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支出──你可以花多少錢在消費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你一年可以花少錢很多人的答案很簡單!認為有多少,就花多少,還有人不夠花,找信用卡公司預借現金,花了再說,少部分的人則是告訴我,賺的錢有七至八成都用在消費支出,剩下的兩至三成是來付房租,盡管生活過得並不輕鬆,但是起碼知道自己只能花賺到錢的七至八成。台北市主計處在二00五年的第三季發佈一項訊息,用數字來說明台北市民的荷包真的縮水了!受到每戶家庭就業人口減少等因素影響,統計北市去年每戶家庭可支配額為122.51萬元,比前年減少七千三百元,但仍居全台各縣市之冠。
主計處還是將每戶家庭依可支配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其中2004年前20%高所得家庭,擁有所得就佔全市37.36%,平均每人可支配57.22萬元,比收入最低的20%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23.8萬元,多出一倍以上。如果就家庭消費結構統計,家庭支出仍以房租及水費占27.04%最高,飲食費20.52%居次,教養與娛樂費、運輸與通訊費、醫療保健費則分居第三、四、五位。如果以這樣的比例來說,房租(或是房貸)、管理費、水電費、電話、瓦斯費、第四台的頻道費,最好控制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他的費用,就要好好的估算一下;我主張,把不能省的費用先列出來,就像房租不會減少,只會增加,一樣的,健保、保險費用也是固定支出,這些都確立之後,再來估算,還有多少錢可以花過去《智富月刊》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首位,而且過去幾年不斷向上攀升,近四成夾心族每月花在子女身上的費用為一萬到二萬元,甚至有兩成的夾心族每月花費二到三萬元,盡管教育支出不是越多錢就保證孩子越會讀書、會有好成就,但是很多家庭還是願意花較高的教育費,也因此,費用佔了家庭總開銷的兩成比重。有一個有趣的數字跟大家分享,台灣2004年的民間消費達六兆四千億元,占國內生產毛額的64%,可以顯見民間消費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最大動能,不過這六兆四千億元是靠誰來支出的答案可不是少數的有錢人,而是一般的中產家庭!
由消費的統計數據顯示,女生喜歡買化妝品的消費,一年總計全台化妝品的支出約七、八百億元,而黃金、鑽戒這種高消費品,全台一年的消費規模也就在二百五十億元左右,這兩項支出占民間消費還不到二%,就連男生喜歡再怎麼喜歡買汽車,一年也就買個一千多億元而已。看到工商時報的報導,讓我大感意外,因為中國人真是個好吃的民族!真的是具有飢餓恐慌症的潛在因子,因為光是食品飲料,一年便消費了一兆五千億元,至於旅遊、衣著、書報、娛樂的支出也同樣超過兆元,這些平民百姓的小額消費可真成就了台灣經濟。工商時報舉了一個例子表示,一個七十元的便當,人人買得起(不像黃金鑽戒,只有少數有錢人能消費),一般人會認為便當的消費對經濟助益不大,但若全台一半的人
(一千萬人)每天吃一個便當,一年下來所創造的消費便高達兩千五百億元,這個支出比化妝品、鑽戒、汽車的消費總和還要高,而在吃的這件事上,盡管有錢人大啖魚翅、燕窩等山珍海味,但再怎麼吃,其所創造的消費還是遠遠低於小康之家所消費掉的便當。依主計處統計,國內最有錢的百分之二十家庭
(一百三十九萬戶)在吃的上面,一年支出約四千億元,而其餘中產小康家庭
(五百五十六萬戶)一年在吃的支出卻高逾一兆元。沒想到吃還是家庭支出的最大宗,難怪主婦都會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以吃的為主;也因此,家庭主婦更應該要量入為出,減少外食,買菜回家煮,就會省很多,總之,吃的方面,不要超過家庭總開銷的兩成。當然,消費的第一堂課是不能舉債消費(買房子、買車子的貸款不在此列),所有的食衣住行、教育、娛樂、保險醫療費用應該各占多少比例應該好好計劃一下。如果根據我們剛剛的估算,房子支出佔三成,教育支出佔二成,吃的部分也佔二成,有一成一定要以健保、勞保以及商業保險支出為主要項目,剩下二成,要投資還是要買東西,就會變得很明確了。支出比重餅圖我有一個朋友夫妻兩人月收入約五萬元,平均開銷(保險、房貸、家庭支出)約四萬元,小孩一個三歲,一個還在肚子裡,她問我,應該有多少零用錢可以花費,我很尷尬的說,除非有年終獎金或是其他的績效、業績獎金,不然,她必須很小心地入不敷出。基本上,月家庭收入五萬元,月支出四萬元是有點高,這時,降低支出是唯一的一條路,先由記帳習慣中,去發現哪些是不應該的消費,先砍掉,如果能夠把支出降到三萬,是比較安全的範圍,否則,就只好增加收入了。如果每個月收入扣除支出後只剩一萬元,建議先存六個月的生活所需,也就是至少先存二十四萬元以上,做為生活的儲備金,萬一收入出現狀況時,還能維持家庭一段時間的正常支出。當存足生活費後,再考慮其他投資,好比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五千元或一萬元的股票型基金,如果有賺錢的話,就可以作為自己的消費支出,就算不拿來消費,也可以為孩子未來的教育基金做準備。這是我中肯的建議,他們現在正在奉行這樣的規畫,我也希望年輕的新婚家庭可以這樣做。
其實女性通常支配八成的家庭消費支出,主要是因為她們生活經驗豐富,對於產品具有實際體驗並會進行評價,她們對價格斤斤計較、又有很多姐妹淘可以交換情報,對於商品瞭若指掌,至於男性只能主宰菸酒、酸痛布等少數商品的購買權,所以,更要奉勸女性對於家庭消費支出,要有更明確的比例分配計畫。有鑒於台灣「吃的文化」顯然遠遠勝過「美的文化」,常有人在談花錢時,會說:「吃最實在」,對「美食」也最掏得出腰包裡的錢;但是書籍、花卉在家庭消費支出百分比中,卻一向占不到個位數字,這倒是一個遺憾,相信在文化開銷比例中,多加入零點幾的比重,是不會壓垮駱駝,值得大家多花費。根據我的普查,女性支出最大宗以服裝為主佔六成、餐飲娛樂跟旅行佔了四成,其中購買夢想中的商品或服務(如買名牌包包、整形美容、出國遊學等)佔了七成以上,而家庭支出、書籍、創業、家庭用品明顯偏低,僅佔一成,可見,沒有規劃,就會讓錢花在無謂的消費上。善用比例的管理,你可以發現,不是你要花多少錢,而是你有多少錢可以花以下是一張試算表,如果你每個月省下一雙鞋子的錢,大約三千元來做投資,找到10%的工具,五年之後,你就會有二十一萬,十年會有57萬元,三十年會有592萬元;省下一個包包五千元,拿去做投資,你就會發現十年,你就有機會變成百萬富婆;當然,省下一件衣服一萬元,你在三十年之後會有將近二千萬元的財富。你覺得,是不是要修正一下自己的購買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