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受到全球矚目,再加上它持有數量龐大的美國債券,你一定會以為有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對於中國這個國家、其經濟和人民瞭若指掌。其實不然,大部分的美國人並不了解……但事實上,不只美國人,其他國家的人全都應該試著去了解。
無論你是想好好發展事業、大賺一筆財富、抑或妥善利用教育體系,閱讀這本精闢著作的道理和故事,都能讓你受益無窮。
我並無意請讀者認同書中提到的所有「中國」方式。可是,中國的經濟勢力日益茁壯,足以為師、堪以為範。
在《後院的鑽石田:一位華人父親想留給子女的儒家致富智慧》一書中,身為經濟學家的作者李錦樂教授提出八大原則,介紹華人持久的堅韌力量。李教授是撰寫本書的理想人選,因為他出生於香港、生長於紐約市中國城。
李教授在企業和教育界擁有令人驚艷的廣泛經歷,還曾在《財富》雜誌五百大企業擔任投資經理和財務長長達二十多年。
此外,他還曾任教於馬里蘭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大學和馬里蘭洛約拉大學金融系課程,也曾在喬治城大學外交事務學院教授國際企業。他同時也是全美首位勞工部客座金融市場專家。
李教授在書中除了將自己豐富的經驗傾囊相授之外,還引述許多專家意見,並提出不少特別又難忘的軼事趣聞。他真是個天生的老師,教學方式渾然天成。本書不但將改變一般人對華人的既定看法,你還會發現,對於自己在這個日益國際化的經濟中扮演什麼角色,該如何看待金融市場的種種機會,以及最佳的個人理財方式等議題,你都會有煥然一新的體悟。閱讀它、享受它、然後利用它大賺一筆!
──艾瑞克.泰森(Eric Tyson)
報社專欄作家、暢銷書《傻瓜理財術》作者
www.erictyson.com
前言
鑽石田
且讓中國沉睡,因為當她甦醒,她將撼動全球。──拿破崙
對拿破崙來說,中國天高皇帝遠,他居然會特別對中國發表高見,實在讓我不可置信。他一生從未踏上中國土地、不懼怕任何強敵,居然能說出如此鞭辟入裡、又透露深深恐懼的話語。拿破崙未曾進一步說明他為何如此看待中國,但近幾年來,許多商場和政治界人士已經開始感同身受。
拿破崙辭世兩個世紀後,全世界對於中國人的了解已經遠超過拿破崙。特別是自一九七○年代末期,中國展開極具野心的資本主義實驗後,中國就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包括經濟學家、政治科學家、社會學家、甚至美食家都趕上這一波中國熱潮。我猜,現在中國已經被全球用各種可能的學術角度瓜分、割開、剁碎並切成片來研究。
中國受到注目不是沒有道理的。即便全球陷入經濟危機,中國經濟依舊維持復甦力。我認為這份復甦能力正反映出幾百年來中國人民的特質。儘管美國企業已經意識到中國迅速成長造成的影響,但在政治層面上,緊張態勢卻日益加劇。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企業垂涎於拓展與中國的合作,但許多政客卻持觀望態度。
空氣中瀰漫著揮之不去的忌妒氣氛。政客們再怎麼極力阻止,也無法反轉歷史的浪潮。如今,這些浪潮已將中國推上世界舞臺。就像一九六四年的日本和一九八八年的南韓一樣,中國在二○○八年主辦奧運,這次的粉墨登場雖然不算正式、而且姍姍來遲,但卻驚豔了全世界。
中國的成功不僅僅反映華人的成功。美國社會早已習慣將華裔美籍學生冠上模範生的光環(這也包括其他亞洲族群)。隨便找個對高中、大學校園有點概念的人,問問他對這些學生的看法,我打賭你都會聽到類似的評價。我相信,這種一面倒的評價顯示,在家庭關係、對教育的重視、以及吃苦耐勞工作觀的綜合作用下,海外華人已經締造了亮麗的成功。
的確,這些都是重要因素,但個人以為尚不足以解釋華人在世界各國活靈活現的原因。因為,上述因素都不是華人獨有的特質。舉例來說,我還沒看過有哪一國人民不重視家庭也不辛勤工作的。我相信華人之所以成功,還有其他原因。
為求數字與公式運算之便,我刻意避開像基因特質這樣的理由,因為就算基因真有作用,對那些沒有這種 DNA 的人毫無幫助。所以,我選出那些任一國家人民都能效法的特質。無論在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之下,即使遭受歧視和壓迫(甚至是在中國本土),全球華人都
持續名留青史,我希望本書提出的原則,能讓每一個人複製出華人的成就。
