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神的問題,首先是要從社會學、民俗學的觀點去研討,否則是沒有基礎的。如果只是就神論神,它必然只是限於民間故事的傳說,而不會得到神的產生的本意,結果像古代一些記載神話故事書如《搜神記》之類,只是說明在某一時代流傳著某些神而已,並不能認識到一個神的產生是應什麼需要而產生的,解決了社會上什麼問題。
當然神的起源我們現在已經沒法考證。不過可以推斷,大概自從有了人類,神的形象也就產生。它適應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某些需要,如對自然現象的認識、解釋,人的品格之神化,賦予人以戰勝自然的信心、勇氣等。故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神對於社會的貢獻是客觀存在的。因之我們可以從神的不斷增加、演變看到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的諸多側面。
中國的神,可分為四類,大致可以包括了現有的神。
一、原始諸神。這應該是原始社會就有的一些神,它解決了原始時代人們的一些問題,從人們的崇拜一直到生活的需求。在自然方面,如天神、地、日、月、水、土、風、雨等;在生活方面,如門神、灶神、房神、井神、蠶神等;還有母系社會的象徵如西王母。這些都是最古老的,而一直不斷補充演化,保存到後代。
二、宗教諸神。在宗教還沒有興起之前,社會上必然產生巫、醫兩道,這是為人生實際需要而興起的。而巫術這一門,老實說也就是宗教的前身。它必然帶有神的崇拜,否則巫術是沒有憑藉的。今日對於最早的巫術所信奉的神已經無法追究,它當然吸收了一些原始時代流傳的一些神而加以增添,但由於混入後來的宗教中去而無法識別。中國的宗教,最早可以算是漢代創始的五斗米教,後來演化為道教,他們奉祀的一些神,顯然包括原始社會所奉祀的諸神,如三清(玉清、上清、太清)顯然是從天神崇拜轉來的,三官、雷王、後土、星君等都有原始神的痕跡。另外加上巫家所奉諸神,遂成了道教基本隊伍。我相信老子成為道教的祖師,應該是道教形成之後才加進去的,是比較偏後的。
道教的中心是以修煉長生,求不死之方為主,他們奉祀諸神,只不過是其外衣,而不是對修煉有什麼作用。因之在自己創造諸神外,陸續吸收一些民間奉祀的神,如灶王、東岳大帝、泰山老母、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等等,顯然這些神都因有其基本群眾而被納入道教。另外則是一些民間信奉的人物,被皇帝硬行納入,被列為道教諸神的一員,如清源帝君(李冰)、伏魔大帝(關羽)、二徐真君等,事實上他們並未成仙︰只不過曾被敕命封神,於是得以列入道教門庭。老實說這些都是與道教沒有關係的。還有一些行業祖師,他們都不是神,由於行業師徒傳承,被人們奉祀,也糊裡糊塗被列入道教,如魯班、杜康、陸羽等。
至於佛教方面,是由外國傳入中國的,是由佛、菩薩、羅漢等組成,事實上是一些印度的神。
三、行業祖師。各行各業,學習業務,過去是講究師徒傳承的,因之一定要有祖師爺,如木工之奉魯班,造酒業之奉儀狄、杜康,藥鋪之奉孫思邈,醫生之奉華佗,茶店之奉陸羽,教書匠(私塾)之奉孔丘,事實上他們並不是神,他們與財神、灶王、獄神等是有區別的。
四、民間奉祀諸神。主要是社會上某些事業的保護神。如伏羲、神農、黃帝、火神、花神等,最普遍的要算天妃天后(媽祖)了,她是以保護行業受人奉祀的。至於家族則有以先人作為土地,寺廟則以始創的僧人作為保護神的,則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大致可以歸納為此四項,這都是神。在今天有人把他們視為迷信的產物,這恐怕也不盡然。這些神,首先教導人要修身養性,持戒行善,要相信善有善報,要諸惡莫做;有的曾造福社會,有的則盡忠報國,各有其貢獻的。我們如果能從這些神的產生加以考慮,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相信和供奉,是有其社會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