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之所以會推動本書的翻譯工作,得追溯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因幸運獲得美國傅爾布萊特計畫獎助,有機會成為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教育、學校與諮商心理學系一年的訪問學者,並在此期間結識了本書的作者之一,美國學校輔導界重量級人物—Norman Gysbers博士,並且接受他密集的督導。
非常佩服Norman Gysbers博士將學校輔導視為一份終身投入的志業。82歲的他,幾乎每日到大學上班,並且仍積極參與及推動密蘇里州各項學校輔導專業發展活動。在我與Norman Gysbers博士每一、兩週的會面中,他都會認真地詢問我關於台灣的情況與我個人的經驗;他也會主動聯繫多個單位,讓我可以參加不少密蘇里州的學校輔導各項工作會議,或訪問中小學校,並再逐一與我討論這些參與的經驗。當我們在進行討論時,Norman Gysbers博士常提供給我一些相關的學校輔導文獻資料,而本書,簡直成為最重要的指導手冊,一一回應了我對學校輔導工作推行的諸多疑問。
由Norman Gysbers博士與他的同僚一起發展的學校綜合性輔導與諮商方案(comprehensive school counseling program)模式,除了使他居住的密蘇里州學校輔導成為各州示範之外,這個模式也已成為美國多州主動認可的學校輔導工作模式;連鄰近台灣的香港也直接採用這個模式,並持續爭取Norman Gysbers博士的督導。透過許多研究,已多方證實這個綜合性輔導與諮商方案對於學生各層面的有效影響;甚至,「應該盡力落實綜合性輔導與諮商方案」的這份期許,也直接出現於美國學校諮商師學會(ASCA)學校輔導教師倫理標準的要求中。所以,如何計畫、設計、實施、評鑑、提升學校綜合性輔導與諮商方案,乃是學校輔導工作的核心主軸。
因著Norman Gysbers博士的指導而更加認識學校輔導的獨特性以及綜合性輔導與諮商方案模式的重要性,在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的支持下,我們邀請了國內一些關心與投入於學校輔導工作的專家學者,一同完成翻譯此書的重責大任,在此非常感謝這幾位教授的大力協助:杜淑芬老師、王櫻芬老師、羅家玲老師、陳珍德、林繼偉老師、楊淑娥老師、吳芝儀老師,而使這本鉅作得以完成。此外,也特別感謝以下工作人員的參與協助:臺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陳宣融同學;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研究所謝秋芳、曾昭兒同學以及吳宜文小姐;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吳詩雅和李佳勳同學,協助其中部分翻譯與校對的工作。
從閱讀到翻譯本書,讓我深刻的體會到,要做好學校輔導工作,需要用學校輔導工作的思維與架構來進行職前教育訓練以及在職工作與評鑑,因為學校輔導工作真的是一門獨特的專業。每次在聽到已成為美國學校輔導示範代表的密蘇里州,如何推動學校輔導工作或目睹其成果時,我總是既佩服又感慨。然而,Norman Gysbers博士總會再三提醒我:「這是大家歷經四、五十年持續的努力,不是一人、一日可以快速而成。」當提及台灣輔導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困境時,Norman Gysbers博士也不斷複述:「你們的掙扎,我們也曾經有過,甚至連現在都一直在面對。希望我們的經驗,可以使你們縮短一些猶疑的路程。」所以,希望這本書在國內的出版,能使已有諸多豐富成果的台灣學校輔導,形塑出更為清楚一致的學校輔導工作架構及輔導教師角色任務,並能有層次地形成足以反映學校輔導工作執行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工作時間比例,甚至還可再更進一步依據這學校輔導工作實務運作的架構,對應發展出學校輔導工作評鑑模式,以及學校輔導教師職前教育專業標準、相關考照系統、在職訓練的方向。亦即,期許本書能激發國內學校輔導工作「共通用語」的共識架構,而使台灣學校輔導專業大步躍進、發揮更高的效能,而嘉惠台灣的莘莘學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許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