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篇
一、抓住時機展現才華
「時機」歷來都被成功者視為事關成敗的關鍵要素,對於一個三十幾歲的男人而言,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抓住展現自己才華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這一刻,你才能使大家認識到你的與眾不同。人生的事業就如同舞臺上的戲劇。戲劇的動作與臺詞,在演出時必須把握得恰到好處才行。事業也是如此,每個男人的表演如何,就看你是否能抓住表現自己的時機了。
曾經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到摩天大樓的工地,向衣著華麗的承包商請教:「我應該怎麼做,長大後才能跟你一樣有錢?」
承包商看了少年一眼,對他說:「我跟你說一個故事:有三個工人在同一個工地工作,三個人都一樣努力,只不過,其中一個人始終沒有穿工地發的藍制服。最後,第一個工人現在成了工頭,第二個工人已經退休,而第三個沒穿工地制服的工人則成了建築公司的老闆。年輕人,你明白這個故事的意義嗎?」
少年滿臉困惑,聽得一頭霧水,於是承包商繼續指著前面那批正在鷹架上工作的工人對男孩說:「看到那些人了嗎?他們全都是我的工人。但是,那麼多的人,我根本沒辦法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有些人,我甚至連長相都沒印象。但是,你看他們之中那個穿著紅色襯衫的人,他不但比別人更賣力,而且每天最早上班,也最晚下班,加上他那件紅襯衫,使他在這群工人中顯得特別突出。我現在就要過去找他,升他當監工。年輕人,我就是這樣成功的,我除了賣力工作,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好之外,我還懂得如何讓別人『看』到我在努力。」
不要以為只有你一個人在拼命工作,其實每個人都很努力!
因此,如果想要在一群努力的人中脫穎而出,除了比別人做得更好之外,還得靠其他的技巧和方法。
1.關鍵時刻表現自己
曾國藩在與太平天國作戰時,有一天用好晚餐後,與他的幾位幕僚閒聊,縱論起當世的英雄豪傑。
他深有感觸地說:「彭玉麟和李鴻章乃蓋世之將才,吾不能及。」
一位幕僚忙說:「此言差矣。您與彭、李二大人各有所長,各領風騷也。」
另一位幕僚頷首抱拳道:「彭公威猛,故人不敢欺。」
又一位幕僚則捻鬚低眉說:「李公精敏,自然人不能欺。」
說到此處,其他幕僚頓時語塞,紛紛不知下文如何應對。發過言的幕僚同樣面面相覷。
曾國藩閉目沉吟:「但請諸位知無不言。」
眾人一時陷入尷尬。忽然,在一旁管理文墨、負責日常抄寫的一名後生,小步趨近曾國藩,躬身細語:「想我曾帥仁德,人不忍欺。」
此語一出,舉座之人無不齊聲鼓掌。曾國藩面頰泛紅,連稱:「言過其實,言過其實矣!」
殊不知,曾國藩向來以「仁德」二字自詡,此言正中他的下懷。
事後,曾國藩對那個說話的後生念念不忘,問其手下:「此為何人?」
手下人回答:「此人祖籍揚州,秀才出身,行事一向謹慎、多思、少言。」
曾國藩禁不住喟嘆:「此生有大才,不該埋沒。」
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便委派那個後生任職權傾一方的揚州鹽運使,令他衣錦還鄉。這個人,就是後來「兩年四級跳」的兩湖總督陸徵明。
陸徵明只因一句妙語便得升遷的「發跡史」,可供世人為之深思並引為借鑒。
紐西蘭女作家曼斯費爾德說:「一個會講話的人,不是記得別人說過話的人,而是能說些讓人記得的話。」實際上,話不在多,而在於是否能夠真正打動別人。只有打動人心的話,才能夠達到表現自我的目的。
其實,不僅說話如此,做事情也同樣如此。也就是說,當我們表現自己時,未必需要追求量的多少,最根本的在於其實際效果。在關鍵時刻,如能適時做出最佳表現,就勝過平時的千百次表現。
2.創造時機,表現自己
《三國演義》裏有這樣一個故事:龐統剛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見他相貌醜陋,以為沒有什麼才能,便讓他到萊陽縣做縣令。
龐統到了萊陽,終日飲酒,不理政事。劉備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便派張飛到萊陽巡察。
張飛到了萊陽,發現縣裏的公務積壓,不禁大怒,對龐統說:「我哥哥看你是個人才,讓你做個縣令,可是你為什麼把縣裏的事務弄得亂七八糟?」
龐統當時還是半醉半醒,聽了張飛的話,微笑著說:「區區一個小縣,有什麼需要我天天處理的事情?」
龐統說完,命令手下把一段時間以來的簡牘文書全部送上大堂,開始處理公務。只見龐統耳聽口判,曲直分明,那積壓了一百多天的公務,不一會兒就處理完畢……
龐統把筆扔在地上,斜著眼睛問張飛:「我究竟荒廢了你哥哥的什麼大事?」
張飛雖然是一個粗人,但是他的特點就是粗中有細,見到這種情況,大吃一驚,馬上起身回到荊州向劉備稟報……
龐統就是靠不理政事這一假象引起劉備的注意,從而抓住有利時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後來做了副軍師中郎將。
儘管讓自己在獲得提拔的過程中取得成功,最有說服力的是自己的工作成績,但是在今天的社會,工作表現好,辦事能力強,能出色完成任務的,大有人在,這並不表示他就此可以獲得提拔,只表示他會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加薪或某種精神鼓勵,除此以外,別無其他。所以,爭取曝光時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是獲得重用的好計謀。
亞特蘭大的管理專家哈威‧柯爾曼工作了十一年,有一半時間是從事管理方面的工作。哈威‧柯爾曼擔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的智囊以及默克等公司的顧問。根據他在多家大公司的所見所聞,柯爾曼把影響人們事業成功的因素作了如下劃分:
