定義 230
15.2 水污染來源 230
15.3 各種水污染指標之意義及影響 232
15.4 台灣地區水污染現況 235
15.5 國內河川污染指標及水體水質分類 237
15.6 河川之涵容能力(assimilative capacity) 239
15.7 河川水質管理策略 240
15.8 淨水與廢水處理 243
15.8.1淨水處理 243
15.8.2廢水處理 244
15.9 習題 247
第十六章 綜合性的環境管理計畫─以台灣地區為例
習 題 257
附錄一 環境影響評估方法論 258
附錄二 有害空氣污染物管制芻議 278
附錄三 自然雨水pH為5.6的由來 293
附錄四 源體─受體間的非線性關係(以臭氧減量為例) 294
附錄五 高普專技歷年試題彙編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