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天后瑪丹娜以親身經驗創作,
以「言語傷害」、「謠言」為主題,
引導孩子正視言語的重量,相信溫柔的力量!隨意散布的謠言,如同被劃破的羽毛枕頭,
羽毛隨風飄散,枕頭便再也無法回復原來的樣貌…
當我們聽到謠言時—「有人說…」、「有人看到…」,
你會選擇附和、任意加油添醋,還是小心查證呢?
內容簡介:
帶領赫普村棒球隊的畢老師,深受小選手們的喜愛,大家都很喜歡一起打棒球的日子。
某天,一個關於蘋果的謠言,卻讓這樣快樂的時光悄悄變調……有人看到畢老師從水果店拿了蘋果卻沒付錢,謠言如羽毛般乘著風四處飄散,大家傳言畢老師是小偷,漸漸對他不理不睬。然而,事實並非如大家表面所見。謠言纏身的畢老師該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會原諒散布謠言的人嗎?他又該如何讓造謠者理解謠言帶來的嚴重後果?
本書特色:
★ 樂壇天后瑪丹娜繼《英倫玫瑰》後,再以親身經驗創作,引導孩子正視言語的重量。
★ 譯者為長期關懷社會的華語歌壇天后蔡依林。流暢易讀的譯文,適合大小讀者閱讀。
★ 一本適合教導孩子如何面對「言語霸凌」的繪本,能引導孩子學會查證「傳言」的來源。
★ 插圖色調溫暖、構圖視角多元、圖像敘事流暢,忠實呈現美國小鎮風情及故事氛圍。
★ 全球150多國發行,譯成36種語言。版稅收入全額捐贈Spirituality for Kids Foundation。作者簡介:
瑪丹娜(Madonna)
美國樂壇天后瑪丹娜,是歌手、演員,也是繪本作者。其繪本處女作《英倫玫瑰》講述女孩們因「嫉妒」而誤解另一名女孩。該書於2003年發行,榮登《紐約時報》兒童繪本暢銷榜榜首。《畢老師的蘋果》則是瑪丹娜同年第二本童書創作,該書接續「言語重量」的主題,描述「謠言」如何傷害原本人見人愛的老師。《畢老師的蘋果》創作靈感來自於影響瑪丹娜至深的喀巴拉教(Kabbalah)寓言故事,每則故事都有值得思索玩味的寓意。瑪丹娜希望透過繪本精緻的構圖,將「要用心,才能看清一切」的訊息深植小朋友的心中。值得一提的是,書籍版稅收入全數捐贈Spirituality for Kids Foundation。
繪者:羅倫(Loren Long)
羅倫為屢屢獲獎的暢銷童書作繪者,出生於密蘇里州,成長於肯塔基州的萊辛頓,於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主修藝術設計,後至芝加哥美國藝術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取得碩士學位。他曾替富士比雜誌、時代雜誌、讀者文摘、華爾街日報等專業雜誌繪製插圖,也為美國多間知名出版社設計書籍封面。繪本作品包括《鼓手男孩》(Drummer Boy)與《紐約時報》暢銷書《歐提斯》(Otis)、《我的狗英雄(My Dog, My Hero)》,同時也為魏提‧派波爾(Watty Piper)的作品《能幹的小引擎》(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以及《玩具船》(Toy Boat)、《我夢見火車》(I Dream of Trains)、《順風飛行者》(Wind Flyers)等書繪製插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在二年級與三年級的課堂上,用這本書和學生討論關於傳播八卦和謠言的影響力。孩子們很喜歡!」— Amazon 讀者五星評價
「我不太常讀演員、歌手等名人寫的書。但讀到這本書時,我相當驚訝!瑪丹娜以簡潔有力的方式,講述了個人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書末也闡述了寫作背景,值得一讀!」— Goodreads 讀者五星評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歷久彌新的主題