在獲得提拔機會的比率中,一個人的工作表現只占百分之十,給人的印象占百分之三十,而在公司內抓住有利時機曝光則占了百分之六十。
基於這個資料,他對提拔之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柯爾曼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工作表現好的人太多。工作做得好也許可以獲得加薪,但並不意味著能夠獲得提拔。提拔的關鍵在於有多少人知道下屬的存在和下屬工作的內容,以及這些知道下屬的人在公司中的影響力有多大。
無獨有偶,辛辛那提的管理顧問克利爾‧傑美森也提出了與柯爾曼相似的意見:
「許多人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頂頭上司就一定會拉自己一把,給自己出頭的機會。這些人自以為真才實學就是一切,所以對提高個人知名度很不關心。但如果他們真的想有所作為,我建議他們還是應該學學如何吸引眾人的目光。」
因此,如果你想在三十幾歲得到快速提升,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尤其是讓老闆知道你的存在,讓公司裏有影響力的人物知道你工作的成績。
二、利用好時間資源
在所有資源中,時間不同於其他資源,它沒有彈性,找不到代用品來替代它,而且時間永遠是短缺的。時間既不能停止,也不能保存。三十幾歲的男人,利用好你的時間,它將為你的人生贏得最大的資本。在美國近代企業界裏,與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時間產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屬。為了珍惜時間,他招致了許多怨恨。
摩根每天上午九點三十分準時進入辦公室,下午五點回家。有人對摩根的資產進行了計算後說,他每分鐘的收入是二十美元,但摩根說好像不止這些。所以,除了與生意上有特別關係的人商談外,他與人談話絕不在五分鐘以上。
通常,摩根總是在一間很大的辦公室裏,與許多員工一起工作,而不是一個人待在房間裏工作。摩根會隨時指揮他手下的員工,按照他的計畫去行事。如果你走進他那間大辦公室,是很容易見到他的,但如果你沒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歡迎你的。
摩根能夠輕易地判斷出一個人來接洽的到底是什麼事。當你跟他說話時,一切轉彎抹角的方法都會失去效力,他能夠立刻判斷出你的真實意圖。這種卓越的判斷力使摩根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有些人本來就沒有什麼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個人來聊天,而耗費了工作繁忙的人許多重要的時間。摩根對這種人簡直是恨之入骨。
每一個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因為他們知道,失去了時間就永遠無法翻本,而利用好時間就是贏得了最大的資本。
1.浪費時間,是絕望的開始
一位作家在談到「浪費生命」時說:「如果一個人不爭分奪秒、惜時如金,那麼他就沒有奉行節儉的生活原則,也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任何偉大的人都爭分奪秒、惜時如金。」
「浪費時間是生命中最大的錯誤,也是最具毀滅性的力量。大量的機遇就蘊含在點點滴滴的時間之中。浪費時間是多麼能毀滅一個人的希望和雄心啊!它往往是絕望的開始,也是幸福生活的扼殺者。年輕生命最偉大的發現就在於時間的價值……明天的財富就寄寓在今天的時間之中。」
人人都須懂得時間的寶貴,「光陰一去不復返」。當你踏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候,一定是渾身充滿幹勁的。你應該把這幹勁全部用在事業上,無論你做什麼職業,你都要努力工作、刻苦經營。如果能一直堅持這樣做,那麼這種習慣一定會給你帶來豐碩的成果。
歌德這樣說:「你最適合站在哪裡,就應該站在哪裡。」這句話是對那些三心二意者的最好忠告。
明智而節儉的人不會浪費時間,他們把點點滴滴的時間都看成是浪費不起的珍貴財富,把人的精力和體力看成是上蒼賜予的珍貴禮物,它們如此神聖,絕不能胡亂地浪費掉。
三十幾歲的男人,如果不趁現在去培養自己善於集中精力的好性格,那麼你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大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浪費,就是把一個人寶貴的精力無謂地分散到許多不同的事情上。一個人的時間有限、能力有限、資源有限,想要樣樣都精、門門都通,絕不可能辦到,如果三十幾歲的你想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就一定要牢記這條法則。
2.學做時間的主人
時間抓住了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有許多人,整日「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可還是深感時間緊迫、不夠用。他們精疲力竭、來去匆匆,卻總是不能從容自如。
要想贏得比別人更高的評價,要想贏得更大的資本,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須學會有效地利用時間,學做時間的主人。
時間可以毫無顧忌地被浪費,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一個人如果每天臨睡前擠出十五分鐘看書,他的看書速度為中等水準,即每分鐘能讀三百字,那麼,十五分鐘他就能讀四千五百字,一個月讀十二萬六千字,一年的閱讀量就可以達到一百五十一萬字。如果每本書平均約七萬五千字,一年他就可以讀二十本書。
