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決定孩子的未來!
學會傾聽孩子的話,將能打開他們的心扉,
懂得稱讚孩子,平凡的孩子也能變聰明!
孩子逃避與你溝通,甚至害怕與你單獨相處,
究竟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是什麼樣子?
為了和孩子有話聊,請先檢視自己的對話習慣吧!
□遇到孩子時,你總是嚴肅著一張臉。
□在情緒激動時,忍不住拿孩子出氣。
□無法耐心等待孩子說出內心真正想講的話。
□與孩子的談話中,表情與動作所傳達的訊息不一致。
□你覺得孩子表現好是應該的,不需要稱讚他。
□當你不懂孩子的意思時,會對他發脾氣。
□你經常打斷孩子說話,不讓他把話說完。
□你時常用「這樣不對」、「你怎麼這樣想」等否定用語。
□你會以咄咄逼人的「為什麼」開頭,引導孩子說出無效的回應。
□你從不曾對孩子說出「爸爸愛你」、「爸爸以你為榮」等傳遞父愛的話語。
作者簡介:
田導根
弘益大學終生教育政策研究所博士、慶熙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公州大學師範學院社會教育系畢。在高中和大學21年任教期間,他學會了與孩子用心溝通的法則。目前已持有五十餘種教育、電腦、服務等相關證照。現為父母教育與子女指導講座講師,在全國大專院校、地方自治團體、教育單位、終身教育院、國家專門行政研修院與企業單位主講。
他在父母教育與子女指導講座主講的經驗中,體悟到爸爸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孩子會有多大的影響。為了促進親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他不斷研究各種「對話法」,並研發出自己的獨門方式。憑藉著豐富教職生涯所累積的經驗,作者整理出敞開心房的親子對話法、連1%的可能性都不放過的提問法、改善錯誤生活與學習習慣的對話法等幸福家庭必備的對話實踐指南。
主要著作有《自主學習習慣養成訓練》、《溝通高手的效率對話法》、《溝通高手教你如何把話說到心坎裡》、《媽媽教你的自主學習法》、《讀書高手養成書》等。
譯者簡介:
袁育媗
政大廣告系、韓文系雙學士畢業。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曾任職外商公司,目前致力於韓文翻譯,希望藉由文本的譯介,為台韓文化交流進一分心。譯作有《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蘇志燮的路》(大田出版)
章節試閱
首先,學會傾聽
傾聽是全然接納對方所說的話,當孩子感覺被接納,心理上將獲得安定感。
越來越多爸爸希望自己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親,他們努力騰出時間去上爸爸教室或參加好爸爸聚會,然而運用在實際生活上卻不容易。他們覺得自己為了這件事已經竭盡所能了,但親子間的對話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就結束,每次為了想話題都傷透腦筋。到底為什麼和孩子對話會這麼難呢?
親子對話時,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聽自己講話,當然孩子也有同樣的期待,希望父母能好好聽自己說話。親子對話的祕訣就隱藏在這裡:即使心裡覺得孩子講的內容沒有意義又沒必要,也要認真傾聽。
傾聽指的是全然接納對方所說的話。當一個人感到自己被全然接納的時候,心理上就會獲得安定感,並產生努力進步的欲望。當然,孩子也不例外。很多爸爸認為指出並糾正孩子的錯誤才是最好的方式,把心力全放在抓錯和提出解決方案上,卻忽略了傾聽。其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積極傾聽,方式如下:
積極回應
請積極回應孩子,表示你能夠充分理解他,這個時候孩子便會對你敞開心扉。你可以用「啊,原來是這樣啊」、「原來行不通啊」、「爸爸也這麼覺得」、「哇!好棒喔」、「這樣啊,你一定很難過吧」等方式回應他們,讓孩子覺得爸爸是理解自己的。
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
為了表現自己正專心聽孩子說話,你可以上半身稍微傾向孩子,用滿懷關愛的眼神凝視他。聽孩子講話的時候,最好能一邊點頭以表示認同。對話時,若身體往後傾、避開孩子的眼睛,或眼神流露出對孩子有所要求的訊息,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遭受拒絕或被忽視。
