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奧斯汀愛好者的必收愛藏版本
新裝插圖珍藏版,收錄英國原版《理性與感性》插畫
原文全譯本,一字不漏,呈現原汁原味的經典文學名著
●珍.奧斯汀小說處女作
●英國票選最不可錯過的百大經典小說之一
●李安導演金熊獎電影名作《理性與感性》原著
《理性與感性》是奧斯汀的第一部小說,它開創了作者獨特的幽默風格──模仿加反諷的諷刺風趣手法。筆法樸實、細膩、故事情節構思巧妙,結局給人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
感情世界就像一個天秤,理性與感性各占一邊。
太多的理性缺少浪漫與激情;太多的感性讓人迷失。
兩者該如何平衡?
《理性與感性》描述的正是以理性和感性處理情感的矛盾與掙扎。
穩重而不善表達感情,她的名字叫「理性」
天真而滿懷熱情,她的名字叫「感性」
當「理性」被感性衝破,「感性」讓理性喚回時,
擺盪的情節絕對不容錯過!!
冷靜的姐姐愛蓮娜愛上了坦率的艾德華,卻發現心上人早有了婚約對象,她及時勒住了自己的真情深陷,以友誼交往……
浪漫多情的妹妹瑪麗安,天生聰明伶俐,一心期盼嫁個風度出眾的丈夫,卻愛上了輕佻的公子哥兒魏勒比,慘被拋棄而生重病……
透過兩位姐妹花的愛情故事,欣賞珍.奧斯汀最值得聆聽與參考的感情觀。
作者簡介:
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
出生於英國鄉村裡的一個牧師家庭中,她從來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可是卻是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的才女。
珍於17歲開始進行寫作,不過直到36歲她的第一部小說《理性與感性》才問世,而且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匿名方式發表,唯有《諾桑覺寺》和《勸服》兩部小說是以真名發表。此外,珍還有《愛瑪》、《曼斯菲爾德莊園》等作品留世,並深受大眾所喜愛。
譯者簡介:
劉珮芳
1967年出生於台灣南投。東海外文系畢業,曾任中部出版社編輯。極愛翻譯工作,目前從事對外籍人士的中文與台語教學,以及對台灣同胞的英語教學等。譯作有:《王爾德小說集》、《傲慢與偏見》(與鄧盛銘合譯)、《蘇珊夫人》(與陳筱宛合譯)等等。
章節試閱
第十章
「瑪麗安的救命恩人」(瑪格麗特所給的誇張封號)──魏勒比,第二天一早即登門造訪。他受到達許伍德夫人極為熱誠的接待,一方面出於約翰爵士對他的美言,另一方面則出於感激。魏勒比在拜訪達許伍德家時發現,他偶然結識的這家人不僅通情達理、舉止優雅、互相關愛,而且屋子裡充滿家的溫馨與舒適。他不必再來第二次,就可以確定這個家的每個人都很討人喜歡。
達許伍德家的大小姐皮膚細嫩、五官標致,身材尤其婀娜多姿。而二小姐瑪麗安更是漂亮,雖然身材不及姊姊勻稱,但因較為修長,反而更顯出眾。她長得甜美可愛,就算用巴結的詞彙說她是個美人兒也不算過分恭維。她的膚色頗深卻很澄澈,一張臉顯得明亮非凡;五官都長得很好看;笑容尤其甜美吸引人;一雙深邃的眼眸總是神采奕奕、充滿朝氣,真可說得上人見人愛。
起初,這雙明眸對待魏勒比仍顯得矜持,畢竟想起那段英雄救美事蹟不免覺得難為情,而待尷尬的感覺一過,她便重新振作起精神,看到了在良好教養下,這位紳士所表現出的真誠與活潑,而當聽到他對音樂及舞蹈的狂熱喜愛時,更忍不住對他投以讚嘆的目光。因此,魏勒比這次造訪達許伍德家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瑪麗安在跟他聊天。
其實要引得瑪麗安打開話匣子,只須告訴她任何一件有趣好玩的事就成了。如果有人提起這樣的話題,她是絕不會保持沉默的,不但不羞於討論,而且肯定盡抒己見,毫無保留。他倆很快就發現原來兩人都喜歡音樂和舞蹈,而且對這兩項藝術有著相同見解。瑪麗安大受鼓舞,為了進一步探知他的想法便談起書本來;她興高采烈、眉飛色舞地說起自己最喜歡的幾位作家,而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男人,就算再不喜歡看書、對文學作品再不認識,此時此刻也會馬上對這幾位作家的作品大表贊同──他們的興趣和品味真的非常相似啊!兩人喜歡相同的著作、膜拜相同的篇章,噢,若兩人見解略有不同,也只要她再多說兩句、明亮雙眸再閃一閃,就立刻意見一致了。他總是以她的意見為依歸,以她熱中的事物為興趣,在他的拜訪結束之前,兩人已經以一種多年故舊的熟稔之情愉快地聊著天了。
「瑪麗安,」他一走,愛蓮娜便說道:「才一天的光景,你就大有斬獲了啊!你幾乎已經知道魏勒比先生對每件重要事情的看法了──你知道他對考柏和司各特(1)的看法,確信他對他們的作品有適當的評價,也相信他對波普(2)的稱讚恰如其分。可是,你們這麼快就把話題聊完了,這段友誼該怎麼支撐下去呢?你們很快就會欠缺聊天的題材了。下次見面時,你們應該會聊到他對美的看法,然後是他對婚姻的看法,然後就沒有可聊的話題了。」
