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丘自我追尋 ╳ 牧羊童奇幻歷險
將自然生態、身邊人的生命經歷與個人體悟揉成故事
願與島嶼孩子們分享撒哈拉的多重樣貌
★第36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兒童文學組 佳作★
長年旅居撒哈拉,人類學博士 蔡適任
聯手金鼎獎知名插畫家 南君
跨足合作兒童文學創作
遙遠、遙遠的撒哈拉,掀起了兩場又急又狂的沙塵暴,
金色小沙丘和牧羊童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壹◆小沙丘不想移動
蜜蜜,撒哈拉的一座美麗小沙丘。
雨降沙漠,蜜蜜勤奮細心的收藏雨水,有了水,餵飽了植物,駱駝、羊群也來這兒大快朵頤。蜜蜜喜歡當一個照顧動物和植物的小沙丘,身邊圍繞著許多朋友,偏偏可惡的風不讓她好過。
隨風來去是沙丘的天性,蜜蜜為了朋友,不想移動、不願消失,但愈是想紋風不動,風就愈愛跟蜜蜜作對。那天,沙塵暴來得又急又狂,不過一天光景,蜜蜜就消失不見了!揚在風中的沙粒,落入黑岩山的石縫裡,蜜蜜還能重回沙丘的樣貌嗎?
即使失去沙丘的外貌,只要初心還在,懷裡有水,我依然是我,依然能成為撒哈拉生命網絡的一份子!一個關於自我追尋與韌性成長的故事,為每一顆曾經拒絕改變的心,重新找回認識自己的力量。
貳◆沙塵暴裡要回家
哈吉,第一次自己牧羊的七歲孩子。
帶著椰棗、牛奶和麵包,哈吉吆喝著羊群往綠地走。原本湛藍無雲的天空,晒人溫暖的冬陽,一不留神,全因沙塵暴來襲而風雲變色!黃沙漫天,哈吉寸步難行,連哥哥心愛的黑羔羊也走丟了。
「迷路、落單、沙塵暴與寒夜,連一口水都沒得喝,只怕這孩子捱不過。」
運作這場沙塵暴的沙娃精靈,不忍哈吉受困,呼喊沙丘群的刺蝟、跳鼠、沙雞、耳廓狐……來幫忙解圍,這時,毒蛇及斑鬣狗群也不懷好意盯著哈吉,陷入另一場致命危機!究竟哈吉能否躲過沙塵暴,安然回到家人身邊呢?
沙塵暴來襲,牧羊童的奇幻歷險,因人類有愛、精靈有情、動物感念,用「愛的循環」正向力量化解了這場危機!一個身邊人的兒時真實經歷,化作故事,見證「愛」讓生命流轉的善念,以及對環境生態永續的反思。
短敘述
遙遠的撒哈拉,揚起了兩場又急又狂的沙塵暴,金色小沙丘和牧羊童的命運將何去何從?由長年旅居撒哈拉、人類學博士蔡適任,獻給島嶼孩子們沙漠異域風情,訴說「愛」的故事。
作者簡介:
蔡適任
法國社科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旅居摩洛哥,回應氣候變遷,戮力推動撒哈拉深度導覽、生態旅遊與沙漠種樹等行動。曾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榮譽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童話獎、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組二獎, 著有《娑婆撒哈拉》、《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沙漠化為一口井》、《蔡金麥與我》等書。
繪者簡介
南君
出生於屏東長治,習慣創作前喝杯黑咖啡,喚起靈魂後,在一個只有自己的小房間裡,拿起畫筆開始紙上造夢。喜歡手繪的方式,因為喜歡水彩在畫紙上跳舞的樣子;有時它還會不受控制,但想保有只有一張「原稿」的堅持。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第三十六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兒童文學組佳作
關於信誼幼兒文學獎
信誼幼兒文學獎自1987年創設以來,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幼兒圖畫書獎。歷年來,以「鼓勵本土創作,培育創作人才,尋找在地好故事」的創辦宗旨,挖掘培育許多優秀的童書作家一起共同努力,用在地好故事滋養我們的孩子。
從第一屆的《媽媽,買綠豆》,到《子兒,吐吐》、《Guji Guji》、《好想吃榴槤》、《劍獅出巡》、《尋貓啟事》、《好忙的除夕》、《企鵝演奏會》、《小威的眼睛》、《山左大力士》……一本一本原創經典好書,陪伴著我們的孩子,在故事中長大,讓孩子成為有自信、認同自己文化的人。
自第三十六屆起,信誼幼兒文學獎擴大徵獎,同步徵求「幼兒圖畫書組」及「兒童文學組」作品,廣邀兒童文學創作者,不拘形式、不限文本,為孩子創作更多好作品。首次徵獎,「媽媽樹」作品即以首獎勝出。
得獎紀錄:第三十六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兒童文學組佳作
關於信誼幼兒文學獎
信誼幼兒文學獎自1987年創設以來,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幼兒圖畫書獎。歷年來,以「鼓勵本土創作,培育創作人才,尋找在地好故事」的創辦宗旨,挖掘培育許多優秀的童書作家一起共同努力,用在地好故事滋養我們的孩子。
從第一屆的《媽媽,買綠豆》,到《子兒,吐吐》、《Guji Guji》、《好想吃榴槤》、《劍獅出巡》、《尋貓啟事》、《好忙的除夕》、《企鵝演奏會》、《小威的眼睛》、《山左大力士》……一本一本原創經典好書,陪伴著我們的孩子,在...
