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被排名為五虎將第一位的呂布,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形象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這樣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這就是陳壽對呂布的全部評價。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它講出了呂布的兩個特點:其一,呂布是一員虎將,但有勇無謀;其二,唯利是圖,有奶便是娘,是一個輕薄狡變反覆無常的小人。但並不否認他是一員虎將。虓音消,虓虎指怒吼的猛虎。陳壽稱關羽張飛為虎臣,而稱呂布為怒吼的猛虎,顯然比關張還厲害凶猛。陳宮則說他「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而《曹瞞傳》中則記載當時世人的流行語:「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而曹操一生最畏懼和憂患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袁紹的勢大,一個是呂布的勇武無常。而且呂布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歷史故事:鳳儀亭呂布戲貂蟬,誅董卓,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白門樓殞命等等。曹操、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人物都曾被他打得丟盔卸甲如鷹逐兔,由此可見呂布在歷史上不管有多少虧於德性的壞處,但他的勇悍無敵則是歷史的真實。
一、五虎將之首與「三姓家奴」之稱的由來
呂布,字奉先。內蒙古五原郡九原縣人。自幼習武,長於騎射,力大無比,史稱「布便弓馬、膂力過人」,以一桿方天畫戟為兵器。傳說在內蒙草原上的一個水窪邊,總有一匹毛如炭火的野馬飲水,許多人都想得到牠。但由於這匹馬是一匹千里寶馬,因而誰都近不得身。但呂布很有辦法,按自己身形紮了一個草人,穿上自己的衣服立在水邊。這匹馬一開始嚇跑了,不敢再來飲水。後來見這草人總也不動,便又來到水邊飲水。後來呂布便把草人扔掉,自己穿上那身衣服站在那裏,終於等到了那匹馬站在自己身邊飲水,便迅疾地套住了這匹野馬。他的騎術高超又力大無比,終於制服了這匹千古不遇的寶馬成為自己的坐騎。
由於這匹馬是火紅色,又能日行千里,跑得很快,所以呂布便稱這匹馬為「赤兔」。呂布得到這匹馬如虎添翼,所以時人稱他為「飛將」,把他與西漢時代的神射手李廣相提並論,稱他為「飛將軍」。並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稱,說呂布是三國英雄中的第一英雄,赤兔是三國名馬中的第一寶馬。
由於呂布的英名,當時正任統管山西、內蒙、河北部分地區的並州刺史丁原很欣賞他,就請他到軍中任職。這個丁原在《三國演義》的前部分也曾很有位置,也是對抗董卓的一位英雄人物。
丁原本是一個出自貧家寒門的勇士,《英雄記》稱「有武勇,善騎射」。當初不過是南縣的一個負責治安的武吏。但該人受命不避難,一有急警便急追寇虜衝鋒在前,很勇敢。後來又肯讀書,終於從社會最底層一步步上升到了並州刺史的高位上,成為國家的一員封疆大吏。後來丁原以騎都尉身分率兵駐紮於河內郡(今天的河南省武陟縣一帶)時,又讓呂布擔任他的主簿,既負責文書簿籍工作,又直接掌管印鑑,相當於他的辦公廳主任。小說中說呂布認丁原為義父,史書並不見載,只稱丁原對呂布「大見親待」,呂布對丁原也是形影不離。
