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古怪的紫式部
愛吃沙丁魚沒關係 只要能寫出好作品
距今一千年前寫成的平安時代女性文學的不朽之作《源氏物語》,是作者紫式部(Murasaki Shikibu)身為憂鬱寡婦時期的作品。
紫式部的生涯有許多謎團,她沒有留下名字,生年也不清楚,連去逝的年代亦不詳。
後人只知道她父親是位名叫藤原為時的貴族,她母親在她三歲左右時過世,家中有一個姊姊和一個哥哥(也有弟弟之說)。
當時是一夫多妻制的訪妻習俗,紫式部的父親出身中流貴族門第,母親過世後,父親外宿的機會大概也增多,因此紫式部和姊姊、哥哥可能度過寂寞的孩提時代。
紫式部長大後,錯過了婚期。她在日記中留下一段回憶兒時的文章,說她父親讓哥哥唸書,哥哥卻老是記不住,而在一旁聽的她反倒輕而易舉地記住了。
這時代的人們討厭閱讀漢文書籍的女性,紫式部不但具有熟知中國古典名著《史記》及白居易詩集等文化修養,甚至連日本佛典、歌集、史書等的造詣也非常深。
如此文化修養遠勝過一般男性的紫式部,應該是位程度很高的知識分子。
紫式部在臨三十歲的晚秋時節結婚。對方是個和她年齡相差有如父女,而且已經有四名妻子、六個孩子的男人。
雖然兩人膝下有個女兒,但婚姻生活只維持兩年多,最後因丈夫過世而告終。
紫式部成為有孩子的寡婦,逃避抑鬱現實般地開始動手寫故事。她為了擺脫憂鬱的日常生活,以充滿愁緒的筆觸寫出華麗王朝世界的《源氏物語》。
就在她不停紡織主角光源氏的戀愛經歷與榮華時,五年後,以女官兼家庭教師的身分,在一條天皇的皇后彰子身邊服侍了約六年。
結果,她寫的故事成為長達五十四帖的長篇連載,並成為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小說。
據說紫式部其貌不揚,而且自我意識過強,性格似乎趨於內向、陰沉。然而,或許正因為她這種性格,才能寫出名揚日本文學史的傑作。
在日本,《源氏物語》是高中古文教科書範本,一般人視其為古典,但在歐州,似乎被當做描述現代婚姻生活的書。在知識分子間很受歡迎。
站在女性立場閱讀《源氏物語》,確實會令人失去對婚姻的憧憬與幻想,也能進一步理解男女間的戀愛心理。
大抵說來,論及千年前的歐州文學,無論哪個國家都只有歌頌戰役的武勛詩,完全沒有細膩描寫出人與人之間複雜心理的小說。
這部描述貴族的顯赫生活以及其陰暗面,登場人物超過四百人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證明了支撐日本平安時代高度文化的正是當時的女性優勢社會環境。
紫式部另有個很有趣的小故事。
話說平安時代的貴族,似乎沒有在烹調過程中直接加調味料的習慣,吃飯時,按自己口味各自沾鹽、味噌等調味料。只有酸味例外。
當時沒有食酢,只能讓材料自然發酵而得酸味。又基於身分制度嚴謹,有不少食物被上流階級人士視為下品,貴族人不吃。
例如沙丁魚。貴族只吃香魚、鯉魚或鯽魚之類的淡水魚,對鹹水魚視如蔽屣。可能因為鮮度問題吧。
但有位貴族,而且是女性,經常瞞著丈夫偷吃沙丁魚。這位女性正是日本王朝文學紅人紫式部。
江戶時代的國學者谷川士清(一七○九~一七七六),於生前所編撰的國語辭典《和訓栞》中,描述紫式部非常愛吃沙丁魚,時常趁丈夫不在時,在家裡偷吃烤沙丁魚。
某天,丈夫看到紫式部正在吃沙丁魚,眉頭一皺,責備她怎麼吃這種下品魚。
紫式部回丈夫一首和歌,意思是:「凡是日本人,沒有人不去參拜石清水八幡宮,也沒有人不吃沙丁魚。」
沙丁魚飽含DHA,而DHA又能充實成人腦細胞,不但可以抑制攻擊性,也能令人精神安定,增強集中力。或許紫式部正因為時常偷吃沙丁魚,才能寫下傑作《源氏物語》?
當時朝廷女官稱沙丁魚為「御紫」或「紫」,可見眾女官也時常瞞著男人偷吃沙丁魚。
女人通常感情勝過理智,只要好吃,誰管身分制度?先吃再說。
而紫式部又曾伴隨父親到越前(福井縣)赴任,越前若狹灣的特產正是沙丁魚。或許紫式部在這時期也飽嚐過沙丁魚?
不過,另一種說法是「和泉式部與沙丁魚」,典故出自《猿源氏草紙》。
和泉式部(Izumi Shikibu)是著名的和歌歌人,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擅長作男女戀愛和歌,是紫式部的女官同僚,並與紫式部、清少納言並稱日本平安時代的「王朝文學三才媛」。
《猿源氏草紙》成立於十四世紀的室町時代,《和訓栞》則刊行於一七七七年前後,按理說,正確說法應該是《猿源氏草紙》。
只是,《和訓栞》中的「紫式部與沙丁魚」說法亦是參照其他古籍,因此最初出現此典故的文獻到底是「和泉式部與沙丁魚」或「紫式部與沙丁魚」,如今已無從查證了。
總之,現代日本人只要提到沙丁魚,通常會聯想到「紫式部與沙丁魚」這則故事。賣魚貨的商家也很愛拿這則故事當做促銷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