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讓你感到焦慮、心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過著內心平靜的生活,成為現代人遙不可及的目標。有沒有方法,可以讓人學習好好照顧自己的心,Jay Shetty 的這本《僧人心態》,成為現代人心靈最好的良藥。
被譽為「數位時代下的心靈導師」的謝帝(Jay Shetty),過去其實是商學院的高材生,後來因緣機會下當了三年的僧人。
另外,也非常推薦他經營的Podcast節目《跟傑﹒謝帝一起找到人生目的》(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如果你有印象社群曾經瘋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Everyone has a different clock.)影片,正出自己於他。在這段演講中,他也提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和步伐,別讓任何人用他們的時間表來催促你。」
【《僧人心態》究竟是什麼?】
在深談什麼是「僧人心態」(monk mind)之前,先來談談站在僧人心態反面的「猴心」(monkey mind)。
猴心喜歡在不同念頭、活動之間切換,常常為了小事分心,會因此過度思考、猶疑延宕。
這樣的心態,也讓人的情緒變得更容易抱怨、比較、批評,讓負面心態和恐懼佔據自己的內心,更容易讓外在事物,掌控自己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艘船,擁有猴心心態的人,比較像是船上的乘客。
講到這裡,哪個是想像中的你呢?
謝帝認為人要走向僧人心態,會經歷三個階段:放下、成長和付出。而《僧人心態》整本書的架構,也就是圍繞在這三個階段。
關於放下會談到,該如何放下外界的聲音、負面情緒和恐懼。關於成長,如何找到自己的目的(法)、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智。接著,關於付出,則是去感謝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也成為服務他人的人。
不同於猴心,僧人心態更聚焦在專注於問題的根源,會努力破除負面心態和恐懼,比起擔任船上的乘客,擁有僧人心態的人更像是船長,帶著意圖,並有意識地生活,掌控自身的情緒與精力,尋找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