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學熱」一浪高過一浪,「國學班」、「國學院」遍地開,「國學大師」滿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等成為大眾喜愛的「學術明星」,各種祭祖活動此起彼伏,「孔子學院」開到了非洲大陸……短短數年間,國學由書櫥裏的「古董」,一躍為人人開口即談的「顯學」。
儘管戰爭年代戎馬倥傯,儘管建設時期日理萬機,但毛澤東爭分奪秒所研讀的國學典籍,用「汗牛充棟」來譬喻絲毫不誇張。當今的某些以「國學大師」自居的人,是無法望其項背的。
如何對待以國學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毛澤東曾提出了明確主張:總結,整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古為今用,活學活用,是毛澤東品讀國學經典、挖掘國學寶藏的一個最大的特徵。這也是他超過那些皓首窮經,數黃論黑;坐談立議,百不及一;起而行之,百無一能的「書蠹」們千萬倍的地方。
毛澤東一生筆走風雷,寫過許多氣勢雄宏足以傳誦千古的文章。《毛澤東選集》,「雄文四卷」,曾有人做過粗略統計,其中的成語典故,有40條左右來自《左傳》,有20至30條來自《論語》、《孟子》、《史記》、《漢書》等,有10條左右來自《詩經》、《尚書》、《易經》、《大學》、《中庸》、《戰國策》、《後漢書》、《三國志》、《孫子兵法》、《老子》、《莊子》、《國語》等。「毛選」中活用古典小說、詩詞曲賦的地方更是俯拾皆是。
在毛澤東妙筆點化下,古老的國學典籍中的成語、典故、詩詞,甚至神話傳說,立即變得熠熠生輝,煥發出新時代的勃勃生機,給人以雋永的啟迪,從而使他的文章光彩奪目,虎虎生威,讓人百讀不厭。
毛澤東在演講、講話和與人交談時,常常上天下地,海闊天空,縱橫古今,對於國學典籍中的故事、成語,他得心應口,隨意驅馳。他能以古典小說中的一個精彩情節來說明一個深奧的革命道理,令聽者撥雲見日;他能從初見者的姓名中尋找到楚辭唐詩,讓對方驚歎不已……聽毛澤東演講,和毛澤東交談,在享受他獨特的口才魅力的同時,使人深深受到思想的啟迪,情操的陶冶,國學知識的教益。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暮年毛澤東曾對一位美國來訪者說:「我生著一張大中華的面孔。」青年毛澤東在一首詩中詠唱:「山川奇氣曾鍾此。」是的,毛澤東是中華山川奇氣所鍾的奇男子、偉丈夫,更是延綿五千年國學智慧之精華所哺育鑄就的「風流人物」!
集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書法家、詩人於一身的毛澤東,博覽古籍,精通經、史、子、集,是當之無愧的無冕的「國學大師」,他對國學的品評、批注和古為今用,是留給後代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整理和挖掘這筆精神寶藏,對於今日的「國學熱」具有多方面的指導意義,對於國學的全面復興和走向世界,對於中華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和作用!
作者簡介:
盧志丹,字照青,筆名蒲岩。
生於一九七六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來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種過田,教過書,做過工,經過商,徒步重走過陝甘境內的長征路。是毛澤東的超級粉絲,潛心研究毛澤東生平事蹟及文章詩詞十餘春秋。目前在北京致力於國學經典的研究和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掘。遊心於佛儒之間,騁目於古今之變。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睿智的思辯能力、矯健酣暢的文字功力,策劃和創作過多部暢銷作品。是國內將紅軍長征精神引入現代職場和員工培訓領域的第一人。其專著《英雄式員工的長征精神》被公認為頗具影響力的本土化員工勵志經典之作,被各大媒體廣泛報導,是許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組織的員工們人手一冊的必讀之書。
章節試閱
毛澤東論國學
西元一八九三年12月26日,是中國農曆癸巳年的十一月十九,毛澤東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個農民的家庭。
當年的韶山沖還是一個交通不便、風氣閉塞的山村。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曾當過
兵,識字不多,但由於克勤克儉,亦農亦商,終於成為一個在鄉間有資格發行小額錢票的「小財東」。由於在一次打官司中敗訴,毛順生願意讓兒子念一點書,「可以幫助他打贏官司」,也可以幫他記賬。所以,毛澤東8歲時被送進附近的私塾。
對於在私塾裏的學習經歷,毛澤東後來形象地概括為—「六年孔夫子」。一九六
四年,他在北戴河與哲學工作者談哲學問題時說: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時候很信孔夫子,寫過文章。
早在一九四二年2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的演講時說:我幼年沒有進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校,學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一套,這種學習內容雖然陳舊,但對我也有好處,因為我識字便是從這裏學來的。
此時,他認為在私塾裏讀國學經典對他的最大益處,是讓他識字。
事實上,從毛澤東的一生來看,「六年孔夫子」遠不只是起到識字的作用,這些書對幼年的毛澤東來說也許很枯燥,但由於熟讀熟記,所以在以後用起來就信手拈來,如數家珍了。這顯然有助於他在革命實踐過程中「古為今用」。
一九一一年,毛澤東「立志出鄉關」,到湖南省的大都會長沙「見世面,經風
雨」。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修了半年後,於一九一三年春,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師範學校。第二年春季,第四師範合併於第一師範。毛澤東在一師刻苦求學,直到一九一八年夏季畢業。
