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6 項符合

我想活得像個人:脫北者的邊境血淚故事,來自南韓的真實紀錄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這幾年,有關脫北者的中文書一本...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3/07
這幾年,有關脫北者的中文書一本一本的出,可以想像脫北者的相關主題在台灣是有閱讀市場的(好吧!比方說我),但是這些書多半都是脫北者的自傳,或是採集脫北者的回憶訪談,然而這些書因為讀者心態有些獵奇,因此脫北者的自傳書籍最大問題就是它不容易查證真偽,也真的有脫北者的書籍後來被證實內容不...
我想活得像個人:脫北者的邊境血淚故事,來自南韓的真實紀錄 我想活得像個人:脫北者的邊境血淚故事,來自南韓的真實紀錄

出版日期:2014-05-30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我想活得像個人:脫北者的邊境血淚故事,來自南韓的真實紀錄

內容簡介

  在這令人無法置信的現實中,連掉淚都顯得奢侈,
  距離我們最近的痛,卻不為人知……


  他們的夢很簡單。
  他們想和父母、兄弟姊妹住在一起,
  想要不挨餓,想要讀書,
  想要和所愛的人廝守並生兒育女,
  身為人,希望能活得像個人……

  穿越國界的兩萬公里路,讓全世界感動落淚的真實故事。
  我們穿越兩萬公里路……
  可能爬行十八到二十小時的山路,
  避免攔檢,十天之內換乘無數次不同的車,
  等待深夜,躲在破舊的旅店,
  恐懼,驚嚇度過兩天一夜,又兩天一夜,
  只要說開始跑,我們要頭也不回往前衝……
  孩子笑了,他們並不知道這是逃亡,以為是好玩的旅行。
  大人流著淚,渡過這片海,越過這座山,跨過這條國界……
  大家都說,這樣就自由了。
  但,如果是個騙局呢……
  無法取得國籍的幽靈兒童、把自己用兩萬元賣掉的女子、
  為了相愛一起逃離北韓的夫妻、被迫注射毒針流產的母親、
  一絲不掛渡過冰冷圖們江的人、像魚乾一樣被串起來拖行的人……
  他們,匿名逃亡,因為只想活得更像個人……
  脫北者問,我的決定對嗎?
  協助脫北者的牧師問,我們有錯嗎?
  作者自己問,拍攝對嗎?訪問對嗎?寫下這本書對嗎?

  二OO七年三月到二O一一年十月,超過四年半對脫北者的漫長採訪,
  跨越韓國、俄羅斯、烏茲別克、中國、寮國、柬埔寨、泰國、日本、美國等十五個國家,
  第一次由南韓記者紀錄脫北者同胞的乖舛命運,用熱淚寫下直逼人心,挑戰人性的事實,
  撼動我們的人權視野,心之國界。

  得獎紀錄
  2008 暗房電影節大獎
  2009 蒙地卡羅國際電視節最佳紀錄片
  2010 奧斯本艾略特言論獎
  2010 艾美獎調查紀錄片類提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學俊


  「無法逃離的命運令人悲傷,但我一定要去查明清楚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既是新聞記者也是一名紀錄片導演,大學主修英文系,畢業自新聞研究所。從1992年2月起任《國民日報》社會版記者,並於2001年10月外派至阿富汗擔任一個月的戰地記者,也因此萌生出對調查性報導的濃厚興趣。為開拓新的報導領域,2006年轉戰《朝鮮日報》,任職於網路新聞部與管理企畫室等部門。

