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被操控了嗎?阻斷你的黑暗面,學會讓你一輩子受用的正面情緒習慣!
情緒有驚人的力量,也有慣性的特質。好消息是,壞的情緒習慣是可以改的!壞消息是,我們的大腦習慣選擇最熟悉的情緒。所以,想想看,你經常餵養自己哪一種情緒?
我們的大腦只選擇最熟悉的情緒,因為這會讓大腦安心。大腦為了維持熟悉的情緒習慣,只要出現偏好的情緒,便會盡可能的讓它維持久一點;相反的,若是出現陌生的情緒,則會選擇盡快遺忘它!
作者從事精神科醫生多年,在接觸過許多病患後,發覺到情緒也有習慣化的現象,他把這種習慣性的反覆情緒稱之為「情緒習慣」。例如:經常勞心費神的人,當沒有事情需要擔心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舒服,心裡會不自主的渴望焦慮和憂鬱。因此,許多從小養成的情緒習慣,就像老朋友一樣與我們常相左右。在作者的臨床案例中,有人有自我折磨的情緒習慣,有人與憂心忡忡的慣性心魔為伴。
不僅如此,情緒習慣並不單純。它還會改變樣貌,令人無所察覺,也會欺騙自我,以求延續下去。小時候你是否曾經因為不想上學而感覺肚子隱隱作痛?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其實這是大腦為了編造不上學的藉口,而製造肚子痛的症狀。就算是難過不舒服的疼痛症狀,只要背後可能藏有未知的好處(如不用上學),大腦就會使出非常手段。本書除了引用許多實例故事,說明具有強烈影響力的情緒習慣類型,還以科學的觀點解釋大腦是如何施展技倆,讓人任由情緒習慣的操控。精彩案例包括了:
◎ 幾乎萬事包辦的便利貼女孩,好不容易被主管賞識升遷,卻只想繼續當個基層人員就好
◎ 有著俊俏外表的男子,一心渴望擁有穩定的感情,既不花心,但為何戀情總是無法持久
◎ 年輕的女大生想要變瘦、變美,讓更多人喜歡,卻因此營養失調得了厭食症
◎ 婚姻幸福美滿,和公婆關係融洽的太太,居然莫名感到焦慮,甚至還罹患了憂鬱症
◎ 在公司擔任課長,也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好爸爸,為何陸續有部屬離職,不想與他共事
◎ 堪稱人生勝利組的企業家,本身卻過得不快樂。唯有在營業額爆增、產品成果令人讚賞時,才會感到些許快樂,但快樂感總是一溜煙的消失不見……等
情緒習慣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一旦染上負面的情緒習慣,可是會使心理健康失衡,讓人出現憂鬱症、躁鬱症、焦慮、內疚自責等症狀,而且還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甚至產生嚴重的破壞。你知道嗎,有些女性總是自嘆自己老是遇到「壞男人」,付出的比男方多,換來的卻是絕情,其實這就是情緒習慣所帶來的破壞力之一!進一步去探尋原因,會發現問題就出在慣性陷阱──習慣尋找自己熟悉的對象,而且一旦對親密感的取得方式產生扭曲,就更容易形成扭曲的人際關係慣性(渴求型/放棄型/拒絕型)。
透過本書,可以檢視自己不知不覺中養成的情緒習慣,了解擺脫時可能會出現的戒斷症狀。在書末兩章,作者還提供了改變負面情緒習慣的實際方法,以及延續正面情緒習慣的好撇步。想一睹為快嗎?以下網頁連結為揮別負面情緒的實用方法──製作情緒開關:http://goo.gl/ulh362
各界激賞推薦(依來稿順序排列)
情緒會習慣化。情緒習慣化後,人會成為情緒的奴隸,這不僅影響他自身,也影響了周遭。其實這不是新觀點或新理論,但此書的出版的意義是再度提醒:這個觀點對現代人可能造成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此書重提行為改變的重要性。此點已是目前台灣強調情緒改變的專書中,最常被忽略的一塊。行為改變是有效的,而且強調一點一點的從小地方做起。台灣目前有關情緒改變的專書中,往往太靈性、太抽象,何不強調具體的、老實的從生活中之點點滴滴做起呢?這也是我認為此書的價值所在。─許文耀(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系主任)
作者以豐富的心理治療經驗指出情緒自療的一盞明燈:要有好情緒,先有好心態及好方法!-邱永林(兩岸知名心理師)
情緒是會習慣化的,這是我從事心理治療這麼多年來一直相信的事實。一個人養成的情緒習慣不論是好是壞,都會對本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必然擴及到人際關係上。本書即揭露了這個概念並分享實用的方法,讓讀者在認識自己的習慣以後,能練習調節與掌控自己的情緒。-王浩威(精神科專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