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
※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
※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
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共十二位皇帝登基。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朝的皇帝》即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
◎清太祖——愛新羅覺‧努爾哈赤(1559~1626)
清王朝的奠基者,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東北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次年於寧遠城之役被明將袁崇煥砲石擊傷。憂憤而死。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
◎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
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為清王朝的統治政權的確立打下了基礎。改國號為清後,尊其父努爾哈赤為太祖。在位十六年。皇后即為著名的孝莊文皇后。
◎清世祖——順治(1638~1661)
名福臨,皇太極第九子。順治六歲登位,由叔父多爾袞和堂叔濟爾哈朗攝政,是大清入關的第一個皇帝。在位十八年。為康乾盛世打創下基礎。與董小宛的一段情緣,增添史家諸多的興趣與考證。
作者簡介:
高陽(1926~1992)。本名許晏駢,浙江杭州人。曾任《中華日報》主編。1984年並獲中山文藝獎的文藝論著獎。擅寫歷史小說,也是著名的「紅學」專家。高陽的歷史小說,享譽當代文壇,其作品的最大特色便是「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從考據中探索歷史的真相,並將求證所獲的資料用於小說之中,使其作品更具深度與意義。因其作品流傳廣大,乃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高陽譽滿海峽兩岸,由此可見。
章節試閱
清朝自康熙年間發生奪嫡的糾紛以後,不建儲位,成為定制,從而又建立了立賢不立長的制度,因此,每一個皇子都可能是未來的皇帝;也因此,皇帝的種種,須從出生寫起。
關於妃嬪召幸,有好些有趣而不經的傳說,既屬不經,雖然有趣,我亦不便介紹。不過,皇后及有位號的妃嬪,各有固定的住所;皇帝某日宿於某處,或召某妃嬪至某處共度良宵,作為太監最高辦事機構的「敬事房」必然「記檔」,因而當妃嬪發覺懷孕時,可以查得受孕的日期。
妃嬪一證實懷了孕,自有太醫院的御醫定期「請喜脈」,服安胎藥;到得將次足月時,內務府就要「傳婦差」了,首先是選「奶口」,其次是找穩婆,都由「上三旗包衣」的妻子中選取。
出生以後,由敬事房通知內務府記入「玉牒」。所謂「玉牒」者,即是皇室的家譜。愛新覺羅氏大別為兩類,凡是太祖的子孫稱「家室」,太祖兄弟的子孫稱「覺羅」。腰帶分黃、紅兩種,所以俗稱家室為「黃帶子」,覺羅為「紅帶子」。玉牒的封面亦如其色,家室是黃色封面,覺羅是紅色封面,不妨稱之為黃簿、紅簿。
皇子皇女當然記入黃簿,主要內容是性別、生母名氏、位號、第幾胎、出生年月日時,還有收生穩婆的姓氏,以便出糾紛時可以追查。
然後是命名,時間早晚不一,有些出生未幾即行夭折,既無名氏,亦未收入玉牒敘排行的,在康熙年間是常有之事。命名之制,至康熙皇長子胤禔出生始有明文規定,上一字用「胤」;下一字用「示」字旁,由內閣選定偏僻之字,奏請硃筆圈定。需用偏僻字者,因為此皇子將來可能成為皇帝,便於臣民避諱。自康熙朝以後,命名字派如下:
一、雍正:上「胤」、下「示」字旁。
二、乾隆:上「弘」、下「日」字旁。
三、嘉慶:上「顒」、下「玉」字旁。
四、道光:上「綿」、下「豎心」旁。
五、咸豐:上「奕」、下「言」字旁。
六、同治:上「載」、下「三點水」旁。
七、光緒:同上。
八、宣統:上「溥」、下「人」字旁。
至道光以後,有一不成文的規定,非帝系命名下一字,不用特定的偏旁。由此可知,慶王奕劻之子載振與同治、光緒為兄弟,但不同祖;溥儒與溥儀為兄弟,且皆為道光的曾孫──我請讀者注意皇室的制度,就因為在細節上亦能顯示若干情況,自有助對清朝皇帝的深入瞭解。
皇子一到六歲,開始上學。讀書之處名為「上書房」,在乾清門右面,書房很大,除皇子外,近支親郡王之子亦在此上學。上書房設「總師傅」一人,特簡翰林出身的大學士或尚書充任;「師傅」若干人,亦非翰林不得任此差。入學時,皇子向師傅一揖,師傅立受。
除讀漢文以外,皇子尚須學習「清書」,又稱「國語」,即是滿洲語文;教清書及騎射的都是滿員,稱為「諳達」或「俺答」,皆為滿洲話的音譯。滿洲人管西席叫「教書匠」,
所以對諳達的禮數遠不及對師傅。不過教騎射特簡一二品滿員為「壓馬大臣」,等於諳達的首腦,主要的職司是負責習騎射時的安全措施。
清朝對皇子教育頗為看重,除特派近支親貴「稽查上書房」以外,皇帝萬歲之暇,亦常至上書房巡視,或出題考課,有獎有罰。所以清朝的皇子一旦接奉大統,都能親裁奏摺。
而盡心啟迪的師傅,遇到得意門生而為天子,不但一世尊榮,而且會蔭及子孫;因為皇帝為報答師門,對受業師傅的子孫,每每特加青眼。由此可知,在上書房當師傅,必然希望自己的學生是皇位的繼承者,甚至為學生設計取得皇位;如杜受田之與咸豐,就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道光末年,杜受田入值上書房,皇子受學者為文宗行四、惇王行五、恭王行六、醇王行七。文宗居長,且為孝全成皇后所出,大位有歸,自不待言;但文宗兄弟中,資質以皇六子奕訢為最佳,亦最得宣宗鐘愛,因而不斷在考慮是否應該改變初衷,傳位於奕訢?
