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們都有過「不甘心就這樣子」和想要改變、追尋的渴望
所有去過印度旅遊的朋友,都說在印度有拉肚子。身為一個潔癖又怕吃苦的人,我感到非常困惑,為什麼有人喜歡去會拉肚子的地方玩?而且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有些去完一次還想再去,印度究竟有什麼魅力?我相信她有,但又不懂。
可是近年我開始懷疑,我們這輩子有緣的地方,應該有著上天命定的某種淵源。就是「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意思。
像我在香港出生,後來舉家移民,再後來我又選擇移居台灣,說是人為選擇,又更像命運安排。旅遊的話,我總是強烈感覺到日本的呼召。而看這本書的作者,似乎也是被印度呼召,剛好她的人生走到一個關口,渴望跳出日常舒適圈,她便勇敢回應這個呼召。
以 「天」計算的是旅行,以「月」計算的可算是生活了。作者一去,便在印度生活了幾個月。一個人毅然去某個陌生的國度生活,無非是為著活出一個不同的自己。從 書裡看到,作者藉著往外探索,同時也努力往自己的內心發掘。像個渴求的孩子,拚命吸收文化衝擊的養分,想要盡快脫變成長。
書中不乏讓我停下來思考的段落和句子。例如她說「背包的重量,是上輩子的造業」,又細細剖釋她行李裡的所有物品,讓我想起自己因為移居台灣,才開始要面對地震,學著去預備逃生包的心情。
一個人的行囊裝載什麼,其實反映了這個人的安全感、價值觀和優先序。又例如她說,「旅行的本意或許就是不斷向他人展現自己的信任感」,我也深感認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存活,信任是必須的,對陌生人的信任以及對自己的信心,在信賴與懷疑間拿捏分寸,日常才能運作。
作者自畫的造型是一個青蛙小孩,但別被她童稚風格的插圖騙了,其實她在探討一些深刻的心事。她非常認真地,誓要在異國以陌生的眼光,尋找新的角度看待人生。 其實我覺得書中的漫畫角色筆觸稚嫩,卻配上很「大人」的旁白,有一種違和感。但看下去又發覺,作者也會畫「大人」的擬真插圖,所以「幼稚」表象是刻意營造 的?
也許她想要稀釋文字的嚴肅,又想讓讀者有充足的空間,隨著她安排的節奏,慢慢陪她走完這趟旅程,和她的心路歷程。
剛收到書稿的時候, 我找不到理由為何要看一個韓國女生談印度,兩者都似乎與我無關。但細讀幾頁,這女生的認真勾起我的好奇,讓我也認真的讀畢全程。也許作者的國藉身分並不重 要,她歷險的國度也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都有過「不甘心就這樣子」和想要出走的時刻。我們都有過想要改變、追尋的渴望,有過把心一橫豁出去的狠勁和衝動。 到幻想終於實現,便誠惶誠恐,惟怕錯過任何大小事,段段路也睜大眼晴、牢牢記下沿途風光。最後把自己收集的所有寶貴心情,滿腔熱誠要與更多陌生人分享。這 本遊歷記事,大慨就是這樣的故事。
《我愛陳明珠》作者 Emily
生於香港,移民澳洲,畢業後於香港工作多年。
2006年移居台北,現職插畫設計師。
前言
就連印度微乎其微的小事物,
也想全部畫下來⋯⋯
印度的眾多城市中,我唯獨喜愛西孟加拉省的加爾各答。來到加爾各答沙德街上的肯德基消暑乘涼時,我大吃一驚。因為正當我要在櫃檯點餐時,才發現店員全是聽障人士。站在前面的店員嫣然一笑,同時端詳著我的臉完成點餐動作,然後他們再不慌不忙地趕緊用手進行溝通。他們互相傳遞的眼神與手語當中,想必一定有我無法體會的忙碌感。在這個由聽障人士組成的場所裡,店內的其他客人似乎不覺得哪裡不對勁,只是吃著漢堡,度過各自擁有的時光。至於這裡唯一聽得見且會說話的經理,則是在必要時刻才會親自給予支援。所有人都懂得察言觀色,也能夠理解彼此的立場與差異。那天,在加爾各答小賣場內所發生的這幕景象,不禁使我心生敬畏之心。