  從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他以長達四年半所採訪的脫北者相關報導作為題材,分別於2008年和2011年製作了《跨越天國的國界》系列紀錄片。此紀錄片不僅在BBC(英國)、PBS(美國)、CANAL+(法國)、NHK(日本)等世界25個電視台播出,並於英國、波蘭等地所舉辦的電影節中榮獲金獎和最大獎。除此之外,此片不僅為韓國國內首度獲得艾美獎提名的作品,也榮獲韓國記者獎、韓國新聞獎、國際特赦人權言論獎等殊榮。儘管有了這些至上榮耀的光環,每當想起和脫北者們一同越過國界和公海的生死共患難的日子,他仍輾轉難眠。他希望這本書不至被解讀為意識形態的宣戰道具,而是一部在距離我們想像中更近的地方受盡煎熬的人們為生命尊嚴奮鬥的鬥爭史,以及那些不放棄對生命的愛與希望,一路堅強走過來的他們所傳達的感人訊息。

譯者簡介

袁育媗


  政大廣告系、韓文系雙學士畢業。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最享受閱讀與思考時大腦革新的喜悅。譯作有《於是,我開始搞懂我自己》、《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蘇志燮的路》(大田出版)  歡迎賜教:etta.yuan@gmail.com


  
 

目錄

004 前言:膽小鬼記者的告白
013 留在國界的悲傷翅膀
037 黑色大海上實現的諾言
067 非南韓‧吾寧死
097 夜晚出沒於鴨綠江的人們
117 有三個名字的女人
141 這裡進行人口買賣
169 逃出中國的一萬公里路
199 成為難民的脫北掮客們
223 淚盈希伯利亞
241 又從大韓民國離開的人們
259 獲得自由,卻失去了家人
273 協助脫北的「怪」牧師們
291 後記:越過心中的國界



 

前言

膽小鬼記者的告白


  電話鈴聲響起,手錶上指著凌晨兩點。電話另一頭傳來金喜泰傳教士急迫的聲音。

  「你知道在西伯利亞的那些伐木工人吧?俄羅斯政府阻擋了他們來南韓的去路。現在有四十多名伐木工人躲在莫斯科附近,他們遲早會被遣返。事態緊急,我們要準備前往俄羅斯和北歐的邊境了,我打算越過一片冰天雪地,然後逃往芬蘭。」

  我問:「這不會太冒險嗎?你的意思是穿越結冰的樺木林,然後越過國界嗎?而且,你還不知道到底會花多少時間。若是被俄羅斯軍人發現,有可能被當場射死呢!」

  他回答:「難道我要坐以待斃嗎?脫北者都是一群不顧生命危險的人了。我沒有時間多說,如果你有興趣就過來採訪吧!」

  北韓為了賺取外匯而派遣伐木工人到西伯利亞工作。伐木在北韓相當熱門,因為可以大賺一筆。不過,隨著經濟逐漸蕭條,伐木工人的月薪也漸漸發不下來了。北韓政府侵佔了他們的財產。失望的工人們逃離了西伯利亞,他們第一個目的地就是位於莫斯科的韓國大使館。然而,前往南韓的這段路是很艱辛的。顧及北韓和南韓關係的俄羅斯並不會輕易讓脫北者出境。也因此,脫北人權運動者有必要開發新的逃脫路線。

  我想起二○一二年三月,我在首爾鐘路的一間小吃店遇到了金傳教士。當時我真不該說自己已經跟著脫北者非法越境十二次,坐船偷渡也有兩次之多,並揚言今後打算不再採訪。

  「有好幾萬名脫北者在流浪,你說沒有採訪題材,這是個藉口吧?你難道不是為了脫身?」他說。

  被一語中的的我忍不住抖了一下。
  「如果說,有個比你之前的經歷還更危險的挑戰,你有同行的勇氣嗎?」
  我最後只好點點頭。

  我從二○○七年三月到二○一一年十月都進行對脫北者的採訪。這是一段超過四年半的漫長歲月。除了韓國之外,還到俄羅斯、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中國、寮國、柬埔寨、泰國、日本、美國、英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等十五個國家採訪。光是接受訪問的脫北者就有三百名之多。

