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人人都能出類拔萃,你也可能成為英才
「人人都能出類拔萃」?這是傻話、夢話吧?近三十多年教改告訴我們:大陸多少名校精心培養的3,300多名「高考狀元」全軍覆沒,沒一個出類拔萃的;千萬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失業,乃至成為「啃老族」;精心選拔的「神童班」,雖然沒有全軍覆沒,但他們本該人人都成為頂尖人才的,卻有三分之二以上泯於平庸。這些難道不值得反思嗎?在中國出類拔萃,不那麼簡單吧?再看以下國外「差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為世界頂尖科學家的人,他們在中國能出類拔萃嗎?
國外「差生」變天才,獲得諾貝爾獎者不只一個,如: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英國的約翰.格登,曾是倒數第一名;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的益川敏英,是個幾乎不通英語的「差生」;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的小柴昌俊是「差生」;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的唐納德.克拉姆,是個倒數第一名的「差生」;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的福井謙一,是一個化學不及格的「差生」;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籍猶太人愛因斯坦,從小是「差生」;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的奧托.瓦拉赫,讀中學時幾乎門門功課不及格……在政界和商界者更多,不再列舉。這些人如果在中國,將有如何的命運呢?
筆者根據自己終生從教,及近三十年從事超常(資優)教育的研究、實踐,特別是近十餘年的冷靜反思和感悟認為,除了教育體制、政策、制度等之外,我們對教育的認知和教育理念尚有嚴重不足和錯位,特別是對英才(天才)的認知和教育理念的錯位等,如我們太重視知識和分數,嚴重忽略了社會化教育等。
一、天才是天生的嗎?重新認識英才(天才)
根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一) 什麼是英才(天才)?
英才即萬分之一的頂尖級人才,屬於天才。
心理學認為智商140以上者為天才。人才學認為,「放對地方的人才,就是天才或英才」。因為「天才也怕選錯行」,「擺對位置比天賦更重要」。
筆者認為,人才是有等級的,即:十裡挑一為一般人才,百裡挑一為優秀人才,千裡挑一為傑出人才,萬裡挑一為英才或精英或天才。
(二) 天才是天生的嗎?
傳統的英才(超常)教育,確信天才是天生的。如奧運金牌選手劉翔是天才,普通人再教育和努力,可以提高跳欄水準,但永遠不可能成為像劉翔一樣的天才。
筆者質疑:如果想把劉翔培養成數學家、物理學家或芭蕾舞藝術家等,恐怕再超常的教育和努力,也幾乎是不可能成為英才的!所以,選對人生舞臺比天賦更重要。
二、英才全人教育: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為了與時俱進,我們必須重新認識超常(資優)教育。
在超常教育正本清源地回歸英才教育後(見第一章),在教育改革的深水區裡,只有全方位的理論突破,才是唯一的出路。
以下理論,是根據美國、臺灣兩個先行者的做法,加之反思自我,而提出的。
(一) 多學科交叉:重大突破之一
傳統的天才教育或超常(資優)教育的理論,多出於心理學,而英才教育的基本理論的突破在於,它是由: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創造學、倫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結果。它在傑出人才的成長中,必將逐漸顯示出「雜交品牌」無與倫比的魅力。它注重「品德」和「管理」,因為很多高智商的英才,泯滅於品德不良和教育管理不當。
(二) 兩條腿走路:重大突破之二
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教育應適合每個孩子的發展,而不是孩子去適應唯一的教育模式。優質教育應在公共教育體制內得以均衡發展。 所謂兩條腿走路,是指:
1.狹義英才教育:即超常教育。因為英才(超常)兒童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人才開發的富礦,應該有適合他們的教育。由於英才兒童僅占總兒童的1%至3%,限制很大,故稱之為「狹義的英才教育」。
2.廣義英才教育:是針對普通學生開發潛能的高素養、高才教育,也稱英才全人教育。該定義、該理論提出的前提為何,以及英才全人教育與普通教育之不同等疑問,詳見本書第二章。
(三) 全新的概念:重大突破之三
英才全人教育承認個體天賦的差異,但否認天才是指智商140以上者,因為太多的現實與其不符。英才全人教育認同人才學的說法,即「天才是放對地方的人才」,即選對人生舞臺比智商等更重要,「天才也怕選錯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泯於平庸的高智商者,多敗於「選錯行」。
英才全人教育是生命價值的教育,它注重大愛無私的人性,強調「真、善、美」的靈魂教育,它不培養失去靈魂的卓越者,那是蹧踐人類的害群之馬。
英才全人教育認為,傑出人才有大器早成及大器晚成兩種,它不是英才兒童的專利,每個兒童都是發展的天才,人人都有無限的潛能等待開發,即人人都有出類拔萃的機會。英才教育將全方位地施展教育的基本功能。
(四) 全新的教育依據:重大突破之四
不論狹義英才教育或廣義英才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均應依據傑出人才的成長規律教育,並把傑出人才的五大特質,從小種在每個孩子心中。
(五) 傑出人才的成長規律:基本特質的發展歷程
1. 強烈的使命感(即責任感):它是理想、信念、目標、價值觀、危機感、緊迫感等的綜合。人一旦有了使命感,任何苦難都能戰勝。它的發展歷程是:好奇→興趣→樂趣→志趣(使命)。
2. 持久的熱忱:即非凡的情感和意志。它的發展歷程是:方向→竭力→自制→激勵。
3. 超常的創新:創新是英才的本質,超常的創新是左右腦都發達和協調的體現。它的發展歷程是:疑問→批判→想像→首創。
4. 超常的績效:這是一個以績效論英雄的時代,沒有非凡的績效,何談英才?它的發展歷程是:管理+方法=成就。
5. 非凡的領跑力:特質+決策力+執行力。憑藉著傑出人才的特質,和英明的決策力及高效的執行力,率領團隊飛跑。
三、人人都能出類拔萃:彰顯教育的基本功能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提升全民素質並為社會培養各種人才。創造人人都能出類拔萃(出人頭地)的條件就是:
首先,實施三十人以內的小班教育,即讓老師有精力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
其二,普及英才教育,給每個孩子出類拔萃的資本。即從早期教育開始,在開發智能和情商的前提下,利用心理訓練等方法,把傑出的種子(五大特質)種在每個孩子心裡,從而提升全民素質。
其三,找對位置,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把傑出的主權交給孩子。因為不是人人都想成為英才的,只要具有傑出人才的基本特質,也就可以成為一個普通的好人。但對於那些還想繼續奮鬥的人來說,就必須學會:把握機遇、創造機遇,即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四、英才教育學:由淺入深的魅力
在網路時代,語言創新進入了高峰,幽默、輕鬆、富有激情的作品愈來愈多,本書也不乏有此傾向。
本書雖然是學術專著,但絕不是乾巴巴的說教。書中有九十多個「示例」故事,它由淺入深地讓你在娓娓敘述中感受英才教育的魅力。本書是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產物,也是科學性、前瞻性、首創性、趣味性相結合的作品。它有諸多功能,比如,如果作為教材,它是饒富新意的活水,書中有「思考活動」專欄和「請您深思」專欄,不論你是老師或學生,都要像主人翁一樣不停地思考;如果你是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士,你也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之感,從中找到你所需要的理念、方法或示例。如果你沒有時間細讀,書中有「本章語錄」和「本章摘要」,簡潔而富有深意的精闢雋永之語,也會讓你眼前一亮,心情激盪。請趕快打開本書,一睹為快吧。
賀淑曼
2014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