從現在保存的信件、文章、讀書筆記等來看,毛澤東在第一師範讀書的前期,較多的時間在讀中國古典經籍,即在潛心研究「國學」。這同康有為、梁啟超,尤其是他的老師楊昌濟的影響有關。當然,從毛澤東自身來說,四書五經自幼多能背誦,此時也便於進一步鑽研。
一九一五年6月25日,毛澤東致同學湘生的信中說:如言自修,吾舉兩人聞君。其一康有為。康嘗言,吾四十歲以前,學遍中國學問;四十歲以後,又吸收西國學問之精華。其一梁啟超。梁固早慧,觀其自述,亦是先業詞章,後治各科。蓋文學為百學之源,..來日之中國,艱難百倍於昔,非有奇傑不足以言救濟,足下幸毋暴棄!
青年毛澤東有明確的主張:只有「奇傑」才能救中國,而這種「奇傑」,必學通
中、西,首先要通國學。
一九一六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之後,毛澤東讀書的興趣就被該刊所宣導的新思潮吸引去了。但他並沒有完全排斥古老的國學,仍認為要「略通國學大要」。
一九一七年8月23日,在致老師兼摯友黎錦熙先生的一封長信中,毛澤東說:
弟久思組織私塾,採古講學與今學校二者之長,暫只以三年為期,課程則以略通國學大要為準。過此即便出洋求學,乃求西學大要,歸仍返私塾生活,以幾其深。
顯然,在青年毛澤東眼裏,「西學」和「國學」是同等重要,但國學應為基礎。
其實,在毛澤東求學的那個時代,並非西方學說和思想一統天下的時代,國學在經歷了清後期的低迷徘徊之後,在清末民初,便有復興之勢,湧現出了一大批一大批大師級的學者。
「國學」即「中國學術」,是有別於西方學術的中國特有之學術系統的簡稱。「國
學」之名,始見於清末。
清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此時毛澤東年方十四,還未走出韶山,劉師培、
章太炎、鄧實等創辦了《國粹學報》,在其二十七期,鄧實發表了《國學精論》一文。一九一○年,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刊印以後,一紙風行海內外,成為莘莘學子的必讀之書。所以,國學又被稱為「國故」、「國粹」、「國故學」,西方學者則稱之為「漢學」。
國學的分類,有人按清朝的四庫全書,分為四部,即「經、史、子、集」。
清朝的學者姚鼐的《古文辭類纂》則認為可以分三門:曰義理,曰詞章,曰考據。
備受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崇拜的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於此三門之外,又增加「經世」一門。
毛澤東很推崇曾國藩的四分法。一九一五年9月,他在給好友蕭子升的信中說:
僕觀曾文正為學,四者為之科。曰義理,何一二書為主(謂《論語》、《近思錄》,何若干書輔之;曰考據亦然;曰詞章曰經濟亦然。
雖然青年毛澤東主張「略通國學大要」,但他對國學中所包含的糟粕是有著清醒認識,並深惡痛絕的。他在致黎錦熙的信中說:吾國人積弊甚深,思想太舊,道德太壞..吾國思想與道德,可以偽而不真,虛而不實之兩言括之,五千年流傳到今,種根甚深,結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推陷廓清。
主張大力「推陷廓清」,這其實是當毛澤東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之後,主張對包括國學在內的舊思想、舊文化,採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批判地繼承」的思想之端倪。
在經歷一番艱難的「上下求索」之後,毛澤東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從
此,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犀利而深邃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所熟悉的國學。
一方面,毛澤東主張要繼承以國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一九三八年,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在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要學習中國的歷史遺產—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
另一方面,毛澤東反覆強調,必須以批判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
在著名政論文《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說: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絕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絕不能割斷歷史。但這種尊重,是給以歷史以一定的科學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讚揚任何封建的毒素。
「批判地繼承」是毛澤東對待以國學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以貫之的原則和態度。正因為持此態度,使他能夠古為今用,使古老的國學在他的「丹青妙手」上與時俱進,煥發出獨具中國特色的智慧光芒和勃勃生機。
毛澤東論國學
西元一八九三年12月26日,是中國農曆癸巳年的十一月十九,毛澤東誕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一個農民的家庭。
當年的韶山沖還是一個交通不便、風氣閉塞的山村。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曾當過
兵,識字不多,但由於克勤克儉,亦農亦商,終於成為一個在鄉間有資格發行小額錢票的「小財東」。由於在一次打官司中敗訴,毛順生願意讓兒子念一點書,「可以幫助他打贏官司」,也可以幫他記賬。所以,毛澤東8歲時被送進附近的私塾。
對於在私塾裏的學習經歷,毛澤東後來形象地概括為—「六年孔夫子」。一九六
四年,他在北戴河與哲...