  和這些人見面就是一連串的意想不到。我在中國與北韓的邊境上遇到了人口販子,還和販賣毒品的北韓軍人討價還價。我也和那些為了尋找自由的脫北者一同偷渡了好幾次。我們曾經被韓國大使館趕走,無奈只好轉移到其他國家的邊境去。我也到過藏在西伯利亞裡頭的北韓伐木廠。我還記得搭上一艘引擎熄火的偷渡船,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也曾經被中國和東南亞公安逮捕,差點就要去吃牢飯了。甚至在茂密叢林的遠征路上筋疲力竭,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採訪脫北者帶給我很多收穫,也奪走了我很多東西。結束採訪後,我製作了紀錄片,在韓國、美國和歐洲等地獲獎無數。然而,在掌聲四起的授獎典禮上我卻無法感到喜悅,因為我在採訪當時其實是膽怯的。

  這其中一項收穫就是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重新審視的機會。我了解記者其實和神職人員相似,因為拿著比別人更響的大聲公,所以要像神職人員那樣對自己的職務具備道德感,即使辛苦付出和收穫遠遠不成正比也不能有所抱怨,二十四小時都要完完全全貢獻於工作上。當然,我做不到,所以很是慚愧。而我失去的東西就是身心的健康。身體疲憊,心理也傷痕累累。每天夜裡總是持續作著噩夢或失眠,最後我為了整治滿是瘡痍的身心,決定休息。這本書就是我在休息的期間回憶並整理那些逐漸消失的記憶而寫成的。因文筆拙劣,所以下筆費了好大功夫。

  就在我決心要寫書的時候,一位我疼愛有加的後輩給我忠告。

  「脫北者問題是南北韓的敏感議題,而且南韓的保守派和進步派的接受態度就已經有所分歧了。就算你強調的是人權,也可能惹上意識形態的紛爭。」

  我很苦惱。我所親身經歷過的這些令人驚心動魄的經驗,明明跟意識形態無關。我看到被抓去賣的二十出頭北韓少女們一想到故鄉的父母不必再挨餓,而露出淺淺的笑容。她們把自己的身體交給掮客,換來的只不過是韓幣一百萬元(約二萬九千元台幣)。女子們被賣到中國的偏僻農村,不但要生兒育女,還得一整天幹活。就快接近中秋節的某一天,她們因思念起被留在故鄉的母親紛紛落淚。

  在中國出生的脫北者子女無法取得國籍,這些孩子又被稱為幽靈人口。悲劇就這樣代代相傳。我也親眼見識到脫北者為了逃離中國所面臨的生離死別。母親涕淚縱橫地與兒子道別,小男孩對著說再見的母親嚎啕大哭。

  我也看過好幾位脫北者在幾經波折之下來到南韓,卻受到同胞歧視而傷心欲絕的情形。在我聽到他們抱怨大韓民國雖然接收了兩萬多名脫北者,但「南韓人」可沒有真心接納他們的時候,我實在也無法做任何辯解。雖然這些故事聽起來像在騙人,其實全部是實際存在的事實。而且這個悲劇還是發生在我們的民族身上,至今仍不斷上演著。

  我曾經試圖偷拍從中國偷渡到寮國的過程,但卻被脫北掮客給逮著。我對著惡狠狠瞪著我的掮客說,我和脫北者們都是大韓民國的子民,國民無法得知同胞的故事,所以我一定要親身體驗並將它公諸於世。對方閉上眼沉思了好一會,最後才答應讓我們隨行。也因此,我一定要信守諾言。

  試問,到底意識形態這東西有多麼偉大,可以讓這些人連上天所賦予的人權都無福消受?居然是思想拆散了家人,這難道不是這個時代的一種諷刺嗎?到底我們憑什麼批評那些生長在不同體制下的人們?而又有多少韓國人民可以在歧視之前先洗耳傾聽脫北者的痛苦呢?