「愛蓮娜,」瑪麗安叫道:「你這麼說公平嗎?正確嗎?我就這麼欠缺見識嗎?不過,我懂你的意思。我表現得太隨性、太快樂、太坦誠,有違傳統禮教規範。我不該那麼坦率誠實,應該靦腆含蓄、無精打采、裝模作樣,一副蠢相才對。倘若我只聊聊天氣和道路,而且每隔十分鐘才發言一次,就可以免受你這一頓非難了。」
「孩子啊,」她母親說道:「你別因為愛蓮娜這麼說就生氣,她只是開玩笑嘛!如果她因為你和我們的新朋友聊天聊得很愉快而想要批評你,那我會親自罵她的。」經母親這麼一說,瑪麗安才平靜下來。
魏勒比這邊則處處顯得能和這家人交上朋友很榮幸,而且也希望能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他每天都來看她們。剛開始是以探望瑪麗安為藉口,但隨著她們一天比一天更加親切地待他,他也就大受鼓舞,以至於後來的造訪根本無須再以瑪麗安為藉口。瑪麗安在家休養了幾天,關在家裡卻不怎麼無聊。魏勒比是個很有本事的年輕小伙子,不但想像力豐富、神采飛揚,而且心胸開闊、熱情如火。他完全是瑪麗安最心儀的那一型;除了這些特質之外,他還長得一表人才、風度翩翩。他波濤洶湧的內心因瑪麗安對他的青睞而更加澎湃,散發出來的氣息也就更加吸引著瑪麗安。
和他在一起,逐漸成為最讓瑪麗安開心的事。他們一塊兒讀書、談天、唱歌。他對音樂很在行,朗誦起詩歌也極富抑揚頓挫,時而深情、時而激昂,而這正是艾德華不幸所欠缺的。
達許伍德夫人對魏勒比的看法和瑪麗安一樣,認為他簡直完美無缺;而愛蓮娜也覺得他沒什麼可指責的缺點,除了他總是不看人、不看場合就大發自己議論之外(不過這一點倒和瑪麗安很像,也是瑪麗安挺開心的事)。魏勒比常興之所至便脫口而出對別人的批評,一旦發現有趣的事便沉溺其中,也不管身旁是否有人,更毫不在意是否合乎禮節,對一些人情世故也常不當回事,愛蓮娜由此覺得魏勒比不夠謹慎莊重;不過,他也和瑪麗安一個樣,並不認為是這樣,而總為自己大加辯護。
打從十六歲半開始,瑪麗安就認為自己絕無可能遇到心目中理想的白馬王子,並為此深覺不幸。但自從遇到魏勒比後,她開始覺得從前的自己真是太魯莽、太沒道理了。當心情陰鬱,魏勒比帶來滿室的陽光;當心情奔放,他也總能陪伴在身旁。而他的言行舉止也在在顯示他急切地想成為她的護花使者,況且,捨他其誰呢?
達許伍德夫人也這麼想。剛開始,她並不因為魏勒比將繼承大筆遺產而想把女兒嫁給他,但在後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她就開始希望魏勒比能和瑪麗安在一起了,而且暗自慶幸能有艾德華和魏勒比這兩個好女婿。
至於眾人最初競相發現布蘭登上校愛戀瑪麗安一事,這會兒卻只剩愛蓮娜還看得出來而已,因為大夥早已把焦點集中到那個比他幸運太多的對手身上去了。布蘭登上校和瑪麗安之間八字還沒一撇時是眾人揶揄的對象,現在他真對瑪麗安動了情卻沒人理他。愛蓮娜雖不願、卻也不得不承認,當初詹寧斯太太玩笑似地說布蘭登上校喜歡瑪麗安,如今瑪麗安果然激起布蘭登上校心中的情感漣漪。魏勒比和瑪麗安之間因志趣相投而助長愛苗,布蘭登上校和瑪麗安之間性格截然不同也是一種吸引力。她忍不住要擔心,一個沉默寡言的三十五歲男人,要怎麼和一個精力充沛的二十五歲男子相抗衡呢?既然她也沒法期盼他打敗對手,只好衷心希望他淡然處之了。
愛蓮娜對布蘭登上校的評價頗為正面──儘管陰鬱而沉默,卻是個有意思的人;態度雖嚴肅,人卻很溫和;況且,他的陰鬱沉默應該是精神上備受壓抑所致,並非天性如此。約翰爵士曾不經意透露他曾受過創傷及挫折,這證實了愛蓮娜對他是個不幸之人的假設,因此她尊敬他,也同情他。
魏勒比和瑪麗安卻總是看輕布蘭登上校,對他存有偏見,不是說他太沉悶就是說他太老,似乎無論如何非貶低他不可;或許正因如此,愛蓮娜也更加可憐他、敬重他吧!(本章故事未完,待續……)
(1)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 1771∼1832):英國歷史小說家暨詩人。
(2)波普,即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被譽稱為英國十八世紀最偉大的詩人,深受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勛爵(Lord Byron)影響。
第十章
「瑪麗安的救命恩人」(瑪格麗特所給的誇張封號)──魏勒比,第二天一早即登門造訪。他受到達許伍德夫人極為熱誠的接待,一方面出於約翰爵士對他的美言,另一方面則出於感激。魏勒比在拜訪達許伍德家時發現,他偶然結識的這家人不僅通情達理、舉止優雅、互相關愛,而且屋子裡充滿家的溫馨與舒適。他不必再來第二次,就可以確定這個家的每個人都很討人喜歡。
達許伍德家的大小姐皮膚細嫩、五官標致,身材尤其婀娜多姿。而二小姐瑪麗安更是漂亮,雖然身材不及姊姊勻稱,但因較為修長,反而更顯出眾。她長得甜美可愛,就算用巴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