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S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
是神學釋經、靈性閱讀、整全教導和講道,不可或缺的良伴。
有一群學識廣博的教會領袖,用畢生的生命來服事聖經;他們用研究與默想、來自經驗的內在知識,以及帶著使命的傳講,很實際地教導教會,回應聖經中所啟示的永恆、超驗的實在。他們,就是古代教父。
當教會渴望活出聖靈的能力時,古代教父在使徒行傳註釋中所傳達的智慧,是我們絕對不能錯過的;《ACCS:使徒行傳》也讓我們一窺教父如何用聖經來建造教會,省思教會的身分。《ACCS:使徒行傳》描述了上帝如何聚集及栽培教會,在猶太人和外邦人當中,先後建立並拓展教會,從耶路撒冷起直到萬邦。在默想耶穌基督與聖靈在其中的行動軌跡時,教父們也使用使徒行傳,成為信徒的榜樣和勸勉,有力地激勵教會往前邁進。
本冊註釋主要收錄了屈梭多模和比德的註釋,以及眾多教父的註釋資料斷片和講道,如大巴西流、拿先斯的貴格利、女撒的貴格利、敘利亞人以法蓮、失明者荻地模、亞他那修、耶柔米、迦賢努、奧古斯丁、安波羅修、殉道者游斯丁、愛任紐、、塞浦路斯的狄奧多勒、亞歷山太的區利羅、耶路撒冷的區利羅、迦修多儒、波提亞的希拉流等人。本冊註釋可謂開啟了一座古老智慧的寶庫,其中許多內文更是首次翻譯成中文,使得這些忠心的見證人能夠以滔滔不絕的口才、敏銳的知識,對今日的教會說話。
作者簡介:
本卷英文版主編
弗朗西斯.馬丁(Francis Martin)
華盛頓特區教區主教,也是若望保祿二世婚姻與家庭研究機構(John Paul II Institute for Studies on Marriage and Family)的聖經研究教授。著有《女性主義者的問題:從教會傳統看女性神學》(The feminist question: feminist theology in the light of Christian tradition)。
本卷編審者
黃錫木
南非普勒陀利亞大學文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榮譽副研究員並兼任講師,現為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翻譯顧問。
本卷譯者
李安琴
吉林大學外國文學碩士
章節試閱
使徒行傳導言
這篇導言的目的有三:第一,讓讀者大體了解使徒行傳這卷書到底在講些甚麼,至於更為詳細的信息介紹,則留給現代註釋書去完成;第二,簡要介紹使徒行傳現有的教父註釋資料,並提供評論,幫助讀者在這些古代作者與我們自己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第三,向讀者交代編選這本註釋資料的經過。我們先討論使徒行傳這部作品本身。
作品的性質
作者一開始就提到「前書」,同時把這卷書題獻給提阿非羅。假如說,我們對兩卷書在寫作風格、神學觀點和其他方面的問題上還嫌考慮得不夠的話,那麼,從這一點也可清楚看出,對於我們稱為「使徒行傳」的這卷書,路加福音作者的本意是把它作為福音書的續篇。開篇提到,前書講述的是「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這幾句話意義重大,表明第二卷書仍然是在講述耶穌活動的故事。只不過從現在起—起碼從耶穌升天(徒1.9-12)之後算起—耶穌的活動都發自天上,屬於上帝活動的一部分。路加有時也把這活動歸給聖父和聖靈。
由此可見,我們給這部作品取名為「使徒行傳」,可能有誤導之嫌,會讓我們想到使徒行傳同時代某些講述名人活動的希臘化作品。另一方面,我們或許還記得,在書中四個最突出的人物中,即彼得、保羅、巴拿巴和司提反,保羅和巴拿巴僅有兩次被稱為「使徒」(徒14.4, 14),司提反則從未被稱為使徒;倒是彼得,書中或含蓄或明確地多次對他冠以「使徒」的稱號,因為他是掌權團體(十二使徒)的成員和領袖。不過,這個掌權團體對教會的指導功能直到使徒行傳十六章4節才被提及,自此,「使徒」一詞在書中就不再出現。
講述教會的故事
