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徹了解地衣的真實
地衣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它不是單一生物,而是一種共生體,由分類系統上天差地別的藻類和菌類組成。岩石上的灰綠色斑點、樹皮上如拼圖般的紋樣、纏繞樹枝的絲狀團塊,大多是地衣。地衣有灰綠色、黃色、橙色等,色彩繽紛,即使冬天也不會枯萎。雖然人們常常不會注意到原野山林中的地衣,但它其實是隨處可見的生物,要找到沒有地衣生長的地方反而比較困難。
人們普遍認為地衣很少跟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不過地衣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它供給大氣層氧氣、將空氣中的氮氣固定在土壤、養育森林土壤。另外眾所皆知的是,地衣也能作為空氣汙染的指標。理科實驗中使用的石蕊試紙,也利用了地衣製造出來的化學物質,知名香水的材料中也利用了地衣。在藥物的應用及基因資源上,地衣也提供了高度的可利用性。
儘管有人會將地衣和苔蘚植物歸類在一起統稱為「苔類」,卻很少有人將它本身看作地衣。
歐美近年來陸續出版了地衣圖鑑,附有正確解說和詳細照片,促使地衣的相關知識更加普及。雖然在日本地衣圖鑑出版已久,但若要有效地利用書本,必須具備專門的基礎知識。可惜的是,現在市面上幾乎沒有一本簡易的圖鑑可讓一般人輕鬆利用。
本書的目的並非在於普及專門知識。筆者想從拍攝收集的地衣照片中,選出具有話題性的地衣,向各位介紹不可思議的地衣世界,一窺地衣的真面貌。
演講及野外觀察時最難回答的問題是,「請告訴我簡單分辨地衣和苔蘚植物的方法」。地衣是菌類,苔蘚植物是綠色植物,所以要列舉二者在生物學上的差異並非難事。但是地衣和苔
蘚植物經常一同生長在相似的環境,如地面和岩石上,光憑文章和插圖很難說明二者的差異。而且因為地衣的俗名(日文俗名)中,有將近70%命名為「╳╳苔」,如梅樹苔(中文俗名:大裸緣梅衣)、睫毛苔(中文俗名:白腹緣網裂梅衣),所以說明時很容易造成誤解。例如說,「雖然它叫作╳╳苔,但不是苔蘚植物」,「雖然它在分類學上是菌類,但因為它和藻類共生,所以稱為地衣」。這種不清不楚的說明,也只會使提問者感到混淆。
筆者在剛開始研究地衣時也很困惑,無法分辨採集來的標本究竟是否為地衣。不知如何判斷時,最好是順手將標本切成薄片用顯微鏡觀察。因為我以前也是在顯微鏡下確認有藻類和菌類的細胞後,才將它判定為地衣。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不熟悉地衣的人很難區分地衣和苔蘚植物。根據不同物種,地衣具有獨特的形態、色澤、細胞構造。所以只要累積經驗後,即使不做切片,也能簡單地用肉眼看出地衣和苔蘚植物、蕈類之間的差異。話雖如此,初學者還是很難正確地區分地衣和其他植物。
接近地衣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位熟悉地衣的人一起去野外實地觀察。博物館和大學也準備了許多觀察計畫,請專家來詳細解說,推薦各位積極地參加。如果參加了野外觀察,請別客氣儘量問問看「這是地衣嗎?」。然後,詢問熟記代表性地衣的特徵,以及區分此物種和相近種的重點。雖然身邊有各式各樣的地衣生長,常見種很有限。大裸緣梅衣、石蕊、黃紅橙衣、文字衣的同類等,只要能夠認識十幾種常見種,地衣的世界也會成為更加親近的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