拋問題是一種感興趣的表現
爸爸常自以為很了解孩子,總在孩子開口之前就出言揣測。然而這樣卻會使孩子更退縮、把心房關得更緊。請先努力了解孩子,而不要搶著下判斷。如果你不夠了解孩子,可以先向他們拋問題,讓孩子知道爸爸對他的話很感興趣。徹底了解孩子後,親子間的共鳴地帶也會更廣闊。
傾聽時,請拋下成見和偏見
爸爸傾向以孩子的過去來評判現在的他,這表示爸爸並沒有接受孩子目前的狀態以及他已經改變且成長的事實。對孩子而言,這是相當無奈且有苦難言的。為了讓孩子打開心房,你必須拋下過去的成見,努力看見「現在」的他。不要去抓孩子的缺點和問題點,而是在對話中找出他們的優點和潛力。
放棄贏過孩子的念頭
和孩子對話時,請務必時時意識到你和孩子對話的目的,避免陷入一廂情願。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不如意而發脾氣或責罵孩子,孩子的心就不會再為你敞開了。其實只要做到仔細聆聽、不批判孩子的發言,就能打開孩子的心,讓他們向你傾訴內心的想法和遇到的問題。在心理治療或諮商過程中也常常僅靠傾聽諮商者的言談來解決問題。這意味著什麼呢?這代表全然接納對方的發言就可以打開他的心房。對孩子而言,暢所欲言後不但心情變得舒爽自在,過程中也能培養出靠自己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10個與孩子的正確對話法
1. 遇到孩子時總是用微笑迎接他。
2. 疲倦或情緒激動時,避免談論重大話題。
3. 在孩子說出真正想講的話之前,請耐心等待。
4. 對話時盡量使言語、表情、動作所傳達的訊息一致。過程中可以用「我懂」、「我也這麼覺得」、「對啊」來表示認同。
5. 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稱讚,用言語表達爸爸的喜悅。
6. 當聽不懂孩子的意思或弄不清楚孩子的意圖時,請孩子再說一次。
7. 不要打斷孩子說話。建立優質對話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即使對話內容乏善可陳也要表示尊重。
8. 千萬別說「這樣不對」、「你怎麼會這樣想?」等否定的言語,要壓抑住脫口而出的衝動。
9. 不要用「為什麼」開頭。問孩子「為什麼遲到?」、「為什麼你總是這樣?」通常會引導孩子說出:「因為……」、「呃,我也不知道」等無效的回應。如果用「什麼」來代替「為什麼」,對談即變得更和緩也更有效果。請試試看用「發生了什麼事啊?」來開啟話題吧!
10. 建議可以在餐桌上或鏡子前貼上小紙條,寫上「爸爸愛你」、「爸爸以你為榮」等傳遞父愛的字句。
你是從孩子的觀點發言嗎?
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別用帶有指責或說教意味的語氣和他們對話。
觀察父親與孩子的對話模式,你會發現爸爸總是想說教,孩子總是想為自己辯解。彼此的觀點完全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久而久之孩子反而不願再敞開心扉了。想要打開孩子的心房,請用孩子的觀點而非大人的立場去聆聽、去思考。不管孩子說什麼,請用他的觀點去找出為什麼非得這樣做的理由,如此一來,對話自然就會變得更順利了。
試著接受屬於孩子的世界
就算是年紀再怎麼小的孩子,當自己被別人指出缺點還被命令改正時,有誰會歡喜接受的呢?我相信就算是大人也很難做得到。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但聽見他人忠告,而且又是帶有命令語氣的忠告,孩子聽了是不會高興的。這種帶有指責或說教的語氣不僅教育效果低,還有可能招來反效果。
為了站在孩子的觀點來對話,你必須先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人,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也有孩子自己的世界。你必須接受孩子的世界,並且認同它。
當你能夠全然接納孩子的一切,將他視為獨立的個體,並且讓孩子知道爸爸是真心關懷時, 孩子也會開始聽話。舉例來說, 當孩子受傷而嚎啕大哭時, 你可以說:「一定很痛吧?」用一個成熟的個體看待他,並且理解孩子的疼痛,這樣會比起把他當小孩子哄:「不哭!哭了就是膽小鬼。」還更容易讓他停止哭泣。
爸爸的表達方式完全左右孩子的反應
