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料理,也可以創造好幾種故事
所以如果夏天在德國柏林,每個人要帶一道料理去參加海邊的野餐的話,要帶什麼料理,才能最適當地表現自己?
我會去有機超市買六個熟得剛剛好的酪梨,去亞洲雜貨店買一條綠色芥末醬,還有一罐海苔醬,做成一道令人驚異,但是品嚐後發現簡單、美味極了的酪梨芥末海苔醬沙拉。沒有人吃過這道菜,因為這是我自己的發明,但每一個鼓起勇氣嚐過的人都喜歡極了,尤其我把它稱作是熱狗麵包的抹醬時,德國朋友會說:
「我們應該來開一家餐廳,就專門賣這一道菜!」
實際上,無論到哪裡,我可能都會選擇做同樣這一道菜,因為只需要花我十分鐘的準備。
但是招待的對象如果是緬甸客人,我會加兩茶匙的黃砂糖。
客人來自日本關西的話,我會加點白芝麻跟七味粉。
客人是韓國人,我會將醃好的紫蘇葉泡菜剪成細長條一起攪拌進去,或是使用牛蒡醃漬的泡菜也不錯。
菲律賓朋友的聚會,我會加進剁成小塊的明蝦。
印尼的朋友,我會加魚露和青辣椒。
泰國的朋友,我會用印尼版為基礎,再加進一點蝦米或是炸酥裹糖的小魚乾。
客人是印度人的話,最上面當然要放許多的香菜,裡面也要拌進一撮茴香。
一道簡單的菜,小細節的差別,就會帶來不可思議的重大區別,而這些對於小細節的理解跟觀察,就來自於旅行的體察,跟日常生活的喜歡。
這一道菜,很清楚地說明了我是誰—亞洲人,來自熱帶,來自海邊,粗線條不神經質,在世界各地旅行,不過度擔心別人怎麼想,願意冒一點小險,雖然不按牌理出牌,但是並不魯莽,我喜歡你的國家,還有你們的食物跟香料。
我可以放心地、自信地將覺得合適的生活元素組合在一起,所以這一道特別而不做作的菜,不是任何國家的料理,而是「我」。
這是一個別人不會忘記的我,一個會帶著酪梨芥末海苔醬沙拉出現的亞洲男人。但是每一個版本,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
如果我在台北,端出來的這盤酪梨沙拉,拌大量青檸檬汁,放在銀質的長盤子左半,右半放番茄燉羊肉塊,配著一碟濕濕軟軟的烤餅吃,那麼我可能就會順便告訴你關於市集的故事。故事裡除了有摩洛哥的馬拉喀什,還有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伊朗的德黑蘭,泰國曼谷的假日市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藍清真寺,新疆的烏魯木齊,埃及的開羅,還有日本京都的祇園,誰都不會覺得無聊。
我認識許多台灣人到清邁學習料理時特別開心,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果去北京、上海做同樣的事情,好像就沒有那麼快樂。我知道為什麼。
我也認識很多在旅行途中很快樂的人,但是他們只要一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就變得不快樂了。我也知道為什麼。
因為他們還沒有自己的故事,所以用異國風情作為餐盤,來盛裝、點飾「生活」這道無味平凡的菜。
然而一個旅行魂旺盛的人,知道不需要每一餐精疲力盡地準備大魚大肉,只需要在同一道菜上加上一點小小、必要的變化,生命就能隨時隨地都充滿熱情。主動轉變生活氛圍,不需要靠異國風情來轉變自己。
我們都希望自己「特別」,並且找到達成的方法,就像我找到屬於自己的酪梨芥末海苔醬沙拉那樣。
透過旅行,不需要吹噓,也不需要冒生命危險,找到自己的酪梨芥末海苔醬沙拉,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旅行基金8:改變對金錢的看法
就像我的朋友賴瑞說的,想著一整年只有半薪的話,就窮得不能旅行,而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比如說半薪的一年,等於兩年間領平均四分之三的薪水,這麼一想,立刻就會改變金錢帶給我們的無形壓力。
畢竟,錢本身並不是目的,金錢應該只是用來支持生命跟夢想的工具。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改變跟金錢之間的關係,改變對金錢的看法,就能夠解除金錢對於旅行的種種枷鎖。
「當你五歲時發現了三十五分錢的祕密之後,你做了什麼改變?」我問我的朋友賴瑞。