這個數目是可觀的,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一般人平均一年閱讀量。然而,這卻並不難實現。許多偉人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十分珍惜時間。他們在一生有限的時間裏,不但充分利用上天賜予他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還善於把隱藏的時間找出來,一刻不停地工作、積累、進步。
許多人日復一日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些與他們夢想不相干的事情。不要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分子,讓你生命中的每個日子都值得「計算」,而不要只是「計算」著過日子。
一個人真正擁有,而且極度需要的只有時間。其他的事物多多少少都部分或曾經為他人擁有。像你呼吸的空氣、在地球上佔有的空間、走過的土地、擁有的財產等,都只是短時間擁有。時間如此重要,但仍有很多人隨意浪費掉他們寶貴的時間。
太多人浪費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那些只能創造出百分之二十成功機會的人身上;雇主花費太多時間在那些最容易出問題的百分之二十的人身上;經紀人花費太多時間在不按時參加演出工作的演員或模特兒身上;政治家花費多數時間為百分之二十的有問題或就是問題本身的人運作議事,而那些人甚至不是當初投票給他們的選民。
瑪麗‧露絲在《節約時間與創意人生》一文中寫道:「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市場諮詢,常常要和人們討論如何建立事業。我通常會建議他們,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時間,但最重要的時間應該優先留給那些幫助自己建立事業、認真想成功和願意協助自己達到成功的人身上。」
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電話和約會,特別在你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段。節省其他的時間,
優先處理那些能幫助你達到目標和夢想的工作和約會。
3.合理利用零碎時間
魯迅說:「哪裡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亨利‧福特說:「大部分人都是在別人荒廢的時間裏嶄露頭角的。」時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能不能在一樣多的時間裏創造出比別人更多的價值,關鍵看你能不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
愛因斯坦在組織享有盛名的奧林比亞科學院時,每晚例會,他總是願意和與會者手捧茶杯,開懷暢飲,邊飲茶,邊談話。愛因斯坦就是利用這種閒暇時間,來與大家交流思想,把這些看似平常的時間利用起來。他後來的某些思想和很多科學創見,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這種飲茶之餘的種種交流。如今,茶杯和茶壺早已成為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獨特陳設」,以紀念愛因斯坦利用閒暇時間的創舉。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時間是大可利用的,如果你能化零為整,那你的生活和工作將會更加輕鬆。
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的時間或一個事務與另一事務銜接時的空餘時間。這樣的時間往往被人們毫不在乎地忽略過去。零碎時間雖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斷積累起來,其總和將是相當可觀的。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的人。
富蘭克林在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方面堪稱楷模:「我把整段時間稱為『整匹布』,把點滴時間稱為『零星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整料不夠就儘量把零星的用起來,天天二三十分鐘,加起來,就能由短變長,派上大用場。」這是成功者的秘訣,也是我們學習借鑑的好方法。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諾貝爾獎獲得者雷曼的體會更加具體,他說:「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時間。即使只有五六分鐘,如果利用起來,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時間積零為整,精心使用,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學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奧妙之一,也是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的優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