貫穿整卷書,路加的寫作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講述教會因著上帝的行動,怎樣得到聚集並栽培。同樣明顯的是,這位塑造教會、指引教會、賜能力給教會的上帝,正是以色列的上帝。因此就有,藉著領袖和百姓的無知,「上帝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徒3.18)。使徒行傳通篇,尤其是作品的前半部,以及司提反(徒7.1-53)和保羅(徒13.16-41)在講論中對以色列歷史的長篇敘述,都大量提到以色列聖經的經文,或是引用,或是暗示,清晰地顯出耶穌就是上帝對以色列所說話語的應驗。彼得也在哥尼流家裏對聽他講話的人說,他們肯定已經聽說了「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上帝與他同在」。現在,這位上帝又「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上帝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徒10.38, 42-43)路加記載的特色在於,他的整篇敘述都把上帝這行動同時歸給聖靈和耶穌。比如在使徒行傳十六章6~7 節中,他用兩種意味深長的方式來描述聖靈,既稱祂為「聖靈」又稱祂為「耶穌的靈」,實在意義重大(參腓1.19)。
以色列人和外邦人
路加認為,上帝指引教會的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發生在外邦人也被納入救恩呼召的時候2。這一點幾乎是各家註釋的普遍共識。路加在使徒行傳十章1節~十一章18節敘述聖靈的行動,在此描寫了這一轉折,並且把它作為一場序幕,序幕過後,接下來他就開始寫安提阿已然成形的教會(徒13.1),寫聖靈吩咐把巴拿巴和掃羅分開,「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徒13.2),寫隨後在外邦人中開始的宣教事工,直到最終在耶路撒冷召開大會(徒15.1-31)。保羅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傳道,遭到猶太人反對,他們這樣以宣告作答:「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徒13.46)這話與其說是宣告上帝棄絕了猶太人,不如說是指出了上帝救恩運行的節律(參徒3.26),因為保羅甚至在第二次重申這項原則以後(徒18.6 ;參徒18.19, 19.8, 28.17),還繼續對猶太人講論(徒18.4-5)。保羅的行動準則,不僅是猶太人是否棄絕福音,還有他從復活的耶穌所受的召命(徒9.15)。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忘記保羅曾經描述過「眾先知和摩西所說將來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裏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徒26.22-23)。
在使徒行傳的最後一幕場景中(徒28.23-31),保羅把「當地的猶太人領袖」叫來,向他們解釋說,「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鍊子捆鎖」。進而,他又「從早到晚」與他們講論。「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他們既然彼此意見不合,就散去了。未散之前,路加藉保羅之口,引用以賽亞書六章9~10 節,把它作為聖靈的話3,再次宣布說:「你們當知道,上帝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然後,他用寥寥數語交代保羅那段時期的活動,就此結束他的敘述。然而,路加的結尾方式暗示:此書雖完,故事卻要繼續。
無數解經家殫精竭慮,要界定路加論到上帝與猶太人關係的斷言,究竟包含怎樣的意思。他們的說法都反映了解經家所處身環境中盛行的時代思潮(Zeitgeist)。這也不奇怪,因為怎麼也不及這樣說:路加跟其他新約作者一樣,似乎並沒有解決這問題,而是把問題留下。因此,路加本人對於保羅所說的「奧秘」,也表達得很模糊。這奧秘包括以下事實,「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羅11.25-26)許多基督徒要很久之後才了解,聖經對這奧秘的表達是模糊的。而二戰期間猶太人被大屠殺一事,最終向基督徒表明了,對新約流於片面的解釋可能被人利用到什麼地步。