「我開始存錢。」他說。「因為我發現,如果每隔一天才買一次糖果,把三十五分錢存起來一半的話,有一天,我就可以買一張火車票,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在紐約市長大的他,說到小時候跟著父母親在紐約中央車站的火車月台,等著前往波士頓的火車進站時,看著鐵軌,意識到如果他有足夠的錢,買一張票的話,就可以搭上前往加州的火車,從美國的東岸,到西岸的洛杉磯。
「可是,那要存多久呢?」我很難想像一個五歲的小旅行者,知道需要存多少糖果錢,才足夠橫跨美洲大陸、買一張去洛杉磯的火車票。
「我存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把存夠的錢拿來買火車模型了。」賴瑞說。「並不是因為我放棄旅行夢,而是有一天,我突然又認識到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就算沒有買火車票,也沒有關係啊!鐵軌早就已經鋪好在那裡了,我只需要沿著鐵軌走,一直走、一直走,有一天我就會走到洛杉磯,根本不需要錢、不需要買一張票!」
鐵軌的存在,「已經」通向一個有趣的遠方。有沒有錢買票,並不會改變旅行的本質,頂多只會改變旅行的方式而已。
對一個對旅行著迷的生命,這個改變對金錢看法的大發現,旅行再也不會被金錢所限制,那一刻,旅行魂就真正茁壯了。
將旅行比喻成鐵軌,我覺得生動極了。
鐵軌帶著我們通向遠方,無論想去哪裡旅行,無論目的地對我們來說多麼獨特,別忘了極有可能有幾百萬、幾千萬人已經去過那個地方,甚至在過去的一個月之內,就已經有幾百萬個人去過也說不定,就像任何好主意,我們大概都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的人,所以這條鐵軌,老早就有人鋪建好,每個小時都有好幾班列車,載著許多人開往這個目的地。
對於鐵軌上來來回回千百次的火車來說,我們一點也不特別。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旅行故事獨特而精采時,極有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老調重彈而已。這是
為什麼第一次閱讀遊記時如此迷人,直到發現類似的遊記,還有幾百幾千幾萬篇。
很多老人知道我是一個作家以後,都不約而同地說:「我的一生故事,如果說給你聽讓你寫書,保證寫好幾本書都寫不完!」很抱歉的是,我每次都只是禮貌地微笑一下,完全沒有表示有興趣的樣子。他們這樣說或許沒錯,問題是大同小異的人生故事,除了主角本人之外,老實說誰也沒興趣。
同樣的鐵軌,載著我們通向同樣的遠方,但是每一場旅行,對於每一個乘客、每一個生命,卻有著如此非凡的意義,有人在這旅程上陷入熱戀,有人因為離別而哭泣,有人終於尋找到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塊拼圖,也有人失去了一些說不出的什麼而倉皇失措,如此獨特。
有人買了票搭乘火車。有人在頭等艙啜著香檳,也有人坐在二等硬座,但是他們都會同時到達終點。
有人搭快速的子彈列車,有人搭著一段接著一段,每站都停的區間車,但是都駛向同樣的終點。
有人駕著直升飛機,沿著地上的鐵軌作為指標前行。有人沒有買票,決定揹著背包沿著鐵軌一直走,同樣的路徑,慢旅行的沿途,有著不同的風景。
當然,也有人決定騎著腳踏車,或是揹著三太子徒步。
日本阪神震災發生以後,我記得我的童年好友Peter,訴說他和其他災民,如何摸黑連夜沿著鐵軌走到安全的地方。在黑暗中當然沒有火車,崩壞的城市中,只有堅固的鐵軌,那是唯一的指引和依靠,他們就這樣沿著鐵軌一直走、一直走,直到太陽昇起才停止。
火車鐵軌不像需要一台汽車、一張駕照、加滿汽油、認路的能力、駕駛的能力,才能上上下下高速公路,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或快或慢,到達一樣的地方。
金錢不能改變鐵軌的方向,只能改變我們移動的方式跟速度而已。但是只要我們沿著同樣的鐵軌,都會到達同樣的地方。
比較多的金錢,或許可以讓我們買一張最快速到達的子彈列車車票,卻不表示我們就擁有一場最好的旅程。
完全沒有錢,只是沿著鐵軌慢慢前行,也不代表這趟旅行就是一個爛故事。
旅行魂壯大到一個程度以後,金錢就再也不能限制旅行了。畢竟,錢是用來支持願望的,而不是用來限制人生的。
什麼樣的人越旅行越不快樂?