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后黨發生矛盾,便召外兵入京為助。丁原也是應詔入京的一位地方軍閥。呂布也當然隨軍入京。丁原率兵勤王洛陽後,何進便任命他為執金吾。執金吾在東漢年間相當於王宮的警備司令,主要負責王宮外部的安全警衛。執金吾又擁有自己的衙門,吏員數十人,還負責主管兵器庫,護駕出行與京城的部分衛戍任務,權力很大。並直接指揮一支警衛部隊。
這支部隊一般只有騎兵二百餘人,步兵五百二十人。但「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就是說這支部隊的著裝服飾車馬儀仗旗甲鮮明,在大街上巡邏時光彩照人,很令人羡慕。執金吾就是這支部隊的司令,是東漢百官中最顯眼,最為威風的。所以,「世祖嘆曰:『仕官當為執金吾』。」這是漢光武帝劉秀的話。由此可見執金吾一職之貴重,尤其在宮廷政治鬥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何進任用丁原任此職,就是要利用他來誅除與自己為敵的宦黨勢力。可惜計謀尚未得逞,何進便先被宦黨誘殺於宮城之內。袁術火燒南宮,袁紹又揮兵盡屠南北兩宮的宦官太監,宦黨殘餘挾持少帝劉辯出京,途逢董卓,董卓乘亂擁帝入京。
董卓執政後便欲擅行廢立,丁原當朝斥責董卓。董卓很想殺了丁原,但見丁原身後站著呂布這樣一個赳赳武夫便沒敢動手。由於董卓兵少,更想吞併丁原的執金吾警衛部隊和他從並州帶來的部隊,從而壯大自己的力量,以進一步實現自己的野心。於是便許以高官厚祿,買通呂布,讓呂布除掉丁原。丁原對呂布雖有知遇之恩、父子之情,但怎奈這呂布卻不是甘居人下之人,竟然見利忘義,被董卓收買。丁原哪裡會防備呂布呢?呂布趁丁原一個人夜讀的時候,闖入丁原宅中猝不及防殺了丁原。於是,董卓通過呂布順利地除掉了丁原這個眼中釘,並得以吞併了丁原的部眾。董卓馬上任命呂布為騎都尉,代替了丁原的位置,十分信任呂布,呂布便認董卓為義父。
由於他的反覆無常,見利忘義,先後認丁原、董卓為父,又投奔王允,因而人稱其為「三姓家奴」。不久,董卓又升遷呂布為中郎將,封都亭侯。雖中郎將位次於將軍,但也同樣稱將,呂布尺寸之功未立,只靠出賣舊主子的人頭便得以拜將封侯,與前朝同被稱為「飛將軍」的李廣身經百戰不得封侯的命運比起來,真是一步登天。
由於董卓是以外兵入主朝政的,在朝中並無根基,也無勢力,再加之他入朝便專橫跋扈,幾乎滿朝中都是他的仇敵。因而很怕遭到謀殺暗算,所以無論行止於何處都要呂布跟隨。呂布名為統兵的中郎將,但實質上成了董卓的大跟班保鏢的角色。但董卓這人剛愎自用偏激暴躁,只要稍不如意便大怒且不計後果。一次呂布讓董卓稍不如意,就拔出身佩的短戟擲向呂布。由於呂布身手敏捷,才躲過了這一擊,並馬上向董卓道歉謝罪,這才讓董卓稍稍平息了憤怒,不了了之。但董卓此舉讓呂布不寒而慄,心中對董卓暗暗積下了很深的怨恨。
二、美人計,呂布戲貂蟬?
《三國演義》中說,王允使用美女連環計,把貂蟬送給董卓,又令貂蟬用美女計離間董卓呂布,由於「呂布戲貂蟬」導致殺董卓。而且貂蟬還成為民間傳說中的四大美女之一敷衍成書。那麼王允到底用過此計沒有?是否有貂蟬這個人存在?在《三國志》中絕見不到貂蟬的蛛絲馬跡。那麼《三國演義》是不是胡說八道憑空杜撰呢?也不是。正史所載的史實是:呂布確實是王允策反的,而呂布確實與董卓的一個貼身婢女私通。所以才演繹出了呂布戲貂蟬殺董卓的故事。
那麼,王允到底怎樣策反呂布殺了董卓的呢?首先是由於呂布記恨董卓的一戟之仇,後來又由於他與董卓的寵婢有私情,「恐事發覺,心不自安」。有了這兩點,就是沒有王允的策動,呂布與董卓的火拼只是早晚的事。再加之王允本是山西祁縣人,也是並州屬地,世為並州官員,與呂布既是同州鄉黨,又曾先後為並州官員,因而王允自呂布隨丁原入朝後,知道他是並州軍中第一勇士,便很厚待於呂布。所以呂布與王允很是親近,就連他差點沒被董卓殺掉的事也告訴了王允,所以王允知道這是個可利用之人。