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文獻之一:「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Nostra Aetate)第四點為基督徒—尤其是天主教徒—與猶太民族的關係注入了新的生命,重新確立了以下事實:我們要看到,在上帝不可參透的設計中,也有一部分這樣的模糊區域,那就是萬人得救的確是靠賴基督和他的教會,但上帝與祂的百姓以色列之間,還是存在著某種特殊關係。一九八○年十一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美茵茲(Mainz)會堂發表講話,以另一種表達方式體現了當前對這奧秘的理解:
「舊約上帝的百姓,這約從未遭上帝廢除(參羅11.29),他們與新約百姓之間的相遇,跟聖經的前半部與後半部之間的關係一樣,都屬於我們教會的一種內部對話。」
使徒行傳的敘事流程與書中的講論
談到使徒行傳的敘事主線,註釋作者大多傾向於認為,這篇敘述是追蹤使徒「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徒1.8)作見證的進程。或者,他們認為,這卷書是相繼介紹彼得(徒1-12)和保羅(徒13-28)事工的情況。不錯,兩種看法在經文中都有依據。然而,我們若注意路加對上帝行動的強調,就可以看到,使徒行傳的敘事主線,其實就是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先後建立並拓展教會的進程。由此就能解釋,路加何以重複三次講到保羅與耶穌那次猝不及防、改變生命的相遇,而且,在有關保羅的三次敘述中,耶穌每次都把自己等同於他的教會,並且每次都清楚宣告保羅的召命(徒9.1-12【以第三人稱敘述】;22.3-21;26.2-23【均以第一人稱敘述】);同時,路加也兩次重複講述聖靈的行動,就是聖靈帶領哥尼流和他一家人信主的事(徒10.1-48【第三人稱】;11.3-18【第一人稱】)。
到此為止,大多數註釋作者都不會有甚麼異議,然而,涉及使徒行傳的結構,也就是這篇敘事的實質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係,他們幾乎都意見不一。究其原因,也許就在於雅克‧杜邦(Jacques Dupont)所說的「重疊」或「交織」8吧,因為一部文學作品的各個組成部分不像建築物那樣,可以線條分明地勾畫出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路加在使徒行傳的基本敘事流程,是追溯耶穌基督如何把一個逼迫基督徒的猶太人,改變成一名福音傳講者和對外邦人傳道的重要使徒,同時亦追溯首批外邦人歸入教會的過程,表明聖靈怎樣在其中主持大局。
要欣賞路加這篇敘事的性質,理解書中講論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就現有形式而言,這些講論都是路加在原始材料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其中的一種原始材料可能是他本人的筆記。講論除了傳授讀者教義外,也跟古代所有講話一樣,首先被看作事件。就此而論,它們與別的行動一樣,是在相同的解釋敘述法則之下。這些講論—特別是彼得、保羅和司提反的講論—不單在確實發生的歷史事實的範疇內,而且在敘事範疇內,都是推動敘述進程的事件。就此而論,它們都帶有路加特有的風格,反映出路加用解釋來講故事的方式。在古人—無論是講話者,還是作者—看來,修辭就「是力量,講論就是一種行動」。這一點在使徒行傳的古代解經者那裏似乎都被看作理所當然,只有屈梭多模偶爾例外。雖然這些解經者似乎認識到使徒行傳是講述上帝行動的故事,但他們談及這些講論時,只看字面,往往沒有留意到它們也屬於敘述的一部分。
使徒行傳導言
這篇導言的目的有三:第一,讓讀者大體了解使徒行傳這卷書到底在講些甚麼,至於更為詳細的信息介紹,則留給現代註釋書去完成;第二,簡要介紹使徒行傳現有的教父註釋資料,並提供評論,幫助讀者在這些古代作者與我們自己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第三,向讀者交代編選這本註釋資料的經過。我們先討論使徒行傳這部作品本身。
作品的性質
作者一開始就提到「前書」,同時把這卷書題獻給提阿非羅。假如說,我們對兩卷書在寫作風格、神學觀點和其他方面的問題上還嫌考慮得不夠的話,那麼,從這一點也可清楚看出,對於我們稱...
