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不足中看到力量
在失去中看到珍惜與捨得
在受苦中看到平安與喜樂
因著力量捨得平安與喜樂
找到愛的真諦
心中的信仰
與自閉症者的結緣,始自大學就讀台師大教育心理系時,曾經到台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參觀,當時對於宋維村醫師所主責的自閉症學前幼兒的療育模式印象深刻,也十分敬佩宋醫師對這群特殊孩子的全心奉獻。大三時,吳武典教授擔任本班的導師,當時吳老師兼任台師大特教中心主任,因著吳老師的熱情引領,安排一系列參觀訪問的班級活動,不但豐富了視野,也開始對特殊兒童有所認識與接觸;其間也受吳老師的嚴謹治學態度、深度關懷生命的熱情所感動,對特殊兒童的希望種子也開始萌發。敝人真正與自閉症兒童有所接觸,是於90年代後期,帶領當時就讀於特教系的王文珊等學生進行大專生國科會的自閉症學生結構式教學研究案,並於1999年獲國科會補助研究有關自閉症者的心智理論發展與教學後,對自閉症者的特殊發展有更深的領悟。
2000年因緣際會受邀到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訪學一年,訪學期間得以到ABC,Inc.(AppliedBehaviorConsultant,Inc.)—一間自閉症日間學校參觀、見習,使敝人對實務教學有一嶄新的體會,並於訪學期間完成自閉症兒童情緒教學的初步研究,該研究成果是敝人後續推動自閉症社會—情緒相關研究的重要基石。訪學結束返台後,應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的邀請,與美國展望教育中心台中中心柯淑惠主任開始推動以應用行為分析為主的自閉症教學研習活動;淑惠的教學中心,是中台灣開始採用應用行為分析進行自閉症教學的濫觴,對自閉症學生的教學實務貢獻良多。敝人亦同時整理相關文獻並開始推動實證本位的教學理念。於授課期間,熟識了許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有幸分享了他們與自閉症孩子的奮鬥與努力,點滴在心頭,也更加確認為這群孩子努力的方向。
自閉症者的主要臨床特徵是社會—情緒及社會互動上質的欠缺,因此,為能協助這些孩子突破社會互動的困境、打破自閉症藩籬,這些年敝人所鑽研的主題,以及與本校碩士班研究生共同努力的研究方向,即聚焦在自閉症者的社會—情緒與社會互動之介入成效,其中包含結構化教學、電話使用訓練成效、主題式對話訓練、象徵遊戲教學、分享式注意力教學、情緒教學、自我管理及主動溝通訓練、錄影帶示範教學、社會互動教學、核心反應訓練、心智理論測驗及意圖理解測驗編制與教學、社會技巧教學、工作社會技巧介入、敘說能力及生涯輔導等,為自閉症者之教學實務建立本土化的實證研究成果,也為本書建立實證基礎。
教學的兩大課題就是「如何教」和「教什麼」。關於「如何教」這個課題,本書是以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behavioranalysis,簡稱ABA)為教學取向。ABA是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當中的增強原理是行為理論的基礎,行為的定義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學習表現也是一種行為,依據行為原理,有效教學就是安排適當的環境,以明確清楚及系統化的提示系統,搭配正增強方式引發適當的學習反應。ABA相當重視科學實證,所有在教學現場的教學策略與方法都需要經過實驗研究證實其有效性,本書所列舉的課程教學,除了具實證的文獻支持外,也都經過本中心(彰師大行為輔導研究發展中心)的實務教學驗證其效果,因此符合實證本位教學的潮流趨勢。此外,ABA相當重視個別化的需求,最近幾年特別著重動機的營造,使教學的環境是在學生的動機下逐步塑造。刺激控制原理亦是ABA學習原理的另一重點,藉由刺激控制的區辨訓練與類化教學,所有的概念學習(由基本到繁複)都可以在系統化的教學下達成學習的目的。ABA也強調應先依照個體的需求進行環境的調整,再逐步對個體進行增能訓練,而最終目標就是增進個體的獨立自主,並能有尊嚴的生活。ABA對個體積極正向的觀點,相信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能,也正是教導特殊族群最需要具備的基本信念。
