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我的傻瓜維特 簡世明
再一次看到維特,仍然是一陣揪心。
對我來說,維特一點都不陌生。每一屆、每一個班級都有他們瑟縮的身影。他們被同學排擠、嘲笑甚至霸凌;被師長厭惡、忽視甚至處罰。
很難幫助他們,就跟書中的瑞秋老師一樣,只能在一旁默默鼓勵打氣。公開的、明顯的呵護,總是會帶來更多來自暗處的傷害。
很無奈。
我們可以為這些被排擠的孩子做點事嗎?讓他們明瞭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讓他們願意提起勇氣,在雨後的初晴,擦乾眼淚,繼續追尋天空那端的彩虹嗎?
這樣的念頭一直深埋在我的心中,終於,某一日的午後,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不擅長畫畫的我,提起鉛筆,為維特創作了我生平的第一本繪本。
書中的主角是一顆球,特別「胖大的球」。它不會彈、不會跳,甚至滾不好。反觀它的同學們,無論是籃球、棒球、網球、高爾夫球……個個都身手矯健,胸懷遠大的目標:成為職業好手,打進大聯盟、NBA、四大網球公開賽!但是笨拙、癡肥的主角連實踐夢想的機會都沒有,它擁有的只是無止盡的嘲笑!
主角幾乎沒有朋友,唯一談得來的同學,是一顆「羽毛球」。而羽毛球也受盡譏嘲,因為它「長得不圓」。大家紛紛議論著:奇形怪狀的羽毛球也能算是球嗎?
然而,經過一番苦苦的自我追尋,主角終於明瞭自己的能力與天賦。長得胖、跳不高是有道理的,因為它是一顆熱氣球!
它可以飄揚在空中俯瞰大地,沒有任何一顆球可以飛得比它更高!它做到了!它是《最高的那一顆》。
而它的朋友「羽毛球」雖然不圓,卻因為發現自己會飛,飛得非常好,所以最終它成了空中快遞公司「UPS」的總裁!
某一次,我有機會到中部某大學演講。我和大家分享了這本自己創作的繪本,希望教授們能注意四處出沒的維特們,在適當的時機拉他們一把。結果演講結束後,圍繞身旁的眾多老師們逐一散去,有一位身材略胖的女教授緩緩踱步向我走來。年輕的她說:「謝謝您的演講。我……我就是書中的主角,因為胖,受盡打擊嘲笑,課業不好,讀完高職後因為一位老師的鼓勵,才得以繼續升學、出國留學,成為教授……」望著啜泣的她,我心中很是安慰。這所大學的孩子有福了,至少有一位老師,會用盡力氣鼓勵孩子,不准他們輕意放棄自己的人生!
我常常在課堂上為同學們朗誦自己的繪本。誦讀進行時,我聽到同學們為主角忿忿不平、為主角加油打氣,甚至為它的第一次升空飛行感動歡呼!
在那之後,只要一發現維特的蹤跡,我就會拿起繪本,為該班的孩子再朗誦一次。
這是我能為維特們做的。
現在,我找到了另一本創作。還有人心心念念這些備受攻擊、缺乏自信、不敢築夢的孩子,為這些孩子們寫了一本《孩子,要相信自己:先別急著當傻瓜【兒童版】》。
傻瓜維特的遭遇不是特例,而是每一天、在每一個校園裡都有可能真實上演的。
希望每位師長都能看看這本書、仔細思索主角維特的遭遇。學校教育應該是鼓勵孩子的動力,不應該成為扼殺孩子的元兇。要記住:智商173的孩子,他的外顯行為看起來與智商73的孩子差不了太多的啊!
現在,因為這本書的出版,我有了新的選擇。我會在課堂上帶領孩子們閱讀這本《孩子,要相信自己:先別急著當傻瓜【兒童版】》。以史都華老師、瑞秋老師為榜樣,不否定孩子、肯定孩子;並以此勉勵天下所有的老師們:「先別急著當傻瓜老師」啊!
(本文作者為國小老師,《老師的十個對不起》作者)
推薦序二
把自己當傻瓜,真傻! 陳木城
維特,一個當了十七年的傻瓜,才知道自己是一個天才。
蘿拉,一個當了半輩子的醜八怪,才知道原來自己太漂亮。
這是作者改編自國際門薩天才協會會長的真實故事,在他成為被肯定的天才之前,他是一個傻瓜,被同學孤立排擠、愚弄欺負,被集體霸凌,也被老師誤會他說謊,懷疑他抄襲。他的臉上、背上都被貼上永遠撕不掉的兩個字:傻瓜!
