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放開心胸,才能享受自由與多元
臺灣這一代的年輕人令人同情。在房價高漲、薪資低迷,一切卻又向「錢」看的同時:傳統產業外移、電子業西進,房地產成了投資工具。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中,當年輕人決定到海外打工度假,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時,卻又被媒體指稱是為了賺錢到海外當臺勞,或是浪費青春,回來難以找到工作……。
難道就不能脫除帶有成見的眼光,從「人」的角度來看待打工度假這件事情嗎?
這本書是張艾,一個年僅二十歲,仍在就讀大學的學生,休學一年到澳洲打工度假的心路歷程。書中以純淨的心靈看照著周遭所發生的一切。數十則小故事中,有些只是生活中極短暫的片刻,有些是新鮮體驗,有些是遭受刁難或被不平等的對待,當然也有溫馨、愉快的一面。
這些經歷豐富且多元,短短一年間能有這樣的體會,我不得不去想:是我們這個社會對升學至上、工作至上、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過於一致,讓年輕人難以自由選擇,才扼殺了他們的可能性嗎?但一趟海外的打工度假之旅,卻能為他們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能見識到「更不一樣的世界」?自由與多元互為表裡。張艾的這本作品,相信能讓許多人以另一種眼光,去看待打工度假所能給予年輕人的滋養,與讓他們所得到的成長。
人生最珍貴的財富並不是金錢,也不是豐富的經歷,而是在這之後,一顆熱情,能與外界交流、同理的心。成年人想要重新找回的,正是年輕人所擁有的,且讓我們在調整心態的同時,也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與祝福吧!
背包客棧站長 小眼睛先生
推薦序
精采旅程的五大竅門
第一次碰到小艾,是她來輔大外語學院學生舉辦的 Exchange 365 來演講,分享她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經驗。當時我很佩服她以充沛的精力與勇氣,追尋夢想;毫不畏懼可能碰到的困難與危險。
由她回答觀眾的問題中,我也了解小艾之所以能夠化險為夷,旅程精采,是因為她一方面大膽地踏出第一步體驗未知的旅人生活,一方面也懂得隨時小心保護自己。
一年之後,閱讀了小艾的書,我更加確信她能夠充分體驗旅遊打工的人生,是有竅門的。
她的旅程精采,因為她不但能力強,遛狗、褓姆、街頭藝人、草莓園零工、大夜班廚房清潔員……等工作都能做也願意做,而且她堅守原則,碰到剝削勞工或自私小氣的雇主則絕不苟同,不惜辭職離去。她不但知道如何找合適便宜的青年旅館、作沙發客、打工換宿,還會適時選擇和澳洲當地人同住,以體驗當地文化。於是在她筆下,澳洲的城市、鄉鎮文化和大自然──由教堂墓地歷史、酒杯灣歷史,到婚禮、足球賽、二手市集、嬉皮文化、詩人酒吧和瑪莉亞島……等等,都有生動有趣的描述。
此外,小艾另一項體驗旅遊人生的訣竅在於,她觀察敏銳、隨緣結緣,並積極地投入人生的施與受中。
小艾懂得隨緣結緣。第一次在布里斯本尋寶,她錯過了參觀修道院的時間,可以「意外」地發現了河畔上的故事橋,並視之為布里斯本河上的皇冠。她透過評論「無題」的雕塑和雪梨大學學生喬琪結識,藉由一起創作、演唱音樂和加拿大的女孩貝絲結緣。老房子的派對狂歡之後,屋裡盡是癱倒在地的醉客,但她不以為意,只覺得「接下來的日子一定很有趣」,而且因為房東視她為家庭一份子而眼眶泛紅。難怪她每次有困難時,都好像有朋友伸出援手。即使這些援助不見得理想,她也能甘之如飴,隨遇而安。即使遭受惱人的種族歧視和勞工剝削,她也懂得藉由放下內心的憤怒,或拂袖而去來保持心靈的獨立。
小艾觀察細膩敏銳,因此旅程中俯拾之間都是學問。一般人認為坎培拉很無趣,她卻視這個規劃型都市為「紙城市」,欣賞它像是「料理包一樣。將全部的食材混在一起,只挑選重要的成分,將它下鍋煮,變成一盤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有些人對狩獵採熱愛或排斥的兩極看法,但小艾透過和南非白人狄恩慢跑,了解到獵人既重視生命又渴望射殺的矛盾心理。此外,小艾用背包客的視角,隨時捕捉暫忽的美景:目送著在遠方逐漸消失的瑪莉亞島,她看到夕陽「在雲霧中散開,好像灑上金粉似的,耀眼奪目」;在雪地與卡洛琳玩了雪球後,她也讓即將化為雪水的雪地鞋印永遠留在心中。
看到小艾描寫自己在垃圾中找食物時,我忍不住驚嘆,這是旅遊嗎?看到她積極加入種樹和原住民音樂節的志工工作時,我也不禁讚嘆,這真不是一般人的旅遊經驗啊。在手心向下與朝上,施與受之間,小艾不但有原則,樂於給予,而且了解其中的互動關係。因此,當她給予老伯伯一個「免費擁抱」時,她寫道:
我還記得抱住伯伯的時候,是一種橘色的暖色調。可是我分不清楚誰才是渴望的一方,是伯伯因為孤寂而需要擁抱呢?又或者我才是需要被心靈癒療的對象?
不知金剛芭比在學習砍樹時是什麼顏色?可以肯定的是她帶給讀者的是一個多彩多姿、咀嚼有味的人生體驗。
輔仁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劉紀雯老師
作者序
出走
那是一個和煦的下午,辦理休學後,我打了一通電話給媽媽:「嗨!我今年夏天要去澳洲打工度假,手續都辦好了,只是通知妳一聲。」不知道從哪年開始,我的任性就像脫韁的野馬,在這世界馳騁著。
十五年的學校生活,就像是生產線,上學、讀書、考試和作業,不斷地循環,一成不變。成績名列前茅、獲選為社團幹部、擔任行政助理、接任班代的職責、參加各種競賽。然後呢?我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生不一定要照著規則走,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我決定給自己一個空檔年(gap year),去外面看世界。一個人的旅行,不做任何計畫,勇敢嗎?一點也不,但我願意踏出第一步;寂寞嗎?不會,因為旅途上總是會遇見另一個人。
離去之前,我遇到一位背包客,他對我說:「不用這麼趕,等到三十歲再做,也不遲。」我給了他一個微笑:「我跟你們不一樣。二十歲的夢想,為什麼要等到三十歲再來完成?」
他呆愣地站在原地,我卻邁著穩健的步伐,往前走去。人生是我的,我要為自己尋找任何可能性。也許最後的結果差強人意,但是當我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鬥時,至少過程中是笑著流淚的。
二十歲,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