孩子的反應會根據爸爸的表達方式而有完全不同的變化。孩子晚歸時,若爸爸不分青紅皂白就開罵,孩子並不會因此反省錯誤,倒是反抗在先。但是如果你表達出自己很擔心、有多麼希望他能平安回家,孩子會被你感動。有些表達方式會引發反抗心理,但有些方式則會使人察覺自己的錯誤並決心改過。
關係親密的人常以為不用刻意開口,對方就能懂自己心裡在想什麼,導致誤會的產生。你不表達出來,沒有人會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尤其是孩子年紀小,當然更難掌握爸爸內心的想法。比方說孩子不想洗臉時,不要用語意不明的話回他說:「嗯,我知道了。」而是要察覺孩子的想法,具體告訴他:「你不喜歡洗臉把衣服弄濕吧?要不要跟爸爸一起洗?」當孩子發現可以隨心所欲表達想法,又有人懂他的時候,他就會接受「再麻煩也要洗臉」這件事了。
對話結束後,可以給予孩子肢體接觸來表達你的愛。充滿愛的肢體接觸能夠給孩子被爸爸真心愛著的信賴感。在孩子小的時候越常給予肢體接觸,長大後他越可能成為內心溫暖的人。
爸爸的一句話
和孩子對話時,請記得全然接受孩子,並理解他的感受
孩子:爸爸,為什麼一定要吃胡蘿蔔。
爸爸:你說什麼傻話?不吃胡蘿蔔怎麼行。
孩子:可是我真的不想吃。_
爸爸:以前不是都吃了嗎?現在鬧著不吃。
孩子:每天都吃這個,受不了了。
爸爸:廢話少說!快吃!吵的時間早就吃完了。
孩子:啊!我不要吃。
(×)強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反而會使孩子反感,也容易阻礙親子間的對話
換一種說法↓
孩子:爸爸,為什麼一定要吃胡蘿蔔。
爸爸:你想知道為什麼一定要吃胡蘿蔔喔。
孩子:嗯,難吃而且我不想吃,那為什麼一定要吃。
爸爸:原來你是因為胡蘿蔔難吃才不想吃啊。
孩子:我真的不想吃,難吃還不如不要吃。
孩子:對啊,真的很難受。
爸爸:不過妳不是想變漂亮嗎?變漂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吃胡蘿蔔之類的蔬菜喔!
孩子:真的嗎?那我吃。
爸爸:好啊,爸爸看妳乖乖吃胡蘿蔔,覺得很高興!
(○)用孩子的觀點去了解他想要的是什麼,以孩子為中心發言
孩子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想法
懂得思考孩子每句話背後的意義,有時侯他的表情、動作、語氣比內容還具有更多含意。
當孩子遭遇困難或處於對自己不利的環境時,通常會採取說謊或敷衍帶過的方式。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性侵受害孩童在接受調查時,因為必須不斷於不安的狀態下陳述自己的遭遇,因此常常會發生推翻陳述或答非所問的情況,導致最後因證據不足而難以對加害者判刑。由此可見,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找出孩子講的話背後所隱藏的真正意思。
即使只是孩子不經意的一句話也是有含意的。和孩子對話時,不要覺得這只是小孩子說話就不當作一回事,而是要去思考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因為這些話都是孩子把自己觀察、聆聽、感覺、思考、體驗的東西吸收過濾並修飾後,再透過言語告訴你的。
表情、動作、語氣比內容還帶有更多含意
分析孩子非語言的行為更能幫助你了解孩子說話時所隱藏的真正意圖。所謂的非語言行為指的是語言之外有形的溝通, 又稱肢體語言。肢體語言可以細分為態度、姿勢、手勢、表情和眼神等,比較像是一種視覺交流。點頭、讓出位子給你、握拳、捏你的手臂、轉手指頭、嘆氣、冒冷汗等,都是非語言的行為表現。我們必須了解聲音的強弱與平穩度、眼神、手勢、語調、表情、姿勢等肢體語言,通常比說話內容更具隱含意義。
啃指甲的孩子
孩子若三不五時啃指甲,表示他處於心情煩躁或不安的狀態。當孩子感受不到事情的樂趣時,只好動來動去不讓身體閒著。通常孩子覺得家庭氣氛不好或人際關係不佳時,心理上也會產生不安和不自在的感受。這時你可用以下的話來安撫他的情緒。
「你哪裡不開心啊?爸爸來幫你,跟爸爸說吧!」
「妳覺得這個很無聊吧?那妳想做什麼呢?」
爸爸若能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理解他的想法,孩子就會感到被認同並抒解不安的情緒。
吃飯時不安分的孩子
吃飯時間總是每吃一口就跑來跑去的孩子,通常可能是因為偏食、不想吃飯、容易分心或食量太小。這時候父母往往要追在後面餵他吃飯,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有可能無法建立吃飯就要坐在餐桌前用餐的概念。你可以用下列的說法來改善孩子的用餐習慣。