  南北韓四周圍繞強國,主權被奪走後緊接著連國土都被分割為兩半,這就是我們悲哀的現代史。在選擇保守或進步而靠邊站之前,我們應該要對發生在民族身上的悲劇和差別待遇有所關心。這也是為什麼我不顧後輩對我的諄諄忠告,仍堅持一定要把這本書寫完的原因。

  被拋棄在俄羅斯的伐木工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搭上了往南韓的班機。這四十多人裡只有一部分的人得到救援。金傳教士原本想偷渡到北歐的計畫如今只能無限延期。當他告訴我,總有一天一定會去俄羅斯的時候,他笑了很久。我知道他的笑代表什麼意義。那種笑,是發自於人想要去挑戰未經深思熟慮卻深具意義的事時,所面臨的孤獨感。

  不久之後我也會打包行李準備到俄羅斯去。在採訪脫北者時,經歷過無數次的分分合合,相信這次也不例外。我必須快速穿越結冰的樺木林,然後越過國界。現在我就已經有種心跳加速快要爆裂的感覺。我可以想像到時候急促的呼吸聲穿刺著耳膜,我必須提高警覺,注意哪裡會突然飛來子彈。

  這就是上天給我的宿命。雖然注定得面對無法逃避的命運令人悲傷,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能夠揭開這些不為人知的真相,將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和脫北者們相處的時候也學會了很多,我了解那些人因為找不到地方落地生根的悲傷,也學到了對生命的熱愛。很謝謝他們,讓我也有時間去回頭審視走過的人生,因此我這個膽小的記者便鼓起勇氣,準備再度啟程。

推薦序

文◎大衛‧貝拉米(英國著名植物學家、暢銷書作者、電視節目主持人)


  我初次進入自然史世界的探索之旅,發生在六十多年前,記得那時我爬得好高好高,跟我人生中第一隻梁龍面對面。到底爬了多高呢?好吧,那其實是從地下樓到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正門的階梯,對我來說,即使到現在,這間博物館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之一。當然,它有許多競爭對手,例如到人跡罕至的珊瑚礁進行深潛,冒險穿過原始的雲霧帶森林,或是透過顯微鏡觀察北極融冰水滴,不論是哪一項,對人們都具有難分軒輊的吸引力,它們都是個人的探索之旅,讓人因探索未知而由衷感到興奮。儘管如此,穿過自然史博物館赤陶色大門的探索之旅,從許多角度來看,都是更令人驚歎的,因為一旦進入博物館,你便來到真正的史前巨獸面前,這裡不僅有讓展廳增色生輝的恐龍和河馬大象等的厚皮動物,還有地球史上在飛機、冷氣和抗瘧疾藥物出現前就遨遊四方探險的巨大海獸。這些動物的韌性,不只造就了這間博物館,更是分類學、遺傳學、演化、大陸漂移等理論的基石,改變了人類看待自己的想法,讓人了解人類在地球生命洪流所扮演的角色。牠們的塑像與肖像被收在玻璃櫥窗裡展示,或者,知名採集者如庫克、班克斯、林奈、達爾文等戮力蒐集的文物標本,靜靜地躺在儲藏室裡,隨時供人參考。深入挖掘探究,你還會找到許多無名英雄與英雌的努力成果,倘若沒有他們的嫻熟技能與熱心奉獻,許多重要資訊可能早已流失。這些英雄英雌亦堪稱藝術家,他們所面臨的風險,和那些探險巨星其實是一樣的。

  這本讓人著迷的書,考量到歷史記錄所具有的主觀特質,據此做了一些修正,讓讀者能認識那些人類活動的失落環節,了解到這些活動也是演化過程的一部份。這棟偉大的建築,存放著這台聚焦在三百年歷史狂潮的時間機器,述說著此一關鍵時期的故事,讓人了解到,人類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如何逐漸轉變成科學,珍稀蒐藏如何轉變成標本文物,每一件標本都替我們的過去賦予新的意義,並強迫我們提問,思考未來。