虎航從泰國曼谷的廊曼機場跟台灣桃園機場的新航線開航不久,我訂了一張單程機票,作為初體驗。
不,我沒有去搶開航的零元機票。因為我一點都不相信,明明是做一件有趣的事,卻需要面對那麼大的壓力。
無論是旅行,還是演唱會。我甚至沒有花時間在網路爬文去盤算,看大家在背包客棧上說如果搭廉航的話,多少錢才叫做划算、便宜。
這也並不是因為不在乎錢,或是我很富有。
台灣與泰國,是我長年來相當頻繁的飛行航線,所以當然知道如果搭正常的航班,普通的價格是多少。
所以如果對虎航感到好奇,上了官方網站,查詢一個想要的日期航班,發現訂一張單程票,比通常來回機票的一半還要少,那當然就是「便宜」。
我沒有非訂到「最便宜」不可的鬥志。那些覺得搶到「最便宜」的商品才是贏家的人,我常常在想,他們的生活一定很不快樂吧?無論搶購的是機票還是宅配的沙琪瑪,團購的住宿券還是R牌硬殼行李箱。
因為這樣的人,只要發現自己買貴了一塊錢,就「輸」了。無論是消費之前、之間、或是之後。
如果買了一張機票,出發旅行的前一個月就發現自己買得比別人貴,那麼就得足足不快樂一個月。
如果在飛機上跟鄰座的乘客聊天時,才發現別人竟然只花了一半的價格,卻跟你坐在一起,那麼一直到飛機降落為止,都會覺得不快樂。
「他好會喔!只付那麼少的錢,還要了兩杯香檳,喝了一罐啤酒,我卻只要到一枝原子筆,真是虧大了。」
問題是你既不愛喝酒,也不缺原子筆。但這樣的比較,卻可以輕易地為自己帶來連續幾個小時的莫大痛苦。
就算自己覺得買到了超便宜的機票,有了一趟很棒的旅行,回家後三個月,卻突然收到航空公司寄到電子信箱的特價訊息,發現下個月開始促銷,比當時千辛萬苦搶到的廉價機票,還要便宜許多。於是原本一場覺得完美的旅行記憶,就因此蒙上了陰影:
「啊!早知道就不要那麼快決定,當時要是多等三個月就好了!」這樣的人,越旅行,就越不快樂。
在某次旅程中,我有一次跟一個好友在候機室,聽到身邊的一群人忘我地討論他們的機票價格,眼睛都紅了,我們互相使個眼色,開始大聲進行完美的對口相聲演出:
「咦?他們說的機票價錢怎麼都那麼貴!你幫我們買的為什麼那麼便宜?」
我這麼一開口,旁邊的那群人立刻陷入沉默。
「喔!我就是去那個網站,可以列印折價券的那個啊,所以任何航線都可以折七千。超便宜,還可以抽免費升等商務艙喔,所以都不用比價。」
「原來如此,超讚的啦!」
說完以後,我們兩個就揹起背包,快速而笑容滿面地移動到候機室的另外一個角落,就算不用回頭,也完全可以感受到身後那些像無數銳利的箭,射向我們的痛苦眼光。
如果你自己是如此不堪一擊的討厭鬼的話,請當心,我要毀了你的完美假期,真的很容
易啊!
當然,我們是胡說八道的,根本沒這種折價券。但說出來,每次效果都超好。是我們心腸太壞嗎?我一點都不覺得愧疚,其實只是你的旅行魂缺乏鍛鍊而已。
所以鍛鍊旅行魂的第一課,就是:請先學會如何停止競爭性的思考。
穿一雙大小剛好的鞋子
我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具備看懂細節、理解別人的潛規則的旅行高手呢?
那是有一年仰光進入雨季時,我早上在前往一個會議的路上,看到路上行人的拖鞋,忽然想到多年前初到緬甸工作發生的一件事。
緬甸的正式服裝,無論男女,一定是長到腳踝的沙龍配上紅色呢絨面的牛皮拖鞋。除了運動選手會在比賽時特地穿上跑鞋,大多數時候看到全民都穿夾腳拖。既然穿拖鞋的時間這麼多,舒適度就很重要。但是奇怪的是,緬甸人在我眼中好「沒常識」,拖鞋總喜歡買小一號,感覺腳跟都露在拖鞋外面,光是用看的都覺得不舒服。
直到一個當地朋友解釋給我聽:「我們緬甸雨季長,要是拖鞋比腳長,每走一步就會將雨水濺起來,弄濕沙龍的下襬。」
原來「鞋子要比腳大一點點比較好」這種想法,完全不適用生活在一年有半年是雨季地方的人。如果用我們已知的想法看待緬甸人,自然覺得他們莫名其妙,又不是說小一點的鞋子用料少一點、價格便宜一點,何必那麼委屈呢?
實際上,我問了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朋友,尤其是印尼人,也覺得鞋子長度不能超過腳丫
子,是理所當然的「常識」。
從那一刻起,我學會了不要用自己的常識來判斷別人,並且尊重在地的生活智慧。後來的十年在緬甸工作、生活,當時這件小事所帶來的啟示,可以說受用不盡。
我們在工作跟生活當中,也聽到許多人鼻孔哼氣,說「這用腳底想也知道」,或是「那根本就是常識啊」,每次聽到這樣的評語,我總是會為對方冒一陣冷汗。一個不知道自己認知的常識,往往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恐怕才是最欠缺常識、被人背後當作笑話談論的那一個。
去過世界越多地方,我越覺得自己常識不足。通常夏天在公共運輸工具上,如果有人坐在一個位子上很久剛起身,我們一定嫌熱不會想要去坐,直到我去埃及念書,發現即使旁邊還有空位子,大家卻都會去搶別人剛剛坐過的那個座位,這才知道原來人坐過的位子最涼爽,因為人的體溫只有三十七度,但外面的氣溫高達四十五度。這種埃及人一定都知道的「常識」,任何一個來自夏天不會超過攝氏三十七度國家的人,都絕對不會有。
我的眼睛朝著自己的腳望去,只能看得到腳背,完全看不到腳底的緬甸拖鞋。
「嗯,這雙大小剛好啊!」我在心裡跟自己說,起身走進雨中的仰光,滿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