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多民族共居的古代中國,原始神話在人們的口頭傳說中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而是呈現零星片斷的壯貌,分散記錄在各種性質不同的古書中。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就是要先說說古代記錄神話的四種人及他們記錄神話時的不同情況。
一種是「巫師」。巫師主要是記錄神話。例如《山海經》就是一部以巫師為主記錄神話的結集。此書的神話部分最接近神話本來的面貌,也最值得可信。但是,《山海經》是以圖畫為主的,文字只不過是做圖畫的說明。原因是巫師在法堂上對著圖畫舉行法事時,人們一看圖畫便已知道平時所熟悉的神話故事的大要,用不著文字做詳盡的說明,所以《山海經》記錄的神話多疏略且隨圖畫的變換而自成片斷。
另一種是「歷史家」。歷史家取上古神話來充實自己的歷史,這在古代是不分中外都是一樣的。古時的歷史家,把神話當歷史抄了下來,雖說多少會改動幾處,大概不至失去原貌。而後來的歷史家,便會捧著這些由神話轉變的史料,放手去刪改,結果成了看來尚可示人的歷史,但實際上已非真歷史,也失去了神話的原味。
再一種是「詩人」。從西周到戰國末年,詩人們的詩作中,也記錄了不少神話的片斷。這些經詩人記錄保存下來的神話,雖然也是零星片斷,卻是很珍貴的,因為詩中敘寫,但有文學上的渲染,卻少任意修改,比歷史家和哲學家做的更可信些。
最後是「哲學家」。大約因為神話本身具有寓言的性質,比如人們熟知的「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和「刑天舞戚」等故事,它們的浪漫和擬人化都讓哲學家喜歡借它來說理。如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等書中,都記錄了不少神話的片斷;而《莊子.逍遙遊》中飛騰的鯤鵬、藐姑的射神人、怪人支離疏、叔山無趾等,幾乎都是根據遠古神話而塑造出來的。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另有一種特色,那就是記載神話的典籍,如《山海經》、《楚辭歌》、《淮南子》等的文字都較艱澀難懂,以致現代讀者不容易體味它的有趣。其實老掉牙的中國神話中也有比電影「MIB」、「哈利波特」或是「魔戒」更炫的天外來客、異邦奇獸等奇幻情節,比如《山海經》,不少中外的專家學者就認定,一但徹底破譯書中之謎,那麼,限於層層迷霧中的、沒有信史記錄的史前社會,也就會昭然若揭了!
本書的編寫就是針對這些特點而發,不僅要把中國古代的傳統神話做較有系統的介紹,同時更希望把乾澀的文字通俗化,使更多的人都能欣賞、並了解中國神話的美妙與精彩,而不至於想到神話傳說就會聯想到宙斯、阿波羅或特洛伊等希臘神話。
為了讓讀者體會中國神話之酷、之美,我們除了在文字上力求簡明之外,又蒐集了許多精美的圖畫,這些圖畫一方面可以增加趣味,幫助讀者了解神話傳說的內容,同時也可以使讀者藉此知道更多的中華文物。
至於本書章節的安排是採次序如下:創世神話、自然現象神話、超自然信仰的神話、神仙與怪異的世界、動植物傳說,以及古史中的英雄傳說。這樣的章節次序安排也許與一般敘述神話傳說方式的傳統不盡相同,而且在年代的序列上、故事情節的發展亦有不連貫之處,但神話不同於歷史的特點也就是在於此。正如著名的神話學家坎伯所說的:「神話是眾人的夢,是溝通意識與無意識的橋樑……它是一種和夢相似的象徵符號,激發並支配人類的心理力量。」
文學大家王文興先生曾說:「一百年前,在相信鬼神的時代,我國人是幸福多了!」的確,這樣的時代,資訊傳播的快速,真可以說是電光泡影,隨起隨滅。而人心看似熱烈,其實冷漠。熱烈只是暫時滾沸的非理性情緒,而不是恆常的理性關懷。因此,每日在媒體上秀著的人們,輸也好,贏也好,榮也好,辱也好,看熱鬧者雖多,但不到兩天便雲煙散滅,誰也不記得誰,大家又趕著看另一場熱鬧。最後,歷史終會證明,只有對人性永恆的價值做出一些貢獻的人,才能取得永久的發言權。
還是讀讀神話吧。剝開神話看似荒誕不經、不合邏輯的外衣,你將發現蘊含在其中的漫漫平靜,而我們在世俗宇宙中永遠無法得到的理想與願望,也將得到滿足與導引。
歡迎你進入中國神話的異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