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導讀
殘酷華麗的奇幻美學:喬治.馬汀與《冰與火之歌》
今年七月五日,「冰與火之歌」第一部《權力遊戲》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三本續集分別佔據第四、第六和第八名。尚未出版的第五集已經是亞瑪遜網路書店總榜第一名。《時代雜誌》甫公布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現年六十二歲的「冰與火」作者喬治.馬汀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夫婦、歐普拉、臉書創辦人馬克.札克柏格等人並列,是唯一上榜的奇幻作家。
馬汀在部落格上回憶,十五年前《權力遊戲》剛出版時,他到全美各地宣傳,到了聖路易市某家書店,正準備開口介紹新書,店裡僅有的四個人竟然起身離席,連聽都懶得聽。十五年過去,馬汀連去斯洛凡尼亞這樣的東歐小國宣傳,都能吸引近兩千人排隊簽名。真是今非昔比!
這當然是馬汀最輝煌的時刻,卻也是四十年創作不輟的成果,沒有絲毫的僥倖。綜觀這近半世紀的寫作生涯,他寫過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和影視劇本,獨立創作也與人合作,類型橫跨科幻、奇幻、恐怖和歷史小說,當過電視影集的編劇和製作人,也主編過各種小說集。他曾四度榮獲雨果獎、兩次獲頒星雲獎,十餘次「軌跡」獎(Locus Award)獎,提名更是不計其數。
究竟是什麼樣的奇幻小說,能吸引全球無數的讀者瘋狂追,作者拖稿拖越久、讀者越是忠心耿耿,還讓作者被《時代雜誌》封為「美國的托爾金」,更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年輕奇幻作家?
也許我們應該回到馬汀發想「冰與火之歌」的創作之初,細說從頭。那是 1991 年的夏天,距今整整二十年。
1991 年的馬汀,已經在好萊塢打滾將近十年,擔任過「新陰陽魔界」和「美女與野獸」等電視影集的編劇,還寫過無數胎死腹中的新劇集企畫。好萊塢編劇固然稿酬優渥,可是預算、場景各方面限制極多,是一場永無止盡的妥協。馬汀很想回頭寫小說,而且要寫就寫個大長篇才過癮。正當他在幾個腹案間猶疑不決的時候,《權力遊戲》第一章雪地中冰原狼的景象突然浮現腦海,埋下了他吟詠「冰與火之歌」的契機。
「冰與火之歌」的主要靈感來源是英國的薔薇戰爭和歷史小說家司各特的《薩克遜英雄傳》。馬汀嗜讀歷史,也愛看歷史小說,但總覺得歷史人物的下場讀者早就知道,很難帶來驚喜。綜合上述因素,一部帶有強烈歷史感的奇幻小說似乎是最理想的組合。
《權力遊戲》揭開序幕,講的正是三個貴族家庭爭權奪利的故事,來自史塔克家來自寒冷的北方,素來粗獷而堅毅,蘭尼斯特家則是富可敵國、氣焰高張,傲慢又奢華。夾在中間的是當今七大王國之君,拜拉席恩家的勞勃國王。當年他和史塔克家的領主艾德一起推翻前朝暴君而取得王位,並娶了蘭尼斯特家千金瑟曦,締結了穩固政權的婚姻關係。如今勞勃不遠千里來到冰冷的北國寒荒,請兒時玩伴艾德南下擔任他的首相,卻掀動了一場無人能夠預料的風暴。
單看上述敘述,很像是描寫宮廷政爭的歷史小說,讀者可能會納悶「奇幻在哪裡」?這正是馬汀高明之處。他認為魔法之所以神奇,正在於其稀有和神祕,即便法力高強如《魔戒》的甘道夫,也是騎馬拿劍,並不是一天到晚火球連發。「冰與火之歌」的超自然元素,就是以一種隱晦、神祕、存在於人類理性知識之外的方式存在:龍族已經滅亡、長城外的「異鬼」也已經絕跡八千年,遙遠東方大陸的血巫和縛影師更只存在於老奶媽的睡前故事裡。
可是機敏的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冰與火之歌」的世界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這裡四季失序,夏天可能延續好幾年,冬天更長。史塔克家族的警語是「凜冬將至」,因為他們目睹過真正的嚴寒與漫長的黑夜,以及隨之而來的恐怖生物。在狹海對岸,流亡的前朝公主丹妮莉絲被賣給野蠻的游牧民族,作為她哥哥組織復國軍隊的籌碼,冰與火的威脅正在醞釀,可是王國內的家族彷彿視而不見,只想著彼此拼殺,在宮廷政爭裡勝出……。
在過去,奇幻總是被冠上「逃避現實」的罪名,尤其被寫實主義當道的西方主流文壇所輕視。奇幻故事描寫的總是善惡對抗,英雄歷險並擊敗魔王,從《魔戒》到《哈利波特》都難逃這個類型的原罪。馬汀徹底推翻了善惡對立的鐵則,把現實世界的險惡和模糊的道德分界帶進幻想世界。小說中人物眾多,派系、家族林立且各懷鬼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此外,「冰與火」裡的好人未必有好報,壞人很可能逍遙法外,四部小說寫下來,主角群可真是傷痕累累,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肉體或心靈傷殘,活著的下場未必就比死了的好,讓讀者自始至終「提心吊膽」,這也是全新的閱讀體驗。