「你不是想長高嗎?吃這個就會長高,真的不要吃嗎?」
「把這個吃完,爸爸就唸妳喜歡的故事書給妳聽。」
不立刻把孩子行為當作問題,而是提出孩子喜歡的事情來改善他的問題行為。
喜歡待在角落的孩子
喜歡躲在角落自己玩耍的孩子, 希望在這個屬於自己的時間內不會受任何干擾。尤其是當別人持續注視自己的時候,他容易感到壓力。通常這種現象容易出現在內向、膽小的孩子身上。
「要不要跟爸爸一起(孩子喜歡的事)啊?」
「爸爸買了妳最喜歡的娃娃喔!」
對內向或孤僻的孩子表達關心和你對他的愛,提供他參與的機會。
與孩子對話時,除了從他的立場來看事情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找出他話語底下隱藏的意思。不管是誰,每個人都願意為了解自己的人做任何事。因此當孩子認為爸爸了解自己的時候,自然會朝著爸爸期待的方式回饋給你。去觀察孩子的行為,並從他的立場出發,說說看孩子要的是什麼吧!如此一來,孩子就會站在你這邊了。
遇到孩子炫耀時,不要無條件責備他
孩子炫耀、耍帥時,或許是他想要獲得爸爸的肯定,掩飾缺乏自信的時刻。
「我家有台超大電視,你家有嗎?」、「我這次去香港玩了喔!」、「我昨天去飯店吃大餐。」 這些都是小孩子聊天時常常講的話題, 聊天內容充滿了自我炫耀。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自我誇飾的欲望,所以很容易出現向同儕炫耀的習慣。還有研究指出,特別愛炫耀的小孩容易在學校裡被同學討厭或排擠。
從孩子炫耀與耍帥的言語中,找出他的潛能吧!
這類孩子在家裡也很喜歡「耍帥」和「炫耀」,比方說凡事一定要問:「我很厲害吧?」才善罷干休。其實孩子會這麼問,是希望獲得你的關注與肯定。若你為了要教導「謙虛」這個抽象的價值觀念,總是對孩子說:「這樣不對。」、「不能這麼說話。」他很有可能在壓抑自己炫耀的欲望時,卻失去了孩子真正必須擁有的自信心。
與其無條件指責孩子「耍帥」和「炫耀」的行為,你可以先想想看他為什麼會這麼說。若他真的只是單純想誇耀自己,你可以說:「這樣會讓同學們討厭,所以適度地誇耀就好。」或「你真的做得很棒,但換個方式說會更好。」來教他怎麼表達。
如果孩子是因為想要獲得爸爸的肯定,或是靠耍帥和炫耀掩飾自己的缺乏自信時,請務必肯定他的「邀功」行為。假使孩子透過耍帥和炫耀博取你的認同,但換來的卻是爸爸因不理解而責備或視而不見時,僅存的自信心也容易蕩然無存。
孩子從對話中感受到「原來無論我說什麼,爸爸都會相信我。」、「原來不管是我失敗了還是做錯事,爸爸都能理解我。」因而信任爸爸,產生與爸爸的親密情感聯繫。久而久之,孩子認為「我是個還不錯的人。」、「我有個信任我且可依靠的爸爸。」並且懂得自珍自愛,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充滿自信。
鄭氏三重奏背後的偉大母親
指揮家鄭明勳的母親李元淑女士帶著七個孩子遠赴美國西雅圖,經營韓國餐廳以撫養孩子長大,並且將其中的三名子女—鄭明勳、鄭京和、鄭明和拉拔為「鄭氏三重奏1」這樣世界知名的音樂家。在尋找孩子的潛力過程中,她不但懂得尊重孩子, 也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判斷和做決定。就算孩子有時會「 耍帥」 或「 炫耀」,她也會認同並加以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大部分的父母容易因為孩子年紀小就輕忽他們的判斷力,但李元淑女士卻能有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做決定。等到孩子下定決心後, 她就會努力去尋找能夠激發孩子潛力和熱情的最佳環境。她盡可能找出孩子的優點,並且尊重、認同他們的優點。孩子因為母親的認同而產生自信,最後成為了世界知名的三重奏演奏家。李女士從孩子「耍帥」和「炫耀」中看見了孩子的潛能,並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因而培育出成功的下一代。因此,父母有必要仔細思考自己是不是沒看到孩子的潛能,卻一味地把孩子逼向某個方向,製造了許多「不幸的孩子」。
爸爸的一句話
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每天早上或幼兒園或學校時,請對孩子這樣說:
「別忘了爸爸會永遠為你加油!」
「你對爸爸來說真的很重要。」
「加油!」
1譯註:鄭氏三重奏是由韓國著名的女小提琴家鄭京和發起,和她擔任指揮家的弟弟鄭明勳、大提琴家的姊姊鄭明和共同組成。