於是,他相信自己是一個傻瓜了。15歲的時候,因為家裡貧窮,他休學離開學校,跟著爸爸到修車廠當一個被呼來喚去,卑微而謙虛的修車學徒。但是,他記住了老師的話:永遠都要認真學習,永遠都不要放棄自己!這個小學徒自己閱讀一套24本的大英百科全書,無意間解開了一則廣告看板上的數學難題,進入了一個科技公司的徵才網站,從而成為這家公司的職員和董事。
從事教育三十年,說過許多激勵學生的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都無非要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但是這些話都只是訓話。也說過許多故事:醜小鴨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林肯的故事、國父革命的故事、愛迪生的故事、邱吉爾的故事、希爾頓的故事,這些故事一直都不缺。但是,當我讀到《孩子,要相信自己》一書裡「傻瓜維特」的故事,仍幾次含著眼淚,深深被故事裡的情境感動了。
我們的教育需要更多更多感動的故事,歷史也好,傳記也好,小說也好,當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情境裡,跟著故事裡的人物,去體驗生命中的遭遇和苦難,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都會匯聚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力量,成為他們成長中的滋養。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看到書中的史都華老師、瑞秋老師,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醒和鼓勵。在我們學校裡的弱勢孩子,多麼需要好老師的關懷和提攜,在他們最孤力無援的時候,多麼需要有人拉他一把。而像羅納多老師的後悔和改變,豈不也是我們的一面活生生的鏡子,現代的良師典範是把弱勢的孩子帶上來,新的教育觀念不是擇優汰劣,而是透過教育歷程讓每個孩子天賦自由。
作為一個兒童文學工作者,不管是閱讀推廣或是從事創作,在這個變遷迅速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推薦、創作現代的優秀作品,貼近孩子的真實生活,讓閱讀與時俱進。《孩子,要相信自己:先別急著當傻瓜【兒童版】》就是一個現代版的醜小鴨,也是21世紀的灰姑娘,可以帶領孩子進入現代生活,畢竟孩子要面對的是一個科技的數位時代。
請讓你的孩子來讀讀這本書,然後和孩子討論,分組演出一幕幕的「傻瓜劇場」,孩子會永遠記住他們一起演戲的童年,豐富孩子的生命。
(本文作者為兒童文學工作者、退休校長、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榮譽理事長)
推薦序三
建立自信,熱情翩然而至 番紅花
我常常想,這世界上最弱勢的動物就是孩子了。孩子幾乎沒有權利去選擇他的父母、老師與同學,家庭或學校所給予自己的,是傷害或是愛,年幼的孩子只能默默概括承受,即使環境有霸凌或陰影,他們也沒有能力自己逃跑或反擊,君不見這世上即使有些家庭酗酒、家暴、或貧病,孩子仍選擇不離不棄,就是因為在孩子的心中,依歸(或依屬)是絕不可缺的,大人就是他們的依靠,是以,當我每天面對這世界上最弱勢的動物「孩子」時,我總是提醒自己,要好好的擁抱他們、鼓舞他們,請注意孩子仰望大人時的眼神,是多麼充滿了愛的渴慕。
《孩子,要相信自己:先別急著當傻瓜【兒童版】》不論是插畫或故事的鋪陳,皆傳遞出愛孩子的藝術與心法,我們也許努力養育了孩子,供他們吃穿受教育,但讓孩子勇敢跨向他人生旅程的挑戰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發自內心的相信、他是個有能力的人,而自信心不會憑空而降,也不是一朝一夕說幾句好聽讚美的話就可建立,自信心是經年累月的養成,是親子陪伴與實作的歲月中,緩步的奠基。
書中的小女孩蘿拉有個嚴肅嚴苛的父親,他的父親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挑剔蘿拉的寫作與長相等諸多生活大小事,而另一個小男孩維特,經常得面對校園裡懷疑或嘲笑他心智遲緩的老師與同學。蘿拉每天寫小日記來抒發每天被爸媽叫為「醜八怪」的內心挫折,維特在學校畫了一幅被老師評為「噁心」的死去昆蟲圖像,帶回家以後,他的爸爸卻珍愛無比的說要裱起來這麼漂亮的畫,掛在家裡最明顯的地方。而我們究竟是屬於哪一種父母師長呢?
我想大多數的大人不會刻意去打擊孩子,往往是在情緒失當或無心的狀態,去抹煞孩子仍潛藏的「亮點」,如果我們能常常溫柔對孩子說「寶貝,先別急著當傻瓜,再多試一次,你會更棒、更快樂!」。那麼,孩子就能接收到一股鼓舞的大力量。
回顧我們的童年,每個人都能夠舉列出那些深藏於心,快樂、傷痛、受激勵或受打擊的各種心靈之動,孩子的心就像他的肌膚一樣脆弱而敏感,要建立他們扎實的自信心,大人得擁有細水長流的耐心與智慧,但要摧毀孩子對自己的認識與勇氣,卻易如反掌,往往大人自以為無心的一句批評,看起來是輕輕舉起,實則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卻是重重的放下,我們飄過一句「你好笨、怎麼會這樣呢,你真是糟透了」,這些不具任何建設性的指責,就足以讓孩子一生揮之不去這朵烏雲。
曾獲得兩次普立茲獎、被世人譽為「生物多樣性之父」的哈佛終身教授 Edward Osborne Wilson,他曾提到,讓他發現這輩子要走的路—「成為一名科學家與教授」之關鍵時刻,是他十四歲在夏令營打工帶著營隊探險抓蛇,活動結束時他拿到人氣票選輔導員第二名,因為得到整個營隊的鼓勵與肯定,那一刻他突然感覺,已經十四歲、每天只想去沼澤捕螞蟻和蝴蝶、在家裡養蛇和黑寡婦蜘蛛的自己,是有用之人!從威爾森的故事可見,正面的力量如海浪拍岸,可以激勵出人心最美麗最強壯的浪花,一個看似小小的肯定,就此奠立了這孩子成為全球頂尖科學家的一生。
這句話是很可愛的,「親愛的孩子,面對挫折,先別急著當傻瓜」,把這句話時時存放在心裡,多多鼓勵、引導孩子往正面的方向去努力,自信心建立了,熱情即翩然而至,沒有自信,人生沒有方向,沒有自信,就失去踏實的夢想,願我們都能把握住珍貴的養育時光,培養我們的孩子成為有自信、有勇氣、有熱情的個體。
(本為作者為父母信賴度第一名的作家,著有《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當婚姻遇上教養》《廚房小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