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為何要示弱?扮豬吃虎者的處世智慧。
弱者要如何得勝?成功逆轉人生的關鍵訣竅。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
本書特色:
1.守弱學原文──西晉名臣杜預平生圖存、圖強之道。
2.譯文──淺顯易懂的白話譯文,幫助讀者消除古文障礙。
3.釋評──分析講解原文涵義,深入掌握每句經典。
4.事典──白話講述相關的百篇歷史故事,鑑古推今。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強者守弱,使強者恆強;弱者守弱,可由弱變強
「守弱」是一種極具實用性的處世智慧,只是我們往往視而不見,對弱的好處知之甚少。其實只要徹底的了解且善加利用,學會在合適的時間示弱,弱不僅不是短處,反而是立身的大長處。
本書以一百多篇的歷史故事為例證,對歷史人物、事件,以守弱視角切入,摸透古人心機。看過本書方能知道,守弱是多麼了不起的一項人生功夫。
作者簡介:
杜預
字元凱,西晉名臣,在西晉統一大業中,居功至偉,深得晉武帝寵信。因其才學廣博、觸類旁通,被譽為「杜武庫」。杜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以智謀統軍,堪稱儒將之典範。這部由今人集錄而成的杜預謀略專論「守弱」,而「守弱」恰是杜預平生的圖存、圖強之道。
譯註者簡介:
馬樹全
古籍整理專家,曾國藩研究專家。曾注釋出版圖書《止學》、《小人經》(又名榮枯鑒)、《羅織經》、《守弱學》、《勢勝學》、《予學》、《厄學》、《權經》、《宦經》、《機遇學》、《度心術》、《人生攻守進退智慧書》等。
作者序
世上存在著強弱之分,有強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難道弱者便永遠處於弱勢,強者便可恆強嗎?人的一生為何有時處於強勢,有時又處於弱勢?強弱之勢又是如何轉化的?針對這些問題,著名古籍整理專家馬樹全先生根據西晉名臣杜預有關強弱之「勢」的散見論述,整理編著了這一本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守弱學》。它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弱者要準確定位自己
弱者的不利之處是不可否認的,但人們不能因此遮掩自己的弱者身份,盲目以強者自居。許多人正是因為定位不準、貪戀虛榮而不守本分,結果處境更糟。《守弱學》告誡人們,弱者並不羞恥,羞恥的是不敢正視現實,沒有勇氣面對自己。這方面不錯位,當是弱者幸運的開始。
二、弱者要堅守自己的根本
弱者的短處很多,但這絕不是弱者的全部。其實,弱者身上也有很多優點,只是人們不善發現而已。《守弱學》告訴人們,弱者的善良、淳樸、忍讓、寬容、真誠都是他們的寶貴財富,也是他們成事的根本,堅守住這些,弱者就充滿希望。
三、弱者要學會化劣勢為優勢
弱者的劣勢有目共睹,但這並不是弱者的過錯。弱者不必為此自怨自艾,心灰意冷。也就是說,優劣之勢是可以轉化的。《守弱學》告知人們,弱者的貧窮、缺陷、卑賤往往是他們的上升動力和保身立命的依靠,只要弱者重視並善用此節,以弱勝強、由弱轉強便不是奢望。
值得一提的是,《守弱學》站在哲學的高度,對強者也提出了中肯的忠告。它強調世上沒有絕對的強者,強者在某些方面也是弱者。如何做到「強者恆強」,也是此書關心之處。這就使《守弱學》有了更廣泛的受眾,它的價值也更加厚重了。
《守弱學》的著者杜預是西晉初年的名臣,由於他文武全才,人稱「杜武庫」。杜預對「守弱」的論述不是偶然的。審視他一生的經歷,「守弱』可以說是他保身、立命及發跡的秘密利器。他的一生演繹了由弱轉強、強者恆強的過程。史載,杜預步步高升後,每逢過年過節,還是和以往一樣親自打點禮品,給晉武帝身邊的寵臣送去,又親書慰問信。有人向他質疑,杜預回答說:「我以一個弱者出現,便會消除別人的忌恨,省去許多麻煩。『弱』的妙處還有很多,只是人們視而不見罷了。」
的確,人們對「弱」的妙處知之甚少。其實,「鋼」的強度是由它的韌性決定的,只要正確認識和善加利用,「柔弱」不僅不是短處,恰恰是立身的巨大長處。「柔弱處上,剛強處下」講的便是這個道理。不言而喻,這是一種極具實用性的大學問。
世上存在著強弱之分,有強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難道弱者便永遠處於弱勢,強者便可恆強嗎?人的一生為何有時處於強勢,有時又處於弱勢?強弱之勢又是如何轉化的?針對這些問題,著名古籍整理專家馬樹全先生根據西晉名臣杜預有關強弱之「勢」的散見論述,整理編著了這一本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守弱學》。它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弱者要準確定位自己
弱者的不利之處是不可否認的,但人們不能因此遮掩自己的弱者身份,盲目以強者自居。許多人正是因為定位不準、貪戀虛榮而不守本分,結果處境更糟。《守弱學》告誡人們,弱者並不...
目錄
第一卷 敬強篇
第二卷 保愚篇
第三卷 安貧篇
第四卷 抑尊篇
第五卷 守卑篇
第六卷 示缺篇
第七卷 忍辱篇
第八卷 恕人篇
第九卷 弱勝篇
第一卷 敬強篇
第二卷 保愚篇
第三卷 安貧篇
第四卷 抑尊篇
第五卷 守卑篇
第六卷 示缺篇
第七卷 忍辱篇
第八卷 恕人篇
第九卷 弱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