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我愛銀嬌。銀嬌現在只不過是十七歲少女,而我卻是個七十歲的老人。」
強而有力的一句話,挑起了社會大眾對於不尋常事情的好奇與偷窺心理,一個十七歲少女,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致命吸引力,竟讓遲暮之年的他如此渴望?
老人的話語形塑了我們對這本書最初始的想像:一段情欲告白,一個談論黃昏之戀的故事;年齡,只不過是個手段。的確不得不承認,一開始是因為這看似蘿莉塔式的主題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尤其在這被社會道德長期壓抑枷鎖的時代,這樣的主題不外乎會引發令人想要一窺究竟,卻又被社會道德拉扯的矛盾心理,甚至心中不免懷疑,七十歲的老人,他們之間是否有發生關係?老人怎麼可以愛女高中生?這老人一定是個變態等一連串的延伸幻想,但是當我們再進一步思考時,許多疑問才會一一浮現:為什麼年齡會是個問題?究竟什麼是「欲望」?年老是否代表著必須與欲望絕緣?又是誰規定了年齡和欲望之間的關係?
許多人說,十七歲的女孩是天使也是魔鬼,她們的舉手頭足間有著天使般的純真,卻又如惡魔般挑起人性最底層的欲望。尤其銀嬌這本小說,作者精湛的「官能式」寫作,不禁讓你讚嘆作者筆下的銀嬌,竟能與十七歲少女的夢幻形象如此如出一轍、垂涎欲滴。就如同讀者給這本書的評語:「這不僅僅是一本用眼睛看的小說,還能透過嘴巴與舌頭咀嚼消化吸收。」一樣,或許,往往想要占有卻又不被允許擁有的,才會更令人感到彌足珍貴,就如同書中詩人稱銀嬌是「我永遠的處女」一樣。
或許,我們都該暫時脫下這一張張為了生存而戴上的社會面具,勇敢面對那最真實的自己,讓真正的自己喘口氣。亦或許,我們都該拋開那些社會道德的束縛,選個夜深人靜時刻,一個人,坦然無諱地面對那人性最原始的本能,問問自己:「我究竟渴望什麼?」
高寶編輯部
推薦導讀
一位七十歲老人,愛上了十七歲的女高中生。倘若這件事發生在現實世界你我周遭,你會如何看待這位老人的愛情?
《銀嬌》出自「韓國永遠的青年作家」朴範信之手,上市之後引起了讀者極大迴響,甚至被翻拍成同名電影,成為韓國最受爭議的電影之一。在民風保守講究輩份地位的韓國社會裡,書中的議題掀起輿論的批評與討論,進而帶動了小說銷量的成長,電影上映兩週便突破一百萬人次,小說銷售突破二十三萬本,於是中國大陸、台灣也開始關注起這看似老少不倫戀,又或者是羅麗塔式的故事。
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在第一章序言的部分便已揭曉,老詩人託好友Q律師在他死後一年公諸於世的筆記本裡寫道:「我愛過銀嬌,還有一件事,我親手殺死了我的弟子徐志宇。」鼎鼎大名、倍受世人推崇的七十歲老詩人,竟然坦承自己愛過十七歲少女銀嬌,還親手殺了長年以來疼愛的弟子--知名暢銷作家徐志宇。律師面對如此驚人的告白,陷入是否要公開的煩惱,於此同時他也想要藉由整起事件的關鍵人物--銀嬌,還原事實的全貌。
十七歲的女高中生銀嬌不啻是整起事件最重要的關鍵,她的出現,就此挑起弟子與老詩人長年以來累積的緊張關係,她彷彿一面放大鏡,放大了詩人與弟子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是導火線,徹底點燃老詩人與弟子內心最底層的那把慾望之火。有趣的是,如此重要的角色,書中對於銀嬌本人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卻表現得相當隱晦。其中耐人尋味之處,值得讀者細細探討。
「在慾望的世界裡,沒有年齡之分,每個人都會被美麗的事物所迷惑。」--朴範信
作者從「慾望」這個主題出發,徹底貫徹到角色的安排以及故事架構的編排,他巧妙地運用了老詩人的筆記、弟子徐志宇的筆記,以及Q律師的發言,不斷提供讀者整起事件的線索,最終讓讀者自已還原整起事件真相。如果說,《羅生門》是由一連串的謊言建構起的真相,《銀嬌》則是由一連串的自我告白建構起的「另一個真實」。書中角色之間的關係糾葛牽扯著多麼複雜的情愫,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並深深為他那「官能」式的寫作筆法著迷。
隨著故事劇情的脈絡,作者適時穿插世界各國的名詩以及自己曾經寫過的詩詞,不僅增添了閱讀小說的新鮮感,也為老詩人、弟子以及銀嬌的心境增添了一份詩所帶來的隱喻及美感,而這正是在閱讀這本小說時的魅力所在。
如此複雜糾結的故事所帶有的深刻魔力,驅使朴範信僅僅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便完成,而且「只在夜裡」所寫。也許,唯有在夜深人靜之時,我們才能真正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七情六慾,並獲得更多的體悟。在此真心推薦你,「只在夜裡」閱讀《銀嬌》這本書。
格林文化 發行人 郝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