發旅行前,我對印度的了解就只有泰姬瑪哈陵和甘地而已。然而,某天突然好奇心使然,於是我便在夏日踏上為期數個月的旅行。印度的夏天相當可怕,剛買的礦泉水會立即變得又溫又熱。就算猛灌開水,也無法消除口乾舌燥的問題。一天之內也會因拉肚子而頻繁進出洗手間數十次。僅只半天就被炙熱太陽曬得紅腫的後頸部。用濕紙巾擦臉,卻沾上滿滿的黑色灰塵,令人難以置信。就算要過馬路,卻要為汽車、腳踏車、電動三輪車、行人還有牛和山羊等而繃緊神經。有那麼一瞬間,背包沉重到讓我心生懷疑,究竟我現在這樣做是對的嗎……
然而即使如此,這一切還是相當美好。隨著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開始沒完沒了地放聲大笑了。早上很晚起床,稍微洗個臉後便拖著鞋子離開下榻處,這時,我的頭突然「咚」的一聲,撞上某樣陌生物品。而這一撞讓我眼冒金星!我摸著隱隱作痛的額頭,同時擠出幾滴淚水,這時才發現有別於昨日的今日。我之所以會愛上印度,正是因為我能在日常習慣與一些挑戰之中,與那些毫無起承轉合可言的事件擦出火花的緣故。而且在印度發生的狀況,幾乎沒有一件事能夠加以預測,因此許多遊客都被這些沒有任何預告與徵兆的荒唐無語事件,搞得束手無策。起初是氣到臉紅脖子粗,到後來則是累得自行放棄,最後才甘願慢慢享受這一切。
某位旅伴對我說:「難道妳沒有自己的想法嗎?」聽到我耳朵都要長繭了。他會說出這番話的原因在於,我經常會將要吃什麼、想去怎樣的城市、要搭火車還是公車等的選擇權讓給其他同伴。
「如果妳想要什麼,那妳就跟A朋友一樣堅持己見就好啦!」而這就是他的本意。可是,有件事他並不明白。這趟旅行的一開始,我就主張非印度不去,但A朋友則是主張不去印度也無所謂。選擇的範圍如此遼闊,然而不管怎樣,選擇印度的我相當滿足。
因為在這樣的條件下,不論吃什麼、參觀什麼還是搭乘什麼,我早已隸屬於其中,所以根本無須再為那些微不足道的選擇而堅持個人喜好。即使是一百次,那丁點小事我都能承讓。然而,在印度找不到滿足感的A朋友,雖然也想從其他附加因素中獲得滿足,可是卻徒勞無功。對於自己喜好絕不與他人妥協的他,則是自始至終都沒愛上印度。
我想要依循自己的步調和方式,適應印度這個國度,就連印度微乎其微的小事物,也想全部畫下來,空氣、熱氣、香氣、語言、質感、視線、專注力、悸動、情感交流、友情,還有它的獨一無二等一切。於是我再三思索,直到這趟個人旅行變成一篇普遍性讀物為止。我重新思考每份喜怒哀樂的情緒;為了繪圖而決定使用的色彩;為了書寫文字而翻查單字,並多次核對事實。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才將集結而來的故事編撰成這本書。
首先要向父母獻上最深的謝意。「總有一天會有所作為吧?」他們不發一語地靠著這般耐心,支持那個總是無法好好安頓下來、時常仰望天空發愣的我。當然,他們也是會發一些像是「拜託妳也整理一下房間」這樣的牢騷。不過託父母的福,就算在那遙遠的地方迷路徘徊,但無論何時,總有個能讓我放心回家的地方,他們讓我感受到莫大的祝福。
另外,也要向接納我所有個性的兩個弟妹致上感謝之意。當我夜深人靜在畫畫時,他們總會安靜地送上點心再離去,並且試圖刻意放輕腳步等的可愛行徑,以致我偶爾會誤以為自己才是妹妹。此外,我還要感謝願意給予稚嫩又不足的我出版機會的承英蘭代表以及出版社的同仁。
幸虧有他們當我牢靠的後盾,這趟印度漂泊歲月才不會淪為玩票性質的旅行。假使沒有這些人的鼎力相助,《印度團團轉》就不會誕生於世上,我更難以想像幾年前初次踏上印度的那天。當我們自無從掌握的狀況中踏出現在的第一步起,自己的未來便就此展開。藉由旅行,我親身體驗,並如此相信著。但願這本書今後能幫助到許多即將前往印度的朋友們。
朴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