孩子不輕言放棄,靠的是爸爸的鼓勵
建議爸爸用溫暖鼓勵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期待,幫助他成為不輕易放棄的人。
許多人擔心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變得像草莓一樣脆弱。為了讓孩子更堅強,重點就在於讓他擁有不輕易放棄的韌性和強大的心志,而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爸爸的鼓勵。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而想要嘗試的時候,你必須鼓勵他掌握每次的機會,持續努力不要放棄。如果孩子能夠挑戰到最後、獲得成就感,他就會有更大的冒險精神,更不會輕言放棄。
為了不讓孩子在一開始就放棄,與其用命令的口吻告訴他:「不要放棄!」、「不准放棄!」建議你可以用溫暖的鼓勵方式來表達你的期望,例如:「爸爸喜歡你堅持到底的樣子」、「累了的話儘管說,爸爸幫你!」當孩子完成設定目標時會產生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提升自信心。由此累積下來的自信將會成為孩子漫長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資產。這股自信使他長大成人也能過著有目標的人生。
電視上常看到高承德律師上節目,許多人都好奇他的本業到底是什麼?因為他有時候是律師,有時候又以股市專家的身分出現在大家面前。人們都稱他為天才。他還在首爾大學法律系就讀的時候,就以史上最年輕的合格者身分通過了司法考試,而且還是外交官高等考試榜眼、行政高等考試榜首的考試三冠王。
高律師能精確掌握時代的脈動,並精準分析和洞察主導時代進步的趨勢。他能預測未來什麼樣的趨勢會成為社會的主流,並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後來法務人員的身分已經不再能滿足他,他預測證券將會成為未來社會所關注的領域,所以他一心鑽研證券並成為證券業的個中高手。
高律師認為自己成功的因素在於「只要不放棄,就沒有不可能」。「不可能」只存在於你選擇放棄的瞬間。他還建議:「絕對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還要優秀。」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自負地認為自己比他人優秀,而是以能力平等視之,並且比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超越他人。
印地安人在乾旱肆虐時會舉行祈雨祭。據說印地安人的祈雨祭極為靈驗,這是為什麼呢?根據研究印第安風俗的學者表示,這個現象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特殊超能力,而是他們會一直祈雨直到天降甘霖。也就是說,他們會努力到成功為止。
爸爸能給孩子的就是幫助他成為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人生就像是運動競賽,有時輸有時贏。運動競賽最令人感動的是反敗為勝的喜悅。如果因為一時的失敗就放棄,永遠都不可能成功。反之,若相信情況可以改變而不放棄,就會有逆轉勝的可能。
當你發現孩子懼怕或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想放棄時,請用同理心的方式跟他說話。孩子發現爸爸不但不責怪自己,反而是鼓勵他,就會充滿自信再次接受挑戰了。
爸爸的一句話
當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運動或讀書時,請這麼鼓勵他吧!
「每個人都有不喜歡做的事情。」
「你比以前進步多了!」
「你完成了以前一直想去嘗試的事情,爸爸覺得你好了不起!」
首先,學會傾聽
傾聽是全然接納對方所說的話,當孩子感覺被接納,心理上將獲得安定感。
越來越多爸爸希望自己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親,他們努力騰出時間去上爸爸教室或參加好爸爸聚會,然而運用在實際生活上卻不容易。他們覺得自己為了這件事已經竭盡所能了,但親子間的對話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就結束,每次為了想話題都傷透腦筋。到底為什麼和孩子對話會這麼難呢?