因為王允在朝中任司徒,位列三公,表面對董卓虛與應酬,不顯山不露水,但總想除掉他。所以當王允與朝中一干漢臣謀誅董卓時,便想到了呂布,派人請他為內應。呂布便對王允說:「怎麼說我們也是父子的名分,怎麼下手呢?」王允勸道:「你姓呂,他姓董,本來就不是骨肉父子。現在連憂死都來不及,禍在眉睫,還談什麼父子?」王允一句話令呂布想起了一戟之仇與私通婢女的危機來,便答應誅殺董卓。
在漢獻帝大會群臣時,王允等人所設的伏兵突起與董卓格鬥,董卓大呼「呂布何在?」呂布應聲而出:「有詔命殺你」,便一戟刺死董卓。董卓的親近有人來救董卓,被呂布連殺三人,再也沒人敢來救董卓。
殺了董卓後,王允專政,任命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行事,儀仗禮儀可比照三公,並請呂布與他共同秉政。這呂布也是出賣一次舊主子飛黃騰達一次,而且這次更是一步登天了。想來他在西北並州丁原軍中當主簿時,做夢也想不到他這輩子也會有臨朝執政的一天。不久又被封為溫侯,《水滸傳》中的呂方號稱「小溫侯」概源於此。
呂布殺了董卓以後,由於王允沒有妥善處理董卓的餘部,沒有採取赦免的政策,使董卓帶來的涼州將士人人自危,便釀成兵變,由李催、郭汜率領進攻長安。郭汜先率兵到長安北門挑戰,呂布率兵出城迎戰。呂布對郭汜說道:「讓兵士們退後,有本事讓我們兩個單獨決戰。」
郭汜也是涼州的一員猛將,並不肯在兵眾面前示弱,便與呂布「單兵教練」,但哪裡是呂布的對手?打了一陣,便被呂布刺傷,涼州兵眾擁上來援救郭汜,雙方混戰一場後便各自收兵。但涼州兵勢眾,很讓呂布害怕,因為他深知涼州兵的戰鬥力。李傕、郭汜合兵後,呂布吃了敗仗,便與王允商量放棄長安城,但王允執意不肯。呂布便一個人率領親隨殺出長安,去投奔袁術。
長安城落入叛兵手中,王允自殺殉國,西涼幫挾獻帝執政於朝。卻說呂布自以為董卓執政以來不僅逼走了袁術、袁紹,而且還屠滅了袁氏一族在京的所有老小,而他殺了董卓就等於給袁氏報了仇,所以便跑到袁術處。想不到的是,袁術卻很討厭他的反覆無常、賣主求榮,因而並不接納他。於是呂布又北投袁紹,袁紹倒是接納了他。兩個人開始攻打盤踞於常山一帶的張燕。
張燕也是一個擁有精兵萬餘人,騎兵數千的很有實力的地方軍閥。呂布率領著親隨部將成廉、魏續等人一路衝鋒陷陣,終於將張燕一軍擊潰。呂布乘機擴大自己的兵眾,並放縱士兵抄掠搶劫。袁紹很不高興便不怎麼再待見他。呂布看出袁紹的心思,便對袁紹說,他還是想殺回洛陽。袁紹表面上同意,並偽任他為司隸校尉,內心卻盤算著殺掉他,怕養虎遺患。於是在夜間派人去暗殺呂布。
想不到呂布很狡猾,早有防備,從袁紹處出來便潛逃了,而把營帳偽裝得依舊不動。袁紹的一群殺手們在夜間衝入呂布營帳亂砍一頓,以為殺死了呂布,而砍中的不過是呂布偽裝好的空床被而已。但呂布早已逃往河內,投奔盤踞在那裏的張揚去了。因為張揚也是呂布在並州時的同鄉。
張揚倒很歡迎呂布的到來,兩人合兵後,實力大增。袁紹率兵來攻,可是呂布一出戰,袁紹的兵將都沒人敢上前迎戰,便不了了之。李傕、郭汜在長安也仍怕呂布成為自己的後患,因為他們也知道呂布的戰鬥力,便派人暗中來張揚處,懸賞購買呂布的人頭。呂布聽說後,便對張揚說:「我們是同州鄉黨,你殺了我無疑等於削弱了自己;不如把我綁上獻給李傕、郭汜一個活口,這樣可以得到更大的獎賞。」
這呂布也是極狡猾的人,一來主動把事情說破,二來探探口風,但並不主動與張揚反目,而是向張揚表示出並不為難他的樣子。這樣一來,張揚倒不好意思說什麼。於是,張揚表面上虛與李傕、郭汜周旋,雖然許諾但並不動手。
李傕等人一看張揚不肯動手,深以呂布為大患,便又改換手法,以獻帝名義封呂布為潁川太守,一來讓他無理由還朝,二來也好讓他聽命於由他們把持的朝廷的命令。這樣一來,呂布倒也不去與李傕、郭汜為難。
