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及家長的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且成功的,但我們可能要想清楚,是想要孩子一心去追求成功並得到快樂,然而有可能成功後不一定能得到快樂;還是要抱持快樂的心態去做事,進而在成功後同時擁有快樂,熱愛自己所選擇的,然後越快樂越成功。人的一生經歷不同的人事與環境,會有許多外在刺激,然後我們就會有所反應,這是行為學派所常提到的刺激與反應。但人們常常忽略了在刺激與反應間,其實人們是有學習與選擇的成分在中間。如果我們是要讓孩子擁有快樂,能選擇自己所愛而邁向成功,那麼我們可能不只愛孩子,還要懂孩子。愛就是讓孩子自在,愛就是用愛說實話,愛就是給實際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刺激與反應間,做最適性的學習與最自在的選擇。除非是有立即危險性的事情,否則教師與家長應該扮演好支持的角色,鼓勵孩子自我嘗試,多說「Yes」,少說「No」。
我主修的是特殊教育,每天都會見到不少充滿挫折感的孩子,這時教師與家長的教養態度及支持系統就相對重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我總會鼓勵孩子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因為社會很少會為我們個人而改變。在面對遇到挫折的孩子時,我喜歡跟他們分享這些挫折智商(AQ):(1)成功者看目標,失敗者看對手;(2)每天都要有微小而明確的進步;(3)如果失敗了就再給自己第二次機會。如同故事中所言,如果學飛是大鵬鳥鵬鵬的目標,那麼如何飛才能自在與成功,或許在外界人事與環境的刺激與反應間,父母更該重視鵬鵬在刺激與反應中間學習與選擇成分發展的可能性。爸媽或許可以協助鵬鵬思考: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可以想成要開始才能變得很厲害;不一定要八成把握才做,或許六成就可以去執行了,然後在做中慢慢調整、學習。
刺激與反應中間的學習與選擇成分也可同時反映在每日的社交技巧上,在處己、處人、處環境的過程中,我覺得較少直接是對與錯的選擇。當然最好的學習與選擇是「你好,我也好」(++)的雙贏狀態;而「我好,你不一定好」(+-),其實也可以說是合情合理的決定。比較需要介入處理的或許是「我不一定好,你好」(-+),則可能需要讓孩子明白看別人快樂也是一種快樂,而這種帶有社會責任的快樂可能是一種無可取代的真快樂。至於「我不好,你也不好」(--)的雙輸選擇,則需要好好面對孩子討論與導正。
期待這本繪本能讓教師及家長思索在每日生活的刺激與反應中間,學習與選擇成分發展的重要性。我們所要給孩子的是一種自在的生活態度與自主思考能力,而不一定是世俗成功的標準或是絕對對與錯的準則。如前所述,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且成功的人,但是我們要明白,成功後不一定就能得到快樂,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抱持快樂的心態去做事,進而在成功後同時擁有快樂,熱愛自己所選擇的,才會越快樂、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