親子對話時,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聽自己講話,當然孩子也有同樣的期待,希望父母能好好聽自己說話。親子對話的祕訣就隱藏在這裡:即使心裡覺得孩子講的內容沒有意義又沒必要...
推薦序
再忙也可以當個了解孩子的爸爸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也是看電視或各做各的事。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習慣,從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以後,每天下班回家見到她們所說的第一句話一定是詢問: 「 今天有什麼好玩的? 」 然後就輪流分享一些今天發生的好玩或有趣的事情。因為我知道隨著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會有許多剪不斷、理不清的煩惱,若是將這些負面情緒加上逐漸加重的功課壓力一併帶回家,對身心健康以及學習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我也藉著這個問題提醒自己,將白天所遭遇的種種事情逐一過濾,轉化成正面樂觀且值得記憶的故事。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已變成我與女兒間的儀式,養成了我們即便經過一整天的辛苦與忙碌,回家之前要把所有不舒服的情緒留在門外的習慣,讓全家人共處的時光都充滿快樂溫暖的力量。
久而久之,也讓孩子養成正面積極看待事情的態度,不會變成憤世嫉俗,只會埋怨的憤青。另外,在她們上床就寢時,我也會溜進她們房間,擠到她們床上,跟她們聊個十多分鐘,這時候我們談的主題通常是今天新學到的知識或訊息,因為我也想藉此養成她們一個習慣,能夠自覺地回顧今天的見聞,檢視有沒有虛耗大好的光陰。我總是覺得身為父母親能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有形的財產或物質享受,而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這些無形的禮物除了來自於身教典範之外,其實也必須藉助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互動來培養。或許是因為與孩子相處的每個時刻,我們都是在聊天,除了評論所思所學之外,更多的是心理感受。雖然我工作或社團的事務
很多很忙,與孩子共處的時間非常有限,但是孩子卻願意跟我們分享她們生活中的大小事,大概就是來自於我們家這兩個習慣吧!而且,我們家沒有電視,但是會挑選適合的影片,用投影機大銀幕在類似電影院的氛圍下,全家人一起專注地看,然後趁著被感動,心最柔軟的時刻,分享彼此的感想,這是拉近親子間心靈距離的好機會。不過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趁機教訓孩子,那些充滿道德八股教條的話語,正是孩子受不了父母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不知道跟孩子講什麼話,這本《跟自己的孩子聊得來》是一本非常實用又好看的武功祕笈,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要從與孩子聊得來開始,我們也唯有透過與孩子聊天,才能鼓勵孩子,陪伴孩子面對這個又複雜、競爭又激烈的世界。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 關於推薦者:熱愛閱讀,曾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相信影像的影響力,曾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陪伴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著有:《教養,無所不在》、《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AB寶的親子交換日記》等書。
再忙也可以當個了解孩子的爸爸
新加坡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吃飽了沒?你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間最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我知道很多父母想跟青春期的孩子有良性的互動,但是孩子根本不想理大人,父母似乎也找不到什麼話題,即便大家都在家,也是看電視或各做各的事。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習慣,從孩子上了小學高年級以後,每天下班回家見到她們所說的第一句話一定是詢問: 「 今天有什麼好玩的? 」 然後就輪流分享一些今天發生的好玩或有趣的事情。因為我...
作者序
漠不關心的爸爸們,跟孩子當「好麻吉」吧!