推薦序
中文版總序
《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簡稱「古代經註」;Ancient Christian Commentary on Scripture)中文版是當今華人基督宗教最重要和最龐大的出版項目之一。這出版不單標誌著三大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有一個共享的屬靈傳統,對很多新教教會而言,這套書更標誌著一種回歸的精神,就是回歸到歷代教父對上帝話語的闡釋。
聖經的獨特之處,在於人類自有史以來,從未出現過一部作品,能不斷地吸引世人的注視,並寫下如此繁多的註釋、評論和闡述的著作。很可惜的是,現代信徒所學習得到的,大都是近兩、三個世紀的聖經學者所建的學統之下的見解,但難道上帝給世人在祂話語上的啟迪,只始於近代嗎?其實,早在種種現代歷史鑑別學興起之先,甚至是聖經正典成典之前,大公教會的聖賢已經能夠透過信心的眼睛,以不平凡的屬靈觸角和虔誠的洞見來研讀聖經;即使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派學者(如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等),在他們的作品裏亦處處流露對古代聖賢如愛任紐、亞他那修、安波羅修、耶柔米、奧古斯丁等人的屬靈亮光的仰慕和推崇。
對於十六世紀改革賢士為信徒所力爭的閱讀聖經和解釋聖經的權利,每一位基督信徒固然要珍惜和堅持,但我們亦不能忘記大公教會傳統中歷代教父對聖經的教導。五世紀的教父萊林斯的萬桑(Vincent of Lérins)對這大公教會所建立的解經傳統的表述是對現代信徒一個很大的提醒:
「凡是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相信的事,我們都必須盡力持守。我們如果要遵循這條大原則,就要恪守三個準則:相信普世信仰、遵從古訓和採納共識。相信普世信仰是指,只有整個普世教會所宣認的信仰,我們才宣認是真的。遵從古訓是指,先祖和前人清晰地宣告為不可否定的解釋,我們絕不違反。採納共識是指,我們在這樣遵從古訓的同時,只有全部或者差不多全部主教和虔誠的神學家所認同的釋義,我們才採用。」
(《記憶的幫助》,第二章)
然而遺憾的是,這些早期教會解經家的真知灼見,乃至一些重要時期的聖經註解所發出的光輝,都被近代聖經研究的討論掩蓋了;即使對這屬靈遺產有興趣的信徒,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正是要填補這方面的需要。
在著名神學家托馬斯‧奧登(Thomas Oden)的帶領下,這套長達29 冊、輯錄了七個世紀(新約末期到八世紀中葉)以來最具代表性的正統教父對聖經的註釋,將會是推動學者和教會對這方面認知的最重要資料庫。這些資料不單編譯成英文,更將以其他五種語言面世,包括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亞拉伯文和中文。我們深信,「古代經註」能夠幫助信徒重新發掘古代基督教的遺產,讓二十一世紀的教會與歷代的智慧再次接連起來。
能夠參與這項獨一無二的出版工作是本人的光榮;我相信以後亦不會再有如此勇氣作出類似的承擔。在幾經波折的籌備和編譯過程中,《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的中文版終於陸續面世。我感激編委會和各位顧問的信任、鼓勵和支持,特別是副總編吳國傑博士在與教父學有關的問題上提供很大的幫助;因此,中文版能夠在多方面更新和修訂原來不完善的地方。多謝奧登教授和他的同工們(特別是約珥‧埃洛斯基[Joel Elowsky])的不斷鼓勵,多謝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願意承擔這項龐大的出版計畫,亦要多謝我所服事的機構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能認同本人對這項出版的參與。我衷心多謝多位屬靈長者為本叢書所撰寫的讚譽,他們不約而同的推介,就是對本叢書的價值最好的保證。我更要以華人基督宗教信徒的身分,感激在經費上支持中文版本面世的贊助人,他們的洞見和委身成為了華人教會的祝福。願那位創始成終的上帝,賜恩給我們完成這工作,又使用所成的工。
中文版總編
黃錫木
謹識於香港
中文版總序
《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簡稱「古代經註」;Ancient Christian Commentary on Scripture)中文版是當今華人基督宗教最重要和最龐大的出版項目之一。這出版不單標誌著三大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有一個共享的屬靈傳統,對很多新教教會而言,這套書更標誌著一種回歸的精神,就是回歸到歷代教父對上帝話語的闡釋。
聖經的獨特之處,在於人類自有史以來,從未出現過一部作品,能不斷地吸引世人的注視,並寫下如此繁多的註釋、評論和闡述的著作。很可惜的是,現代信徒所學習得到的,大都是近兩、三個世紀的...
目錄
中文版總序/i
英文版叢書總序/iii
使用指南/v
縮寫表/ix
使徒行傳導言/xi
註釋/1
附錄
本書引用的早期基督信仰作家和引用的文獻/463
教父生平概述及伕名作品簡介/470
圖表
人物及佚名作品時間圖表/500
參考書目
原文著作參考書目/509
英譯本參考書目/518
索引
作者和作品索引/527
主題索引/529
中文索引/548
聖經經文索引/560
中文版總序/i
英文版叢書總序/iii
使用指南/v
縮寫表/ix
使徒行傳導言/xi
註釋/1
附錄
本書引用的早期基督信仰作家和引用的文獻/463
教父生平概述及伕名作品簡介/470
圖表
人物及佚名作品時間圖表/500
參考書目
原文著作參考書目/509
英譯本參考書目/518
索引
作者和作品索引/527
主題索引/529
中文索引/548
聖經經文索引/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