三、曹呂大戰濮陽城;巨野大戰敗投劉備
以呂布之野心,張揚之處並不是他久留之地,不過是於顛沛流離中的一個暫時棲身之處。而且一個小小的潁川太守也滿足不了他的野心。後來正好張邈派人來請呂布合兵。這張邈也是東漢末年很有名氣的一個軍閥。此人為山東東平郡壽張縣的富家子弟,青少年時代便以俠義聞名鄉里。由於他肯於傾盡家資周濟窮困救人急難,因而許多人都投奔在身邊,便成為地方的一個豪強。後來又與曹操、袁紹成為義氣相投的朋友,尤其與曹操私交更深。後來又升任為東漢的騎都尉、陳留郡太守。
關東義士討董卓大聯盟成立時,張邈與曹操都乘機興兵。在汴水之戰中,張邈還派自己的部將衛茲率領一部分軍兵隨曹操作戰。
這衛茲也是個富家子弟,曾傾家資相助曹操在陳留起兵。在討董大聯盟中,袁紹由於名高望重被推為盟主,但並不敢率軍與董卓開戰。張邈很看不過去,又因為與袁紹是朋友,便出面斥責袁紹的膽小無能。袁紹由此深恨張邈,便暗中囑咐曹操尋找機會殺了張邈。可是曹操卻責備袁紹說:
「張邈是我們兩個人的好朋友,他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們也應當寬容他。更何況如今天下未定,怎麼能先在朋友中自相殘殺呢?」
袁紹見曹操言之有理,才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張邈聽說這件事後很感激曹操,因而更加親近曹操,曹操也引張邈為生死之交。因而曹操在征討徐州陶謙時,甚至告訴家裏人說:「如果我回不來,你們就去投奔張邈吧!」
等到曹操征徐州平安回來後,見到張邈時,竟然互相「垂泣相對。其親如此。」張邈此時正任陳留郡太守。
但在曹操、袁紹、張邈這三個少年之交中,正應了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無非為了政治利益之爭,袁紹與張邈最終都被曹操消滅掉了。
那麼呂布與張邈怎麼能走到一起呢?因為呂布在投奔張揚途經陳留時,曾向張邈告別,兩人「把手共誓」,互為盟友不相背叛。可是這事讓袁紹「大恨」,張邈為此裏外不是人,整日惶惶不安。一方面怕袁紹尋機報復,一方面還怕曹操總有一天會因為袁紹而消滅他。在曹操於兗州起兵、第二次征徐州時,在曹操處的張邈的弟弟張超,與曹操的老部下留守東郡的陳宮、許汜、王楷等人謀叛曹操。主謀者陳宮便勸張邈也參與他們的叛變,並希望他把呂布請來,乘曹操東征徐州,兗州空虛時,共同奪下兗州,讓曹操無家可歸。
張邈同意了,並派陳宮率東郡兵到河內去請呂布來擔任兗州牧。呂布一聽這是個好機會,又可以當一個州牧,便欣然允諾,來到兗州的濮陽城,與張邈組成張呂聯軍,打出了反曹的旗幟。兗州所屬的各郡縣都歸順了張呂聯軍,只有鄄城、東阿、范縣三地是曹軍守將荀彧、曹仁等不肯歸順,據城死守,並火速派人送信到徐州前線告急。
曹操在徐州接到荀彧的告急時,正逢劉備率軍增援陶謙。曹操一見徐州戰爭很難速勝而老巢又危在旦夕,便連忙回師救兗州,直逼呂布據守的濮陽城下,展開了進攻。但第一次攻城雖然攻入城內,卻被呂布在巷戰中打得大敗,差點丟掉了性命。不過曹操並不會因為一戰失利而敗退的,這場大仗一直打了三個多月,互有勝負。後來由於大旱與蝗蟲併發,缺少軍糧,「百姓相食」,這場戰爭才告一段落。呂布率軍退守山陽城,曹操則率兵回到鄄城。
到了第二年,曹操重新與呂布開戰,經歷一年的戰爭,最後終於在巨野將呂布徹底擊敗。呂布率殘部向東逃,去投奔了此時已接管徐州的劉備。張邈留下弟弟張超,率領家屬固守被曹軍圍困的雍丘城,自己去揚州袁術處搬取救兵回救雍丘,但沒有到袁術處就被部下殺死,所以張超在雍丘孤城固守,終於在曹操圍攻幾個月後失守。張超自殺,張邈的父母、兄弟、妻子、親屬盡數被殺掉。後來曹操攻殺袁紹後,還假惺惺的到袁府上去探望慰問家屬,而此時卻對張邈恨透了,連一點舊友之念都無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