我明白我闖入的是一個已經有太多人研究的領域。幾百年來,導致人們是貧或富的原因一直讓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傷透腦筋。我認為這是近代最有發展性的議題之一。
最後,我居然從坦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創辦者,羅素.康威爾(Russell Conwell)說過的寓言當中獲得啟發。這故事是關於一位有錢的農人一心想擁有鑽石,於是他賣掉所有財產,追求他的渴望。但追尋了一輩子還是未能達成目標,最後抑鬱而終。在此同時,買下他房子的人,在房產下方發現大量的鑽石礦。農人當初若先從自家後院開挖,也會發現鑽石,但他卻離家遠尋。他原有大好機會能找到自己的《鑽石田》(Acres of Diamonds),但卻錯失了。這也就是康威爾這本書的書名由來。
故事的啟示是,遍尋成功千百度,原來機會就在自己身上。康威爾說得巧妙:「鑽石田不在深山遠洋;只要你有心挖掘,會發現它就在自家後院。」康威爾的寓言涵義再清楚不過,他所說的鑽石田就是指我們自身的才能和努力,人人都蘊藏著鑽石礦。
沒錯,《鑽石田》這本書只是個寓言故事。但我相信其寓意極有道理。人類憑著努力和創造力,就足以發揮無限的可能。幾十年後,經濟學家朱利安.賽門(Julian Simon)將人類創造力和創新力這個強大的引擎冠上名號,稱之為「終極資源」 (the ultimate resource)。
諾貝爾獎得主蓋瑞.貝克(Gary Becker)甚至將這個議題發展成完整的經濟分科,稱為「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貝克博士將人力資本定義為:我們用來製造經濟價值的整套技術和知識。經過數十年苦心研究,他發現,經濟命運其實操之在我們看待人類行為的態度上面。
在經濟學上,我們都知道,凡是能提高能力、增進績效的事物,都叫做「資本」。金錢是最容易理解的資本形式,但資本其實有無限多種。例如,土地、工廠、甚至人類都符合其定義。不過,貝克博士卻將這份定義做了進一步延伸。
他研究發現,有形資本並非資本的唯一形式。沒錯,人類是資本的一種,但在人的因素當中,包括教育、規矩、勤奮和智力等都是資本形式。這不難理解。試想,勞工若能潛心自修、嚴守本分、勤奮工作,能在經濟層面上創造出多大的價值啊!
這項發現似乎理所當然、不會有人提出異議,但在貝克博士之前,卻鮮少被人注意。行為特徵能增進人們提升績效的能力,因此顯然符合資本的定義。貝克博士寫道,這類人力資本形式更吸引人,因為人們的知識、技巧、健康或價值和土地或金錢不同,不會像財物一樣被剝奪。
因此,依照貝克博士的說法,就算再窮困的人,也至少擁有一項資本:人力資本,也就是與生俱來的工作能力。而華人移民美國、遷居全世界時隨身攜帶的正是這種資本。也就是這種人力資本為百萬華人開墾了鑽石田。
整體而言,我認為本書提出的原則綜括了華人身上特別多的人力資本形式。每一原則各以專章探討。我相信讀者看完全書後,會發現有些原則顯而易見,那也沒有關係,只要讀者覺得受用即可。事實上,老實說,基於實用的目的,我並不想提出不合直覺的原則。因為如此一來,還需提出一大堆證明,這已超過本書的宗旨。所以我只列出讀者容易接受的原則,以便讓他們覺得能夠立即實行。
在此強調,我沒有說這些原則只有中國人獨有。我知道它們多半也能用來解釋其他人們成功的原因。然而,基於我的興趣範圍和我的個人背景,我的論點遍指全球華人,而不特別將中國本土的中國人和海外中國人做區隔。
另外,還得讓各位讀者知道,我本人並沒有特別努力實踐這些原則。我真希望當初自己能這麼做。一想到曾經與這些原則背道而馳、失足犯錯,我就忍不住打寒顫。不過,過去的經驗也讓我受益良多,我了解我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以及悔不當初少年時。
我寫這本書的主要動機,是想提醒我的孩子們,別忘了我們祖先的成就。我希望他們能將這些原則身體力行,勝過他們的老爸。
第二個動機,是鼓勵其他沒有機會探索自己文化的中國人。希望這本書能釐清中國文化的幾個層面,引導他們展開探索之路。
最後一個動機,是希望喚起非華人對於中國文化的注意。美國開始吹起中國風,我認為現在是開始了解中國的好時機。我真心相信任何人都能毫無障礙地實行這些原則。事實上,我非常希望讀者可以起而效尤。因為更多的成功事蹟能讓這些中國原則獲得更廣泛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