《畢老師的蘋果》於2003年首度發行,故事主旨仍能緊密貼合當今。校園、職場、家庭,有可能成為「言語傷害」及「謠言」發生的現場外,迅速發展的社群網絡也是現今謠言、輿論、假新聞與偽知識的巨大培養皿。隨著言論與各方資訊傳播更為快速且廣泛,如何慎選自身言語,進而培養洞察真相的判斷力,是大人小孩皆不容忽視的議題。
言語有時如同利器
任意的批評與謠言,其傷人程度可堪比利器。發話者一句「沒有多想」或許能心安;但深受流言攻擊的人,傷痕深淺不一,還可能被貼上性格脆弱的標籤。有些人能平安度過,有些人的傷口則永遠無法癒合,旁人無從得知。本書最後一幕,縫合後的枕頭靜靜地躺在床上,上頭有著一道永遠無法消除的裂痕。即使將羽毛找回、重新縫合,枕頭卻再也無法恢復原本的樣貌。言語所致之傷,何嘗不是如此?有些話語一旦說出、一經散播,便無法追回,人心的裂痕也非輕易能修補,如瑪丹娜於書末所說:「我們必須謹言,避免對別人造成傷害。」
溫柔同理的力量
書中畢老師得知湯米是造謠的罪魁禍首後,並無嚴厲責備他以替自己討回公道,而是選擇以劃破的枕頭作為隱喻,讓湯米認清自身話語的重量。當善良的孩子遇上言語霸凌,或被莫名謠言纏身時,若能將此遭遇轉化為學習的機會,不但能從負面的情緒中解救自己,更能進一步為他人帶來積極的影響。然而,身為當事者,要做到如此同理心其實相當困難,除了需要高度成熟的心靈,還需要一顆溫柔寬厚的心。本書提供此理想境界,提醒著我們,關於言語傷害,能做的還有很多。
名人推薦:「我在二年級與三年級的課堂上,用這本書和學生討論關於傳播八卦和謠言的影響力。孩子們很喜歡!」— Amazon 讀者五星評價
「我不太常讀演員、歌手等名人寫的書。但讀到這本書時,我相當驚訝!瑪丹娜以簡潔有力的方式,講述了個人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書末也闡述了寫作背景,值得一讀!」— Goodreads 讀者五星評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歷久彌新的主題
《畢老師的蘋果》於2003年首度發行,故事主旨仍能緊密貼合當今。校園、職場、家庭,有可能成為「言語傷害」及「謠言」發生的現場外,迅速發展的社群網絡也是現今謠言...
作者序
獻給世界各地的老師們
本書靈感來自一個發生於300年前的故事,是一位教導我猶太教神秘教義喀巴拉(Kabbalah)的老師告訴我的,我一直記得。因此當我著手寫童書時,便毅然決定在其中一本書中與讀者分享這個故事的中心主旨。
這是個有關言語力量的故事。
我們必須謹言,避免對別人造成傷害。
美名大師托夫(Baal Shem Tov)是這個故事的原作者,他本身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他於1700年出生在烏克蘭(Ukraine)的泊多利亞(Podolia)小鎮,奉獻於教學與助人。他深信只是習慣性的履行宗教教條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提議去理解我們靈修的動機。在他的眾多學說之中,他特別重視愛人的價值與重要性。
我希望能正確傳達他故事中所要表達的意義。
瑪丹娜MADONNA
獻給世界各地的老師們
本書靈感來自一個發生於300年前的故事,是一位教導我猶太教神秘教義喀巴拉(Kabbalah)的老師告訴我的,我一直記得。因此當我著手寫童書時,便毅然決定在其中一本書中與讀者分享這個故事的中心主旨。
這是個有關言語力量的故事。
我們必須謹言,避免對別人造成傷害。
美名大師托夫(Baal Shem Tov)是這個故事的原作者,他本身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他於1700年出生在烏克蘭(Ukraine)的泊多利亞(Podolia)小鎮,奉獻於教學與助人。他深信只是習慣性的履行宗教教條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提議去理解我們靈修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