  1699年,人們證明昆蟲從蟲卵而非泥土孵化而成的數十年後,德國畫家兼博物學家瑪莉亞‧希比拉‧梅里安旅行到南美洲蘇利南,繪製了一系列以蝴蝶成長過程為題的畫作,其中包括幼蟲與成蟲的食用植物。她留下的畫作如此精美,讓卡爾‧林奈在替所有已知動物進行分類並將研究成果出版成冊時,也將梅里安所記述的物種包括在內。同樣享有此殊榮的,尚有保羅‧賀曼和彼得‧迪貝維爾這兩位荷蘭藝術家,由於他們的藝術專業,林奈得以寫下斯里蘭卡植物誌。由於威廉‧巴特蘭的藝術天賦,北美洲部份地區的動植物寶藏才能留下圖像與文件記錄。在太平洋地區,則有好幾位藝術家,在幾次重要航行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詹姆斯庫克船長初次遠征太平洋的奮進號上,有悉尼‧帕金森、約瑟夫‧班克斯和瑞典博物學家索蘭德共同努力;庫克船長第二、第三次遠征的果敢號上,有喬治‧佛斯特為他效命;至於探險家馬修‧弗林德斯船長的調查者號上,則有斐迪南‧鮑爾這位最優異的自然史畫家。達爾文在小獵犬號上的一連串經歷,也許是史上最著名的探索發現之旅。儘管如此,倘若沒有前人不辭辛勞的繪圖、素描與編目,達爾文與和他同時代的阿弗雷德‧羅素‧華萊士與亨利‧華特‧貝茲,也不可能在天擇的脈絡下思索他們的調查發現結果。

  這本書的出現,以及它引以為據的藏寶庫,都幸虧十八世紀晚期英國政府的卓識遠見、當時為集資而舉辦的國家彩券、以及漢斯‧史隆窮畢生之力蒐集的收藏品。史隆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是在他初次參與的牙買加探索之旅中累積而來,他就是在牙買加取得可可,將它介紹給全世界,此外,他更仔細寫下牙買加的島嶼自然史,並請當地畫家蓋瑞‧摩爾修士為其繪製標本素描。在科學與藝術相輔相成的三百年探索告終之際,恰伴隨著照相技術的發明,以及人類終極未知,亦即深海探險的到來。挑戰者號上的科學家,在深入海洋深處挖掘深海祕密時,便是透過一個由藝術家與攝影師所組成的團隊協助記錄,因而能名聞遐邇。

  人們很容易夢見自己化身成為早期先鋒之一,探索未知,也很容易忘記,除了大海深淵以外,人類的足跡早在探險家抵達以前就已遍及各地。我們同樣也很容易忘記,個人所進行的每一趟新旅程,都是前往未知領域的探險。因此,能夠與這些歷史偉人一起遨遊世界,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翻譯後記

  翻譯的過程中眼眶總是濕的,我相信這種像被作者附身的狀態最能重現原文的意境。作者表面看似一位中立的旁觀者,然而字裡行間無不蘊藏著他的悲傷和無奈。由衷期盼各位讀者能藉由我的譯文,感受與原文相同的情感力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93344
  • 叢書系列: Soul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幾年,有關脫北者的中文書一本...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3/07
這幾年,有關脫北者的中文書一本一本的出,可以想像脫北者的相關主題在台灣是有閱讀市場的(好吧!比方說我),但是這些書多半都是脫北者的自傳,或是採集脫北者的回憶訪談,然而這些書因為讀者心態有些獵奇,因此脫北者的自傳書籍最大問題就是它不容易查證真偽,也真的有脫北者的書籍後來被證實內容不實,造成很大的風波。