目錄
第一章 毛澤東眼中的國學
毛澤東論國學/毛澤東治國學之法/毛澤東式的古為今用
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
「六年私塾」奠定國學基礎/毛澤東對《論語》爛熟於胸/
毛澤東妙用《論語》句典/從崇信到批判—毛澤東評價孔夫子/
《孟子》「民為貴」與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引用最多的經典—《春秋左氏傳》/毛澤東最鍾愛的經典—《詩經》/
《周易》與毛澤東的「兩點論」/毛澤東活用《尚書》句典/
毛澤東談《中庸》中的思想/《禮記》大同理想對毛澤東的影響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
「掌上千秋史」/騁目於「二十四史」/《資治通鑒》讀了十七遍/
毛澤東的中國古史觀/驚人妙語論帝王/見解獨特評名臣/毛式歷史人才觀/
史籍的「古為今用」/「古為今用」的正負面/毛澤東愛讀地方志/
一生堅持讀「活頁歷史」
第四章 毛澤東智品諸子
毛澤東與《老子》/毛澤東與《莊子》/毛澤東與《孫子》/毛澤東與《韓非子》
毛澤東與《墨子》/毛澤東與《列子》/毛澤東與《淮南子》
第五章 毛澤東說佛教談佛經
虔誠信佛的「石三伢子」/研經訪僧究佛理/推崇禪宗六祖慧能及其《壇經》/
「《金剛經》值得一讀」/宣導研究佛學/出神入化用佛典
第六章 毛澤東品讀古賦
「宋玉的《風賦》,值得一看」—毛澤東品讀宋玉《風賦》
「登徒子是遵守『婚姻法』的模範丈夫」—毛澤東品讀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真是一篇妙文」—毛澤東品讀枚乘賦《七發》
「含有故土之思」—毛澤東品讀王粲《登樓賦》
「做了很多好文章」—毛澤東品讀江淹《別賦》、《恨賦》
「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毛澤東品讀庾信《枯樹賦》
第七章 毛澤東智品妙用古文
「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毛澤東讀《觸讋說趙太后》
「有很大的說服力」—毛澤東智品李斯《諫逐客書》
「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毛澤東智品賈誼《治安策》
「可以鍛鍊革命意志」—毛澤東智品司馬遷《報任安書》
「這後兩句,正是指我」—毛澤東智品《李固與黃瓊書》
「韓愈很會寫文章」—毛澤東智品《韓昌黎文集》
「莫從子厚返文王」—毛澤東智品柳宗元文章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毛澤東智品《曾國藩全集》
「繼續找笑話書」—毛澤東讀古代笑話書
第一章 毛澤東眼中的國學
毛澤東論國學/毛澤東治國學之法/毛澤東式的古為今用
第二章 毛澤東與四書五經
「六年私塾」奠定國學基礎/毛澤東對《論語》爛熟於胸/
毛澤東妙用《論語》句典/從崇信到批判—毛澤東評價孔夫子/
《孟子》「民為貴」與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引用最多的經典—《春秋左氏傳》/毛澤東最鍾愛的經典—《詩經》/
《周易》與毛澤東的「兩點論」/毛澤東活用《尚書》句典/
毛澤東談《中庸》中的思想/《禮記》大同理想對毛澤東的影響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
「掌上千秋史」/騁目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