有媽媽真好,因為她很疼我。
有冰箱真好,因為裡頭有東西吃。
有小狗真好,因為牠會陪我玩。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有爸爸。
這是不久前在網路上一首很知名的詩。據說是一位小學生寫的,道出了今日爸爸們的形象。爸爸為了家人比誰都辛苦工作,但越投入工作,跟家人相聚的時間就越少,跟家人的關係也就疏遠了。對其他家庭成員來說,和不常露臉的爸爸相處,只會有尷尬和不自然的感覺。於是在不知不覺間,爸爸就被排拒在外了。
孩子並不是單靠爸爸或媽媽一個人的辛勞或努力就能撫養長大的,而是要父母雙方充分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孩子在情感上才能均衡發展。若是由媽媽細心照料、呵護孩子,那麼爸爸則負責提供孩子成長與發展的機會。父母對於責備這件事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媽媽平常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再清楚不過,總是什麼事都要再三叮嚀; 爸爸則是看到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標準時, 容易發怒或斥責孩子。
然而,孩子不是被罵就會改,罵了反而會留下副作用。孩子認為爸爸會生氣並不是在擔心他,而是討厭他,因此只會覺得更傷心而已。這種狀況發生越多次,爸爸和孩子的關係就會越來越疏遠。爸爸不該從大人的角度去教導、訓誡孩子,而是要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行動。爸爸的角色不是強迫孩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而是幫助孩子懂得自我管理,並且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
孩子就像是一塊海綿,準備吸收所有的外在事物。他們就像是有著無限可能的種子,端看你怎麼去灌溉、剪枝來決定他會長成一棵大樹,還是成為一株毫無用處的雜草。因此,孩子需要一位真正慈祥、心靈導師般的爸爸。不是只知道擺權威和命令人的爸爸,而是可以協助他全盤規劃自己的人生、給予他建議的人。
如今,是時候重新尋找爸爸的位置了。你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左右孩子的生活態度,從你們的對話中讓他看到更寬廣的世界。如果你擔心孩子的未來,那麼你一定要了解能夠激發孩子潛能的「對話法」。
很多爸爸都知道對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突然要跟孩子坐下來聊天還真不容易。聊著聊著總是繞著相同的內容打轉,或幾乎都是說教和訓誡。本書的目的就是替這樣的爸爸們準備親子對話時必備的內容。
想跟孩子對話,首先要從爸爸開始改變。你必須先自問,你跟孩子說話的內容裡是否大部分都是以「 不要~」 開頭的否定句。再來, 你必須多傾聽孩子的話,少講自己想說的話,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愛上與爸爸的對話時光。這些都是和孩子對話前的首要之務。
「孩子教得真好」與「和孩子好有話聊」是相同的意思。親子對話在任何地方都會發揮它的價值。本書首先介紹的是培養孩子「潛能、潛在力」的對話法,告訴你如何透過日常對話,把孩子從小就必須激發出來的自信心、創意、感受力、領導力等能力挖掘出來。與爸爸交心的對話可以幫助孩子面對更大的世界。
養育孩子最麻煩的事情就是遇到孩子鬧脾氣、耍賴的時候。
「改正孩子生活習慣的對話法」提供了最聰明的解決方案,針對既不能每次都教訓孩子,但又擔心對孩子言聽計從會養成壞習慣的父母,提供解決之道。同時還介紹了不同的鬧脾氣原因和合適的對話方式,以及正確的稱讚和責備原則。只要每天持續執行,就會發現你的關心和努力在不知不覺間改正了孩子的壞習慣。
最後介紹的是「改變孩子學習習慣的對話法」。你可不行再洋洋得意地說自己都不管孩子念不念書了,這不是要你把孩子送去補習班,而是要你去「關心」他。這件事與孩子的夢想有直接關係,因為孩子從小透過與爸爸的對話累積各種經驗,學習怎麼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實踐自己的夢想。
每個孩子一出生都具有成長為大樹、成為大人物的才能。只是看他遇到了怎樣的爸爸,決定了他會成為一位平凡人,還是引領世界的領袖。好的爸爸懂得洞察未來,為變化做準備。爸爸的聰明對話法可以在生活中全面激發孩子的感覺、思考、行為、感受,是最棒的教育方法。裡頭不但涵蓋了溫暖的情感、人類的心理,也有對話的技巧,是最備受矚目的育兒方式。
兒時時光很寶貴,不會再重來,因此從今天起開始和孩子對話吧!你會很高興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樣子,並且發現你從未發覺的另一面;孩子也會得到一個像是值得信賴的朋友般,深愛且相信自己的爸爸。在他追求夢想的時候,這件事一定會變成讓他更有自信面對世界的支持力量。
誠心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天下的爸爸都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並且跟孩子分享心情和夢想,一起擁有珍貴的時光。
漠不關心的爸爸們,跟孩子當「好麻吉」吧!
有媽媽真好,因為她很疼我。
有冰箱真好,因為裡頭有東西吃。
有小狗真好,因為牠會陪我玩。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有爸爸。
這是不久前在網路上一首很知名的詩。據說是一位小學生寫的,道出了今日爸爸們的形象。爸爸為了家人比誰都辛苦工作,但越投入工作,跟家人相聚的時間就越少,跟家人的關係也就疏遠了。對其他家庭成員來說,和不常露臉的爸爸相處,只會有尷尬和不自然的感覺。於是在不知不覺間,爸爸就被排拒在外了。
孩子並不是單靠爸爸或媽媽一個人的辛勞或努力就能撫養長大的,...