推薦序
評審的話
「愛」的循環善念 徐國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就像故事中的神靈「沙娃」照顧整片沙漠的生態系,本文作者也細心照顧整個故事的每一個細小環節,從情節的安排、各個角色的描寫、語言的一致性,以及主題的鋪張,本篇都可說是臻於完美的作品。
作者對於沙哈拉沙漠具有豐富的知識,同時也有深厚的感情,將看似死寂的荒涼沙漠寫得多情而動人。每一個角色,都在筆下栩栩如生,不僅呈現出沙漠動植物的本能及特色,人性化的設計,更貼近於孩子的心靈世界。透過故事情節傳遞自然科學的知識,又在知識中回歸人文思考。
〈小沙丘不想移動〉呈現自然世界的生態知識,同時也用溫柔的心,讓孩子學會從寬闊的視野來看待自己的生命,理解成長必經的改變。
〈沙塵暴裡要回家〉結構宏偉,看似講述人類破壞生態而遭到大自然的反噬,但是作者卻能超脫這個傳統的批判思維,重新回到「愛」這個主題上。故事中的神靈「沙娃」,為了回報人類曾經救過他的候鳥朋友,因而願意幫助七歲的牧羊童躲過沙塵暴的襲擊。而放下對人類的怨懟,出手相幫的動物們,則是感念沙娃對牠們的呵護,整個故事要訴說的是「愛的循環」能帶來正向的回饋。
除了主題動人,文字的駕馭也非常出眾,字裡行間,閃耀如詩般的光彩,每個角色的對話語言都恰如其分,場景描述也具備畫面感,讓人沉浸在忘我的閱讀時光中。
這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故事,一粒沙子,竟然可以乘風飛到那麼遙遠的世界為另一種生命帶來滋養;我想,美妙的奇想也將乘著文學的翅膀,為孩子的世界帶來無窮啟迪。
評審的話
「愛」的循環善念 徐國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就像故事中的神靈「沙娃」照顧整片沙漠的生態系,本文作者也細心照顧整個故事的每一個細小環節,從情節的安排、各個角色的描寫、語言的一致性,以及主題的鋪張,本篇都可說是臻於完美的作品。
作者對於沙哈拉沙漠具有豐富的知識,同時也有深厚的感情,將看似死寂的荒涼沙漠寫得多情而動人。每一個角色,都在筆下栩栩如生,不僅呈現出沙漠動植物的本能及特色,人性化的設計,更貼近於孩子的心靈世界。透過故事情節傳遞自然科學的知識,又在知識中回歸人文思考...
作者序
看見撒哈拉的多重樣貌 蔡適任
在沙漠為島嶼孩子書寫沙漠故事,是我十多年前在沙丘上的「願」。
〇一四年春,我與先生貝桑由駱駝相伴,在沙丘群裡野營。初起,荒野的遼闊寂靜讓我畏懼,在整整七天遠離人群後,我竟眷戀起那片無盡的無聲。走出沙丘群,隱隱閃光讓我回頭,只見沙丘上印著一排細碎小腳印。
貝桑說,夜裡,耳廓狐來過。
朝陽下,沙丘泛著金色的玫瑰光芒。「唯有放下心裡那把陳舊的尺,才能在狀似空無的荒漠照見生命本然的光彩,那是沙漠獨特的生命型態。」一個聲音在我耳邊低語,而我有了說故事的想望,因一座金色沙丘已然於我心底入住。
這是一則有所本的童話。故事裡的自然地貌、繁花盛開的黑岩山與守護野生動物的老樹,皆真實存在於我所生活的梅如卡一帶。男孩哈吉的原型與故事靈感,源自出身遊牧民族的貝桑,童年時在沙塵暴裡迷路的真實經驗。精靈概念來自伊斯蘭信仰,故事裡的動物為撒哈拉原生物種,並以多年田野調查作為塑造遊牧生活型態的依據。
我將自然生態、身邊人的生命經歷與個人體悟揉成故事,願與島嶼孩子們分享撒哈拉的多重樣貌:殘酷與溫柔共存一如沙塵暴,迷濛甚而摧殘了眼前的荒漠,卻滋養了未知的他鄉。是愛讓生命流轉,所有生靈莫不活在一張隱形網絡,相互牽動。
願我不忘初衷,願大水再回沙漠。
看見撒哈拉的多重樣貌 蔡適任
在沙漠為島嶼孩子書寫沙漠故事,是我十多年前在沙丘上的「願」。
〇一四年春,我與先生貝桑由駱駝相伴,在沙丘群裡野營。初起,荒野的遼闊寂靜讓我畏懼,在整整七天遠離人群後,我竟眷戀起那片無盡的無聲。走出沙丘群,隱隱閃光讓我回頭,只見沙丘上印著一排細碎小腳印。
貝桑說,夜裡,耳廓狐來過。
朝陽下,沙丘泛著金色的玫瑰光芒。「唯有放下心裡那把陳舊的尺,才能在狀似空無的荒漠照見生命本然的光彩,那是沙漠獨特的生命型態。」一個聲音在我耳邊低語,而我有了說故事的想望,因一座...
目錄
小沙丘不想移動
撒哈拉沙漠
金色沙丘上的蜜色光亮
抵抗
消失再聚
沙塵暴裡要回家
沙漠精靈
降生沙漠的孩子
危機與救援
威脅與保護
曙光下
沙丘上的金光
評審的話
作者的話
小沙丘不想移動
撒哈拉沙漠
金色沙丘上的蜜色光亮
抵抗
消失再聚
沙塵暴裡要回家
沙漠精靈
降生沙漠的孩子
危機與救援
威脅與保護
曙光下
沙丘上的金光
評審的話
作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