而這本書則提出另一種脫北者主題的寫作面向:陪他們一起逃亡的記者,書寫自己的報導文學。

這本書是朝鮮日報的記者以見證脫北者的逃亡歷程,作為他報導文學的主題。既然是書寫逃亡歷程,他的書寫就分成逃亡紀實、逃亡者、接納他們中繼的中國人、人口逃難掮客,甚至是推動脫北行動的牧師等等。這些訪談是和其他脫北者書籍最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在脫北者的自傳中,這些人都是扁平化的一張臉:「愛錢」、「施虐者」,可是這本書還原他們原有的面貌:有人就是想靠脫北者也把自己弄去南韓,有掮客為了救人的成就感而從事這行業(掮客說,要在邊境做非法生意,賺走私貨更好賺),對讀者來說,這是這本書很值得閱讀的地方。

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過去我們講「脫北」,逃亡路線都是陸路,從北韓一路走到東南亞後,再跑到南韓駐當地使館尋求庇護。然而作者卻報導海路進入南韓的這條逃亡路線,這段報導實在是太精采,但也太危險了。陪脫北者走陸路,再糟糕也不過就是被關進牢裡,然後等著南韓官方把人救出來。然而陪脫北者走海路,不僅個案稀少,所搭的船更是爛的可以,逃亡失敗的答案就是死亡,這種採訪行程也有人敢去,作者作為記者,實在不知道該說是盡責,還說是瘋狂了。

一般講報導文學,我們會比較忽略作者的文字功力,重點是他看到什麼。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在書寫上卻非常有視覺感,我讀著都覺得我在讀的是腳本,而非單純的劇本,一看才發現作者採訪所得的紀錄片還得了許多大獎,這就難怪了──作者不只是記者,應該也是導演吧!

這是一本可拓展自己對脫北者認識的一本書,如果你讀膩了脫北者獵奇般的自傳,那就來讀讀報導脫北者的記者獵奇自傳吧!
 我們理所當然的幸福,在某些國度...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4/12/15
我們理所當然的幸福,在某些國度卻是種奢求,且遙不可及。

夜晚的韓半島,在衛星影像圖上呈現了極大的差別,燈火通明的大韓民國對比於黯淡無光的北朝鮮人民共和國。南、北韓分治六十多年來,韓半島上至今仍處於對立狀態,近年來北韓的核武問題使情勢更趨緊張,雙方仍不放棄以武力進犯。北緯38度,分隔了無數思鄉的遊子、破碎的家庭,誰也沒料想到,這一隔,就是永遠。

北韓,罩上了面紗的神祕國度。長期封閉的共產社會,人民對於外界一無所知,所有資訊都只被高層官員掌握。嚴酷的寒冬加上糧食缺乏,許多北韓人民餓死於飢荒,除了生理層次,心靈層次更是飽受折磨,隨時都得防身邊的人,一言一行,都可能被鄰居監視,甚至遭到舉發,引發殺身之禍!如此民不聊生,讓許多飽受折磨的靈魂有了脫逃的念頭,然而地圖上近在咫尺的南韓,化作實際距離卻是萬里跋涉,他們必須涉水圖們江或鴨綠江,穿越中國,跨越中南半島國界,抵達當地駐館南韓大使尋求庇護。

渴求自由的路是辛苦的,不少人在渡過圖們江時淹死、凍死,或者還未渡江即被固守邊界的軍人逮到;上岸後還得祈禱掮客能順利帶你穿越廣大的中國領土,也有不少被掮客所騙落入人口販子中;偷渡過程中,有不少人在邊境遭遣送回國,即便是困難重重,他們仍願意奮力一搏,為自己、家人尋找一處安全的庇護所,有人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隨時恐懼」,對於這些脫北者來說,他們的夢很簡單,如作者形容的:「身為人,他們希望活得像個人。」 

