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鎮龍 中華信評公司總經理
人人都是理財專家!
就在2005年的9月,標準普爾公司確定成為中華信用評等最主要的股東。身為中華信評總經理的我,對於這樣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中華信用評等公司的成立,原本就結合了嫻熟台灣金融環境的國內股東,其中包括: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金融聯合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台灣網路認證公司與台灣期貨交易所,及美商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掇)。我們最初的構想,就是希望藉由信用評等制度的建立,提供投資人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評斷一個公司、或金融機構甚至公家機關的信用體質是否建全。
而我們的股東之中,標準普爾公司可說是國際知名的信用評等公司,一般投資人常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就是其最令人信服的一項指標產品。也因此,在標準普爾公司成為中華信評的主要股東時,我們也興奮的期待著能將這個成功的世界級經驗,運用到台灣的信評市場。
因此,當我得知麥格羅.希爾出版公司要出版這一系列的「標準普爾投資理財指南」之後,感到非常開心。實在是因為,一般人聽到「理財」這兩個字,總是想做卻又覺得遙不可及。而這系列的書,看來卻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將「理財」和「日常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本系列的書當然也提到了標準普爾的功能:如何幫助投資者檢視投資標的的安全性,甚至,詳細的比較了一般常見的信用評等機構的評等符號,供讀者分析時能客觀的比較使用。讀者可以利用這樣的市場標竿更了解潛在的投資標的,以及成長績效。像這類的信用評等機構,維持中立、客觀是非常重要的。而讀完之後,我也發現,雖然是標準普爾的專業作家所執筆,但是下筆卻非常的實用且超然。完全就是為了一般單純想要理好財的上班族、家庭主婦、社會新鮮人,甚至是沒什麼收入的學生,都能從管理零用錢開始做好「個人」的「專屬」理財專案。
很多人會說:「我根本沒有錢,哪來的財可理」。殊不知,就是要先「理」清自己的金錢來源,「財」源才會滾滾而來。就像書中所提到的,有些人永遠不知道錢花到哪裡、有些是刷卡不知節制累積了大量債務……。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本書在提到所謂「現實世界中的投資訣竅」時,教導讀者從投資標竿為開始投資的起點、接著設定要達成的目標、評估所承受的風險後就可開始嘗試投資。不論是定時定額的基金、或是股票等,都有實際的個案和簡單的計算,讓讀者閱讀時就像平常在家算自己賺了多少錢似的,融入本書的理財故事中。而這個完整的理財藍圖,從觀念的建立、到運用各式各樣的理財工具,可說是一系列的概念書、也是實用的工具書。
這系列能帶給讀者的,不僅是理財的知識,更是能從理財的行為中得到實質利潤和滿足的快樂。身為台灣信用評等機構的一份子,我們也期盼這樣的套書,能帶領讀者成功的向富有的道路邁進。
林奇芬 Smart智富月刊社長
學會理財,玩自己的彩色人生
有一天在餐會上遇到一位企業高階主管,大家彼此介紹寒暄後,因為知道我的工作背景,就不禁跟我吐苦水,說他因為投資失利,資產大幅縮水。他投資的不是高風險的股票,而是許多人認為穩健的共同基金,但即使如此,還是遭受重大損失。他問我,該如何去判斷與選擇,才能達到真正的穩健理財呢?
我雖然很熱心的想要幫他尋求解套之術,但其實我心裡很清楚,除非他了解經濟環境的變動與資產變動的關係,否則我眼前給的建議,時效性可能不長。而要讓他對於金融環境與理財規劃有一個相當程度的理解,絕對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事實上,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可能都還搞不懂理財規劃這件事。有些人因為事業經營很成功,獲得財富不困難,但是坐擁財富後卻不懂如何穩健守財,所以很可能一手賺錢,另一手漏財。還有一些人,因為收入不高就想靠投機致富,可是因為沒有考慮風險問題,所以財富大起大落,到頭來可能白忙一場,甚至大輸。還有更多人,雖然收入不高但每月花光光,所以眼前日子雖然過得下去,但是明天會如何,卻完全茫然。
在我自己接觸投資理財話題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其實我真正的體會是,理財計畫就是自己的人生計畫。想過什麼樣的日子?需要多少錢?有哪些人可以依靠,有哪些人需要照顧?眼前或未來有哪些收入來源與支出需求,如何透過分配去滿足或取捨?一連串的理財話題,就是人生的問題,如果有了想法,接下來就是執行計畫罷了,真的沒什麼特別的魔法。 事實上,在我們經常談論的理財計畫中,我們都是不斷苦口婆心的說,錢少沒關係,重要的是持續力,一個年輕人,如果從二十歲就開始理財,他就比別人站在更好的起跑點上。不管是財富累積的存量較多,還是投資理財的經驗更豐富,這二者對於他未來的人生,只會加分不會減分。
有了計畫後,接下來就是對於經濟環境的了解與對金融工具的認識。很現實的,如果我們做的是自己不擅長的事,不可能做得比別人好,一個天天要聽別人報明牌、分析趨勢的人,絕對不可能把財理得好。只跟隨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判斷力,當然只能當市場上最後的那隻老鼠。
很多人說,那多難啊?學校又沒教過。當然了,難道我們沒有上過駕駛課,就會開車的嗎?難道不是經過很多次喝水、練習,才學會游泳的嗎?如果連開車、游泳這樣的事都要學習,難道,和我們的錢有關的事情,不需要學習嗎?
大部分人都把理財投資想的太簡單了,卻不知道,財理得好的人,其實是他花了功夫去學習。台灣的投資人,其實是在這幾年經歷了科技泡沫與低利率環境後,才真的意識到學習理財的重要性,出版市場上相關的書籍,也逐漸多起來了。
雖然我自己也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我還是很欣慰,有愈來愈多的出版人重視這個話題,並不斷的邀請各領域的專家來提供專業客觀的資訊,我相信,當愈多人接觸到這些訊息後,未來台灣的民眾投資理財也會越來越理性,而不是像飛蛾撲火般的盲從投機。
這一系列由麥格羅希爾出版,標準普爾公司編製的投資理財系列指南,是非常深入淺出的學習型叢書,著眼點就是我所強調的,與其天天要靠別人報明牌、由別人來決定自己的錢該放哪裡,還不如學會一套人生理財的方法,守穩自己的財富。
我仔細的看過這幾本書的章節與架構,都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去考量每個人人生會碰到的理財課題,雖然是美國的專家寫的,部分稅負的考量可能因地而異,但絕大多數的投資理財原則是國際市場皆然的。特別是,標準普爾是享譽國際的金融評鑑機構,他們對於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評鑑、國際金融市場的資訊提供、經濟景氣的預測分析,都是金融業界參考的權威。由他們製作出版的投資理財指南,也更具專業性與權威性。
期待所有的讀者,藉由這個系列的書,打開理財的一扇門,同時也打造自己彩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