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幼兒科學教育既不是灌輸科學知識,也不是玩玩科學遊戲,更不是教師變魔術給幼兒觀賞,而是教師引導幼兒像科學家般地去進行科學探究,讓幼兒從這樣的教學中學習如何將對自然界的好奇轉化為可以探究的問題,接著透過觀察與實驗蒐集資料,再將資料加以整理與分析,從而建構合理的解釋。
教學要優質,教師必須具備的知識,包括:內容知識、一般性教學知識、課程知識、教學內容知識、學習者的知識、教育環境知識,以及教育哲學知識(Shulman, 1986, 1987)。筆者曾經接受師資培育教育,也曾在國中和高中任教多年,進入師資培育機構任教之後,從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及觀察其實習,再回顧自己所受的師資培育訓練及過去在中等教育的教學,對教學有了更深入的領悟。加上,對幼教現場教學的長期觀察,以及多年和幼兒教師在科學教學的合作研究,筆者非常認同史丹佛大學Lee Shulman的觀點。因此,本書的撰寫是以Shulman所列教師必須具備的知識為經,而以科學探究的相關知能為緯。事實上,這也是筆者在教授「幼兒自然科學」時的課程架構。
在筆者任教的學系,「幼兒自然科學」是屬於教材教法的科目,修習該科目的學生,都已經修習過專門探討一般性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及教育哲學知識的科目。然而,很多學生卻未能將不同科目所學加以統整與內化。因此,有必要在教授這門課之始,針對知識論及其衍生的教育觀先做簡單地探討,以協助學生統整與內化過去所學,才能進一步針對科學知識的產生及如何教學做較深入的探討,以協助學生建構適切的科學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信念常常影響其教學行為,教師若未能建立自己的教學信念,只能人云亦云,隨風搖擺,而去觀摩他人教學之後,也只能依樣畫葫蘆,甚至於畫虎不成反類犬。本書針對幼兒教師實施科學探究教學必備的知識進行探討,期能增進幼兒教師的科學探究教學知能,並提升幼兒階段的科學教育。
本書之完成,感謝所有參與筆者所執行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目前的科技部)研究計畫之幼兒、幼兒教師,以及幼教系學生。此外,更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多年的經費補助。謹以此書獻給所有參與者及研究計畫經費提供單位。最後,感謝心理出版社的鼎力相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問世。
陳淑敏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