然而,即使到了自由的國度裡,他們仍面臨到重重的關卡。大韓民國雖然給予了他們國籍,但南韓的人民並沒有打從心裡接納他們,書中不只一位脫北者提到他們在南韓,不論是升學、就業,都被投以異樣的眼光,雖然說著相同的語言,但帶著象徵他們出生背景的北韓方言,使得他們在南韓的生活備受挑戰;南、北韓教育水平的差異,更添了受高等教育的困難度,加上在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極高的南韓,生活中的大小開支都成負擔了,何況教育費用的大筆開銷?也因此,絕大多數的脫北者在南韓,只能從事社會階層底部的職業。政策未妥善規劃的結果,也讓這群原先擁有美好憧憬的脫北者,在新環境的適應上備受艱辛。

幸好,仍有一群人不斷的努力著… …

有拚命想逃離水生火熱的生活的人,卻也有一群原先可以過著安逸生活的人,冒著生命危險,付出全力,為脫北者們爭取權力而四處奔走──這是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多次鋌而走險,遊走於各國邊境,只期盼能解救更多被禁錮的靈魂。作者在書中提到世人對於脫北人權運動者分歧的評價,有讚揚他們、將他們喻為「冒著生命危險守護脫北人權的先驅者」,卻也有人譴責他們利用處弱勢的脫北者,主謀計畫性脫北。但至少,透過作者的文字,我所看到的人權運動人士,是豁出全部的生命、全力拯救脫北者的英雄。從事數年的拯救脫北者工作,他們也曾對自己的抉擇感到困惑,書中提到的幾名牧師,有時候連原先經營,供到南韓脫北者尋求心靈慰藉的教會都面臨倒閉的危機,供給脫北者的掮客費用也使得他們生活拮据,經濟生活條件還算其次,受到輿論抨擊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心灰意冷,更甚者連人身安全都難以確保,被鄰近各國列管為黑名單,禁止出境。即使心力交瘁,他們仍堅持著最初的信念,繼續解救更多渴望自由的人們,「我照原本的樣子過活,只要為脫北者全力以赴不就好了嗎?」歷經多次協助脫北者逃脫的牧師這麼形容。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看似不可能的事,堅持到底就能美夢成真。」在這群人身上,我看到了這份力量,並且也相信他們所做的一切的努力,總有一天能受到世人的認同。

重複閱讀這本書後,每次閱讀完都是感動莫名,在心裡旋繞久無法退去,尤其在深夜閱讀時,文字的力量,總是在心裡捲起一陣洶湧的巨浪,止不住的淚水潸潸流下。我由衷佩服作者的勇氣,雖然作者形容自己在採訪的過程中是怯懦的,但能夠讓這本書問世,在我看來他是勇氣十足的。透過一連串的採訪過程,也讓他再次審視自己身為記者所背負的責任與使命,儘管身體疲憊、心靈傷痕累累,但那些脫北者真誠的故事卻也鼓舞了他再度啟程的勇氣,那些人的那些事,使他更加堅持自己身為一位採訪脫北者記者的信念,儘管採訪過程中備感艱辛,性命曾多次在採訪過程中受到威脅,卻仍秉持著「無法逃離的命運令人悲傷,但我一定要去查明清楚那些不為人知的真相」的初衷,至今仍為那些心靈飽受摧殘的人發聲。

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每位主角身上所散發出生命的熱度,不論是仍在掙扎脫逃的脫北者,努力協助脫北者能擁有更好生活的人權運動人士,還有心靈飽受摧殘仍極力為脫北者發聲,讓世人看到有一群人為生命不斷的奮鬥著的作者。他們的生命,擁有著一股韌性,為自己所追求的幸福、自己所堅信的初衷,不輕易妥協於外力的打擊,而這樣的韌性也激勵了我對於生命的熱情,不論有再多的挑戰,絕不輕易被擊垮。

