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系的成立,背後常有一些重要的法則。
法則的背後,經常是有趣的發現者,與他們的有趣故事。
也許認識這些人與事,是認識科系內涵的另一個途徑。
這是一個高學歷不希奇、文憑一張不夠看的時代,我們選擇科系的方式,逐漸從個人的性向志趣,轉為評估科系未來的發展和前瞻性。
在一窩蜂追求競爭力的氛圍之下,台大教授張文亮卻逆向操作,回頭追溯大學科系的起源。一門門精采的學系,透過一位位敬虔的先鋒而誕生:
醫學系的起源,來自一位無名卻偉大的醫生,對病苦者懷有深深憐憫的愛;
森林系源自一位熱愛山林的愛爾蘭醫生,一生努力的成果;
獸醫系的創始人,一生輾轉曲折、大落大起,卻始終沒忘記對動物的眷顧;
人類學系源自一名特使,在荒遠殺戮的帝國,以和平之心,記錄蒙古人的世界;
農業經濟學系,則是一個走出修道院、走進貧瘠土地、陪伴貧窮農民的遙遠故事。
本書一共述說了十九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不僅幫助我們明白這些學系的由來,藉此激勵大學生對於所學領域更有使命感與意義感,更鼓勵所有在各行各業打滾的社會人,懷抱各科系起初的核心精神,在今日社會崗位上,活出豐盈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
張文亮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 C. Davis)博士,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台灣大學新生專題課程(大學101)授課教師,台灣大學生態工程中心主任。
身高183,自詡是房子裡的一根柱子。大門歪斜、窗戶破碎、屋簷破角、屋瓦朽爛,都不用慌;房子裡只要有幾根柱子,就可以站得非常穩。在專業與教師身分上,他深深委身。二十年來,盡力做一根站穩的柱子。
對學生而言,他也像是路邊的一盞燈,為路過的學生,照亮前面一點路;學生累的時候,還可以倚著燈柱休息片刻,再繼續前行。他最大的心願,是看見學生成為一根根新的燈柱,照亮周圍的人。