目錄
推薦序 再忙也可以當個了解孩子的爸爸!
前言 漠不關心的爸爸們,跟孩子當「好麻吉」吧!
Part 1 立誓要做一個好爸爸
第一章 爸爸實在太不懂孩子了
現在流行的是亦父亦友的爸爸
孩子與爸爸的想法必然存在差異
我是怎樣的爸爸?
爸爸必須先改掉的習慣
第二章 對話的首要任務-----打開孩子的心
首先,學會傾聽
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是什麼模樣
你是從孩子的觀點發言嗎?
先預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孩子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想法
孩子逃避和爸爸對話怎麼辦
Part 2 激發孩子潛能的爸爸對話法
第一章讓孩子對未來有夢的自信對話法
遇到孩子炫耀時,不要無條件責備他
跟孩子聊聊歷史人物的挑戰精神
孩子不輕言放棄,靠的是爸爸的鼓勵
孩子失去自信時,告訴他失敗的真諦
用對話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第二章 讓孩子影響世界的創意對話法
要怎麼回答孩子的疑問?
你可知孩子最喜歡什麼?
睡前與孩子進行主題式對話
激發創意的語言遊戲
提升孩子好奇心的爸爸提問法
第三章 讓孩子享受人生的感性對話法
爸爸會影響孩子的均衡感受性發展
不知道該和孩子談什麼話題
別責備孩子說傻話
不要為孩子植入刻板印象
從父子對話中立下孩子的夢想
第四章 讓孩子在社會上無可取代的領袖對話法
不要搶著替孩子發言
你今天說了幾次「不可以」?
一定要改掉孩子的說謊習慣
如何讓孩子勇敢為自己負責?
Part 3 改變孩子生活習慣的爸爸對話法
第一章 孩子在與爸爸對話中學習成長
三歲時必須矯正壞習慣
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後一定有原因
矯正孩子行為習慣的對話原則
讓聽者改變行為的「我」說話術
孩子與爸爸的雙贏對話法
第二章 換個說法就能改變無止境的吵鬧
吵鬧是成長的過程
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
一定要讓鬧脾氣的孩子學會這些事
不理不睬也是一種方法
讓孩子不吵鬧的狀況處理法
第三章 減少電玩時間,增加對話時間
電玩,逃不了的誘惑
離開電玩的方法
規定一段孩子也接受的電玩時間
第四章 你一定要知道的讚美與責備原則
問題就在於你會讚美他?還是責備他?
稱讚要有原則
孩子會因為爸爸真誠的責備而改變
責備的五個原則
Part 4 改變孩子讀書習慣的爸爸對話法
第一章 培養孩子成為閱讀達人的對話習慣
80%喜歡閱讀的孩子是因為爸爸
豐富親子話題的閱讀遊戲
生活中的故事書可拓展孩子的視野
第二章 讓孩子學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時候的對話習慣影響孩子的發表能力
訂定對話主題吧!
如何讓孩子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培養孩子發表能力的對話原則
第三章 自主學習決定孩子的成績
不要立刻告訴孩子答案
比起才華,你更該稱讚孩子的努力
提升注意力的五階段對話術
Part 5 希望孩子過更好的人生
第一章 養成孩子成為領袖的對話法
跟孩子一起談夢想
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來自於爸爸的信任
教孩子如何捕魚
要怎麼發掘孩子無限的潛力?
推薦序 再忙也可以當個了解孩子的爸爸!
前言 漠不關心的爸爸們,跟孩子當「好麻吉」吧!
Part 1 立誓要做一個好爸爸
第一章 爸爸實在太不懂孩子了
現在流行的是亦父亦友的爸爸
孩子與爸爸的想法必然存在差異
我是怎樣的爸爸?
爸爸必須先改掉的習慣
第二章 對話的首要任務-----打開孩子的心
首先,學會傾聽
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是什麼模樣
你是從孩子的觀點發言嗎?
先預留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孩子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想法
孩子逃避和爸爸對話怎麼辦
Part 2 激發孩子潛能的爸爸對話法
第一章讓孩子對未來有夢的自信對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