時至今日,「冰與火之歌」已被公認為是二十年來最偉大的奇幻小說,創造了一個複雜黑暗、殘酷華麗的文學典範,不過當年《權力遊戲》首次出版的時候,銷路非常普通,或許是走在時代尖端,讀者還沒準備好接受奇幻「新史詩」的進化狀態。1998 年,馬汀發表續集《烽火危城》(A Clash of Kings),比前作更長、更複雜、更慘烈,王國裡諸侯割據、戰火離亂,原本的主角們流落四方,新的勢力又將崛起。讀者和評論者有如大夢初醒,開始口耳相傳:這確實是一部前所未見的作品。
2000 年出版的第三集《刀風劍雨》(A Storm of Swords),更是將「冰與火之歌」帶到全新的高峰,這本書厚達千餘頁,有著全新的視點人物(而且還是前作的大反派),劇情的發展超乎所有人的預期,讓人讀得頭皮發麻、目瞪口呆。大部分史詩奇幻都有拖泥帶水、續集拖戲連連、劇情進展緩慢的毛病,馬汀竟然漸入佳境,無怪乎亞瑪遜網路書店要驚呼:「馬汀是玩真的嗎?史詩奇幻有可能越寫越好嗎?」。
從《刀風劍雨》開始,馬汀終於躋身暢銷作家之林,「冰與火之歌」也站上了史無前例的高峰,締造了同一個系列連續三本都榮獲軌跡獎年度最佳奇幻小說的空前記錄。《軌跡》雜誌是美國幻想文學界的權威報導和評論雜誌,發行量很小,訂戶都是重度高端讀者,由他們投票選出的作品真正反應了該年度幻想文學的最高水準,相較之下,書迷投票的雨果獎更像是「人氣獎」,而由科幻/奇幻作家協會投票的星雲獎則是「人緣獎」。
即便如此,「冰與火」照樣本本入圍星雲和雨果獎,顯見馬汀人緣人氣俱佳。《刀風劍雨》本來很有機會拿下雨果獎,可惜還是敗給《哈利波特與火盃的考驗》。不過,輸掉雨果對馬汀已是家常便飯,四十年來他幾乎年年有作品入圍,更在 1976 年與朋友籌辦「雨果獎輸家俱樂部」,專放讓沒得獎的作家/畫家及其親友參加,至今已成為年度盛事。
按照馬汀原本的規劃,「冰與火之歌」是一個三部曲,每部各約六百頁。然而第一部還沒寫完,他就發現三本絕對不夠,因此改為四本。沒想到等第二部《烽火危城》寫完,故事才勉強說了四分之一,無奈之下只好再改為六本,分為兩個三部曲,故事相隔數年,好讓年幼的主角長大成人。
馬汀照這種方式寫了幾年,發現必須不斷倒敘去講那「不存在」的幾年,嚴重拖慢節奏。他與編輯討論過後,決定不要跳過,乖乖按照時間順序,接著《刀風劍雨》往下寫,第四集因此拆成《群鴉盛宴》(A Feast for Crows)和《與龍共舞》(A Dance with Dragons)兩本。書迷們只好癡癡地傻等下去。這一等,就是漫長的十年。
《群鴉盛宴》寫了五年,在 2005 年推出,萬眾期待的結果把它推上了紐約時報排行榜的冠軍寶座。要知道奇幻小說銷量向來難與主流文學或推理、驚悚、羅曼史等類型相比,能吊上紐約時報排行榜末尾已經值得開香檳慶祝,遑論「空降冠軍」這種事。過去二十年來,曾夠做到這樣的,也只有「時光之輪」作者羅柏特.喬丹和尼爾.蓋曼兩人。
《群鴉盛宴》中只出現了一半的視點人物,提利昂、瓊恩、丹妮莉絲等要角都要在《與龍共舞》才出現。讀者一等又是六年。期間馬汀除了寫新書,事業也越做越大,他持續主編「百變王牌」(Wild Card)超級英雄小說系列,和文友共同創作,還抽空寫「冰與火」前傳。許多讀者抱怨他不專心寫作,馬汀也毫不客氣回應:「我有自己的生活,憑什麼要我放棄一切啥都不做只寫小說?」
2008 年,HBO 買下《權力遊戲》電視版權,預計拍成十集的原創影集,消息一出立刻震撼了文壇和影壇,也引來書迷的熱烈叫好。多年來好萊塢不斷叩關,一直想買「冰與火」的電影版權,可是馬汀深知這部作品規模龐大、架構複雜,以電影的有限時數絕對沒法做,偏偏電視影集又有尺度和預算的問題。到頭來還是只有 HBO 能夠挑下重任,他們在美國是付費頻道,所以不受尺度限制,而且最愛各種重口味題材。2005 年「羅馬的榮耀」的說故事手法,幾乎與「冰與火」如出一轍,也奠定了他們拍歷史劇的基礎。
今年四月,「權力遊戲」影集在美國首播,引來滿堂喝采,更創造了超高收視率佳績,HBO 隨即決定要拍第二季。影集在忠於原著的同時,又跳脫了小說敘述觀點的限制,賦予詹姆、瑟曦和勞勃等角色更多層次,甚至有不少編劇匠心自己加的戲,馬汀也親自操刀一集劇本,大師出手果然不凡。
在影集的推波助瀾下,「冰與火之歌」的原著銷售跟著一飛沖天,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稱霸排行榜。這套書的中文版九年前首度在台出版,或許生不逢時,只在奇幻圈內引起迴響,如今藉著影集之勢捲土重來,應能有一番新的氣象。
美國書評家說,「冰與火之歌」是一套給聰明人看的奇幻小說,也是給「不看奇幻的人看的奇幻小說」,還有人說,這是「一生難得幾回的小說傑作,在娛樂讀者的同時將整個類型提升到文學的層次」。這是一個險惡中見真實,殘酷卻又浪漫的迷離世界,正在等待每一個聰明讀者的到訪。一旦你走入這個國度,或許你就會像馬汀在作者簡介裡寫的那樣:「這些年來都住在七大王國,偶爾才被允許回到現實世界。」
文/譚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