有關「教什麼」的議題,本書所選擇的課程/教學項目有幾項特點,第一,依據發展概念,參酌情緒發展、社會發展與社會認知發展等領域,並特別挑選與發展里程碑相關的能力,做為本書主要的課程/教學項目;第二,選擇與自閉症者核心行為有關的項目(例如:動機、主動性、分享式注意力、情緒辨識、象徵遊戲等),做為本書的教學項目。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障礙,在社會—情緒、溝通、認知及動作技能等發展面向都需要多元的介入與教學。教學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挑選最具影響力的課程/教學項目始能事半功倍,上述兩項課程選擇的依據恰能符合此種特性。本書的課程/教學項目共涵蓋七大領域、25項教學項目,並從中再延伸出54項先備技能的課程或相關教學項目,教學者可依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基礎能力選擇適合的教學項目進行教導。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國內文英基金會的經費贊助與彰師大校方的支持以及王敏行所長的相挺,使復健諮商所能於2011年成立以應用行為分析為取向的研究發展中心,除了提供特殊需求的兒童行為介入及教學服務外,並依實證方式累積數據,驗證教學成效並逐步發展出系統化的教學程序。2013年之後則與彰化縣自閉症肯納家長協會合作,接受彰化縣府方案的補助,使行為輔導/介入之服務得以持續,期間要特別感謝肯納家長協會理事長楊富隆先生及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使本中心能持續累積實務經驗。本書其他三位作者婉琪老師、文菊老師及馨惠博士是本書實務經驗累積的重要推手,她們在本研發中心面臨轉型及經營困境之際,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持續耕耘,從她們身上,看到令人敬佩的教育愛,以及對這群孩子的生命熱忱。婉琪老師除具有特教及藝術方面的專業外,她的實事求是、嚴謹的教學態度恰與ABA的特性相輔相成,教學的系統化與創意也因而建置完整;文菊老師在心理輔導方面具有深厚實務基礎,並結合第一線與自閉症成人的輔導教學經驗,豐富了本中心教學的深度、廣度與內涵;馨惠博士則利用許多時間及美國的深夜時段,將她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習精華及在休士頓的教學實務經驗毫不藏私地諄諄傳授給本中心同仁,特別在語言行為、刺激配對與興趣拓展等方面提供多元的督導與分享。由於這群夥伴們的堅持,本書方得順利出版。另外也藉此感謝曾在本中心服務協助的各方學者、老師及友人們,以及在本書中協助繪圖的朋友們,因著大家的努力,積沙成塔,為這個領域開展出新的里程。
此外,也要感謝敝人父親與母親的身教與言教,父親的身體力行啟發我對教育的熱情,母親則是我學習生活智慧的最佳指引;他們對我的信任與支持,成就了現今的我。而另一半猷賓老師的支持與鼓勵,總是在我最低潮的時刻給予最溫暖的支撐,並不斷且長期地鼓勵我,使我能勇於接受工作上的各項挑戰;也感謝兩位孩子文韻、文擎的獨立與體貼,讓身為母親的我可同時兼顧家庭與工作,並專注於此使命。天主的愛與靈性的灌頂,則使我能在許多挑戰及困境中看到希望與未來,因著全心信靠與仰望,學習看到每件事的意義與價值。
與自閉症孩子及家長相處近十餘年中,從他們身上看到源源不斷的能量,與他們長期相處的過程,除對學理有更深刻的體會外,也學習到更多寶貴的生命課題。透過回應學習及服務的喜悅,引發心中的熱情,只有在靈與心的結合,才能找到對生命的信仰。
2014年於白沙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