這種意向漸漸外露,文宗頗以為憂。有一年四月間,宣宗攜諸皇子行圍──打獵;駕出前夕,杜受田問文宗:「四阿哥明天扈從行圍,應有所自見?」
文宗答說:「是的,所以我最近勤練火器。」火器就是洋槍。
「四阿哥錯了!只該立馬靜觀,端槍不動。」
「請問師傅,這有說法嗎?」
「自然。」
杜受田密密教導了一番,文宗心領神會,欣然稱謝。及至到了圍場,他如師傅之教,只靜靜看諸弟追奔逐北,將一管槍平放在馬鞍上,始終不動。
「你怎麼不下手?」宣宗奇怪地問。
「回阿瑪的話,時值初夏,百獸蕃育,獐兔懷孕的很多,打死了有傷天和。而且,兒子亦不願跟弟弟們在這上頭爭一日之短長。」
宣宗一聽這話,認為他有人君之度,立即打消了「易儲」的念頭,大為誇獎,說他是「仁人之心」,又說他「友愛」。凡此反應,都是杜受田預期一定會發生的效果。
文宗對杜受田的恩禮,亦可謂至矣盡矣。他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之初,即有上諭,杜受田賞加太子太保銜;杜父杜翮原任禮部侍郎,年逾八旬,賞頭品頂帶,太子太保銜。杜受田三月由左都御史兼署吏部尚書,五月調刑部尚書,七月加二級;咸豐元年五月升協辦大學士管理禮部事務。
於此,我要順便介紹「入閣拜相」的制度。
清朝的內閣,至嘉道以後形成定制,四大學士兩協辦,大致滿漢各半。由尚書一升協辦,即為「入閣拜相」;稱謂與大學士相同,名為「中堂」。但協辦升大學士容易,而尚書升協辦較難。道理很簡單,大學士缺多,協辦缺少。通常在尚書這個階段迴翔盤旋,總須十年八年之久,到得調任吏部尚書,方取得升協辦大學士的資格。杜受田於道光二十四年由戶部侍郎升左都,同年十二月升工部尚書,其間因故「奪俸二年」,不計年資;至咸豐元年五月升協辦,實際年資不足五年,且由刑尚晉升,皆非尋常。
咸豐二年四月,杜受田奉命偕恭王的老丈人福州將軍桂良,處理江蘇、山東水災以後的河工、漕運等事宜,歿於清江浦。文宗震悼,硃批遺疏云:「憶昔在書齋,日承清誨,銘切五中。自前歲懍承大寶,方冀贊讓帷幄,讜論常聞,詎料永無晤對之期。十七年情懷付於逝水,嗚呼,卿之不幸實朕之不幸也。」遣詞用字,別具深情。
至於恤典之優隆,遠軼常規。以協辦照大學士例賜恤,自不足為奇;入祀賢良祠,亦不算例外,贈太師、諡文正,則非同等閒。更有一事,在漢大臣可謂異數,即靈柩准入京城治喪。
杜受田是山東濱州人,其時因洪楊之亂,迎養老父,住在京師,所以杜受田靈柩須移京治喪。過去遇有此種情況,都是在城外找寺院停靈開弔,從無靈柩入京城之例。至於諡文正,上諭謂援嘉慶年間大學士朱珪之例。朱珪亦為帝師,當和珅用事時,仁宗亦頗受威脅,朱珪多方衛護,情事與杜受田相類。但經朱、杜二人創下例子,以後凡為帝師,皆有諡文正的可能,李鴻藻以為同治啟蒙得諡文正,猶有可說;至孫家鼐亦諡文正,則末世名器必濫,不足為貴。
當杜受田病歿時,杜翮年近九旬,猶住京邸,文宗為這位「太老師」設想,亦無微不至。當時杜受田長子杜翰,方任湖北學政,應該由在京的次子杜堮至清江浦迎靈;顧念杜堮須在京侍奉祖父,特命杜翰扶柩回京。對杜堮則賞加禮部尚書銜,以為慰藉,其後更賞食全俸。杜受田的三個孫子均欽賜舉人,准予一體會試。
杜翰在道光二十九年以檢討放湖北學政,本是宣宗對杜受田的酬庸,及至丁憂服闋、補官升官的經歷,在有清一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清朝自康熙年間發生奪嫡的糾紛以後,不建儲位,成為定制,從而又建立了立賢不立長的制度,因此,每一個皇子都可能是未來的皇帝;也因此,皇帝的種種,須從出生寫起。
關於妃嬪召幸,有好些有趣而不經的傳說,既屬不經,雖然有趣,我亦不便介紹。不過,皇后及有位號的妃嬪,各有固定的住所;皇帝某日宿於某處,或召某妃嬪至某處共度良宵,作為太監最高辦事機構的「敬事房」必然「記檔」,因而當妃嬪發覺懷孕時,可以查得受孕的日期。
妃嬪一證實懷了孕,自有太醫院的御醫定期「請喜脈」,服安胎藥;到得將次足月時,內務府就要「傳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