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兒童發展理論與研究
第一章 歷史:理論及應用方向
1.1 兒童發展的領域
1.2 基本議題
1.3 歷史基礎
1.4 二十世紀中期的理論
1.5 近期理論觀點
1.6 兒童發展理論比較
1.7 應用方向:兒童發展與社會政策
第二章 研究策略
2.1 從理論到假設
2.2 常見的兒童研究方法
2.3 信度與效度:穩健科學研究的關鍵
2.4 一般研究設計
2.5 有助研究發展的設計
2.6 兒童研究的研究倫理
第二篇發展的基礎
第三章生物基礎、產前發展與生產
3.1 遺傳基礎
3.2 生育選擇
3.3 產前的發展
3.4 產前環境影響
3.5 生產
3.6 生產方法
3.7 出生併發症
3.8 遺傳、環境與行為:展望未來
第四章 嬰兒:早期學習、動作技能與知覺能力
4.1 有組織的新生兒
4.2 嬰兒的動作發展
4.3 嬰兒知覺發展
4.4 早期剝奪與充實:嬰兒期是發展的敏感期嗎
第五章 身體成長
5.1 身體成長的歷程
5.2 腦部發展
5.3 影響身體成長的因素
5.4 青春期:轉變為成人的生理過渡期
5.5 青春期事件的心理影響
5.6 青春期與青少年健康
第三篇認知與語言發展
第六章 認知發展:Piaget、核心知識觀與Vygotsky的觀點
6.1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
6.2 感覺動作階段:出生到2歲
6.3 前運思階段:2到7歲
6.4 具體運思階段:7到11歲
6.5 形式運思階段:11歲之後
6.6 Piaget與教育
6.7 Piaget理論的整體評價
6.8 核心知識的觀點
6.9 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
6.10 Vygotsky與教育
6.11 Vygotsky理論的評價
第七章 認知發展:訊息處理觀
7.1 訊息處理取向
7.2 訊息處理的一般模式
7.3 訊息處理的發展理論
7.4 注意
7.5 記憶
7.6 後設認知
7.7 訊息處理在學業學習上的應用
7.8 訊息處理取向的評價
第八章 智力
8.1 智力的定義
8.2 智能定義的近期發展
8.3 測量智力
8.4 智力測驗可以預測哪些事項,預測表現又如何?
8.5 IQ的種族與社會經濟變異性
8.6 解釋IQ的個別與團體差異
8.7 早期介入與智力發展
8.8 資賦優異:創造力與才能
第九章 語言發展
9.1 構成語言的成分
9.2 語言發展理論
9.3前語言發展:準備好開口說話
9.4 語音發展
9.5 語義發展
9.6語法發展
9.7 語用發展
9.8 後設語言覺察的發展
9.9 雙語主義:兒童期學習兩種語言
第四篇性格與社會發展
第十章 情緒發展
10.1 情緒的功能
10.2 情緒表達發展
10.3 對他人情緒的理解與回應
10.4 氣質與發展
10.5 依附的發展
10.6 依附、父母就業以及兒童照顧
第十一章 自我與社會理解
11.1 自我出現與自我概念的發展
11.2 自尊:自我概念的可評價面
11.3 建構認同: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11.4 有關他人的思考
11.5 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理解衝突
第十二章 道德發展
12.1 道德根基於人類的本性
12.2 道德作為社會規範之採納
12.3 道德作為社會理解
12.4 幼童道德推理
12.5 道德關連的自我控制之發展
12.6 自我控制的另一面:攻擊的發展
第十三章 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發展
13.1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角色
13.2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角色採用之影響
13.3 性別認同
13.4 男孩與女孩別刻板特徵差異究竟有多大?
13.5 發展成無性別刻板印象的兒童
第十四章 家庭
14.1 演化來源
14.2 家庭功能
14.3 家庭作為社會系統
14.4 家庭內的社會化
14.5 家庭生活風格與轉變
14.6 易受傷害的家庭:兒童虐待
第十五章 同儕、媒體與學校
15.1 同儕關係的重要性
15.2 同儕社交性的發展
15.3 影響同儕社交性
15.4 友誼
15.5 同儕接納
15.6 同儕團體
15.7 約會
15.8 同儕壓力與順從
15.9 電視
15.10 電腦
15.11 學校
15.12 北美青年所受的教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