感謝這本書所帶給我的能量,每每在我對生活感到困惑時,翻閱這本書,總是能讓我在腦中浮現這些素昧平生的人的背影… …

而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國界,我們不停遊走於邊緣,不停的,跨越。
 近年來媒體上有許多脫北者﹝逃離...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4/12/05
近年來媒體上有許多脫北者﹝逃離北韓的難民簡稱﹞分享她們當初在北韓的生活以及那與世隔絕的封閉國度。《我想活得像個人》是寫自一位親自參與協助脫北者逃難過程,過程中作者扮演著中立的新聞觀察和紀錄者。偶然間在誠品亂逛,隨手拿起來翻閱,一翻就是半個小時,於是毅然決然的買回家。
  書中紀錄協助脫北用動人士如何從北韓和中國邊境,協助脫北者從北韓逃離到中國,再跨越整個中國南下到寮國再到泰國。首先,南北韓邊境防備森嚴,不可能從那邊逃離。中國公安會遣返脫北者回北韓,而被遣返回去的不外乎就是被關進監獄虐待,故在中國也必須要躲躲藏藏的過日子。而相較寮國,泰國是個承認脫北者為難民的國家,所以脫北者必須一路從北韓撐到抵達泰國為止才算逃離成功。 
  而相較於媒體上的脫北者 (BBC、TED Talk),並不是每位脫北者都是頭腦清楚的(個人bias定義的)。唯一的共通點是大家都是渴望自由,渴望更好的生活。但是半輩子都活在金正日領到下的北韓人,到了南韓後也不見得能適應新環境。就像我們自己因為國民黨1949年退守來台,整個民族個著海峽兩岸分別獨立演化出自己的語言與文化,導致大家會去分大陸人台灣人。要台灣完全接受大陸人,很困難。要南韓人完全接受北韓人亦然,甚至更加困難。一個可算世界富有國之一,另一個不僅貧窮甚至經過數十年荒謬的洗腦教育。所以許多脫北者到了北韓後只能做很低階的工作,而年輕世代也因為教育程度較差跟不上大學教育,再加上在北韓養出來的個性與南韓開放的年輕世代格格不入,導致許多脫北者住了幾年南韓後,就飛往其他國家找尋新生活,一直過著不斷尋找自我的生活。同時,也並不是每位脫北者都是能適應這自由世界,無法適應者或許因為自身關係而漸漸被這社會吞噬。而因為孤獨,也有人想回北韓;因為寧願孤獨的活在自由裡,寧可和家人一起過。
  最後以一本書而論,這是本非常容易閱讀書。文字裡透露出的緊張感宛如親臨現場般,真的是一口氣從頭看到尾。或許對於想要了解北韓情況或者脫北者在南北韓的細節生活,這本書並沒有多說明。但若是想了解脫北者如何從北韓逃難出來以及一路上遇到的環境上或心理上的艱難,個人非常推薦此書。
贊助商廣告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百鬼夜行卷12(完結篇):拉彌亞
出版日期:1900-01-01
66折: $ 238 
博客來 - 今日66折
接地氣:連結大地無窮的治療能量,恢復人體電平衡,擺脫慢性發炎,找回不生病的生活(二版)
作者:克林特.歐伯 (Clinton Ober , Stephen T. Sinatra , Martin Zucker)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09
66折: $ 27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減壓紓食:不委屈,不壓抑,瘦出好心情
作者:趙函穎
出版社:境好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0-13
66折: $ 277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作者:林裕順、黃鼎軒、張家維、王鈞世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11
66折: $ 27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黑或白(9)
作者:さちも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6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排球少年!!最終導讀手冊 排球極! 全
作者:古舘春一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2-10-03
$ 18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山雨小學2:生氣王子的瘋狂校外教學
作者:賴曉妍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4-04-30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殭屍100~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13
作者:高田康太郎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9
$ 10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文字變現!誠懇文案力:王繁捷日破400萬業績的寫作祕訣
作者:王繁捷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5-31
$ 35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大考英文寫作與中翻英高分攻略:51回練習+教學、153個核心動詞用法解說
作者:崔正淑
出版社:EZ叢書館
出版日期:2024-05-03
$ 28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明明我喜歡巨乳,卻轉生到BL的世界 04
作者:尚月地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27
$ 119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